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知识竞赛

问答题战后日本的产业结构有何重大变化?

题目
问答题
战后日本的产业结构有何重大变化?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是与它的产业结构变化密切相关的,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是在其产业结构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实现的。产业结构的变化不仅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特点,同时也影响着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和方向。战后日本产业结构的变化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1945~1955年为恢复、调整阶段,1956~1973年为重、化工业化阶段,1973年以后为向知识(或技术)密集型工业转变和加强第三产业阶段。战前和战争期间,日本为满足战争需要,拼命扩大以军需工业为中心的重、化工业,造成第三产业的比重很低,而逐渐形成了极端依赖军需工业的产业结构。这对战后初期日本经济的发展方向、产业结构的变化都有着直接的影响。畸形的产业结构成为战后初期粮食严重不足、生活必需品奇缺、社会服务事业和福利设施极端落后的重要原因。为了尽快摆脱战后初期的困难处境,日本经济的发展首先从恢复与人民生活有密切关系的农业、轻工业和服务业开始,逐渐改变了产业结构过于偏向重、化工业的状况。第一产业和轻工业的比重相对提高,这种变化对于缓和粮食和日用品供不应求的矛盾,克服战后初期的失业问题起了重大作用。同时,农业和轻工业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也为重、化工业的发展积累了资金,开辟了市场。1955年后,日本国内外经济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就国内条件看,恢复阶段已告完成,各项指标均已接近、赶上或超过了战前最高水平,整个经济有了相当的基础;就国际条件看,美国已把日本变为自己侵略和控制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的基地,对日政策由控制转为扶植,在资金、技术、原料和市场等方面给日本以一定的照顾;同时,这一时期由于很多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刚刚独立,工业基础薄弱,不得不大量出口矿产原料和燃料,以换取经济发展所需的资金和设备,这不仅为日本提供了廉价原料和燃料,而且也扩大了商品销售市场。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垄断资本为攫取高额利润,提高国际竞争能力,在经济上尽快赶上或超过欧美发达国家,又大力发展和加强重、化工业。从五十年代后半期到七十年代初,日本基本上实现了产业结构的重、化学工业化。与此同时,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各种矛盾也日趋激化,世界石油等原料、燃料相继涨价,供给出现紧张局面,国际垄断组织间争夺资源的斗争不断尖锐化。而且工业品消费结构出现了新动向,信息情报产业的电子工业产品的大量需要,新能源的开发,宇航工业及家庭耐用消费品的需要急剧扩大等等,都要求日本的产业结构作出相应调整与转换。在新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下,日本把以大量消费资源、大量产生公害的重、化学工业为中心的产业结构逐渐转向以知识密集型工业和第三产业为中心的产业结构。这一阶段日本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比重继续下降,第二产业的比重由原来的上升转为稳定,而第三产业的比重则继续提高。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战后世界产业结构发展变化的表现?


正确答案: ①“脱农化”与农业现代化:人口、劳动、资本与资源越来越脱离于农业部门,农业在整个国民收入和总体劳动力中所占的比重不断下降。农业比重下降,正在向工厂化,离土化转变。
②工业内部结构日益高度化:由轻工业向重工业转变,由劳动密集加工业向资本密集制造业,再向技术集约型创新产业转变。
③产业结构“软化”:指三次产业之间和各次产业内部在社会生产过程中,体力劳动与资源投入被脑力劳动和科学技术投入逐渐取代的过程。
④产业空洞化与结构性失业:伴随着对外直接投资和国际产业转移的持续进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将主要生产和经营基地从国内转移到国外,仅在国内留下一个空壳,以致国内投资不断萎缩,就业机会不断减少;职位空缺与失业并存,一方面存在着大量失业劳动者,另一方面一些新行业的工作岗位空缺,找不到适合的劳动者。

第2题:

二战后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对日本产生的影响有()。

  • A、使日本在经济上的国际地位迅速提高
  • B、使日本的产业结构和社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转折
  • C、日本国民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
  • D、社会结构的变迁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引起思想观念的变化

正确答案:A,B,C,D

第3题:

二战后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对日本产生的影响有()。

A.使日本在经济上的国际地位迅速提高

B.使日本的产业结构和社会结构发生了根本性转折

C.日本国民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

D.社会结构的变迁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引起思想观念的变化


参考答案:A, B, C, D

第4题:

产业结构政策的概念首先出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国家.

  • A、美国
  • B、日本
  • C、中国
  • D、德国

正确答案:B

第5题:

日本二战后新闻事业有什么变化?


正确答案: 在1945年8月到1952年美国军队代表盟国进驻日本期间,占领军按照美国模式,解除报业的羁绊,对日本报纸进行管理的审查,使之自由发展。对日本的新闻媒介进行“民主化”和“非军事化”的改造,日本新闻业则在这一改造中,逐渐具有了资产阶级民主色彩,进而走上西方“新闻自由”的发展道路。

第6题:

战后产业结构变化的历史趋势如何?


