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心理咨询综合练习

问答题求助者,女性,18岁,高中三年级学生。主诉:紧张,害怕,注意力不集中,伴睡眠障碍四个月。求助者自述:我是一名高中生,还有几个月就要高考了,可是我越来越害怕考试。我平时学习很刻苦,学习成绩在班里一直名列前茅,老师对我抱有很大的希望,说只要发挥正常,考上重点大学是没有问题的。我家邻居都知道我学习不错,都以我为榜样教育自己的孩子。可是我越来越害怕考试,即使考试名列前茅,我也认为是别人没发挥好,担心自己是否真正学好了。最苦恼的、最着急的是现在不能集中精力上课,有时会觉得脑子里一片空白。别人都能集中精力上课,

题目
问答题
求助者,女性,18岁,高中三年级学生。主诉:紧张,害怕,注意力不集中,伴睡眠障碍四个月。求助者自述:我是一名高中生,还有几个月就要高考了,可是我越来越害怕考试。我平时学习很刻苦,学习成绩在班里一直名列前茅,老师对我抱有很大的希望,说只要发挥正常,考上重点大学是没有问题的。我家邻居都知道我学习不错,都以我为榜样教育自己的孩子。可是我越来越害怕考试,即使考试名列前茅,我也认为是别人没发挥好,担心自己是否真正学好了。最苦恼的、最着急的是现在不能集中精力上课,有时会觉得脑子里一片空白。别人都能集中精力上课,而我却不能,这样下去,成绩就会很快地滑落下去,将来也许连普通大学都考不上了。一想到这些我心里就难受。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由母亲陪伴而来,很紧张,一直低着头,说着说着哭了起来。从其母亲处了解到:求助者自幼就观察到奶奶总和母亲吵架,二叔家比自己家有钱,认为奶奶嫌自家里穷而偏向二叔家。父母亲都是高中毕业,没什么本事,父亲是普通工人,母亲下岗在家,因为没钱送礼,再就业的机会被别人抢去了,家里确实挺困难的。父母从小就教育她今后一定要争气,将来必须上大学。求助者很懂事、很要强,常说一定要考上大学,学金融专业,将来多挣钱孝敬父母。最近发现她回家后,脾气特别大,有时还偷偷地哭。求助者从小性格内向,很少和别的同学来往,学习很用功,因此学习成绩特别好。历年体检正常。心理测验的结果:焦虑自评量表(SAS)标准分为80分。依据以上案例,回答以下问题:还应收集该求助者哪些方面的资料?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案例二
一、一般情况
求助者:王某,女,18岁,北京市某重点中学高中三年级学生。
二、求助者自述
主诉:紧张,害怕,注意力不集中,伴有睡眠障碍4个月。
个人陈述:我是一名高中生,还有几个月就要高考了,可是我越来越害怕考试,每天从家里出来都觉得非常紧张,我平时学习很刻苦,学习成绩在班里一直名列前茅,老师对我抱有很大的希望,说只要发挥正常,考上重点大学是没有问题的,我家邻居都知道我学习不错,都以我为榜样教育自己的孩子。可是我越来越害怕考试,不是成绩不好,即使考试成绩好,我也认为是别人没考好,不是自己真正学好了。最苦恼的,最着急的是现在上课不能集中精力,有时会觉得脑子里一片空白,别人都能百分百的集中精力,而我却不能,这样下去,成绩就会很快滑落下去,将来也考不上大学了,一想到这件事我心里就特别难受,白天晚上都在想,所以晚上怎么也睡不着,白天没精神,注意力就更难集中了,我都快烦死了。
三、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
求助者由母亲陪伴而来,咨询时很紧张,并顾虑重重,一直低着头,说着说着哭了起来。从其母亲处了解到:求助者自幼就观察到奶奶总和母亲吵架,二叔家比自己家有钱,认为奶奶嫌家里穷而偏向二叔家。父母亲都是高中毕业,没什么本事,父亲是普通工人,母亲下岗在家,因为没钱送礼,再就业的机会被别人抢去了,家里确实挺困难的,父母从小就教育她今后一定要争气,将来必须上大学。求助者很懂事、很要强,常说一定要考上大学,学金融专业,将来多挣钱孝敬父母。最近发现她回家后,脾气特别大,总爱发火,有时还自己哭。求助者从小性格很内向,很少和别的同学来往,没有什么朋友,只是安心在家学习,因此学习成绩特别好。
四、心理测验结果
焦虑自评量表测试结果:SAS标准分80分。
依据以上案例,回答以下问题:
对该求助者诊断的依据是什么?


