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法律知识

多选题乙的行为构成(  )。[2010年真题]A受贿罪B利用影响力受贿罪C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

题目
多选题
乙的行为构成(  )。[2010年真题]
A

受贿罪

B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

C

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2010年真题)甲想杀死乙,从远处向乙开枪射击,致乙重伤。甲的行为符(  )。
A.标准的犯罪构成
B.修正的犯罪构成
C.基本的犯罪构成
D.派生的犯罪构成


答案:B
解析:
解析:修正的犯罪构成,指以基本的犯罪构成为基础并对之进行补充、扩展所形成的犯罪构成。修正的犯罪构成通常包括帮助、教唆、预备、未遂、中止等形态。本题中甲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属于修正的犯罪构成,B选项正确。

第2题:

甲欠乙1800元人民币,经乙多次催讨,甲提议用其购得的(无法查证)假人民币8000元偿还,乙表示同意并收下。甲、乙的行为构成()。

  • A、甲、乙的行为均构成持有、使用假币罪
  • B、甲的行为构成使用假币罪,乙的行为构成持有假币罪
  • C、甲的行为构成出售假币罪,乙的行为构成购买假币罪
  • D、甲的行为构成非法经营罪,乙的行为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

正确答案:C

第3题:

甲欠乙1800元人民币,经乙多次催讨,甲提议用其购得的(无法查证)假人民币8000元偿还,乙表示同意并收下。甲、乙的行为构成何罪?( )

A.甲、乙的行为均构成持有、使用假币罪

B.甲的行为构成使用假币罪,乙的行为构成持有假币罪

C.甲的行为构成出售假币罪,乙的行为构成购买假币罪

D.甲的行为构成非法经营罪,乙的行为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


正确答案:C
本题的关键是以假币顶债的性质。这一行为容易被误认为是使用假币,那么就构成持有、使用假币罪。如果行为人和对方都知道行为人在使用假币,那么就可能构成出售假币罪。

第4题:

多选题
乙的行为构成(  )。[2007年真题]
A

盗窃罪

B

破坏电力设备罪

C

放火罪

D

职务侵占罪


正确答案: A,C
解析:
AD两项,乙是商场的售货员,具有一定的职务便利,但是由于乙是晚上12点钟采取撬门的方式进入,并没有利用售货员职务之便,因此其盗窃货物的行为构成的是盗窃罪而非职务侵占罪。BC两项,乙为破坏现场而实施的插上电炉子并在电炉子上放上纸箱的行为,其主观目的是为了纵火,而非要破坏电力设备,并且电炉子作为电力设备的价值有限,因此乙的这一行为应成立放火罪。

第5题:

多选题
甲、乙通过丙向丁购买毒品,甲购买的目的是为自己吸食,乙购买的目的是为贩卖,丙则通过介绍毒品买卖,从丁处获得一定的好处费。对于本案,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2006年真题]
A

甲的行为构成贩卖毒品罪

B

乙的行为构成贩卖毒品罪

C

丙的行为构成贩卖毒品罪

D

丁的行为构成贩卖毒品罪


正确答案: C,A
解析:
贩卖毒品罪是指违反毒品管理法规,明知是毒品而非法销售或者以贩卖为目的而非法收买的行为。本罪客体是国家对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的监管秩序。行为人实施了贩卖毒品的行为。除了主观上具有故意之外,还应当具有牟利的目的。甲有购买行为,但购买并非为出卖而是为自己吸食,其行为不构成贩卖毒品罪。乙是为出卖而购买,构成贩卖毒品罪。丙介绍毒品买卖,是贩卖毒品罪的共犯,应以贩卖毒品罪论处。丁实施了出卖毒品的行为,构成贩卖毒品罪

第6题:

(2007年真题)甲与乙因生活琐事互相斗殴,乙感到不是甲的对手而逃跑。甲紧追不舍乙逃出500米后被甲追上。甲用木棒朝乙劈头盖脸打来。情急之下,乙抽出随身携带的水果刀朝甲刺去,致甲重伤。乙的行为(  )。
A.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
B.构成故意伤害罪
C.构成寻衅滋事罪
D.不构成犯罪


答案:D
解析:
解析:本题中乙的行为完全符合正当防卫的条件,因而不构成犯罪,D正确。
解答本题时部分考生的疑点主要有二:一是甲的行为是否是不法侵害。二是乙的行为是否属于防卫过当。其实只要正确理解了正当防卫的条件,就会排除这两个疑点。

第7题:

甲用总面额10万元的假币换取乙的1万元真币。甲的行为构成使用假币罪。


正确答案:错误

第8题:

甲说,如不赠送给自己70万元,就举报乙逃税,并称其手中有乙逃税的证据。乙信以为真,送钱给甲,甲实际并无乙逃税的证据,甲的行为构成欺诈,不是胁迫。()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参考答案:错

第9题:

多选题
下列关于甲的行为性质的表述,正确的是(  )。[2007年真题]
A

与乙构成共同盗窃罪

B

不构成犯罪

C

与乙构成共同放火罪

D

与乙构成共同职务侵占罪


正确答案: C,D
解析:
《刑法》第17条第2款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本题中,由于乙实施的放火行为超过了甲乙共同犯罪的范围,乙无须对甲的放火行为承担刑事责任,乙不构成放火罪。同时,对乙的盗窃行为,由于乙不满16周岁,对盗窃行为不承担刑事责任。

第10题:

多选题
关于乙的行为,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2009年真题]
A

乙构成受贿罪既遂

B

乙构成受贿罪中止

C

乙犯罪以后上交赃物的行为,属于酌定从轻处罚情节

D

乙不构成犯罪


正确答案: B,C
解析: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受贿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第9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收受请托人财物后及时退还或者上交的,不是受贿。国家工作人员受贿后,因自身或者与其受贿有关联的人、事被查处,为掩饰犯罪而退还或者上交的,不影响认定受贿罪。因此,国家工作人员接受他人财物之后,并未因自身或者与其受贿有关联的人、事被查处,而退还或者上交的,不能认定为受贿罪。本题中,乙接受甲的财物后,并未因自身或者与其受贿有关联的人、事被查处,没有任何案发迹象,此时上交、退还他人提供的财物的,不认为是受贿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