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法律知识

多选题行政处罚的适用应该遵循的原则有(  )。A坚持一事不再罚原则B适用行政处罚必须能够有效地制止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C行政处罚应该公开原则D实施行政处罚时,应当责令当事人改正或者限期改正违法行为

题目
多选题
行政处罚的适用应该遵循的原则有(  )。
A

坚持一事不再罚原则

B

适用行政处罚必须能够有效地制止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

C

行政处罚应该公开原则

D

实施行政处罚时,应当责令当事人改正或者限期改正违法行为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A,D
解析:
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行政处罚的适用应遵循以下原则:①一事不再罚原则。②有效制止危害原则。适用行政处罚必须能够有效地制止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③教育改正原则。实施行政处罚,应当责令当事人改正或者限期改正违法行为。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推销洽谈应该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参考答案:1自愿性原则2有偿性原则3针对性原则4鼓动性原则5参与性原则6诚实性原则7合法性原则

第2题:

礼节与礼貌应该遵循的原则有()。

A、真诚尊重原则

B、平等适度原则

C、自信自律原则

D、信用宽容原则


参考答案:ABCD

第3题:

制定和适用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应当遵循( )的原则

A:合法

B:公正

C:公开

D:合理


答案:ABCD

解析: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应当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处罚法定原则
教育行政处罚应当做到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程序合法、适用法律、法规、规章准确,不得实行“有错推定”。
(二)公平公正原则
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时,应当平等对待每一个被处罚的当事人,对于性质相同、情节相近、危害后果基本相当、违法主体同类的违法行为,适用的法定依据、处罚种类及处罚幅度应当基本一致。
对于违法行为的处罚,应当做到法律效力层级高的法律规范优先适用;法律效力相当的情况下,新出台的法律规范优先适用;违法行为性质相同的处罚应当适用相同的法律规范。
(三)过罚相当原则
行政处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根据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等,在法律、法规和规章设定的处罚种类和幅度范围内,做出适当的行政处罚。
(四)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
实施行政处罚时,应当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把纠正违法行为作为首要目标,教育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自觉守法。
(五)程序正当原则
实施的行政处罚必须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教育行政处罚暂行实施办法》规定的程序,充分听取当事人意见,依法保障当事人的知情权、参与权和救济权。
(六)综合裁量原则
在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时,应当综合分析违法行为的主体、客体、主观客观及社会危害后果等因素,对违法行为是否处罚以及处罚种类、幅度进行判断,作出相应的处理决定,不能片面考虑某一情节进行处罚。

第4题:

行政处罚的适用遵循的原则中,不包括( )


A.行政处罚与责令改正并行原则

B.一事不再罚原则

C.行政处罚折抵刑罚原则

D.事先告知权利原则

答案:D
解析:
考察行政处罚法。

行政处罚的适用原则有行政处罚与责令改正并行原则,一事不再罚原则,行政处罚折抵刑罚原则,行政处罚追诉时效原则。

第5题:

实施行政处罚应遵循的原则有()。

A、当事人法律地位平等原则

B、公正、公开原则

C、高效便民原则

D、处罚法定原则


参考答案:BD

第6题:

下列选项中是零基预算的编制应该遵循的原则有()。

A、成本效益

B、先进先出

C、借贷相等

D、效率


答案:AD

第7题:

《安全生产行政处罚自由裁量适用规则(试行)》(总局令第31号)规定:行使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应当遵循哪些原则?


参考答案: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过罚相当的原则和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第8题:

保险公司理赔应该遵循的原则有()。

A、重合同、守信用

B、实事求是

C、主动、迅速、准确、合理

D、保密


答案:A、B、C、D

第9题:

行政处罚的适用遵循的原则有( )。

A、行政处罚与责令改正并行原则
B、一事不再罚原则
C、行政处罚折抵刑罚原则
D、行政处罚追诉时效原则
E、以罚代刑

答案:A,B,C,D
解析:
不得以罚代刑,违法行为构成犯罪,人民法院判处拘役或者有期徒刑时,行政机关已经给予当事人行政拘留的,应当依法折抵相应刑期。(拘留一日抵刑期1日,罚款1元抵罚金1元)

第10题:

行使税务行政处罚裁量权,应当遵循的原则有(  )。

A.合法原则
B.合理原则
C.公开原则
D.法定原则
E.信赖保护原则

答案:A,B,C,E
解析:
行使税务行政处罚裁量权,应当遵循以下原则:(1)合法原则;(2)合理原则;(3)公平公正原则;(4)公开原则;(5)程序正当原则(依法保障当事人的知情权、参与权和救济权等各项法定权利);(6)信赖保护原则(非因法定事由并经法定程序,不得随意改变已经生效的行政行为);(7)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