答案:
解析:
对该求助者诊断的依据如下:
1.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该求助者的知情意是统一、一致的,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有自知力,有主动求医的行为,无逻辑思维的混乱,无感知觉异常,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精神病。
2.根据求助者紧张、害怕、注意力不集中等心理问题持续时间较长,为4个月,已经出现泛化及回避,已经影响了社会功能,已经不属于一般心理问题的范畴,所以考虑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
3.心理测验的结果支持本诊断。
4.最终诊断:严重心理问题。

第2题:

案例二
一、一般情况
求助者:王某,女,18岁,北京市某重点中学高中三年级学生。
二、求助者自述
主诉:紧张,害怕,注意力不集中,伴有睡眠障碍4个月。
个人陈述:我是一名高中生,还有几个月就要高考了,可是我越来越害怕考试,每天从家里出来都觉得非常紧张,我平时学习很刻苦,学习成绩在班里一直名列前茅,老师对我抱有很大的希望,说只要发挥正常,考上重点大学是没有问题的,我家邻居都知道我学习不错,都以我为榜样教育自己的孩子。可是我越来越害怕考试,不是成绩不好,即使考试成绩好,我也认为是别人没考好,不是自己真正学好了。最苦恼的,最着急的是现在上课不能集中精力,有时会觉得脑子里一片空白,别人都能百分百的集中精力,而我却不能,这样下去,成绩就会很快滑落下去,将来也考不上大学了,一想到这件事我心里就特别难受,白天晚上都在想,所以晚上怎么也睡不着,白天没精神,注意力就更难集中了,我都快烦死了。
三、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
求助者由母亲陪伴而来,咨询时很紧张,并顾虑重重,一直低着头,说着说着哭了起来。从其母亲处了解到:求助者自幼就观察到奶奶总和母亲吵架,二叔家比自己家有钱,认为奶奶嫌家里穷而偏向二叔家。父母亲都是高中毕业,没什么本事,父亲是普通工人,母亲下岗在家,因为没钱送礼,再就业的机会被别人抢去了,家里确实挺困难的,父母从小就教育她今后一定要争气,将来必须上大学。求助者很懂事、很要强,常说一定要考上大学,学金融专业,将来多挣钱孝敬父母。最近发现她回家后,脾气特别大,总爱发火,有时还自己哭。求助者从小性格很内向,很少和别的同学来往,没有什么朋友,只是安心在家学习,因此学习成绩特别好。
四、心理测验结果
焦虑自评量表测试结果:SAS标准分80分。
依据以上案例,回答以下问题:
还应收集该求助者哪些方面的资料?


答案:
解析:
还应收集的该求助者的资料如下:
1.该求助者的婚恋情况。
2.该求助者以往解决问题的行为模式。
3.该求助者对未来的希望。
4.该求助者性欲的发展及性生活的相关情况。
5.该求助者的生活状况。
6.该求助者的社会交往情况。
7.该求助者的娱乐活动。
8.该求助者个人内心世界的重要特点。

第3题:

案例四
一、一般情况
求助者:李某,女,汉族,l9岁,高中三年级学生。
二、求助者自述
主诉:别人看到自己洗澡,害怕别人说,情绪低落、焦虑、烦躁,入睡困难等半年。个人陈述:我是一名高中生,学习应该说还是挺好的,我的性格内向一些,在父母、老师、同学的眼中一直是个好孩子。可自从那件事发生后就全变了。我是住校生,在一个特别闷热的下午,我不知为什么那么热,就到女厕所去冲澡,刚进去时也没有什么,后来我听到楼下有很多人讲话,就趴在窗口往下看,看到几个人正往楼上看呐,我听到他们在大声地说我:“某某真不正经,窗帘都不拉就洗澡,明明是想让别人看,真不要脸!”我当时害怕极了,赶紧穿上衣服跑回了宿舍,越想越害怕,我洗澡被他们看见了,这可怎么办啊!过了一会儿,宿舍的同学回来了,她们用一种怪怪的眼神看着我,我知道她们一定是看到我洗澡,也听到其他同学的议论。我跟她们解释,她们却说根本不知道别人议论什么,我才不信呢,要不然她们怎么会那样看我?我难受死了,就知道哭,饭也没吃,晚自习也没上。最让我受不了的是第二天,无论我走到哪,他们都在议论我,我是一个好孩子,从小就很懂事,唯恐自己做了什么错事,可还是没有躲过去,就因为洗澡没拉窗帘让别人说我不要脸,可女厕所根本就没有窗帘啊!后来老师、同学都说我变了,我知道不是我变了,是他们都讨厌我,说我不要脸。我多次和父母、同学解释,可他们就是不听,还让我好好学习,我还能好好学习吗?成绩一直在往下降。父母说不能正常学习就休学吧,我也知道只能这样躲了,现在是休学在家。我真是痛苦死了,觉得活着没一点意思,对什么事情都没有兴趣,一天到晚都在想这件事,白天没精神,晚上睡不着。
三、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
求助者衣着不是很整洁,头发比较零乱,紧张不安,面带愁容;说话遮掩,低头不语或少语,声音低沉、不敢正视咨询师;身体紧缩,双手紧握;言语表达尚得体。求助者由父母亲陪同前来。从母亲处了解到,其家教严格,从小较内向、听话,不爱与人交往,但学习很努力,成绩也很好,高二时喜欢上一个男同学,但该男生并不喜欢她,也就没什么结果。后来说自己洗澡被别人看见了,别人都在说她,怎样解释都没用。多次想带她看病,就是不听,认为自己没病,只同意休学但不能缓解,好不容易才同意来心理科看病。
依据以上案例,回答以下问题:
对该求助者需做哪些鉴别诊断?


