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心理咨询综合练习

问答题求助者,女性,31岁,汉族,大学文化,国家机关公务员,未婚。求助者自述:大约从上初中开始,看见男孩子就脸红,紧张,不知说什么好。上高中时,暗恋年轻的男语文老师,见到该老师,尤其紧张,害怕与该老师的眼神接触,后来语文成绩也下降了许多。上中学和大学时,都有男同学明确地表示喜欢自己,但都因为紧张、害怕而不敢交往。工作后这种情况更为严重,见了年轻的异性就紧张、害怕,很少参加单位集体活动。近几年来,不断有人为我介绍男朋友,一般情况是不见,实在推托不了,勉强见了也往往是弄得别人很尴尬。近半年来甚至见了人都觉得害

题目
问答题
求助者,女性,31岁,汉族,大学文化,国家机关公务员,未婚。求助者自述:大约从上初中开始,看见男孩子就脸红,紧张,不知说什么好。上高中时,暗恋年轻的男语文老师,见到该老师,尤其紧张,害怕与该老师的眼神接触,后来语文成绩也下降了许多。上中学和大学时,都有男同学明确地表示喜欢自己,但都因为紧张、害怕而不敢交往。工作后这种情况更为严重,见了年轻的异性就紧张、害怕,很少参加单位集体活动。近几年来,不断有人为我介绍男朋友,一般情况是不见,实在推托不了,勉强见了也往往是弄得别人很尴尬。近半年来甚至见了人都觉得害怕,很少与人交往,下班后就是自己在家中看书、看电视。吃不好,睡不香,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容易急躁,遇到一点小事就爱发脾气。自己也对这种状况不满,多次想来咨询,但又害怕见咨询师,在父母的再三鼓励下,自己前来就诊。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从小性格较内向,听话,在大人眼中是个乖孩子。但父母要求较严格,除了对学习要求很严,还很在意她与男孩子的交往,偶尔有男同学打电话来,总是盘问半天,事实上她与男孩子的交往并不多。上小学前有个夏天,父母带她回老家,一次在与堂哥、堂弟的玩耍中,堂弟要求看看她与男孩子有什么不同,她不知为什么就同意了,结果她让堂哥、堂弟看了自己的下身,自己也看了他们的外生殖器,甚至还好奇地互相摸了摸。当天晚上母亲知道了,责备她怎么那么坏,还狠狠地打了她的屁股。这件事后来她就忘了。初中有一次上生理卫生课,不知为什么突然想起此事,觉得自己不纯洁、下流、很坏。从此经常想此事,害怕别人知道。工作后,上述症状没有减轻,反而越来越重,以至于最后连同性都害怕了。这种担心与害怕严重地影响了工作和生活,经常出差错,工作岗位调整了多次,领导很有意见,多次批评过她。本意上也愿意与他人交往,可就是害怕他人知道小时候那件事,所以就特别害怕与他人的目光接触,害怕与他人交往。依据以上案例,回答以下问题:咨询师还需要了解哪些资料?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咨询师还需了解的资料如下:(1)家族史。(2)疾病史。(3)既往心理咨询史。(4)心理测验情况。(5)家庭成员的关系。(6)娱乐活动情况。(7)价值观、信念或理想。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案例六
一、一般情况
求助者:某女,汉族,31岁,未婚,大学文化,某国家机关公务员,经济状况良好。
二、求助者自述
从小性格较内向,听话,在大人眼中是个乖孩子。但父母要求较严格,除了对学习要求很严,还很在意她与男孩子的交往,偶尔有男同学打电话来,总是盘问半天,事实上她与男孩子的交往并不多,大约从上初中开始,看见了男孩子就脸红、紧张,不知说什么好。上高中时,暗恋年轻的男语文老师,见了该老师,尤其紧张,害怕与该老师的眼神接触,后来语文成绩也下降了许多。上中学和大学时,都有男同学明确表示喜欢自己,但都因为紧张、恐惧而不敢交往。工作后这种情况更为严重,见了年轻的异性就紧张、恐惧,很少参加单位集体活动。近几年来,不断有人为其介绍男朋友,一般情况是不见,实在推托不了,勉强见了也往往弄得别人很尴尬。近半年来甚至见了人都觉得害怕,很少与人交往,下班后就是自己在家中看书、看电视。吃不好,睡不香,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容易急躁,遇到一点小事就爱发脾气。自己也对这种状况不满,多次想来咨询但又很害怕见咨询师,在父母的再三鼓励下,自己前来就诊。
三、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
上小学前的那个夏天,父母带她回老家,一次在与堂哥、堂弟的玩耍中,堂弟要求看看她与男孩子有什么不同,她不知为什么就同意了,结果她让堂哥、堂弟看了自己的下身,自己也看了他们的外生殖器,甚至还好奇地互相摸了摸。当天晚上母亲知道了,责备她怎么那么坏,还狠狠地打了她的屁股。这件事后来她就忘了,初中讲生理卫生课,不知为什么突然想起此事,觉得自己不纯洁、下流、很坏。从此经常想此事,害怕别人知道。上高中时暗恋男老师,觉得自己不纯洁,不敢看老师,不敢与老师交往。上高中和大学时,症状有所加重,主要是担心、害怕。工作后上述症状没有减轻,反而越来越重,以至于最后连同性都害怕了。这种担心与害怕严重地影响了她的工作和生活,她因此经常出差错,工作岗位调整了多次,领导和同事很有意见,多次批评过她。她为此也很苦恼,30多岁了还没有结婚,也根本没法找男朋友,本意上也愿意与他人交往,可就是害怕他人知道那件事,所以就特别害怕与他人的目光接触,害怕与他人交往。
依据以上案例,回答以下问题:
结合本案例,对咨询效果评估的时间和方法如何把握?


