综合法律知识

多选题甲的行为构成(  )。[2010年真题]A伪造国家机关证件、印章罪B行贿罪C诈骗罪D贷款诈骗罪

题目
多选题
甲的行为构成(  )。[2010年真题]
A

伪造国家机关证件、印章罪

B

行贿罪

C

诈骗罪

D

贷款诈骗罪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2007年真题)甲对某危害结果没有阻止其发生的义务,如果该危害结果发生,甲的不作为行为(  )。
A.不可能构成犯罪
B.可能构成纯正的不作为犯
C.可能构成不纯正的不作为犯
D.可能构成手段不能犯


答案:A
解析:
解析:本题考查不作为犯的构成要件。所谓不作为犯罪,就是指行为人有义务并且能够实行某种行为,消极地不去履行这种义务,因而造成严重的危害后果的行为。由于不作为是人的一种消极行为,因而这种行为要构成犯罪必须在刑法上予以严格把握。刑法上不作为构成犯罪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行为的特定义务。(2)行为人有可能履行这种特定义务。(3)行为人不履行特定义务而引起危害社会的结果。因此,如果缺少上述任一条件,将不可能构成不作为犯,故A项表述正确。

第2题:

(2005年真题)甲误认为遭到乙的紧急的不法侵害,而对乙实行防卫行为,致乙死亡。事后证实乙的行为不具有不法侵害的性质。甲的行为(  )。
A.可能构成故意杀人罪
B.可能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C.可能属于意外事件
D.可能属于防卫过当


答案:B,C
解析:
解析:甲的行为不具防卫的起因条件,即不存在现实的不法侵害,构成假想防卫,不是防卫过当。防卫过当,是指符合防卫的起因条件、时间条件、主观条件和对象条件,但不符合限度条件的防卫,即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损害。对于不符合起因条件的假想防卫。行为人有过失的且刑法有规定的,为过失犯罪;行为人没有过失的,属于意外事件。因此,选项B、C应选。对于不符合起因条件的假想防卫,不存在故意犯罪的问题。因此,排除选项A。如果甲明知不存在乙的紧急的不法侵害,而致使乙死亡的,才构成故意杀人罪。但题干“甲误认为”表明不是“明知”。

第3题:

第 59 题 身为退休教师的丈夫去世后,妻子甲竟编造谎言隐瞒丈夫死讯,继续每个月都按时领取丈夫的退休金,冒领其4年退休金8.5万多元。问甲的行为构成:(  )

A.甲的行为构成盗窃罪

B.甲的行为构成抢劫罪

C.甲的行为构成诈骗罪

D.甲的行为不应当构成犯罪


正确答案:C

第4题:

多选题
甲、乙通过丙向丁购买毒品,甲购买的目的是为自己吸食,乙购买的目的是为贩卖,丙则通过介绍毒品买卖,从丁处获得一定的好处费。对于本案,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2006年真题]
A

甲的行为构成贩卖毒品罪

B

乙的行为构成贩卖毒品罪

C

丙的行为构成贩卖毒品罪

D

丁的行为构成贩卖毒品罪


正确答案: C,A
解析:
贩卖毒品罪是指违反毒品管理法规,明知是毒品而非法销售或者以贩卖为目的而非法收买的行为。本罪客体是国家对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监管秩序。行为人实施了贩卖毒品的行为。除了主观上具有故意之外,还应当具有牟利的目的。甲有购买行为,但购买并非为出卖而是为自己吸食,其行为不构成贩卖毒品罪。乙是为出卖而购买,构成贩卖毒品罪。丙介绍毒品买卖,是贩卖毒品罪的共犯,应以贩卖毒品罪论处。丁实施了出卖毒品的行为,构成贩卖毒品罪

第5题:

甲用总面额10万元的假币换取乙的1万元真币。甲的行为构成使用假币罪。


正确答案:错误

第6题:

(2006年真题)甲教唆乙在某学校食堂的面粉中投放“毒鼠强”一包,造成数十人中毒死亡的结果。法院认定甲构成投放危险物质罪。甲的行为具备(  )。
A.标准的犯罪构成
B.复杂的犯罪构成
C.基本的犯罪构成
D.修正的犯罪构成


答案:D
解析:
解析:本题考查犯罪的构成分类与共同犯罪的分类之关系。犯罪构成根据是否符合刑法条文关于某种犯罪的完成形态规定的犯罪构成可分为基本的犯罪构成和修正的犯罪构成,根据犯罪行为的社会危害程度方面的特点可分为标准的犯罪构成和派生的犯罪构成。共同犯罪的形式中依共同犯罪人之间是否有分工为标准划分为简单共同犯罪和复杂共同犯罪。本题所述是共同犯罪,但是,题干的问题是“甲的行为具备……”显然不是考共同犯罪的形式,而是犯罪的构成。修正的犯罪构成是指以基本的犯罪构成为标准,根据故意犯罪在行为发展阶段可能出现的预备、中止、未遂等不同的表现形态,以及在共同犯罪中具体共同犯罪人的不同情况,对基本犯罪构成中个别要件的具体要求作相应的修改或变更后形成的犯罪构成。也就是说,修正的犯罪构成,主要是指预备犯、中止犯、未遂犯等故意犯罪过程中几种未完成形态的犯罪构成和共同犯罪中主犯、从犯、胁从犯和教唆犯等共同犯罪人的犯罪构成。故本题中甲的行为具备是修正的犯罪构成。