答案:
解析:
对该求助者需做的鉴别诊断有:
1.与抑郁症相鉴别:该求助者虽然表现出情绪低落,兴趣下降等症状,但这些症状是在“别人看见自己洗澡”后产生的,是伴随的而不是主要的症状,因此可以排除抑郁症。
2.与恐惧性神经症相鉴别:恐惧性神经症的特点是对不应感到恐惧的对象和情景感到恐惧,恐惧的对象和情景是现实或想像的,但都是真实的,且恐惧性神经症的求助者有自知力,有主动求治的愿望,而本案例中,该求助者虽感到恐惧,但恐惧的内容并不是真实存在的,且其没有自知力,也没有主动求治的愿望,因此可以排除恐惧性神经症。
3.与焦虑性神经症相鉴别:焦虑症是“以广泛性焦虑或发作性恐怖状态为主要临床相的神经症”,是一种内心紧张不安,预感到似乎将要发生不利情况而难于应付的不愉快情绪,常伴有头晕、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出汗和运动性不安等。该求助者表现出焦虑症状,但与其精神症状相比,焦虑症状不是主要的,而是精神症状的伴发症状,而且其没有自知力,也没有主动求治的愿望,因此可以排除焦虑性神经症。

第4题:

案例二
一、一般情况
求助者:王某,女,18岁,北京市某重点中学高中三年级学生。
二、求助者自述
主诉:紧张,害怕,注意力不集中,伴有睡眠障碍4个月。
个人陈述:我是一名高中生,还有几个月就要高考了,可是我越来越害怕考试,每天从家里出来都觉得非常紧张,我平时学习很刻苦,学习成绩在班里一直名列前茅,老师对我抱有很大的希望,说只要发挥正常,考上重点大学是没有问题的,我家邻居都知道我学习不错,都以我为榜样教育自己的孩子。可是我越来越害怕考试,不是成绩不好,即使考试成绩好,我也认为是别人没考好,不是自己真正学好了。最苦恼的,最着急的是现在上课不能集中精力,有时会觉得脑子里一片空白,别人都能百分百的集中精力,而我却不能,这样下去,成绩就会很快滑落下去,将来也考不上大学了,一想到这件事我心里就特别难受,白天晚上都在想,所以晚上怎么也睡不着,白天没精神,注意力就更难集中了,我都快烦死了。
三、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
求助者由母亲陪伴而来,咨询时很紧张,并顾虑重重,一直低着头,说着说着哭了起来。从其母亲处了解到:求助者自幼就观察到奶奶总和母亲吵架,二叔家比自己家有钱,认为奶奶嫌家里穷而偏向二叔家。父母亲都是高中毕业,没什么本事,父亲是普通工人,母亲下岗在家,因为没钱送礼,再就业的机会被别人抢去了,家里确实挺困难的,父母从小就教育她今后一定要争气,将来必须上大学。求助者很懂事、很要强,常说一定要考上大学,学金融专业,将来多挣钱孝敬父母。最近发现她回家后,脾气特别大,总爱发火,有时还自己哭。求助者从小性格很内向,很少和别的同学来往,没有什么朋友,只是安心在家学习,因此学习成绩特别好。
四、心理测验结果
焦虑自评量表测试结果:SAS标准分80分。
依据以上案例,回答以下问题:
对该求助者需选用什么心理测验并说明理由?


