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级心理咨询综合练习

单选题一般资料:男性,20岁,待业,因主述情绪低落,压抑、厌学,而来咨询。案例介绍:求助者性格较内向,由于父母教育严格,因此从小学习很努力,成绩也较好。中考时因感冒发烧发挥失常,只考上一所普通中学,而该学校学习环境不好,学生间打架斗殴不断。高一时因不愿意帮别人写作业,不愿意欺负弱小同学等被其他同学辱骂、殴打,感到自己无能,自我评价较低,后逐渐变得拘谨、胆小,学习成绩也明显下降。从此打不起精神,闷闷不乐,自卑感强,认为别人都讨厌自己不愿与自己一起玩,而他人认为其不合群。求助者曾多次想向父母提出换学校又怕父母

题目
单选题
一般资料:男性,20岁,待业,因主述情绪低落,压抑、厌学,而来咨询。 案例介绍:求助者性格较内向,由于父母教育严格,因此从小学习很努力,成绩也较好。中考时因感冒发烧发挥失常,只考上一所普通中学,而该学校学习环境不好,学生间打架斗殴不断。高一时因不愿意帮别人写作业,不愿意欺负弱小同学等被其他同学辱骂、殴打,感到自己无能,自我评价较低,后逐渐变得拘谨、胆小,学习成绩也明显下降。从此打不起精神,闷闷不乐,自卑感强,认为别人都讨厌自己不愿与自己一起玩,而他人认为其不合群。求助者曾多次想向父母提出换学校又怕父母添麻烦而没说。父母并没在意其异常,只是要求他努力学习,求助者只好坚持上完高中。虽然埋头苦学但成绩始终不理想。两年前未能考上大学,复读一年后仍然没有考上。之后变得很少与人交流,独来独往,家长邻居都认为其不活泼,不像男子汗。求助者不想继续学习,也不想找工作,半年前曾有过一两次工作机会,因自身原因没有坚持下来。每天无所事事,打不起精神,没有自己想干的事情,对什么都没有兴趣,觉得活着没有一点意义,感到极度痛苦。曾多次到医院就诊,发现没有明显器质性病变,医生考虑其可能有:“神经衰弱”、“神经官能症”,建议看心理门诊,但自己不知道有无心理问题。 对求助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

焦虑性神经症

B

强迫性神经症

C

抑郁性神经症

D

疑病性神经症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案例一
一、一般情况
求助者:李某,男,汉族,21岁,北京市某高校四年级学生。
二、求助者自述
主诉:觉得生活没意义,对什么事情都不感兴趣,情绪低落,失眠,烦躁近3年。个人陈述:出生于高级知识分子家庭,家庭教育严格,因此养成了较为内向的性格。父母非常看重他的学习成绩,小学、中学在学习上很努力,是家长、老师心目中的好孩子,同学心目中的好班长,学习成绩非常优秀,高考时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北京某名牌大学。升入大学后尽管依然努力学习,但成绩就是不如高中时的好,有一种失落感,总想提高学习成绩,但事与愿违,在班上的排名不升反降,大学一年级的期末考试,居然排倒数第二,为此父母极为严厉地批评了他,他觉得自己真没用,感到自己很没面子,感到父母、老师及同学都看不起自己,觉得自己的一切都完了,从此心情非常低落,闷闷不乐,打不起精神,觉得活着没有意思,因此什么也不想干,对什么都不感兴趣,也不愿意与别人交流,经常是独来独往,我行我素,逐渐开始出现失眠、烦躁不安等症状。由于注意力无法集中,大二以后的学习成绩一直排在班里的后几名,父母并没在意其异常,只是一味要求他努力学习,对他学习成绩下降很气愤。他为此痛苦不堪,感到活着没意义,还不如死了算了,曾想到自杀但又缺乏胆量和勇气。感觉不到生活、学习的兴趣,自己也不明白原因。
三、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
求助者由于家庭教育的原因,非常注重学习成绩,总是不断地追求第一,从小性格内向,胆小怕事,小学、中学时是最愉快的时光,学习成绩优异,读大学后由于成绩下降很自卑,一直打不起精神,总想大哭一场,不能正常学习,无精力、注意力不集中,对任何事情没有兴趣,感到极度痛苦,活着没有一点价值,感到自己的生物钟错乱。平素不太愿意参与集体活动,很少与人交流,独来独往,我行我素,学习很勤奋,但学习成绩一般,家长邻里认为其不活泼,但很听话。几次去校医院门诊就诊,未发现器质性病变,医生考虑其可能有“神经衰弱”、“神经官能症”,建议看心理门诊,自己也认为有心理问题而主动前来就诊。求助者无家族精神病史及遗传病史。
四、心理测验结果
1.症状自评量表测试结果:抑郁4,焦虑3.8,人际关系2.6,躯体症状2.8。
2.抑郁自评量表测试结果:SDS粗分为58,标准分为73。
3.焦虑自评量表测试结果:SAS粗分为52,标准分为65。
依据以上案例,回答以下问题:
与该求助者进行摄入性谈话时,怎样选择切入点?