答案:
解析:
结合本案例,对咨询效果评估的时间和方法如下:
1.对咨询效果评估的时间:(1)在开始1次或几次咨询后进行评估;(2)在咨询结束前评估;(3)在咨询后追踪复查时评估。
2.对咨询效果评估的方法:(1)对照咨询前后心理测验的结果进行评估;(2)根据该求助者自我报告进行评估;(3)根据该求助者家人、朋友、同事的报告进行评估;(4)根据该求助者社会生活适应状况的改变程度进行评估;(5)根据咨询师对该求助者各方面的观察进行评估。

第2题:

一般资料:女性,24岁,未婚,大学毕业。
求助者自述:我们刚拿到毕业证书本应该高兴,可是一想到要找工作,就心慌、头痛、晚上睡觉也不好,一个多月了,老是心慌静不下来。
案例介绍:求助者是家里的独生女,父母都是教师,从小对孩子要求很严,坐、站、行、走都要有规有矩,所以从小就十分听话,学习认真,同学关系也很好。但是胆子小,不太敢在众人面前讲话,一讲话就脸红,心慌。上大学以后,胆子比小时候大了,还参加了一些学生会活动。但还是当众或跟老师、领导讲话会心跳加快,脸红出汗。曾参加过一次求知面试,到一家公司应聘,结果因心里紧张、心慌,说话不够流畅,表达不够准确,没有被录用。现在毕业了,不知道是找工作还是听父母的安排考研究生,更不知道能否找一个自己满意的工作。一想到找工作要面试,便更加心慌,头痛,入睡困难多梦,感到自己太胆小,没出息,也想了不少方法就是没法控制住,所以前来求助心理咨询师。
对该求助者的心理紧张最适宜的咨询方法是()。
A.放松训练
B.阳性强化法
C.认知疗法
D.抗焦虑药物


答案:A
解析:
首先排除D项,给予抗焦虑药物是精神科大夫才有的处方权,不属于心理咨询的范围;本例求助者属于焦虑性心理问题,放松训练会有较佳的疗效:阳性强化法适用于问题行为的矫正,强化或消退某种行为;认知疗法侧重于矫正患者的认知偏差。

第3题:

案例六
一、一般情况
求助者:某女,汉族,31岁,未婚,大学文化,某国家机关公务员,经济状况良好。
二、求助者自述
从小性格较内向,听话,在大人眼中是个乖孩子。但父母要求较严格,除了对学习要求很严,还很在意她与男孩子的交往,偶尔有男同学打电话来,总是盘问半天,事实上她与男孩子的交往并不多,大约从上初中开始,看见了男孩子就脸红、紧张,不知说什么好。上高中时,暗恋年轻的男语文老师,见了该老师,尤其紧张,害怕与该老师的眼神接触,后来语文成绩也下降了许多。上中学和大学时,都有男同学明确表示喜欢自己,但都因为紧张、恐惧而不敢交往。工作后这种情况更为严重,见了年轻的异性就紧张、恐惧,很少参加单位集体活动。近几年来,不断有人为其介绍男朋友,一般情况是不见,实在推托不了,勉强见了也往往弄得别人很尴尬。近半年来甚至见了人都觉得害怕,很少与人交往,下班后就是自己在家中看书、看电视。吃不好,睡不香,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容易急躁,遇到一点小事就爱发脾气。自己也对这种状况不满,多次想来咨询但又很害怕见咨询师,在父母的再三鼓励下,自己前来就诊。
三、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
上小学前的那个夏天,父母带她回老家,一次在与堂哥、堂弟的玩耍中,堂弟要求看看她与男孩子有什么不同,她不知为什么就同意了,结果她让堂哥、堂弟看了自己的下身,自己也看了他们的外生殖器,甚至还好奇地互相摸了摸。当天晚上母亲知道了,责备她怎么那么坏,还狠狠地打了她的屁股。这件事后来她就忘了,初中讲生理卫生课,不知为什么突然想起此事,觉得自己不纯洁、下流、很坏。从此经常想此事,害怕别人知道。上高中时暗恋男老师,觉得自己不纯洁,不敢看老师,不敢与老师交往。上高中和大学时,症状有所加重,主要是担心、害怕。工作后上述症状没有减轻,反而越来越重,以至于最后连同性都害怕了。这种担心与害怕严重地影响了她的工作和生活,她因此经常出差错,工作岗位调整了多次,领导和同事很有意见,多次批评过她。她为此也很苦恼,30多岁了还没有结婚,也根本没法找男朋友,本意上也愿意与他人交往,可就是害怕他人知道那件事,所以就特别害怕与他人的目光接触,害怕与他人交往。
依据以上案例,回答以下问题:
对该求助者目前的身心和社会功能状态进行整理。


答案:
解析:
该求助者目前的身心和社会功能状态如下:
1.精神状态:(1)注意力不集中;(2)记忆力下降;(3)自控能力差,易激惹。
2.生理功能改变:无躯体异常感觉。
3.社会功能状况:(1)工作中经常出差错;(2)社会交往很少,与外界接触不良。

第4题:

一般资料:男性,21岁。未婚,业务员。
求助者自述:近半年来,见到女性就感到紧张、脸红,甚至不敢与异性目光接触,有意躲避异性,影响了工作和生活,十分痛苦。
案例介绍:求助者在一次购物时无意中与一女士身体触碰,女士大喊:“流氓”,求助者赶紧解释不是故意的,并连说:“对不起”,当时他特别尴尬,满脸通红。又感觉特别委屈,真想找个地缝钻进去。从那以后,见到女性就感到紧张、脸红,逐渐发展到不敢与异性目光接触.有意躲避异性。在公共场合人多时总怀疑别人会议论自己。必须与异性接触时。就心慌、头晕、出汗、紧张。为此情绪不高,现在因害怕已不能上班,严重影响了工作和生活,明明知道没必要紧张害怕,可就是改变不了,十分痛苦,担心这样下去会得精神病,因而来找心理咨询师寻求帮助。

对该案例还需了解的资料包括( )。
(A)求助者成长史 (B)求助者的家庭情况
(C)负性生活事件 (D)求助者的工作状况


答案:A,B,C
解析:

第5题:

一般资料:女性,24岁,未婚,大学毕业。
求助者自述:我们刚拿到毕业证书本应该高兴,可是一想到要找工作,就心慌、头痛、晚上睡觉也不好,一个多月了,老是心慌静不下来。
案例介绍:求助者是家里的独生女,父母都是教师,从小对孩子要求很严,坐、站、行、走都要有规有矩,所以从小就十分听话,学习认真,同学关系也很好。但是胆子小,不太敢在众人面前讲话,一讲话就脸红,心慌。上大学以后,胆子比小时候大了,还参加了一些学生会活动。但还是当众或跟老师、领导讲话会心跳加快,脸红出汗。曾参加过一次求知面试,到一家公司应聘,结果因心里紧张、心慌,说话不够流畅,表达不够准确,没有被录用。现在毕业了,不知道是找工作还是听父母的安排考研究生,更不知道能否找一个自己满意的工作。一想到找工作要面试,便更加心慌,头痛,入睡困难多梦,感到自己太胆小,没出息,也想了不少方法就是没法控制住,所以前来求助心理咨询师。
求助者的求医行为表明()。
A.自知力完整
B.自知力缺失
C.主动性求医
D.被动性求医