答案:
解析:
根据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围绕已形成的初步印象,对该求助者需选用的心理测验及其理由如下:
1.选择直接与临床表现有关的量表,将问题的严重程度量化。
2.选择与临床表现有密切关系的量表。
3.选择进行病因性探索的量表。
4.选择为排除其他诊断而使用的量表。

第5题:

求助者,女性,18岁,高中三年级学生。
主诉:紧张,害怕,注意力不集中,伴睡眠障碍四个月。
求助者自述:我是一名高中生,还有几个月就要高考了,可是我越来越害怕考试。 我平时学习很刻苦,学习成绩在班里一直名列前茅,老师对我抱有很大的希望,说只 要发挥正常,考上重点大学是没有问题的。我家邻居都知道我学习不错,都以我为榜 样教育自己的孩子。可是我越来越害怕考试,即使考试名列前茅,我也认为是别人没发挥好,担心自己是否真正学好了。最苦恼的、最着急的是现在不能集中精力上课, 有时会觉得脑子里一片空白。别人都能集中精力上课,而我却不能,这样下去,成绩 就会很快地滑落下去,将来也许连普通大学都考不上了。一想到这些我心里就难受。
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由母亲陪伴而来,很紧张,一直低着头,说 着说着哭了起来。从其母亲处了解到:求助者自幼就观察到奶奶总和母亲吵架,二叔 家比自己家有钱,认为奶奶嫌自家里穷而偏向二叔家。父母亲都是高中毕业,没什么 本事,父亲是普通工人,母亲下岗在家,因为没钱送礼,再就业的机会被别人抢去了, 家里确实挺困难的。父母从小就教育她今后一定要争气,将来必须上大学。求助者很 懂事、很要强,常说一定要考上大学,学金融专业,将来多挣钱孝敬父母。最近发现 她回家后,脾气特别大,有时还偷偷地哭。求助者从小性格内向,很少和别的同学来 往,学习很用功,因此学习成绩特别好。历年体检正常。
心理测验的结果:焦虑自评量表(SAS)标准分为80分。

1.对该求助者进行初步诊断的程序是什么?
2.对该案例初步诊断及其依据是什么?
3.该求助者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4.该案例应选择什么方面的心理测验?
5.还应收集该求助者哪些方面的资料?
6.在摄入性谈话中,要避免什么样的提问失误?
7.怎样和该求助者商定咨询目标?
8.在咨询过程中,应用面质技术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
解析:
1.对该求助者进行初步诊断的程序如下:
(1)分析求助者问题是否有器质性病变作基础。
(2)根据区分正常与异常的心理学原则和精神病性症状,与精神病性问题相鉴别。
(3)分析求助者的内心冲突性质,与神经症性问题相鉴别。
(4)分析求助者的情绪是否泛化。
(5)确定求助者心理问题持续的时间、心理、生理及社会功能影响的程度。
(6)形成初步诊断。
2.对该案例的初步诊断是:严重心理问题。
依据如下:
(1)该求助者历年体检正常,故其心理问题没有器质性病变的基础。
(2)根据区分心理正常和心理异常的原则,该求助者主客观世界统一,心理活动 协调、一致,人格相对稳定,自知力相对完整,没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可 以排除精神病性问题。
(3)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与高考压力有关,由现实因素引发,与处境相符,没有 变形的内心冲突,可以排除神经症性问题。
(4)情绪反应已经泛化。
(5)该求助者心理问题的特点是:由现实刺激引发,持续时间四月,有一定程度 的痛苦,学习效率有所下降,社会功能轻度受损,负性情绪已经泛化。
据此,初步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
3.该求助者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如下:
(1)生理原因:女性,18岁。
(2)社会原因:家庭经济状况较差。家庭内部的人际关系紧张,奶奶与妈妈总是 吵架。很少和别的同学来往,缺乏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
(3)心理原因:
①存在错误的认知:即使考试成绩好,也认为是别人没考好,不是自己真正学好 了。自己紧张、害怕将来考不上大学,无颜面对父老。
②有情绪方面的因素,受紧张、害怕等情绪的困扰而不能自己解决。
③在行为模式上缺乏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技巧,面对高考前的焦虑,不知所措。
④人格特点很内向,追求完美,争强好胜。
4.可以选择如下类型的心理测验:
(1)选择直接与临床表现有关的心理测验,将问题的严重程度量化。
(2)选择与临床表现有密切关系的心理测验。
(3)选择进行病因性探索的心理测验。
(4)选择为排除其他诊断而使用的心理测验。
5.还应收集的该求助者的如下资料:
(1)婚恋情况。
(2)以往解决问题的行为模式。
(3)对未来的希望。
(4)性欲的发展情况。
(5)生活状况。
(6)社会交往情况。
(7)娱乐活动。
(8)个人内心世界的重要特点。
6.在摄入性谈话中,要注意避免提问失误,主要包括:
(1)避免“为什么……”的问题。
(2)避免多重选择性问题。
(3)避免多重问题。
(4)避免修饰性反问。
(5)避免责备性问题。
(6)避免解释性问题。
7.通过如下程序和该求助者商定咨询目标:
(1)首先向该求助者介绍咨询目标的内容及制定的原则。
(2)根据咨询目标的有效特征,按照属于心理学范畴的,积极的,具体(量化) 的,可行的,可评估的,双方接受的及多层次统一的等项内容逐一地商定。
(3)咨询目标是双方商定的,不能由咨询师或求助者单方制定。
(4)当求助者与咨询师的意见不一致时,以求助者的意见为主。
(5)咨询师应对咨询目标进行整合。
(6)最终制定的咨询方案以文字形式或口头形式固定下来。
(7)咨询目标制定后,经双方认可,可以进行修改。
8.面质技术是咨询师指出求助者身上存在的矛盾,促进求助者思考的一种技术。 在咨询过程中,应用面质技术的目的在于:
(1)促进求助者对自己的感受、信念、行为等的深入了解。
(2)激励求助者解除防卫、掩饰心理,面对现实,并由此产生建设性的活动。
(3)促进求助者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言语与行动的统一。
(4)促进求助者明确自己的资源,并善加利用。
(5)给求助者树立学习、模仿面质的榜样,将来有能力对他人或自己做面质。

