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红军长征胜利知识竞赛

问答题什么是三线建设?

题目
问答题
什么是三线建设?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是1964年由毛主席和党中央决策进行的一场以战备为中心的经济建设战略。

  • A、双线建设
  • B、四线建设
  • C、三线建设
  • D、多线建设

正确答案:C

第2题:

三线建设时期,中国科学院的研究机构向三线地区搬迁,应贯彻中央提出的()方针。 ①靠山 ②分散 ③隐蔽 ④成群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正确答案:A

第3题:

结合实际说明“三线建设”对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


参考答案:“三线建设”是中共中央和毛泽东根据战争爆发的可能性与紧迫性的估计而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是中国生产力布局的一次重大战略转移。“三线建设”对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有:①改变了贵州的产业结构:经过“三线建设”,在贵州建成了航天、航空、电子三大国防科技工业基地,形成了煤电结合、水火电互济的能源工业体系和以有色金属、冶金、化工、建筑材料为主的原材料工业基础,使贵州的工业化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②极大地改善了贵州的交通通信条件:在交通运输方面,在1959年初黔桂铁路全线通车的基础上,川黔、贵昆、湘黔3条铁路干线和一些省内支线、厂矿专用线相继建成通车,4条铁路干线在贵阳成十字形交汇;在邮电通信方面,建成了一级干线微波通信系统,开通了贵阳至铜仁、兴义的12路载波长途电话。③改变了贵州生产力布局:“三线建设”以贵阳为中心沿铁路干线展开,逐步形成了六盘水、遵义、安顺、都匀、凯里等一批新兴工业城市和若干工矿集镇,从而加速了贵州城镇化进程。④极大地增强了贵州的科技实力:由于一部分科研单位、教案单位和一大批工业企业迁入贵州,给贵州带来了大批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和较为先进的科研、生产设备,使贵州的科学技术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第4题:

“内地建设”、“三线建设”和“战略调整”这三个阶段主要区域经济政策缺陷表现在哪些方面?


正确答案: “内地建设”、“三线建设”和“战略调整”这三个阶段始终没有明确的区域政策支持,主要表现有:
(1)没有明确的区域政策机构与决策程序。虽然为了实施战略成立了“三线建设调整改造规划办公室”之类的机构,但这种机构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区域管理机构,因为其缺乏统筹解决区域问题的权力。同时,政策决策程序缺位,长官意志替代决策程序,强化了中央政府援助的效果。
(2)没有科学的区域划分框架。
(3)政策工具单一。
(4)缺乏有效的监督与评价机制,造成大量政府资金浪费。

第5题:

新中国历史上的“三线建设”指什么?


正确答案:建国以后,中央将沿海一带划分为一线;从沈阳、石家庄到武汉为二线;以四川为中心的西南地区划为三线。“三线建设”指自1964年起中央在中西部地区的13个省、自治区进行的一场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它是中国经济史上一次极大规模的工业迁移,发生背景是中苏交恶以及美国在中国东南沿海的封锁态势。

第6题:

什么是三线建设?


正确答案: 三线建设,指的是自1964年开始,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中国中西部地区的13个省、自治区进行的一场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其背景是中苏交恶与美国在中国东南沿海的攻势。

第7题:

什么是“三线建设”?它对四川的经济建设产生了哪些积极作用?


正确答案: 三线建设是在20世纪70年代,由于二战后形成的“冷战”格局,中央统帅部从战略的角度考虑,认为沿海一带为我国的“一线”;腹地中部的兰州、武汉为“二线”;以四川为中心的云贵川地区为“三线”。
三线建设就是要将一线、二线的军工业内迁到三线,其中首推钢铁冶炼和制造。四川攀钢、贵州六盘水就是三线建设的典型代表。
三线建设集中了20世纪60年代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对推动四川地区的产业结构转型、提升四川人力资源素质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第8题:

三线建设为新世纪的重大国家战略()奠定了深厚的工业基础。

A、西部大开发

B、经济特区

C、自贸区

D、高新区


正确答案:A

第9题:

从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区域战略的变化经历的阶段有()

  • A、内地建设阶段
  • B、三线建设战略阶段
  • C、战略调整阶段
  • D、沿海发展战略阶段
  • E、协调发展战略阶段

正确答案:A,B,C,D,E

第10题:

1964年以后,党中央作出了一项重大决定,这就是()。这实际上是国民经济的又一次大调整。

  • A、继续进行国民经济调整
  • B、三线建设开始布局
  • C、开始实施第三个五年计划

正确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