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知识竞赛

问答题南美洲地形结构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题目
问答题
南美洲地形结构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亚洲的地形有哪些基本特征?


正确答案: 亚洲地形的基本特征有以下几点:
(1)地势最高。亚洲是世界上地势最高的一洲,平均海拔约950米,而南极洲的平均海拔虽是2,350米,但基岩海拔仅410米。亚洲的山地和高原等高耸地貌分布很广,约占全洲面积四分之三。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500米。喜马拉雅山脉长约2,500公里,宽约200~350公里,平均海拔超过6,000米,8,000米以上的高峰有12座,而珠穆朗玛峰高达8,848.13米,为全球第一高峰。
(2)地势起伏极端。亚洲一方面具有世界最高的高原、山脉和高峰;另一方面也具有世界著名的平原和洼地,例如:面积约达260万平方公里的西西伯利亚平原,其大部分地面海拔在100米以下;死海地沟是世界陆地上最低的洼地,水面低于地中海海面392米,而湖底更低于地中海海面792米。另外,在大陆东侧的太平洋中,还有极深的海沟,亚洲最高峰与邻近海域最深海沟之间,高低相差约20公里。
(3)地形结构为中部高四周低。亚洲的崇山峻岭多汇集于中部,山脉向四周辐射,其中多山间高原和盆地;四周低下,多中、低山、丘陵和平原。
青藏高原和帕米尔高原耸立于亚洲的中南部,构成亚洲地理上的“屋脊”,亚洲大部分山脉是从这里分散出来的:从帕米尔高原向东南延伸的有喜马拉雅山脉、那加山、阿拉干山,入海接巽他群岛。向东分出的有喀拉昆仑山、昆仑山、阴山、秦岭和南岭。向东北分出的有天山、阿尔泰山、萨彦岭、雅布罗诺夫山、外兴安岭和维尔霍扬斯克山。向西分出的有两支,北支为兴都库什山脉、厄尔布尔士山脉、克罗卢山脉;南支有苏里曼山脉、札格罗斯山脉和托罗斯山脉等。
在上述山脉之间,一般都有高低不等的高原和盆地,如青藏高原、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蒙古高原、伊朗高原和安纳托利亚高原(小亚细亚高原)。
在高原、山地的外围,分布着许多面积广阔的平原,如西西伯利亚平原、土兰平原、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印度河——恒河平原、松辽平原和华北平原等。在这些平原中,充填着不同类型、不同厚度的第四纪沉积物。
(4)大陆东部独特的岛弧带。亚洲大陆濒太平洋边缘,自北而南有一系列向太平洋凸出的弧形列岛。如千岛群岛、日本列岛、琉球群岛、菲律宾群岛和大巽他群岛等,它们形成亚洲东部的双重海岸,并围成许多边缘海。

第2题:

南美洲最大的水电站是什么水电站?()


正确答案:伊泰普水电站

第3题:

中国的二元结构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参考答案:

理论上讲,中国存在着四重二元结构,即以劳动力为核心的城乡二元结构、以所有制或产权结构为核心的公有经济与民营经济二元结构、以资金配置机制差别为核心的国有金融与民营金融二元结构、以行政区划与产业结构差别为核心的区域二元结构。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主要表现为:城市经济以现代化的大工业生产为主,而农村经济以典型的小农经济为主;城市的道路、通信、卫生和教育等基础设施发达,而农村的基础设施落后;城市的人均消费水平远远高于农村;相对于城市,农村人口众多等。这种状态既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结构存在的突出矛盾,也是这些国家相对贫困和落后的重要原因。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进程,可以说在很大程度上是要实现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向现代经济结构的转换,以尽快完成国民经济工业化与现代化的历史任务。


第4题:

世界陆地地形结构有哪些基本特征?


