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

名词解释题刑法中的时效[2003年真题]

题目
名词解释题
刑法中的时效[2003年真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刑法中的时效,是指经过一定的期限,对犯罪不得追诉或者对所判刑罚不得执行的制度。时效分为追诉时效行刑时效两种:①追诉时效,是指依法对犯罪分子追究刑事责任的有效期限;②行刑时效,是指法律规定对被判处刑罚的犯罪分子执行刑罚的有效期限,判处刑罚而未执行,超过法定执行期限,刑罚就不得再执行。我国刑法只规定了追诉时效,未规定行刑时效。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刑法中的时效


正确答案:指经过一定的期限,对犯罪不得追诉或者对所判不得执行的制度。

第2题:

问答题
试述我国刑法中累犯的构成条件。[2012年真题]

正确答案:
累犯,指因犯罪而受过一定的刑罚处罚,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于法定期限内又犯一定之罪的罪犯。我国刑法规定的累犯,分为一般累犯和特别累犯两种,其构成条件不同。
(1)一般累犯的构成条件
根据我国《刑法》第65条的规定,一般累犯,是指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并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5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犯罪分子。其构成条件为:
①前罪与后罪必须是故意犯罪。这是成立一般累犯的罪质条件。如果行为人实施的前后罪均为过失犯罪,或者前后罪其中之一是过失犯罪,则不能构成累犯。
②犯前罪时必须年满18周岁,这是构成一般累犯的主体条件。如果犯前罪时不满18周岁,即使是故意犯罪,或者犯后罪是故意犯罪且年满18周岁的,也不构成累犯。
③前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后罪应当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即构成一般累犯的前罪被判处的刑罚和后罪应当判处的刑罚均须为有期徒刑以上的刑罚。这是成立一般累犯的刑度条件。如果前罪所判处的刑罚和后罪应当判处的刑罚均低于有期徒刑,或者其中之一低于有期徒刑,不构成累犯。这里的有期徒刑,均指宣告刑而言。
④后罪发生在前罪的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5之内。这是构成一般累犯的时间条件。刑罚执行完毕,是指主刑执行完毕,不包括附加刑在内。主刑执行完毕5年内又犯罪,即使附加刑未执行完毕,仍构成累犯。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如果从假释考验期满之日起5年以内又犯新罪,则构成累犯。被判处有期徒刑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在缓刑考验期满后5年内又犯罪,不构成累犯。
(2)特别累犯的构成条件
根据我国刑法第66条的规定,特别累犯是指因犯危害国家安全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受过刑罚处罚,刑罚执行完毕或者得到赦免以后,在任何时候再犯上述任一类罪的犯罪分子。特别累犯的构成条件为:
①前罪和后罪必须都是危害国家安全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其中之一的犯罪。如果前后罪都不是上述任一类罪,或者其中之一不是上述任一类罪,则不能构成特别累犯。但这并不影响可成立一般累犯。
②前罪被判处的刑罚和后罪应判处的刑罚的种类及其轻重不受限制。即使前后两罪或者其中之一罪被判处或者应判处管制、拘役或者单处某种附加刑的,也不影响其成立。
③前罪的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任何时候再犯上述任一类罪,即构成特别累犯,不受前后两罪相距时间长短的限制。
解析: 暂无解析

第3题:

我国刑法中的时效是指

A.追诉时效

B.刑法的溯及力

C.行刑时效

D.刑法的生效与失效


正确答案:A

第4题:

问答题
简述刑法上事实错误中的对象错误包括的情况。[2003年真题]

正确答案:
事实认识错误,是指行为人对与自己行为有关的事实情况有不正确理解,包括客体错误、对象错误、行为认识错误和因果关系错误。对象错误通常包括四种情况:
(1)误将甲对象作为乙对象加以侵害,而甲对象和乙对象体现相同的社会关系。例如,行为人意图杀甲,而误把乙当作甲加以侵害。此错误不影响故意的成立。
(2)误将甲对象作为乙对象加以侵害,而甲对象与乙对象体现不同的社会关系。例如,行为人意图盗窃一般财物,却误把枪支作为一般财物加以盗窃。这种错误只能根据行为人的主观故意内容认定犯罪性质。
(3)误将犯罪对象作为非犯罪对象加以侵害。例如,误把人当作野兽而射杀。此种情况,由于行为人没有认识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致人死亡的危害结果,因而不成立故意,若存在过失,则成立过失犯罪。
(4)误将非犯罪对象当作犯罪对象加以侵害。例如,行为人意欲杀甲,误把野兽当作甲加以杀害。此种情况,由于行为人主观上有杀人故意,客观上实施了杀人行为,只是由于认识错误而未得逞,构成犯罪未遂。
解析: 暂无解析

第5题:

名词解释题
刑法的适用范围(也称刑法的效力)

正确答案: 讨论的是刑法在什么地域对什么人适用(空间效力)以及在什么时间内适用(时间效力)。
解析: 暂无解析

第6题:

名词解释题
真核中eIF

正确答案: 在蛋白质合成起始阶段特异性作用于核糖体小亚基的蛋白质。
解析: 暂无解析

第7题:

名词解释题
刑法中的时效

正确答案: 指经过一定的期限,对犯罪不得追诉或者对所判不得执行的制度。
解析: 暂无解析

第8题:

(2007年真题)简述我国刑法总则中适用死刑的限制性规定。


答案:
解析:
刑法总则关于适用死刑的限制性规定主要表现在:(1)死刑适用条件的限制。死刑只适用于罪行极其严重的犯罪分子。(2)死刑适用对象的限制。《刑法》第49条规定.犯罪的时候不满18周岁的人和审判的时候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这一规定表明,并不是对所有罪行严重的犯罪分子都适用死刑。(3)死刑适用程序的限制。《刑法》第48条第2款规定,死刑除依法由最高人民法院判决的以外,都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4)死刑执行制度的限制。《刑法》第48条第1款规定,对于应当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如果不是必须立即执行的,可以判处死刑同时宣告缓期2年执行。

第9题:

名词解释题
时效

正确答案: 是指金属和合金(如低合金钢)从高温快冷或经过一定程度冷加工变形后,其性能随时间改变的现象。
解析: 暂无解析

第10题:

名词解释题
刑法中的时效[2003年真题]

正确答案:
刑法中的时效,是指经过一定的期限,对犯罪不得追诉或者对所判刑罚不得执行的制度。时效分为追诉时效行刑时效两种:①追诉时效,是指依法对犯罪分子追究刑事责任的有效期限;②行刑时效,是指法律规定对被判处刑罚的犯罪分子执行刑罚的有效期限,判处刑罚而未执行,超过法定执行期限,刑罚就不得再执行。我国刑法只规定了追诉时效,未规定行刑时效。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