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案例

单选题某柱基础底面尺寸为4m×4m,基础埋深为2.0m,传至基础顶面的中心荷载为3000kN,如要求基础底面零应力区面积不超过15%,则基础顶面水平力不宜大于(  )kN。A 1378B 1478C 1578D 1678

题目
单选题
某柱基础底面尺寸为4m×4m,基础埋深为2.0m,传至基础顶面的中心荷载为3000kN,如要求基础底面零应力区面积不超过15%,则基础顶面水平力不宜大于(  )kN。
A

1378

B

1478

C

1578

D

1678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C
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第5.2.2条计算如下:
①由题可知,b=4m,则合力作用点至基础底面最大压力边缘的距离为:
a=(b-0.15b)/3=(4-0.15×4)/3=1.133m②要求偏心距为:e=b/2-a=4/2-1.133=0.867m。
③基础底面的力矩值为:Mk=(F+G)e=(3000+4×4×2×20)×0.867=3155.88kN·m。
④基础顶面水平力为:H=Mk/d=3155.88/2≈1578kN。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某柱下独立基础,基础埋深为d=1.5m,基础平面和各层土的压缩模量如图所示。设基础底面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fak=153kPa,由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准永久荷载标准组合产生的轴心压力Fk=1080kN。



2.假定考虑基础Ⅱ对基础Ⅰ的影响,基础Ⅰ基底中心在基底下深度4m范围内的土层压缩量s′最接近于(  )mm。

A. 36.1
B. 45.2
C. 60.3
D. 78.3

答案:B
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第5.3.9条规定,计算地基变形,当存在相邻荷载时,应计算相邻荷载引起的地基变形,其值可按应力叠加原理,采用角点法计算。对基础Ⅰ:荷载面积为odea:长宽比为:l/b=1.5/1=1.5;对于Ⅰ中心o点,应为4倍荷载面积odea产生压缩量。基础Ⅱ对基础Ⅰ的影响:荷载面积为odgc-odfb:odgc长宽比为:l/b=5/1.5=3.3;odfb长宽比为:l/b=3/1.5=2;对Ⅰ中心o点,应为2倍荷载面积(odgc-odfb)产生压缩量。查附录K表可知,列表进行计算:



考虑基础Ⅱ影响,基础Ⅰ基底中心在基底下深度4m内土压缩量为:s′=45.2mm。由此可知,B项数值最为接近。

第2题:

某柱下独立基础的底面尺寸为1.6m×2.4m。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荷载准永久组合值Fk=600kN,基础埋深d=2.0m,其余如图所示。



3.确定分层总和法算出的基底中心的地基变形量s′最接近于(  )mm。

A. 36.2
B. 43.5
C. 48.8
D. 50.3

答案:C
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第5.3.5条规定,计算地基变形时,地基内的应力分布,可采用各向同性均质线性变形体理论。其最终变形量可按下式计算:







根据附录K表K.0.1-2可知,附加应力系数



计算如表所示。



故基底中心的地基变形量:s′=48.8mm。由此可知,C项数值最为接近。

第3题:

持力层下有软弱下卧层,为减小由上部结构传至软弱下卧层表面的竖向应力,应()。

A、加大基础埋深,减小基础底面积

B、加大基础埋深,加大基础底面积

C、减小基础埋深,加大基础底面积

D、减小基础埋深,减小基础底面积


参考答案:C

第4题:

已知矩形基础底面的压力分布为三角形,最大边缘压力为pmax,最小边缘压力为零,基础的宽度为B,长度为L,基础底面积为A,抵抗矩为W,传至基础底面的竖向力为N。下列表述中符合上述基础底面压力分布特征的为(  )。


答案:A,B,C
解析:

第5题:

某柱下独立基础的底面尺寸为2.5m×2.5m,基础埋深2.0m,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荷载准永久组合为F=1600kN。地基土层分布如图16所示。


A、5、0
B、5、3
C、5、9
D、7、6

答案:D
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第5.3.7条和第5.3.8条规定,计算深度=b(2.5—0.4lnb)=2.5×(2.5—0.4×ln2.5)=5.33m。但第三层土的压缩模量较小,应继续向下计算。又2m<b=2.5m<4m,查表5.3.7得,△z=0.6m,故变形计算深度:=7+0.6=7.6m。

第6题:

某建筑物基础如图所示,基础埋深为2m,底面尺寸为4m×2m。在设计地面标高处有偏心荷载680kN,偏心距1.31m。则基础底面的最大压力最接近于(  )kPa。




A. 267.4
B. 300.3
C. 323.5
D. 347.7

答案:B
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第5.2.2条规定,偏心作用时,偏心距为:



式中,M为相应于作用的标准组合时,作用于基础底面的力矩值,经计算为:M=680×1.31=890.8kN·m;
Gk为基础自重和基础上的土重,经计算为:Gk=20×4×2×2=320kN;
Fk为相应于作用的标准组合时,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竖向力矩,Fk=680kN;
则偏心距为:



根据式(5.2.2-4)计算,则基础底面最大压力为:



其中,a=4/2-e=2-0.891=1.109。由此可知,B项数值最为接近。

第7题:

某柱下独立基础的底面尺寸为1.6m×2.4m。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荷载准永久组合值Fk=600kN,基础埋深d=2.0m,其余如图所示。



5.确定基底中心的最终变形量s最接近于(  )mm。

A. 65.4
B. 60.3
C. 58.2
D. 56.1

答案:D
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第5.3.5条规定,计算地基变形时,地基内的应力分布,可采用各向同性均质线性变形体理论。由Es=5.5MPa,p0=158.25kPa>fak=155kPa,根据表5.3.5可知,内插得沉降计算经验系数为:



则可得最终变形量为:s=ψss′=1.15×48.8=56.1mm。由此可知,D项数值最为接近。

第8题:

某厂房为框架结构,柱基底面为正方形,边长l=b=4m,基础埋深d=1.0m。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荷载重P=1440kN。则基础底面接触压力为()G=rAd=20*4*4*1=320 P=(N+G)/A=(1440+320)/4*4=110

A 90kPa

B 110kPa

C 100kPa

D 94kPa


参考答案B

第9题:

某柱下独立基础的底面尺寸为1.6m×2.4m。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荷载准永久组合值Fk=600kN,基础埋深d=2.0m,其余如图所示。



1.确定地基变形计算深度zn最接近于(  )m。

A. 3.70
B. 3.90
C. 4.12
D. 5.20

答案:A
解析: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第5.3.8条规定,当无相邻荷载影响,基础宽度在1m~30m范围内时,基础中点的地基变形计算深度也可按下列简化公式计算:zn=b(2.5-0.4lnb)=1.6×(2.5-0.4ln1.6)=3.70m;在计算深度范围内存在基岩时,zn可取至基岩表面;当存在较厚的坚硬黏性土层,其孔隙比小于0.5、压缩模量大于50MPa,或存在较厚的密实砂卵石层,其压缩模量大于80MPa时,zn可取至该层土表面。故地基变形计算深度为3.70m。由此可知,A项数值最为接近。

第10题:

已知矩形基础底面的压力分布为三角形,最大边缘压力为Pmax,最小边缘压力为零,基础的宽度为B,长度为L,基础底面积为A,抵抗矩为W,传至基础底面的竖向力为N。下列的表述中符合上述基础底面压力分布特征的正确说法( )。


答案:A,B,C
解析: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