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

名词解释题诬告陷害罪

题目
名词解释题
诬告陷害罪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下列各罪中,采用叙明罪状的犯罪是()

A.故意杀人罪

B.拐卖妇女、儿童罪

C.诬告陷害罪

D.传授犯罪方法罪


参考答案:C

第2题:

简述伪证罪与诬告陷害罪的区分。


正确答案:
[答案] 两罪在主观方面、客观方面都有相同之处,其区别主要表现为:(1)行为对象不完全相同。前罪的行为对象主要是人犯;而后罪的行为对象是任何公民。(2)行为方式不同。前罪是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重要情节作伪证;而后罪则是捏造整个犯罪事实。 (3)犯罪主体不同。前罪是特殊主体,只限于证人、鉴定人、记录人、翻译人:而后罪则是一般主体。(4)行为内容不同。前罪的行为内容包括陷害他人或包庇犯罪;而后罪则只是陷害他人。(5)行为实施的时间不同。前罪是发生在立案以后的刑事诉讼过程中,而后罪则发生在立案侦查之前。

第3题:

下面关于诬告陷害罪与伪证罪的异同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A.伪证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诬告陷害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

B.诬告陷害罪是捏造整个犯罪事实,伪证罪是对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的情节作虚假的证明、鉴定、记录、翻译

C.诬告陷害罪是发生在立案侦查之前,并且是引起案件侦查的原因

D.诬告陷害罪的目的只能是陷害他人,而伪证罪的目的既可以是陷害他人,也可以是包庇罪犯


参考答案:A, B, C, D

第4题:

情节严重是诬告陷害罪的构成要件。


正确答案:正确

第5题:

下列犯罪中,属于行为犯的有(  )。
A.故意毁坏财物罪
B.放火罪
C.诬告陷害罪
D.刑讯逼供罪


答案:C,D
解析:
解析:行为犯是指只要实行了某种犯罪行为,就是该罪的既遂。与之相对应的是结果犯和危险犯,结果犯要求行为必须已造成法定的危害后果,才是该罪的既遂,而对于危险犯而言,只要行为有足以造成某种严重后果发生的危险,就是该罪的既遂。本题中A为结果犯,B为危险犯,C、D为行为犯。故C、D为正确选项。

第6题:

诬告陷害罪的犯罪主体是特殊主体。( )


参考答案:错误

第7题:

关于诬告陷害罪的认定,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不考虑情节)?( )(2017年)

A.意图使他人受刑事追究,向司法机关诬告他人介绍卖淫的,不仅触犯诬告陷害罪,而且触犯侮辱罪
B.法官明知被告人系被诬告,仍判决被告人有罪的,法官不仅触犯徇私枉法罪,而且触犯诬告陷害罪
C.诬告陷害罪虽是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犯罪,但诬告企业犯逃税罪的,也能追究其诬告陷害罪的刑事责任
D.15周岁的人不对盗窃负刑事责任,故诬告15周岁的人犯盗窃罪的,不能追究行为人诬告陷害罪的刑事责任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诬告陷害罪。 A项,侮辱罪要求必须公然进行,即能为多数人或不特定人所知晓,侮辱的事实可以是真实也可以是捏造,向司法机关诬告不属于公然,不构成侮辱罪。故A项错误。
B项,法官此时既没有诬告陷害的故意,也没有诬告陷害的行为,故不构成诬告陷害罪。法官明知他人无罪而定罪的,成立徇私枉法罪。故B项错误。
C项,诬告企业逃税,会导致企业直接责任人员和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被追究刑事责任,仍然有人身权益受到威胁,所以成立诬告陷害罪。故C项正确。
D项,15周岁的人虽然不会最终为盗窃罪承担刑责,但是对其的诬告仍然可能引起公安机关的刑事调查,影响被诬告者的人身权益,诬告行为成立诬告陷害罪。故D项错误。

第8题:

下列犯罪中,()只能由作为构成。

A.诬告陷害罪

B.故意杀人罪

C.强奸罪

D.遗弃罪


参考答案:A, C

第9题:

对下列犯罪可以行使“特殊防卫权”的有(  )。
A.故意杀人罪
B.诬告陷害罪
C.绑架罪
D.投放危险物质罪


答案:A,C
解析:
【精解】根据刑法的规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由于投放危险物质罪和诬告陷害罪不是暴力犯罪,所以不能行使特殊防卫权。故选A、C项。

第10题:

以下哪种犯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

  • A、虚假广告罪
  • B、诬告陷害罪
  • C、侵犯著作权罪
  • D、损害商品声誉罪

正确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