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案例

单选题某建筑基坑深4.0m,地表无荷载,地下水位为2.0m,支护结构无侧向位移,地表以下2.0m为黏土,c-10kPa,φ=20°,K0=0.60,γ=19kN/m3,地表以下2.0~4.0m为砂土,c=0,φ=35°,K0=0.4,γ=18kN/m3,假定支挡结构后侧的土压力为静止土压力。作用在支挡结构后侧的总的侧向压力为()。A 75.2kNB 79.6kNC 86kND 87.6kN

题目
单选题
某建筑基坑深4.0m,地表无荷载,地下水位为2.0m,支护结构无侧向位移,地表以下2.0m为黏土,c-10kPa,φ=20°,K0=0.60,γ=19kN/m3,地表以下2.0~4.0m为砂土,c=0,φ=35°,K0=0.4,γ=18kN/m3,假定支挡结构后侧的土压力为静止土压力。作用在支挡结构后侧的总的侧向压力为()。
A

75.2kN

B

79.6kN

C

86kN

D

87.6kN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某深4.0m 二级基坑,位于砂土场地中。基坑边坡直立,地表水平,无地面荷载及地下水,砂土的内聚力为0,内摩擦角为30°,重度为18kN/m3。现采用排桩支护并在2.0m处设置一排锚杆,锚杆倾角15°,间距2.0m,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为210N/mm2,锚固体直径为0.15m,锚固体与砂土间的摩阻力标准值为30kPa。计算单位长度挡土墙的支点力为( )kN。
A. 27 B. 35 C. 43 D. 51


答案:B
解析:
主、被动土压力系数:
Ka = tan2 (45°-φ/2) = tan2 (45°-30°/2) =0. 33;
Kp = tan2 (45°+φ/2) = tan2 (45°+30°/2) =3;
①基坑底面处的主动土压力:ea1k =4×18×0.33 =23.76kPa;
反弯点(弯矩零点)处的被动土压力:ep1k=yhc1hc1Kp=18×hc1×3 =54hc1;
由 ea1k=ep1k得:hc1=23. 76/54 =0. 44m;

第2题:

某条形基础宽3.0m,基础埋深2.0m,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荷载效应标准组合为500kN/m,地基土层为双层结构,上部0~4.0m为硬塑黏土,γ1=18kN/m3,fak1= 200kPa,Es1=10MPa,4.0m以下为软塑黏土,γ2=19kN/m3,fak2=110kPa,Es2= 2.5MPa,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传至软塑黏土层顶面的附加应力为( )kPa。

A.107
B.110
C.115
D.120

答案:A
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02)第5.2.7条计算

第3题:

基坑开挖与支护施工应进行量测监控,监测项目、监测控制值应根据设计要求及基坑侧壁安全等级进行选择。其中地下管线位移、周围建(构)筑物沉降、地表土体沉降、围护结构顶位移、围护结构墙体测斜、地下水位、土压力为必选项目。()


本题答案:错

第4题:

某二级基坑场地中上层土为黏土,其下为粗砂层。黏土厚10m,重度为19kN/m3,粗砂层中承压水水位位于地表下2.0m处。为保证基坑底的抗渗流稳定性,基坑深度不宜大于( )m。
A. 4.9 B. 5.37 C, 5. 73 D. 6.37


答案:B
解析:

第5题:

某基坑开挖深度为10m,地面以下2.0m为人工填土,填土以下18m厚为中砂细砂,含水层平均渗透系数K=1.0m/d,砂层以下为黏土层,潜水地下水位在地表下2.0m,已知基坑的等效半径为γ0=10m,降水影响半径R=76m,要求地下水位降到基坑底面以下0.5m,井点深为20m,基坑远离边界,不考虑周边水体影响,则该基坑降水的涌水量最接近()。
A.342m3/d B.380m3/d C.425m3/d D.453m3/d


答案:A
解析:

第6题:

某基坑长96m,宽96m,开挖深度为12m,地面以下2m为人工填土,填土以下为22m厚的中细砂,含水层的平均渗透系数为10m/d,砂层以下为黏土层。地下水位在地表以下6.0m,施工时拟在基坑外周边距基坑边2.0m处布置井深18m的管井降水(全滤管不考虑沉砂管的影响),降水维持期间基坑内地下水力坡度为1/30,管井过滤器半径为0.15m,要求将地下水位降至基坑开挖面以下0.5m。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2012),估算基坑降水至少需要布置多少口降水井(  )

A. 6
B. 8
C. 9
D. 10

答案:B
解析:
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2012)第7.3.15条、7.3.16条和附录E.0.1。
(1)潜水非完整井基坑涌水量计算
基坑等效半径为:



H=2+22-6=18m
h=2+22-(12+0.5)=11.5m
hm=(H+h)/2=(18+11.5)/2=14.75m
l=18-(12+0.5+54.18/30)=3.69m
sw=12+0.5+(54.18+2)×(1/30)-6=8.37m<10m,取sw=10m。
则可得:



故潜水非完整井基坑涌水量为:



(2)管井的单井出水能力



(3)降水井数量计算
n=1.1Q/q0=1.1×3093.6/449.3=7.57,取n=8。

第7题:

某基坑长30m,宽20m,场地中自0~ 15m为砂层,渗透系数为0.9m/d,地下水埋深为2.0m,要求基坑水位降至地表以下7.0m,基坑远离地表水体及隔水边界,抽水井深15m,自2.0m以下为过滤器,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1999),该基坑涌水量最接近于( )t。
A. 200 B. 219 C. 300 D. 345


答案:B
解析:
根据《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1999)附录F计算如下:

第8题:

某二级基坑场地中上层土为黏土,厚度为10m,重度为19kN/m3,其下为粗砂层,粗砂层中承压水水位位于地表下2.0m处,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计算,如保证基坑底的抗渗流稳定性,基坑深度不宜大于(  )m。

A.5.0
B.5.37
C.5.87
D.6.0

答案:B
解析:

第9题:

某矩形基坑位于均质粉砂土场地中,场地中粉砂土厚15m,渗透系数为2m/d,其下伏地层为泥岩,基坑尺寸为20m×50m,深7.0m,降水井深度为15m,地下水位为1.5m,基坑施工时要求水位降至基坑底面以下0.5m。基坑采用完整井群降水,附近无地表水体(基坑远离边界),按《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1999)计算,基坑涌水量为( )m3/d。
A. 282 B. 334 C. 412 D. 564


答案:D
解析:

第10题:

某砂土坡体的边坡,其剖面图如图6-30所示。已知无地下水,地表无荷载,内聚力c=0,内摩擦角φ=30。,重度y=18kN/m3,地面坡角β=20。。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02),求支挡结构在坡脚以上部分的侧向压力及其作用点距边坡坡脚(基坑底)的距离分别为( )。

A. 214kN 1.9m B. 107kN; 2.0m C. 107kN; 1.9m D. 214kN; 2.0m


答案:B
解析:
根据《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 50330—2002)第B. 0. 3条,
①设支挡结构后的坡面延长线与支挡结构的交点为C,则BC间的距离为: h = b·tanβ/3 =4×tan20°= 1. 46m;
②设当z=z0时,采用式(B.0.3-1)与式(B. 0.3-2)计算的ea、ea′相等,则:
主动土压力系数:Ka=tan2(45°-30°/2) =0. 33;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