第6题:

案例二
一、一般情况
求助者:王某,女,18岁,北京市某重点中学高中三年级学生。
二、求助者自述
主诉:紧张,害怕,注意力不集中,伴有睡眠障碍4个月。
个人陈述:我是一名高中生,还有几个月就要高考了,可是我越来越害怕考试,每天从家里出来都觉得非常紧张,我平时学习很刻苦,学习成绩在班里一直名列前茅,老师对我抱有很大的希望,说只要发挥正常,考上重点大学是没有问题的,我家邻居都知道我学习不错,都以我为榜样教育自己的孩子。可是我越来越害怕考试,不是成绩不好,即使考试成绩好,我也认为是别人没考好,不是自己真正学好了。最苦恼的,最着急的是现在上课不能集中精力,有时会觉得脑子里一片空白,别人都能百分百的集中精力,而我却不能,这样下去,成绩就会很快滑落下去,将来也考不上大学了,一想到这件事我心里就特别难受,白天晚上都在想,所以晚上怎么也睡不着,白天没精神,注意力就更难集中了,我都快烦死了。
三、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
求助者由母亲陪伴而来,咨询时很紧张,并顾虑重重,一直低着头,说着说着哭了起来。从其母亲处了解到:求助者自幼就观察到奶奶总和母亲吵架,二叔家比自己家有钱,认为奶奶嫌家里穷而偏向二叔家。父母亲都是高中毕业,没什么本事,父亲是普通工人,母亲下岗在家,因为没钱送礼,再就业的机会被别人抢去了,家里确实挺困难的,父母从小就教育她今后一定要争气,将来必须上大学。求助者很懂事、很要强,常说一定要考上大学,学金融专业,将来多挣钱孝敬父母。最近发现她回家后,脾气特别大,总爱发火,有时还自己哭。求助者从小性格很内向,很少和别的同学来往,没有什么朋友,只是安心在家学习,因此学习成绩特别好。
四、心理测验结果
焦虑自评量表测试结果:SAS标准分80分。
依据以上案例,回答以下问题:
在本案例中,应用面质技术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
解析:
面质技术是咨询师指出求助者身上存在的矛盾,促进求助者思考的一种技术。在本案例中,应用面质技术的目的在于:
1.促进该求助者对自己的感受、信念、行为等深入地了解。
2.激励该求助者解除防卫、掩饰心理,面对现实,并由此产生富有建设性的活动。
3.促进该求助者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言语与行动的统一。
4.促进该求助者明确自己的资源,并善加利用。
5.给该求助者树立学习、模仿面质的榜样,将来有能力对他人或自己做面质。

第7题:

案例二
一、一般情况
求助者:王某,女,18岁,北京市某重点中学高中三年级学生。
二、求助者自述
主诉:紧张,害怕,注意力不集中,伴有睡眠障碍4个月。
个人陈述:我是一名高中生,还有几个月就要高考了,可是我越来越害怕考试,每天从家里出来都觉得非常紧张,我平时学习很刻苦,学习成绩在班里一直名列前茅,老师对我抱有很大的希望,说只要发挥正常,考上重点大学是没有问题的,我家邻居都知道我学习不错,都以我为榜样教育自己的孩子。可是我越来越害怕考试,不是成绩不好,即使考试成绩好,我也认为是别人没考好,不是自己真正学好了。最苦恼的,最着急的是现在上课不能集中精力,有时会觉得脑子里一片空白,别人都能百分百的集中精力,而我却不能,这样下去,成绩就会很快滑落下去,将来也考不上大学了,一想到这件事我心里就特别难受,白天晚上都在想,所以晚上怎么也睡不着,白天没精神,注意力就更难集中了,我都快烦死了。
三、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
求助者由母亲陪伴而来,咨询时很紧张,并顾虑重重,一直低着头,说着说着哭了起来。从其母亲处了解到:求助者自幼就观察到奶奶总和母亲吵架,二叔家比自己家有钱,认为奶奶嫌家里穷而偏向二叔家。父母亲都是高中毕业,没什么本事,父亲是普通工人,母亲下岗在家,因为没钱送礼,再就业的机会被别人抢去了,家里确实挺困难的,父母从小就教育她今后一定要争气,将来必须上大学。求助者很懂事、很要强,常说一定要考上大学,学金融专业,将来多挣钱孝敬父母。最近发现她回家后,脾气特别大,总爱发火,有时还自己哭。求助者从小性格很内向,很少和别的同学来往,没有什么朋友,只是安心在家学习,因此学习成绩特别好。
四、心理测验结果
焦虑自评量表测试结果:SAS标准分80分。
依据以上案例,回答以下问题:
在与该求助者进行摄入性谈话中,提问问题时要注意些什么?


答案:
解析:
在与该求助者进行摄入性谈话中提问问题时要注意避免提问失误,主要体现在:
1.避免“为什么……”的问题,因为这类问题有强烈的暗示性。
2.避免多重选择性问题,因为这类问题是封闭性的,会影响咨询师获得信息。
3.避免多重问题,因为这类问题往往使求助者不知所措。
4.避免修饰性反问,因为这类问题不需要也无法回答。
5.避免责备性问题,因为这类问题往往使求助者产生防卫心理。
6.避免解释性问题,因为这类问题可能减少求助者的自我探索。

第8题:

案例二
一、一般情况
求助者:王某,女,18岁,北京市某重点中学高中三年级学生。
二、求助者自述
主诉:紧张,害怕,注意力不集中,伴有睡眠障碍4个月。
个人陈述:我是一名高中生,还有几个月就要高考了,可是我越来越害怕考试,每天从家里出来都觉得非常紧张,我平时学习很刻苦,学习成绩在班里一直名列前茅,老师对我抱有很大的希望,说只要发挥正常,考上重点大学是没有问题的,我家邻居都知道我学习不错,都以我为榜样教育自己的孩子。可是我越来越害怕考试,不是成绩不好,即使考试成绩好,我也认为是别人没考好,不是自己真正学好了。最苦恼的,最着急的是现在上课不能集中精力,有时会觉得脑子里一片空白,别人都能百分百的集中精力,而我却不能,这样下去,成绩就会很快滑落下去,将来也考不上大学了,一想到这件事我心里就特别难受,白天晚上都在想,所以晚上怎么也睡不着,白天没精神,注意力就更难集中了,我都快烦死了。
三、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
求助者由母亲陪伴而来,咨询时很紧张,并顾虑重重,一直低着头,说着说着哭了起来。从其母亲处了解到:求助者自幼就观察到奶奶总和母亲吵架,二叔家比自己家有钱,认为奶奶嫌家里穷而偏向二叔家。父母亲都是高中毕业,没什么本事,父亲是普通工人,母亲下岗在家,因为没钱送礼,再就业的机会被别人抢去了,家里确实挺困难的,父母从小就教育她今后一定要争气,将来必须上大学。求助者很懂事、很要强,常说一定要考上大学,学金融专业,将来多挣钱孝敬父母。最近发现她回家后,脾气特别大,总爱发火,有时还自己哭。求助者从小性格很内向,很少和别的同学来往,没有什么朋友,只是安心在家学习,因此学习成绩特别好。
四、心理测验结果
焦虑自评量表测试结果:SAS标准分80分。
依据以上案例,回答以下问题:
该求助者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
解析:
该求助者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是:
1.生物原因:求助者为女性,18岁,12岁来月经,已进入青春期。
2.社会原因:家庭经济状况较差,自幼目睹家庭生活拮据,使其下决心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家中的生活状况,把本应由父母承担的责任加在自己稚嫩的肩膀上。家庭内部人际关系紧张,奶奶与妈妈总是吵架。很少和别的同学来往,缺乏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未得到父母、老师和同学的理解和关注,未得到正确的指导。
3.心理因素:(1)存在认知错误:即使考试成绩好,我也认为是别人没考好,不是自己真正学好了。自己紧张、害怕将来考不上大学,无颜面对父老乡亲。(2)情绪方面的原因,爱紧张、害怕等情绪的困扰不能自己解决。(3)在行为模式上缺乏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技巧,面对高考前的焦虑,不知所措。(4)求助者从小性格很内向,个性追求完美,争强好胜。

第9题:

