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案例

单选题试坑单环注水试验结束的稳定条件是,向环内注水使之保持10cm高的水深,开始每隔5min量测一次,连续观测5次,之后每隔20min量测一次,并至少连续量测6次,当(  )时,试验即可结束。A 连续5次量测的注入量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不大于最后一次流量的10%B 连续2次量测的注入量之差小于1L/minC 连续2次量测的注入量之差不大于最后一次流量的10%D 连续2次量测的注入量之差小于10L/min

题目
单选题
试坑单环注水试验结束的稳定条件是,向环内注水使之保持10cm高的水深,开始每隔5min量测一次,连续观测5次,之后每隔20min量测一次,并至少连续量测6次,当(  )时,试验即可结束。
A

连续5次量测的注入量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不大于最后一次流量的10%

B

连续2次量测的注入量之差小于1L/min

C

连续2次量测的注入量之差不大于最后一次流量的10%

D

连续2次量测的注入量之差小于10L/min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A
解析: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注水试验规程》(SL 345—2007)规定,试坑单环注水试验水量观测精度应达到0.11。开始每隔5min量测一次,连续观测5次,之后每隔20min量测一次,并至少连续量测6次,当连续2次量测的注入量之差不大于最后一次流量的10%时,试验即可结束,取最后一次注入流量作为计算值。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构筑物水池做满水试验时应掌握的要点有( )。

A.向池内分两次注水,每次注入为设计水深的1/2

B.外观观察,充水至池壁底部的施工缝以上,检查底板的抗渗质量

C.每次注水后l2h开始测读水位测针的初读数

D.水位观察,池内水位注水至设计水位24h以后,开始测读水位测针的初读数

E.蒸发量测定应与测定水池中水位的同时进行


正确答案:BDE

第2题:

水池满水试验时,应按要求向池内注水,下列各项要求正确的是( )。

A、向池内注水宜分两次进行,每次注水为设计水深的二分之一
B、向池内注水宜分三次进行,每次注水为设计水深的三分之一
C、相邻两次注水的间隔时间不应小于24h。
D、对大、中型水池,第一次注水可按小于2m/d的水位上升速度持续注水至规定深度
E、每次注水宜测读24h的水位下降值,计算渗水量

答案:B,C,E
解析:
2020教材P193 / 2019教材P195
1、池内注水:(1)向池内注水应分3次进行,每次注水为设计水深的1/3。对大、中型池体,可先注水至池壁底部施工缝以上,检查底板抗渗质量,当无明显渗漏时,再继续注水至第一次注水深度。(2)注水时水位上升速度不宜大于2m/d,相邻两次注水的间隔时间不应小于24h。(3)每次注水宜测读24h的水位下降值,计算渗水量,在注水过程中和注水以后,应对池体做外观检查和沉降量观测。当发现渗水量或沉降量过大时,应停止注水。待作出妥善处理后继续注水。(4)设计有特殊要求时,应按设计要求执行。

第3题:

试坑注水法原位测定渗透系数时,对于毛细作用较大的粘性土,宜采用单环注水法。( )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答案:正确

第4题:

试坑单环注水试验是适用于水位以上( )渗透性的测定。

A.破碎岩石
B.完整岩石
C.砂土、砂砾石层
D.黏性土层

答案:C
解析:
试坑注水试验分为试坑单环注水试验和试坑双环注水试验。试坑单环注水试验适用于水位以上的砂土、砂卵砾石等土层;试坑双环注水试验适用于地下水位以上的粉土层和黏土层。

第5题:

水池满水试验中,水位观测的要求有( )。

A.测读水位的初读数与末读数之间的间隔时间应少于12h
B.水位测针的读数精确度应达1/10mm
C.注水至设计水深24h后,开始测读水位测针的初读数
D.利用水位标尺测针观测.记录注水时的水位值
E.测定时间必须连续

答案:B,C,D,E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水池满水试验流程与合格标准。水位观测的要求:(1)利用水位标尺测针观测,记录注水时的水位值;(2)注水至设计水深进行水量测定时,应采用水位测针测定水位。水位测针的读数精确到0.1mm;(3)注水至设计水深24h后,开始测读水位测针的初读数;(4)测读水位的初读数与末读数之间的间隔时间应不少于24h;(5)测定时间必须连续。测定的渗水量符合标准时,须连续测定两次以上;测定的渗水量超过允许标准,而以后的渗水量逐渐减少时,可继续延长观测。延长观测的时间应在渗水量符合标准时止。

第6题:

水池满水试验要求正确的是( )。(2007 试题)
A、设计预留孔洞、预埋管口及进出水口等已做临时封堵
B、向池内注水分三次进行,每次注水为设计水深的三分之一
C、相邻两次注水时间间隔不应小于24h
D、注水时水位上升速度不宜超过2m/d
E、注水至设计水深12h 后,开始测读水位测针的初读数


答案:A,B,C,D
解析:
E选项应该是24h。参见教材P106、107。

第7题:

水池满水试验的做法包括()。

A、向池内注水宜分两次进行
B、向池内注水宜分三次进行,每次注水高度为设计水深的三分之一
C、相邻两次注水的间隔时间不应小于24小时
D、注水时水位上升速度不宜超过2米/天
E、注水至设计水位12小时后,开始测读水位测针的初读数

答案:B,C,D
解析:
E选项为满水试验中水位观测内容,但注水至设计水深应24h后,开始测读水位测针的初读数

第8题:

构筑物水池做满水试验时应掌握的要点有( )、外观观察及蒸发量的测定。

A.向池内分2次注水,每次注入为设计水深的1/2

B.向池内注水分3次进行,每次注入为设计水深的1/3

C.向池内注水分3次进行,每次注水后24h开始测读水位测针的初读数

D.水位观察,池内水位注水至设计水位24h以后,开始测读水位测针的初读数

E.注水水位上升速度不宜超过2m/24h,相邻两次充水的时间间隔,应不少于24h


正确答案:BDE

第9题:

试坑单环注水试验结束的稳定条件是,向环内注水使之保持10cm高的水深,开始每隔5min量测一次,连续观测5次,之后每隔20min量测一次,并至少连续量测6次,当( )时,试验即可结束。

A.连续5次量测的注入量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不大于最后一次流量的10%
B.连续2次量测的注入量之差小于11/min
C.连续2次量测的注入量之差不大于最后一次流量的10%
D.连续2次量测的注入量之差小于101/min

答案:C
解析: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注水试验规程》(SL345—2007)规定,试坑单环注水试验水量观测精度应达到0.11。开始每隔5min量测一次,连续观测5次,之后每隔20min量测一次,并至少连续量测6次,当连续2次量测的注入量之差不大于最后一次流量的10%时,试验即可结束,取最后一次注入流量作为计算值。

第10题:

下列水池满水试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向池内注水宜分两次进行,每次注水为设计水深的1/2
  • B、向池内注水宜分3次进行,每次注水为设计水深的1/3
  • C、相邻两次注水的间隔时间不应小于24h
  • D、可按小于2m/d的水位上升速度持续注水至规定深度
  • E、每次注水宜测读24h的水位下降值,计算渗水量

正确答案:B,C,E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