答案:A,C
解析:
求助者属于主动求医。自知力完整。

第6题:

求助者,女性,31岁,汉族,大学文化,国家机关公务员,未婚。
求助者自述:大约从上初中开始,看见男孩子就脸红,紧张,不知说什么好。上 高中时,暗恋年轻的男语文老师,见到该老师,尤其紧张,害怕与该老师的眼神接触, 后来语文成绩也下降了许多。上中学和大学时,都有男同学明确地表示喜欢自己,但 都因为紧张、害怕而不敢交往。工作后这种情况更为严重,见了年轻的异性就紧张、 害怕,很少参加单位集体活动。近几年来,不断有人为我介绍男朋友,一般情'况是不 见,实在推托不了,勉强见了也往往是弄得别人很尴尬。近半年来甚至见了人都觉得 害怕,很少与人交往,下班后就是自己在家中看书、看电视。吃不好,睡不香,注意 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容易急躁,遇到一点小事就爱发脾气。自己也对这种状况不 满,多次想来咨询,但又害怕见咨询师,在父母的再三鼓励下,自己前来就诊。
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从小性格较内向,听话,在大人眼中是个乖 孩子。但父母要求较严格,除了对学习要求很严,还很在意她与男孩子的交往,偶尔 有男同学打电话来,总是盘问半天,事实上她与男孩子的交往并不多。上小学前有个 夏天,父母带她回老家,一次在与堂哥、堂弟的玩耍中,堂弟要求看看她与男孩子有 什么不同,她不知为什么就同意了,结果她让堂哥、堂弟看了自己的下身,自己也看 了他们的外生殖器,甚至还好奇地互相摸了摸。当天晚上母亲知道了,责备她怎么那 么坏,还狠狠地打了她的屁股。这件事后来她就忘了。初中有一次上生理卫生课,不 知为什么突然想起此事,觉得自己不纯洁、下流、很坏。从此经常想此事,害怕别人 知道。工作后,上述症状没有减轻,反而越来越重,以至于最后连同性都害怕了。这 种担心与害怕严重地影响了工作和生活,经常出差错,工作岗位调整了多次,领导很 有意见,多次批评过她。本意上也愿意与他人交往,可就是害怕他人知道小时候那件 事,所以就特别害怕与他人的目光接触,害怕与他人交往。

1.请对该求助者目前的身心和社会功能状态进行整理。
2.该求助者的主要症状是什么?
3.咨询师还需要了解哪些资料?
4.对该案例最可能的初步诊断和依据是什么?
5.引起该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6.可以拟订的咨询目标是什么?
7.结合该案例,请对拟订的咨询目标的有效性进行评价。
8.结合该案例,对咨询效果评估的时间和方法如何把握?