求助者,女性,18岁,高中三年级学生。
主诉:紧张,害怕,注意力不集中,伴睡眠障碍四个月。
求助者自述:我是一名高中生,还有几个月就要高考了,可是我越来越害怕考试。
我平时学习很刻苦,学习成绩在班里一直名列前茅,老师对我抱有很大的希望,说只要发挥正常,考上重点大学是没有问题的。我家邻居都知道我学习不错,都以我为榜样教育自己的孩子。可是我越来越害怕考试,即使考试名列前茅,我也认为是别人没发挥好,担心自己是否真正学好了。最苦恼的、最着急的是现在不能集中精力上课,有时会觉得脑子里一片空白。别人都能集中精力上课,而我却不能,这样下去,成绩就会很快地滑落下去,将来也许连普通大学都考不上了。一想到这些我心里就难受。
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由母亲陪伴而来,很紧张,一直低着头,说着说着哭了起来。从其母亲处了解到:求助者自幼就观察到奶奶总和母亲吵架,二叔家比自己家有钱,认为奶奶嫌自家里穷而偏向二叔家。父母亲都是高中毕业,没什么本事,父亲是普通工人,母亲下岗在家,因为没钱送礼,再就业的机会被别人抢去了,家里确实挺困难的。父母从小就教育她今后一定要争气,将来必须上大学。求助者很懂事、很要强,常说一定要考上大学,学金融专业,将来多挣钱孝敬父母。最近发现她回家后,脾气特别大,有时还偷偷地哭。求助者从小性格内向,很少和别的同学来往,学习很用功,因此学习成绩特别好。历年体检正常。
心理测验的结果:焦虑自评量表(SAS)标准分为80分。
依据以上案例,回答以下问题:
1.对该求助者进行初步诊断的程序是什么?
2.对该案例初步诊断及其依据是什么?
3.该求助者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4.该案例应选择什么方面的心理测验?
5.还应收集该求助者哪些方面的资料?
6.在摄人性谈话中,要避免什么样的提问失误?
7.怎样和该求助者商定咨询目标?
8.在咨询过程中,应用面质技术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
解析:
1.对该求助者进行初步诊断的程序如下:
(1)分析求助者问题是否有器质性病变作基础。
(2)根据区分正常与异常的心理学原则和精神病性症状,与精神病性问题相鉴别。
(3)分析求助者的内心冲突性质,与神经症性问题相鉴别。
(4)分析求助者的情绪是否泛化。
(5)确定求助者心理问题持续的时间、心理、生理及社会功能影响的程度。
(6)形成初步诊断。
2.对该案例的初步诊断是:严重心理问题。
依据如下:
(1)该求助者历年体检正常,故其心理问题没有器质性病变的基础。
(2)根据区分心理正常和心理异常的原则,该求助者主客观世界统一,心理活动协调、一致,人格相对稳定,自知力相对完整,没有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可以排除精神病性问题。
(3)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与高考压力有关,由现实因素引发,与处境相符,没有变形的内心冲突,可以排除神经症性问题。
(4)情绪反应已经泛化。
(5)该求助者心理问题的特点是:由现实刺激引发,持续时间四个月,有一定程度的痛苦,学习效率有所下降,社会功能轻度受损,负性情绪已经泛化。
据此,初步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
3.该求助者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如下:
(1)生理原因:女性,18岁。
(2)社会原因:家庭经济状况较差。家庭内部的人际关系紧张,奶奶与妈妈总是吵架。很少和别的同学来往,缺乏社会支持系统的帮助。
(3)心理原因:
①存在错误的认知:即使考试成绩好,也认为是别人没考好,不是自己真正学好了。自己紧张、害怕将来考不上大学,无颜面对父老。
②有情绪方面的因素,受紧张、害怕等情绪的困扰而不能自己解决。
③在行为模式上缺乏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技巧,面对高考前的焦虑,不知所措。
④人格特点很内向,追求完美,争强好胜。
4.可以选择如下类型的心理测验:
(1)选择直接与临床表现有关的心理测验,将问题的严重程度量化。
(2)选择与临床表现有密切关系的心理测验。
(3)选择进行病因性探索的心理测验。
(4)选择为排除其他诊断而使用的心理测验。
5.还应收集的该求助者的如下资料:
(1)婚恋情况。
(2)以往解决问题的行为模式。
(3)对未来的希望。
(4)性欲的发展情况。
(5)生活状况。
(6)社会交往情况。
(7)娱乐活动。
(8)个人内心世界的重要特点。
6.在摄入性谈话中,要注意避免提问失误,主要包括:
(1)避免“为什么……”的问题。
(2)避免多重选择性问题。
(3)避免多重问题。
(4)避免修饰性反问。
(5)避免责备性问题。
(6)避免解释性问题。
7.通过如下程序和该求助者商定咨询目标:
(1)首先向该求助者介绍咨询目标的内容及制定的原则。
(2)根据咨询目标的有效特征,按照属于心理学范畴的,积极的,具体(量化)的,可行的,可评估的,双方接受的及多层次统一的等项内容逐一地商定。
(3)咨询目标是双方商定的,不能由咨询师或求助者单方制定。
(4)当求助者与咨询师的意见不一致时,以求助者的意见为主。
(5)咨询师应对咨询目标进行整合。
(6)最终制定的咨询方案以文字形式或口头形式固定下来。
(7)咨询目标制定后,经双方认可,可以进行修改。
8.面质技术是咨询师指出求助者身上存在的矛盾,促进求助者思考的一种技术。
在咨询过程中,应用面质技术的目的在于:
(1)促进求助者对自己的感受、信念、行为等的深人了解。
(2)激励求助者解除防卫、掩饰心理,面对现实,并由此产生建设性的活动。
(3)促进求助者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言语与行动的统一。
(4)促进求助者明确自己的资源,并善加利用。
(5)给求助者树立学习、模仿面质的榜样,将来有能力对他人或自己做面质。