第7题:

(2010年真题)甲想杀死乙,从远处向乙开枪射击,致乙重伤。甲的行为符(  )。
A.标准的犯罪构成
B.修正的犯罪构成
C.基本的犯罪构成
D.派生的犯罪构成


答案:B
解析:
解析:修正的犯罪构成,指以基本的犯罪构成为基础并对之进行补充、扩展所形成的犯罪构成。修正的犯罪构成通常包括帮助、教唆、预备、未遂、中止等形态。本题中甲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属于修正的犯罪构成,B选项正确。

第8题:

共用题干

甲于某日早晨在路边捡回一名弃婴,抚养了3个月后,声称是自己的亲生儿子,以3000元卖给乙。如何认定甲的行为?
A:甲的行为构成诈骗罪
B:甲的行为构成拐卖儿童罪
C:甲的行为构成拐骗儿童罪
D:甲的行为构成遗弃罪

答案:B
解析:
根据《刑法》第238条第2款的规定,非法拘禁并使用暴力致人伤残、死亡的,依照《刑法》第234条(故意伤害罪)、第232条(故意杀人罪)的规定定罪处罚。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招摇撞骗罪是指为谋取非法利益,假冒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的身份或职称,进行诈骗。本案中,甲等6人并未借警察名义诈骗,而是以其为手段,继而通过暴力手段勒索赎金。因此D选项不正确。虽然甲等6人绑架过程中伴随有非法拘禁的行为,但是绑架行为吸收拘禁行为,该行为按照绑架定性。因此A选项错误。至于C选项,甲等6人当场实施暴力威胁,而且实施威胁的对象和取得财物的对象不是同一人,可见,甲等6人的行为不构成敲诈勒索罪,C选项错误。
本案的情形属于捡回弃婴抚养后又卖给他人的行为,根据《刑法》的规定,收买被拐卖的儿童后又卖于他人的构成拐卖儿童罪,本案的情形可比照于此,甲捡回弃婴是合法行为,但此后以牟利为目的而出卖则是拐卖儿童行为。
钱某有勒索他人财物的故意,使用了威胁的方法,构成《刑法》第274条规定的敲诈勒索罪。李某与钱妻发生性关系的行为属于通奸,不构成犯罪。钱某捏造罪名,意图使李某受到刑事追究,构成诬告陷害罪。抗税罪的构成必须有暴力行为,不符合本案情况,C不正确;报复陷害罪的犯罪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钱某不具有此身份,所以B不正确。
依据《刑法》第241条的规定,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强行与其发生性关系的,依照本法第236条(强奸罪)的规定定罪处罚。收买被拐卖的妇女、儿童,非法剥夺、限制其人身自由的,依照非法拘禁罪定罪处罚。因此,本题中,洪某构成强奸罪、非法拘禁罪和收买被拐卖妇女罪。
因虐待引起被害人重伤、死亡,是指由于被害人经常受虐待逐渐造成身体的严重损伤或导致死亡,或者由于被害人不堪忍受虐待而自杀造成死亡或重伤。本案不属于此种情况。本案行为人一次性鞭打直至死亡,显然主观心态为故意而非过失,是故意杀人,B为正确答案。

第9题:

多选题
对于丁的投案行为,下列何种判断是正确的?(  )[2006年真题]
A

丁虽然投案,但隐瞒了甲、乙致丙死亡的事实,因而不构成自首

B

丁虽然隐瞒了甲、乙致丙死亡的事实,但交代了本人与甲共同犯罪的事实,因而构成自首

C

丁构成自首且揭发甲与自己共同犯罪的行为成立立功

D

丁构成坦白但揭发甲与自己共同犯罪的行为成立立功


正确答案: A,C
解析: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1条第2项规定,共同犯罪案件中的犯罪嫌疑人,除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还应当供述所知的同案犯,主犯则应当供述所知其他同案犯的共同犯罪事实,才能认定为自首。第5条规定的构成立功的情形有:①犯罪分子到案后有检举揭发他人犯罪行为,包括共同犯罪案件中的犯罪分子揭发同案犯共同犯罪以外的其他犯罪,经查证属实。②提供侦破其他案件的重要线索,经查证属实。③阻止他人犯罪活动。④协助司法机关抓捕其他犯罪嫌疑人,包括同案犯。⑤具有其他有利于国家和社会的突出表现的,应当认定为有立功表现。丁投案后交代了本人与甲共同犯罪的事实可以构成自首,隐瞒甲、乙致丙死亡的事实只是不构成立功而已,并不影响自首的成立。

第10题:

多选题
下列关于甲的行为性质的表述,正确的是(  )。[2007年真题]
A

与乙构成共同盗窃罪

B

不构成犯罪

C

与乙构成共同放火罪

D

与乙构成共同职务侵占罪


正确答案: C,D
解析:
《刑法》第17条第2款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本题中,由于乙实施的放火行为超过了甲乙共同犯罪的范围,乙无须对甲的放火行为承担刑事责任,乙不构成放火罪。同时,对乙的盗窃行为,由于乙不满16周岁,对盗窃行为不承担刑事责任。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