正确答案: 综合国内外学者的基本观点和发达国家的实际情况,今后产业结构发展变化的基本趋势将是“软化”(1分)。所谓产业结构软化,从狭义上讲,就是指在各产业的发展中,有形产品和资源等硬生产要素的作用日益降低,而知识、技术、服务和信息等软生产要素的作用日益提高,在各产业中的投入量迅速增大(2分);从广义上说,产业结构的软化可以概括为产业结构的高技术化、服务化、融合化和国际化(2分)。

第7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格局有何新变化?它对抗战胜利后的中国有何影响?


正确答案:(1)国际格局的新变化:一是帝国主义受到削弱,人民民主力量明显增长。二是打破了以欧洲大国均势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格局,形成了美苏两极的国际格局。
(2)国际新格局对战后中国的影响:战后美国准备称霸世界,为此美国制定了扶蒋反共的对华政策。这一政策包括两个方面:当形势对国民党不利时,美国力促国共和谈,以期中共向国民党投降,使美国不战而控制整个中国;当和谈破裂时,美国帮助蒋介石与中共决战,以期打败中共,使中国成为美国的附庸。无论美国采取何种手段扶蒋,中共和中国人民都面临两种命运和两个前途的严峻考验。

第8题:

战后日本的产业结构有何重大变化?


正确答案: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是与它的产业结构变化密切相关的,战后日本经济的发展是在其产业结构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实现的。产业结构的变化不仅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特点,同时也影响着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和方向。战后日本产业结构的变化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1945~1955年为恢复、调整阶段,1956~1973年为重、化工业化阶段,1973年以后为向知识(或技术)密集型工业转变和加强第三产业阶段。战前和战争期间,日本为满足战争需要,拼命扩大以军需工业为中心的重、化工业,造成第三产业的比重很低,而逐渐形成了极端依赖军需工业的产业结构。这对战后初期日本经济的发展方向、产业结构的变化都有着直接的影响。畸形的产业结构成为战后初期粮食严重不足、生活必需品奇缺、社会服务事业和福利设施极端落后的重要原因。为了尽快摆脱战后初期的困难处境,日本经济的发展首先从恢复与人民生活有密切关系的农业、轻工业和服务业开始,逐渐改变了产业结构过于偏向重、化工业的状况。第一产业和轻工业的比重相对提高,这种变化对于缓和粮食和日用品供不应求的矛盾,克服战后初期的失业问题起了重大作用。同时,农业和轻工业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也为重、化工业的发展积累了资金,开辟了市场。1955年后,日本国内外经济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就国内条件看,恢复阶段已告完成,各项指标均已接近、赶上或超过了战前最高水平,整个经济有了相当的基础;就国际条件看,美国已把日本变为自己侵略和控制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的基地,对日政策由控制转为扶植,在资金、技术、原料和市场等方面给日本以一定的照顾;同时,这一时期由于很多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刚刚独立,工业基础薄弱,不得不大量出口矿产原料和燃料,以换取经济发展所需的资金和设备,这不仅为日本提供了廉价原料和燃料,而且也扩大了商品销售市场。在这种情况下,日本垄断资本为攫取高额利润,提高国际竞争能力,在经济上尽快赶上或超过欧美发达国家,又大力发展和加强重、化工业。从五十年代后半期到七十年代初,日本基本上实现了产业结构的重、化学工业化。与此同时,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各种矛盾也日趋激化,世界石油等原料、燃料相继涨价,供给出现紧张局面,国际垄断组织间争夺资源的斗争不断尖锐化。而且工业品消费结构出现了新动向,信息情报产业的电子工业产品的大量需要,新能源的开发,宇航工业及家庭耐用消费品的需要急剧扩大等等,都要求日本的产业结构作出相应调整与转换。在新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下,日本把以大量消费资源、大量产生公害的重、化学工业为中心的产业结构逐渐转向以知识密集型工业和第三产业为中心的产业结构。这一阶段日本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比重继续下降,第二产业的比重由原来的上升转为稳定,而第三产业的比重则继续提高。

第9题:

日本外交二战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正确答案: (1)战后初期的追随外交。
(2)50年代末至60年代的“经济外交”。
(3)70年代的“多边自主外交”。
(4)争做政治大国。

第10题:

简述二战后影响世界经济格局的重大经济政治变化有哪些?


正确答案: ①发达资本主义各国之间的力量对比起了重大变化
②社会主义国家从苏联一个国家发展成一系列的社会主义国家
③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震荡后,帝国主义的殖民体系即旧的殖民体系崩溃了
④国际贸易、投资、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