第10题:

案例四
一、一般情况
求助者:李某,女,汉族,l9岁,高中三年级学生。
二、求助者自述
主诉:别人看到自己洗澡,害怕别人说,情绪低落、焦虑、烦躁,入睡困难等半年。个人陈述:我是一名高中生,学习应该说还是挺好的,我的性格内向一些,在父母、老师、同学的眼中一直是个好孩子。可自从那件事发生后就全变了。我是住校生,在一个特别闷热的下午,我不知为什么那么热,就到女厕所去冲澡,刚进去时也没有什么,后来我听到楼下有很多人讲话,就趴在窗口往下看,看到几个人正往楼上看呐,我听到他们在大声地说我:“某某真不正经,窗帘都不拉就洗澡,明明是想让别人看,真不要脸!”我当时害怕极了,赶紧穿上衣服跑回了宿舍,越想越害怕,我洗澡被他们看见了,这可怎么办啊!过了一会儿,宿舍的同学回来了,她们用一种怪怪的眼神看着我,我知道她们一定是看到我洗澡,也听到其他同学的议论。我跟她们解释,她们却说根本不知道别人议论什么,我才不信呢,要不然她们怎么会那样看我?我难受死了,就知道哭,饭也没吃,晚自习也没上。最让我受不了的是第二天,无论我走到哪,他们都在议论我,我是一个好孩子,从小就很懂事,唯恐自己做了什么错事,可还是没有躲过去,就因为洗澡没拉窗帘让别人说我不要脸,可女厕所根本就没有窗帘啊!后来老师、同学都说我变了,我知道不是我变了,是他们都讨厌我,说我不要脸。我多次和父母、同学解释,可他们就是不听,还让我好好学习,我还能好好学习吗?成绩一直在往下降。父母说不能正常学习就休学吧,我也知道只能这样躲了,现在是休学在家。我真是痛苦死了,觉得活着没一点意思,对什么事情都没有兴趣,一天到晚都在想这件事,白天没精神,晚上睡不着。
三、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
求助者衣着不是很整洁,头发比较零乱,紧张不安,面带愁容;说话遮掩,低头不语或少语,声音低沉、不敢正视咨询师;身体紧缩,双手紧握;言语表达尚得体。求助者由父母亲陪同前来。从母亲处了解到,其家教严格,从小较内向、听话,不爱与人交往,但学习很努力,成绩也很好,高二时喜欢上一个男同学,但该男生并不喜欢她,也就没什么结果。后来说自己洗澡被别人看见了,别人都在说她,怎样解释都没用。多次想带她看病,就是不听,认为自己没病,只同意休学但不能缓解,好不容易才同意来心理科看病。
依据以上案例,回答以下问题:
对该求助者的诊断及依据是什么?


答案:
解析:
对该求助者的诊断是:精神病(精神分裂症)。
诊断依据:
1.根据病与非病的三原则,该求助者的知情意已经不统一,主观和客观不一致,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没有自知力,没有主动求医的行为,逻辑思维已经混乱,有幻听、被害妄想等典型精神病的症状,因此可以考虑诊断为精神病。
2.由于其初始反应强烈,幻听、被害妄想等症状持续时间长达半年,内容充分泛化,心理痛苦无法自行摆脱,已不能上学,已严重地影响了社会功能,有泛化、回避出现,说明问题非常严重,可以诊断为精神病。
3.根据该求助者为青年女性,首次发病,主要症状为逻辑思维混乱,有幻听、被害妄想等,可以诊断为精神分裂症。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