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助理工程师

判断题幕墙与各层楼板、隔墙外沿间的缝隙,应采用不燃材料或难燃材料封堵,填充材料可采用岩棉或矿棉,其厚度不应小于100mm,并应满足设计的耐火极限要求,在楼层间和房间之间形成防火烟带.A 对B 错

题目
判断题
幕墙与各层楼板、隔墙外沿间的缝隙,应采用不燃材料或难燃材料封堵,填充材料可采用岩棉或矿棉,其厚度不应小于100mm,并应满足设计的耐火极限要求,在楼层间和房间之间形成防火烟带.
A

B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关于建筑幕墙防火构造措施,正确的有( )。

A.幕墙与各层楼板、隔墙外沿间的缝隙,应填充岩棉或矿棉,其厚度不应小于80mm
B.防火层应采用厚度不小于1.5mm的镀锌钢板承托
C.无窗槛墙的幕墙,应在每层楼板的外沿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1.0h、高度不低于0.8m的不燃烧实体裙墙或防火玻璃墙
D.防火层不应与幕墙玻璃直接接触,防火材料朝玻璃面处宜采用装饰材料覆盖
E.同一幕墙玻璃单元不应跨越两个防火分区

答案:B,C,D,E
解析:
建筑幕墙防火构造措施:幕墙与各层楼板、隔墙外沿间的缝隙,应填充岩棉或矿棉,其厚度不应小于100mm,防火层应采用厚度不小于1.5mm的镀锌钢板承托,无窗槛墙的幕墙,应在每层楼板的外沿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1.0h、高度不低于0.8m的不燃烧实体裙墙或防火玻璃墙,防火层不应与幕墙玻璃直接接触,防火材料朝玻璃面处宜采用装饰材料覆盖,同一幕墙玻璃单元不应跨越两个防火分区。

第2题:

建筑幕墙防火构造的要求包括( )。

A.同一幕墙玻璃单元不应跨越两个防火分区
B.防火层不应与幕墙玻璃直接接触,防火材料朝玻璃面处宜采用装饰材料覆盖
C.当建筑设计要求防火分区分隔有通透效果时,可采用单片防火玻璃或由其加工成的中空、夹层防火玻璃
D.无窗槛墙的幕墙,应在每层楼板的外沿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1.0h、高度不低于0.8m的不燃烧实体裙墙或防火玻璃墙
E.幕墙与各层楼板、隔墙外沿间的缝隙,应采用不燃材料或难燃材料封堵,填充材料可采用岩棉或矿棉,其厚度不应小于80mm

答案:A,B,C,D
解析:
2020版教材P120
七、建筑幕墙防火构造要求(1)幕墙与各层楼板、隔墙外沿的缝隙,应采用不燃材料或难燃材料封堵,填充材料可采用岩棉或矿棉,其厚度不应小于100mm

第3题:

下列建筑幕墙防火设计中,不正确的是:( )

A.窗槛墙,窗边墙为填充材料应采用不燃烧体;
B.无窗槛墙和窗边墙,应在每层楼板外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2.0H,高度不低于0.8的不燃烧实体裙墙;(应为耐火极限不低于1.0H)
C.幕墙与每层楼板,隔墙处沿用的缝隙应采用防火封堵材料封堵;(可采用岩棉或矿棉)
D.当外墙面采用耐火等级不低于1.0h的不燃烧体时,其填充材料可为难燃烧材料

答案:A
解析:
参见《建筑设计防火规范》。6.2.5除本规范另有规定外,建筑外墙上、下层开口之间应设置高度不小于1.2m的实体墙或挑出宽度不小于1.0m、长度不小于开口宽度的防火挑檐;当室内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上、下层开口之间的实体墙高度不应小于0.8m。当上、下层开口之间设置实体墙确有困难时,可设置防火玻璃墙,但高层建筑的防火玻璃墙的耐火完整性不应低于1.00h,单、多层建筑的防火玻璃墙的耐火完整性不应低于0.50h。外窗的耐火完整性不应低于防火玻璃墙的耐火完整性要求。住宅建筑外墙上相邻户开口之间的墙体宽度不应小于1.0m;小于1.0m时,应在开口之间设置突出外墙不小于0.6m的隔板。实体墙、防火挑檐和隔板的耐火极限和燃烧性能,均不应低于相应耐火等级建筑外墙的要求。6.2.6建筑幕墙应在每层楼板外沿处采取符合本规范第6.2.5条规定的防火措施,幕墙与每层楼板、隔墙处的缝隙应采用防火封堵材料封堵。

第4题:

幕墙与各层楼板、隔墙外沿间的缝隙,应采用不燃材料封堵。填充材料可采用岩棉或矿棉,其厚度不应小于(  )mm。

A.100
B.90
C.50
D.70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核的是建筑幕墙防火构造要求。幕墙与各层楼板、隔墙外沿间的缝隙,应采用不燃材料封堵,填充材料可采用岩棉或矿棉,其厚度不应小于100mm,并应满足设计的耐火极限要求,在楼层问形成水平防火烟带。

第5题:

关于建筑幕墙的防火构造要求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幕墙与各层楼板、隔墙外沿间的缝隙,应采用不燃材料封堵。
B.幕墙与各层楼板、隔墙外沿间缝隙的填充材料可采用岩棉或矿棉,厚度不应小于50mm。
C.防火层应采用厚度不小于1.5mm 的镀锌钢板承托,不得采用铝板。
D.防火层可以与玻璃直接接触
E.同一幕墙玻璃单元不应跨越两个防火分区

答案:A,C,E
解析:

第6题:

下列关于幕墙防火构造要求正确的是( )。

A.幕墙防火层应采用厚度不小于1.5mm的铝合金板承托
B.无窗槛墙的幕墙,应在每层楼板的外沿设置不燃烧实体裙墙。在计算裙墙高度时不可以计入钢筋混凝土楼板厚度或边梁高度
C.幕墙与各层楼板、隔墙外沿间的缝隙,应采用不燃材料或难燃材料封堵
D.为形成完整的防火带,防火层应与幕墙玻璃紧密接触

答案:C
解析:
2020版教材P120
(1)幕墙与各层楼板、隔墙外沿间的缝隙,应采用不燃材料或难燃材料封堵,填充材 料可采用岩棉或矿棉,其厚度不应小于100mm,并应满足设计的耐火极限要求,在楼层 间和房间之间形成防火烟带。防火层应采用厚度不小于1.5mm的镀锌钢板承托。承托板 与主体结构、幕墙结构及承托板之间的缝隙应采用防火密封胶密封;防火密封胶应有法定 检测机构的防火检验报告。

第7题:

建筑幕墙防火构造的正确技术要求有( )。

A.幕墙与各层楼板之间的水平防火带应采用岩棉或矿棉等材料填充,其厚度不应小于100mm
B.防火层应用厚度不小于1.0mm的镀锌钢板承托
C.防火层的填充材料应与玻璃紧密接触,不得留有缝隙
D.同一幕墙玻璃单元不应跨越两个防火区
E.无窗槛墙的幕墙,应在楼板外沿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1.0h、高度不低于0.8m的不燃实体裙墙

答案:A,D,E
解析:
2020版教材P120
该题主要考察的是:建筑幕墙防火构造要求,建筑幕墙防火构造要求:(1)幕墙与各层楼板、隔墙外沿间的缝隙,应采用不燃材料或难燃材料封堵,填充材料可采用岩棉或矿棉,其厚度不应小于100mm,并应满足设计的耐火极限要求,在楼层间和房间之间形成防火烟带。防火层应采用厚度不小于1.5mm的镀锌钢板承托。承托板 与主体结构、幕墙结构及承托板之间的缝隙应采用防火密封胶密封;防火密封胶应有法定 检测机构的防火检验报告。(2)无窗槛墙的幕墙,应在每层褛板的外沿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l.Oh、高度不低于0.8m的不燃烧实体裙墙或防火玻璃墙。在计算裙墙髙度时可计人钢筋混凝土楼板厚度或边梁高度。(3) 当建筑设计要求防火分区分隔有通透效果时,可采用单片防火玻璃或由其加工成的中空、夹层防火玻璃。 (4) 防火层不应与幕墙玻璃直接接触,防火材料朝玻璃面处宜采用装饰材料覆盖。 (5) 同一幕墙玻璃单元不应跨越两个防火分区。

第8题:

关于建筑幕墙防火构造技术要求的说法,正确的有()。


A.幕墙与各层楼板之间的水平防火带应采用岩棉或矿棉等材料填充,其厚度不应小于100mm

B.防火层应用厚度不小于1.0mm的镀锌钢板承托

C.防火层的填充材料应与玻璃紧密接触,不得留有缝隙

D.同一幕墙玻璃单元不应跨越两个防火区

E.无窗槛墙的幕墙,应在楼板外沿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1.0h、高度不低于0.8m的不燃实体裙墙

答案:A,D,E
解析:
建筑幕墙防火构造要求: (1)幕墙与各层楼板、隔墙外沿间的缝隙,应采用不燃材料或难燃材料封堵,填充材料可采用岩棉或矿棉,其厚度不应小于100mm,并应满足设计的耐火极限要求,在楼层间和房间之间形成防烟带。防火层应采用厚度不小于1.5mm的镀锌钢板承托。承托板与主体结构、幕墙结构及承托板之间的缝隙应采用防火密封胶密封;防火密封胶应有法定检测机构的防火检验报告。
(2)无窗槛墙的幕墙,应在每层楼板的外沿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1.0h、高度不低于0.8m的不燃烧实体裙墙或防火玻璃墙。在计算裙墙高度时可计入钢筋混凝土楼板厚度或边梁高度。
(3)当建筑设计要求防火分区分隔有通透效果时,可采用单片防火玻璃或由其加工成的中空、夹层防火玻璃。
(4)防火层不应与幕墙玻璃直接接触,防火材料朝玻璃面处宜采用装饰材料覆盖。
(5)同一幕墙玻璃单元不应跨越两个防火分区。
故本题答案为“A、D、E”。

第9题:

幕墙与各层楼板、隔墙外沿间的缝隙,应采用不燃材料封堵,填充材料可用岩棉或矿棉,其厚度不小于( )mm。
A、100
B、80
C、70
D、50


答案:A
解析:
幕墙与各层楼板、隔墙外沿间的缝隙,应采用不燃材料封堵,填充材料可用岩棉或矿棉,其厚度不小于100mm。参见教材P195。

第10题:

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规定,关于建筑幕墙防火设计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

A.幕墙与各层楼板之间应采用不燃材料封堵
B.隔板外沿间的缝隙填充材料可采用岩棉或矿棉,其厚度不应小于100mm
C.无窗间墙和窗槛墙的幕墙,应在每层楼板外沿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0.50h
D.同一幕墙玻璃单不应跨越二个防火分区

答案:C
解析:
2020教材P164 / 2019教材P167
幕墙与各层楼板、隔板外沿间的缝隙,应采用不燃材料封堵,填充材料可采用岩棉或矿棉,其厚度不应小于100mm,
(2)无窗间墙和窗槛墙的幕墙,应在每层楼板外沿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高度不低于0.8m的不燃烧实体裙墙;
(5)同一幕墙玻璃单不应跨越二个防火分区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