正确答案: 地球表面高低相差悬殊,形态变化多端。陆地地形通常分为平原、高原、盆地、山地和丘陵等类型。它们以不同的规模在各大陆上交互分布,共同构成表面崎岖不平的外貌。
陆地上的山地,有两条巨大的高山带:一条为环太平洋高山带,沿太平洋两岸作南北向分布,即纵贯美洲大陆西部的科迪勒拉—安第斯山系和亚洲及澳大利亚太平洋沿岸与东亚岛弧上的山脉。另一条略成东西向,横贯亚欧大陆中南部及非洲大陆北缘。其西部即阿尔卑斯山系及阿特拉斯山脉,进入亚洲后,与土耳其高原南北两侧的山脉、兴都库什山脉、喀喇昆仑山脉、喜马拉雅山脉等连为一体,又经中南半岛西部山地,一直延续到巽他群岛的南列岛弧和环太平洋高山带相接。两大高山带,是阿尔卑斯运动的产物,地势高峻、雄伟,多火山、地震。
陆地上的平原,一般分布在大陆的中部,其东西两侧多被高山环绕,形成南北纵列的三大地形带,以美洲大陆为最显著,澳大利亚大陆也有类似的地形结构。但在亚欧大陆上,平原主要展现在东西向高山带以北,如中欧平原、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平原、土兰平原等;南面,平原多为大河冲积而成,并分布于高原之间,如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印度河—恒河平原,以及我国的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
陆地上还广泛分布着大片隆起的高原,它们一般以前寒武纪古陆块为核心,地壳相对较稳定,地面起伏不大。如非洲大陆的高原,亚欧大陆的中西伯利亚高原、蒙古高原、阿拉伯高原、德干高原,南美大陆的巴西高原,澳大利亚大陆的西北部高原等。南极大陆与非洲大陆相似,也以高原为主,但上覆巨厚的冰层。此外,在陆地上还有一些镶嵌在年轻山脉之间的高原,地壳活动比较强烈,海拔较高,地面起伏也很大,如青藏高原、安纳托利亚高原、伊朗高原,以及分布于科迪勒拉—安第斯山系中的一些山间高原等。

第5题:

南美洲的古文明,是什么文化?


正确答案: 印加文化

第6题:

南美洲哪个国家是世界上地形最狭长的国家?()


正确答案:智利

第7题:

非洲和南美洲气候特征上的异同点及其原因是什么?


正确答案: 非洲与南美洲在气候上有许多相同之处,主要表现在:
(1)两洲皆属热带大陆,以热带气候为主;
(2)非洲的气候带分布以赤道为轴心南北完全对称,而南美洲的气候带也有一定的对称性;
(3)两洲的北部和南部季节都相反。形成气候上相同的主要原因是南美洲位于北纬12°和南纬56°之间,赤道横贯大陆北部,而大陆轮廓又是北宽南窄,使全洲70%的面积位于热带范围内。非洲位于北纬36°到南纬34°多之间,赤道横贯大陆中部,南北两端距赤道距离几乎相等,全洲有五分之四的面积在南北回归线之间。
两洲在气候上的不同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南美洲是一个温暖的大陆,七月平均气温为0℃~25℃,一月平均气温在10°~28℃之间;非洲是一个炎热的大陆,95%的面积年平均气温在20℃以上,有四分之一的面积在30℃以上。
(2)南美洲是一个湿润的大陆,70%的面积年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其中20%的面积降水达2,000毫米以上,有世界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气候地区亚马孙平原;非洲是一个干旱的大陆,有三分之一的面积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有世界面积最大的干旱气候地区撒哈拉沙漠区。
(3)非洲的气候类型呈带状分布,而且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呈明显的对称分布;南美洲气候类型在安第斯山以东呈东西带状分布,在北部赤道附近有一定的对称分布特点,而安第斯山以西气候类型则呈南北走向,南北排列的特点。形成上述气候不同的主要原因是赤道横贯非洲中部,南北回归线从大陆北部和南部穿过,大部地区一年中太阳有两次直射,北回归线穿过的北部地区又特别宽,扩大了回归高压带控制的面积;地面又以高原为主,地表起伏不大,便于气流运行;东北信风又来自亚洲内陆,故使非洲气候以炎热干燥气候为主,而且气候类型带状明显,以赤道为中心南北对称分布突出。南美洲赤道穿过大陆最宽的北部,故虽大部属热带,但多雨区面积广;南回归线穿过大陆南部,但陆地面积小,故使南美气候以暖湿气候为主;气候类型只有在北部赤道附近有一定对称;而作为气候上主要屏障作用的安第斯山紧靠西部太平洋沿岸,所以太平洋沿岸很窄的地带,气候类型呈南北走向排列的特点。

第8题:

在工业化社会中,企业文化结构化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正确答案:在工业化社会中,企业文化结构化的基本特征表现在:
第一,企业文化是作为企业经营的一种副产品而出现的。成功的企业文化都不是企业刻意追求的结果,而是企业经营者,甚至是几代经营者在企业实践中通过自己的领导风格与行为方式对企业员工的行为产生了潜移默化作用,从而促成了一种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被企业员工广泛认同的结果。
第二,企业文化基本上反映了企业组织的记忆。在历史上形成的企业文化反映着企业经营过程中被实践证明是成功的行为方式,以及这种行为方式所体现的行为准则和价值观念。所以用企业文化来引导员工的行为,实际上是用过去的经验来指导员工今天的行动。
第三,企业文化是作为一种辅助手段而发挥作用的。在工业社会中,企业主要通过制度结构规范不同参与者类群间的权利关系,通过统一指挥、分层授权的层级结构来规范和制约员工在企业经营中的正式关系,通过赏罚分明的奖惩机制来制约和诱导员工的行为。而企业文化则是作为一种补充,主要在制度结构和层级结构不能触及的地方发挥作用。
第四,企业文化是一元的。在历史上形成的企业文化倡导—种被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念以及由这种价值观念所决定的行为准则。工业社会的企业文化,根据定义是排斥异质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的。企业文化的一元性与工业社会中层级组织的等级指挥、标准作业、规则一致的特点,以及影响这些特点的早期工业社会的消费需求的无差异性是相互呼应的。

第9题:

南美洲地形结构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正确答案: 南美洲的地形结构和北美洲大体相似,从东向西也存在着三个南北纵列带。但南美大陆的西部是年轻的安第斯山南北纵贯,山地以东,则为久经侵蚀的高原与低平的冲积平原相间分布。山地、高原和平原三者彼此之间具有发生上的联系,但代表着不同的大地构造单元,各组成部分又表现为不同的构造地形特征。
(1)东部高原。包括圭亚那、巴西和巴塔哥尼亚三大高原,它们在构造上大部分属古陆台中的地盾。自寒武纪以来经历了以上升为主的升降运动。古老的结晶岩多出露地表,仅部分地区覆盖比较浅薄的后期沉积,基本上未受到褶皱变动,岩浆侵入和火山喷发也很少。
(2)中部平原。南美洲的中部平原带是由奥里诺科、亚马孙和拉普拉塔三大平原组成的。奥里诺科平原与亚马孙平原之间大部分隔着圭亚那高原,但在西部彼此是相连的;亚马孙平原与拉普拉塔平原之间,在安第斯山东部山麓附近,也隔着不足300米的分水岭。中部平原海拔一般均不足300米,幅员之广约占大陆总面积的45%,它们都是发育在陆台内部或陆台边缘的拗陷地带,在漫长的地质时期中以沉降为主,覆盖着从古生代到新生代深厚的海相和陆相沉积。
(3)安第斯山区。广义的安第斯山区除安第斯山主脉外,还包括秘鲁和智利的沿海山脉,科迪勒拉前山和科尔多瓦山。
安第斯山脉是世界最高大的山系之一。它绵延于南美大陆的西岸与北岸,从特立尼达岛向西折南直达火地岛,直线距离近9,000公里,平均海拔约3,000米,不少山峰在5,000米以上,有的甚至超过7,000米。由于安第斯山的隆起,使南美高于3,000米的地面占到大陆面积的7%,其比率之高,居各洲之首。山系一般宽仅300公里,南纬20°附近最宽,也只有800公里,约占北美西部科迪勒拉山系最宽处的一半。由于该山高峻并连续延伸,成为南美大陆的东西障壁,对本洲地理环境的分异具有极大影响。这一褶皱山系基本上是阿尔卑斯运动的产物,在运动强烈的地段伴随着断裂、岩浆侵入和火山爆发,至今火山和地震活动仍很频繁,说明该山系现在还处于不稳定状态。安第斯山的组成岩系,包括从前寒武纪到第三纪的各种海相和陆相沉积、花岗闪长岩和火山堆积,其中以中生代和第三纪沉积岩分布最为广泛。

第10题:

结构功能主义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正确答案: ①在研究层次上,通过强调“系统”范畴而将社会结构各社会整体作为基本的分析单位,把研究重点放在社会上;
②研究方向上,代表着一种与历史进化论和传统因果论不同的研究取向;
③研究主题上,致力于回答的最基本的问题是:一个社会系统为了存在,有哪些基本条件必须得到满足以及是如何得到满足的?
④结构功能主义流派的基本特征与其说是共有一些基本概念和理论范式,不如说是共有功能分析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