答案:
解析:
1.该求助者目前的身心和社会功能状态整理如下:
(1)精神状态: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自控能力差,易激惹,焦虑’恐怖。
(2)生理状态:睡眠不好,食欲下降。
(3)社会功能状态:工作中经常出差错,社会交往很少,与外界接触困难,恋爱 失败。
2.该求助者的主要症状如下:
(1)恐怖。
(2)焦虑。
(3)易激惹。
(4)回避行为。
(5)注意力不集中。
(6)记忆力减退。
(7)睡眠障碍,食欲下降。
3.咨询师还需了解的资料如下:
(1)家族史。
(2)疾病史。
(3)既往心理咨询史。
(4)心理测验情况。
(5)家庭成员的关系。
(6)娱乐活动情况。
(7)价值观、信念或理想。
4.对该案例最可能的初步诊断:
社交恐怖症。
依据如下:
(1)恐怖的症状。
(2)内心冲突变形。
(3)有自知力,能够主动地求医,按照区分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原则,排除精 神病性问题。
(4)病程持续的时间较长。
(5)社会功能已经受损,有回避行为。
(6)精神负担重,内心痛苦。
(7)无器质性病变基础。
5.引起该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原因如下:
(1)生理原因:女性,31岁面临婚姻问题和工作问题。
(2)社会原因:
①童年受母亲训斥,中学上生理卫生课时,因回忆童年的经历而感到下流、羞耻。
②人际交往少,缺少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
③家庭教养严厉。
④文化因素对心理障碍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
(3)心理原因:
①错误观念:认为童年期的经历是下流、无耻的;暗恋男老师,觉得自己不纯洁。
②对现实问题的误解或错误的评价:害怕他人从自己的目光中看出自己不纯洁, 看出自己很坏。
③持久的负性情绪记忆:童年事件一直困扰着自己,与人接触就紧张、害怕。
④性格内向。
6.拟定的咨询目标如下:
(1)近期目标:
①改变求助者认为童年经历是下流、无耻的及暗恋男老师,觉得自己不纯洁的错 误观念。
②改变求助者认为他人从自己的目光中看出自己不纯洁,看出自己很坏的错误的 评价。
③缓解与人接触就紧张、害怕的行为,增加人际交往的次数。
(2)远期目标:促进求助者心理健康发展,达到人格完善。
7.对拟定的咨询目标的有效性的评价:
(1)改善认知、行为和情绪属于心理学性质。
(2)消除或减轻求助者的痛苦,最终达到心理健康是积极的。
(3)拟定的咨询目标,从求助者自身的能力和经济条件以及咨询师所能提供的条 件都是可行的。
(4)改变求助者的错误观念、错误评价、行为和情绪是具体的,可以操作的。
(5)本案例拟定的咨询目标能够量化,可通过问题的改善程度来体现,因此是可 以评估的。
(6)本案例拟定的咨询目标是双方商定的,符合求助者的愿望,咨询师能够解决, 对双方来说是可以接受的。当双方意见不一致时,能够以求助者为主;当咨询师无法 认可求助者的目标时,应终止咨询或转介。
(7)拟定的咨询目标中,改变认知、行为和情绪是具体的目标,促进求助者心理 健康发展,达到人格完善是长远目标,符合多层次统一的要求。
8.咨询效果的评估时间和评估方法如下:
(1)咨询效果的评估时间:
①在一次或几次咨询后进行评估。
②在咨询结束前评估。
③咨询结束后追踪复查时评估。
(2)咨询效果的评估方法:
①对照咨询前后心理测验结果进行评估。
②根据求助者自我报告进行评估。
③根据求助者家人、朋友、同事的报告进行评估。
④根据求助者社会生活适应状况的改变程度进行评估。
⑤根据咨询师对求助者各方面的观察进行评估。

第7题:

一般资料:男性,21岁,未婚,业务员。
求助者自述:近半年米,见到女性就感到紧张、脸红.甚至不敢与异性目光接触,有意躲避异性.影响了工作和生活.十分痛苦。
案例介绍:求助者在一购物时无意中与一女士身体碰触.女士大喊“流氓”,求助者赶紧解释不是故意的.并连说:“对不起”,当时他特别尴尬,满脸通红。又感觉特别委屈,真想找个地缝钻进去。从那以后.见到女性就感到紧张、脸红。逐渐发展到不敢与异性目光接触,有意躲避异性。在公共场合人多时总怀疑别人会议论自己。必须与异性接触时就心慌、头晕,出汗、紧张。为此情绪不高,现在因害怕已不能上班.严重影响了工作和生活.明明知道没必要紧张害怕.可就是改变不了,十分痛苦.担心这样下去会得精神病,因而未找心理咨询师寻求帮助。
求助者认为自己改变不了属于()。
A.多话
B.沉默
C.阻抗
D.依赖


答案:C
解析:
阻抗本质上是人对于心理咨询过程中自我暴露与自我变化的抵抗,本案例中的阻力是求助者结束或消除旧的行为问题,成长所带来的痛苦。

第8题:

求助者,女性,31岁,汉族,大学文化,国家机关公务员,未婚。
求助者自述:大约从上初中开始,看见男孩子就脸红,紧张,不知说什么好。上高中时,暗恋年轻的男语文老师,见到该老师,尤其紧张,害怕与该老师的眼神接触,后来语文成绩也下降了许多。上中学和大学时,都有男同学明确地表示喜欢自己,但都因为紧张、害怕而不敢交往。工作后这种情况更为严重,见了年轻的异性就紧张、害怕,很少参加单位集体活动。近几年来,不断有人为我介绍男朋友,一般情况是不见,实在推托不了,勉强见了也往往是弄得别人很尴尬。近半年来甚至见了人都觉得害怕,很少与人交往,下班后就是自己在家中看书、看电视。吃不好,睡不香,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容易急躁,遇到一点小事就爱发脾气。自己也对这种状况不满,多次想来咨询,但又害怕见咨询师,在父母的再三鼓励下,自己前来就诊。
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从小性格较内向,听话,在大人眼中是个乖孩子。但父母要求较严格,除了对学习要求很严,还很在意她与男孩子的交往,偶尔有男同学打电话来,总是盘问半天,事实上她与男孩子的交往并不多。上小学前有个夏天,父母带她回老家,一次在与堂哥、堂弟的玩耍中,堂弟要求看看她与男孩子有什么不同,她不知为什么就同意了,结果她让堂哥、堂弟看了自己的下身,自己也看了他们的外生殖器,甚至还好奇地互相摸了摸。当天晚上母亲知道了,责备她怎么那么坏,还狠狠地打了她的屁股。这件事后来她就忘了。初中有一次上生理卫生课,不知为什么突然想起此事,觉得自己不纯洁、下流、很坏。从此经常想此事,害怕别人知道。工作后,上述症状没有减轻,反而越来越重,以至于最后连同性都害怕了。这种担心与害怕严重地影响了工作和生活,经常出差错,工作岗位调整了多次,领导很有意见,多次批评过她。本意上也愿意与他人交往,可就是害怕他人知道小时候那件事,所以就特别害怕与他人的目光接触,害怕与他人交往。
依据以上案例,回答以下问题:
1.请对该求助者目前的身心和社会功能状态进行整理。
2.该求助者的主要症状是什么?
3.咨询师还需要了解哪些资料?
4.对该案例最可能的初步诊断和依据是什么?
5.引起该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6.可以拟订的咨询目标是什么?
7.结合该案例,请对拟订的咨询目标的有效性进行评价。
8.结合该案例,对咨询效果评估的时间和方法如何把握?


答案:
解析:
1.该求助者目前的身心和社会功能状态整理如下:
(1)精神状态: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下降,自控能力差,易激惹,焦虑,恐怖。
(2)生理状态:睡眠不好,食欲下降。
(3)社会功能状态:工作中经常出差错,社会交往很少,与外界接触困难,恋爱失败。
2.该求助者的主要症状如下:
(1)恐怖。
(2)焦虑。
(3)易激惹。
(4)回避行为。
(5)注意力不集中。
(6)记忆力减退。
(7)睡眠障碍,食欲下降。
3.咨询师还需了解的资料如下:
(1)家族史。
(2)疾病史。
(3)既往心理咨询史。
(4)心理测验情况。
(5)家庭成员的关系。
(6)娱乐活动情况。
(7)价值观、信念或理想。
4.对该案例最可能的初步诊断:
社交恐怖症。
依据如下:
(1)恐怖的症状。
(2)内心冲突变形。
(3)有自知力,能够主动地求医,按照区分心理正常与心理异常的原则,排除精神病性问题。
(4)病程持续的时间较长。
(5)社会功能已经受损,有回避行为。
(6)精神负担重,内心痛苦。
(7)无器质性病变基础。
5.引起该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原因如下:
(1)生理原因:女性,31岁面临婚姻问题和工作问题。
(2)社会原因:
①童年受母亲训斥,中学上生理卫生课时,因回忆童年的经历而感到下流、羞耻。
②人际交往少,缺少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
③家庭教养严厉。
④文化因素对心理障碍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
(3)心理原因:
①错误观念:认为童年期的经历是下流、无耻的;暗恋男老师,觉得自己不纯洁。
②对现实问题的误解或错误的评价:害怕他人从自己的目光中看出自己不纯洁,看出自己很坏。
③持久的负性情绪记忆:童年事件一直困扰着自己,与人接触就紧张、害怕。
④性格内向。
6.拟定的咨询目标如下:
(1)近期目标:
①改变求助者认为童年经历是下流、无耻的及暗恋男老师,觉得自己不纯洁的错误观念。
②改变求助者认为他人从自己的目光中看出自己不纯洁,看出自己很坏的错误的评价。
③缓解与人接触就紧张、害怕的行为,增加人际交往的次数。
(2)远期目标:促进求助者心理健康发展,达到人格完善。
7.对拟定的咨询目标的有效性的评价:
(1)改善认知、行为和情绪属于心理学性质。
(2)消除或减轻求助者的痛苦,最终达到心理健康是积极的。
(3)拟定的咨询目标,从求助者自身的能力和经济条件以及咨询师所能提供的条件都是可行的。
(4)改变求助者的错误观念、错误评价、行为和情绪是具体的,可以操作的。
(5)本案例拟定的咨询目标能够量化,可通过问题的改善程度来体现,因此是可以评估的。
(6)本案例拟定的咨询目标是双方商定的,符合求助者的愿望,咨询师能够解决,对双方来说是可以接受的。当双方意见不一致时,能够以求助者为主;当咨询师无法认可求助者的目标时,应终止咨询或转介。
(7)拟定的咨询目标中,改变认知、行为和情绪是具体的目标,促进求助者心理健康发展,达到人格完善是长远目标,符合多层次统一的要求。
8.咨询效果的评估时间和评估方法如下:
(1)咨询效果的评估时间:
①在一次或几次咨询后进行评估。
②在咨询结束前评估。
③咨询结束后追踪复查时评估。
(2)咨询效果的评估方法:
①对照咨询前后心理测验结果进行评估。
②根据求助者自我报告进行评估。
③根据求助者家人、朋友、同事的报告进行评估。
④根据求助者社会生活适应状况的改变程度进行评估。
⑤根据咨询师对求助者各方面的观察进行评估。

第9题:

一般资料:男性,21岁,未婚,业务员。
求助者自述:近半年米,见到女性就感到紧张、脸红.甚至不敢与异性目光接触,有意躲避异性.影响了工作和生活.十分痛苦。
案例介绍:求助者在一购物时无意中与一女士身体碰触.女士大喊“流氓”,求助者赶紧解释不是故意的.并连说:“对不起”,当时他特别尴尬,满脸通红。又感觉特别委屈,真想找个地缝钻进去。从那以后.见到女性就感到紧张、脸红。逐渐发展到不敢与异性目光接触,有意躲避异性。在公共场合人多时总怀疑别人会议论自己。必须与异性接触时就心慌、头晕,出汗、紧张。为此情绪不高,现在因害怕已不能上班.严重影响了工作和生活.明明知道没必要紧张害怕.可就是改变不了,十分痛苦.担心这样下去会得精神病,因而未找心理咨询师寻求帮助。
本案例中求助者的性格可能是()。
A.多疑敏感
B.外向偏执
C.正直豁达
D.内向灵活


答案:A
解析:
案例描述“在公共场合人多时总怀疑别人会议论自己”,可推断求助者的性格是多疑敏感的。

第10题:

一般资料:女性,24岁,未婚,大学毕业。
求助者自述:我们刚拿到毕业证书本应该高兴,可是一想到要找工作,就心慌、头痛、晚上睡觉也不好,一个多月了,老是心慌静不下来。
案例介绍:求助者是家里的独生女,父母都是教师,从小对孩子要求很严,坐、站、行、走都要有规有矩,所以从小就十分听话,学习认真,同学关系也很好。但是胆子小,不太敢在众人面前讲话,一讲话就脸红,心慌。上大学以后,胆子比小时候大了,还参加了一些学生会活动。但还是当众或跟老师、领导讲话会心跳加快,脸红出汗。曾参加过一次求知面试,到一家公司应聘,结果因心里紧张、心慌,说话不够流畅,表达不够准确,没有被录用。现在毕业了,不知道是找工作还是听父母的安排考研究生,更不知道能否找一个自己满意的工作。一想到找工作要面试,便更加心慌,头痛,入睡困难多梦,感到自己太胆小,没出息,也想了不少方法就是没法控制住,所以前来求助心理咨询师。
求助者的症状不包括()。
A.抑郁
B.焦虑
C.害怕
D.强迫


答案:A,D
解析:
求助者主要表现出来的是焦虑和害怕,而没有抑郁和强迫症状。抑郁是一种充满不适感、沮丧感的心境状态;强迫是指违背求助者的意愿,反复做出某种动作或出现某种思维,个体明知不必要,却无法摆脱。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