答案:
解析:
与该求助者进行摄入性谈话时,可从如下几个方面选择切入点:
1.根据该求助者主动提出的求助内容深入了解相关资料。
2.根据在咨询中观察到的疑点深入了解相关资料。
3.根据心理测验结果初步分析中发现的问题深入了解相关资料。
4.根据上级咨询师下达的谈话目标深入了解相关资料。

第2题:

案例三: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16岁,高一学生,住校。因与老师发生激烈冲突,内心极其痛苦,在家长带领下来咨询。
案例介绍:求助者以高分考入该校,学习刻苦。一个多月前开始不知什么原因上课经常犯困,老师发现后提醒了几次。一天,求助者上课时又睡着了,老师比较严厉地批评了她。求助者觉得老师和自己过不去,当时就和老师吵起来,哭着冲出教室,老师和同学都觉得她不可思议。事后求助者总觉得别人议论自己,在自己背后指指点点,心里很难受。近一周来不愿意上课,也不愿意呆在宿舍里。家长、老师和同学等对她进行了劝说,但无效。求助者坚持要求回家,回家后与家长购物时说别人都在看自己,感觉在大街上不安全。家长认为孩子可能有心理问题,遂来咨询。
家长反映的情况:父母均是知识分子,从小对她要求非常严格。求助者在父母眼中是一个完美的孩子。以往学习成绩良好,人际关系融洽。

在本案例中,咨询师还应重点收集的资料包括( )。多选

A. 家族史
B. 自己的陈述
C. 以往人格特点
D. 老师的评价

答案:A,C,D
解析:
知识点: 心理诊断技能 /搜集整理评估
B已经给出,ACD是案例资料还没有收集的。

第3题:

案例三: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16岁,高一学生,住校。因与老师发生激烈冲突,内心极其痛苦,在家长带领下来咨询。
案例介绍:求助者以高分考入该校,学习刻苦。一个多月前开始不知什么原因上课经常犯困,老师发现后提醒了几次。一天,求助者上课时又睡着了,老师比较严厉地批评了她。求助者觉得老师和自己过不去,当时就和老师吵起来,哭着冲出教室,老师和同学都觉得她不可思议。事后求助者总觉得别人议论自己,在自己背后指指点点,心里很难受。近一周来不愿意上课,也不愿意呆在宿舍里。家长、老师和同学等对她进行了劝说,但无效。求助者坚持要求回家,回家后与家长购物时说别人都在看自己,感觉在大街上不安全。家长认为孩子可能有心理问题,遂来咨询。
家长反映的情况:父母均是知识分子,从小对她要求非常严格。求助者在父母眼中是一个完美的孩子。以往学习成绩良好,人际关系融洽。

对求助者“觉得老师和自己过不去”,咨询师( )。多选

A. 需要与老师核实
B. 考虑是否关系妄想
C. 需与求助者核实
D. 考虑求助者是否较敏感

答案:A,B,C,D
解析:
知识点: 心理诊断技能 /搜集整理评估
对求助者“觉得老师和自己过不去”,这个可能是事实,也可能是求助者太过敏感,所以需要进行核实。需要考虑是否是关系妄想。

第4题: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13岁,小学六年级学生。
案例介绍:求助者在四川汶川大地震时,亲眼看见许多同学被埋在废墟里,有些同学在地震中丧生,自己也被屋顶的横梁砸中了左腿,后被送到外地医院做了截肢手术。术后恢复尚可,安装假肢后能拄着拐杖行走。手术后三个月,求助者情绪非常低落,很悲伤,害怕回到学校上课,认为学校是个很危险的地方,很不安全。自卑,觉得自己缺了腿不如别人,认为将来没有什么出息了。每天闷闷地坐着,不愿看书,也不愿意看电视,也不与他人交往,不愿意和别人说话。睡眠、饮食差。在父母的要求下前来咨询。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原本活泼开朗,聪明好学,地震时受到惊吓,明显与以前不同。

目前该求助者的主要心理问题是()。单选
A:能力问题
B:行为问题
C:性格问题
D:情绪问题

答案:D
解析:
【考察重点】初诊接待的相关知识【试题解析】首次咨询需要心理咨询师认知倾听求助者的感受和想法,并给予完全的接纳,陪伴求助者一起面对他的问题。答案选D。
【考察重点】对咨访关系的影响因素的相关知识【试题解析】影响咨询关系的重要因素是咨询关系中所有参与者,即心理咨询师和求助者双方,这是最主要的因素。所以答案选AC。
【考察重点】对症状出现的相关原因的探究【试题解析】根据案例提供材料,可以知道,求助者因为创伤后应激障碍而丧失安全感,害怕上学说明社会功能受到了损害。故答案选AB。
【考察重点】对心理问题的诊断【试题解析】案例中告诉我们“求助者情绪非常低落,很悲伤”,主要的心理问题就是情绪方面的问题。所以答案选D。
【考察重点】对心理问题的诊断【试题解析】该求助者遭受地震及截肢等较严重的现实刺激,情绪低落、悲伤,害怕回到学校上课,不与他人交流,病程三个多月,社会功能受到严重损害,情绪已经泛化,因此属于严重心理问题。故答案选C。
【考察重点】对咨询目标的把握【试题解析】恰当的咨询目标应是心理学的、双方可接受的、可评估的或者可量化的,鼓励求助者宣泄情绪可以帮助他尽快走出阴影,接纳现实则可以更好地去适应现实。而行走训练和恢复学习不是心理学的,也是无法评估的。因此正确答案选AC。
【考察重点】求医行为的相关知识【试题解析】家属陪同的求助者的求助愿望未必是不强烈的,如受身体条件限制行动不便的人,也可能求助愿望强烈,必须有家人陪同才可以前来咨询。故答案选B。
【考察重点】真诚这一重要的咨询态度的相关知识【试题解析】根据教材内容表达真诚时就应以事实为基础,适度表达,避免自我发泄。故答案选BCD。
【考察重点】阻抗的相关知识【试题解析】理论交谈和假提问题属于讲话内容上的阻抗,沉默寡言和控制话题属于谈话方式上的阻抗。故答案选AC。

第5题: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16岁,高一学生,住校。因与老师发生激烈冲突内心极其痛苫,在家长带领下来咨询。
案例介绍:求助者以高分考入该校,学习刻苦。一个多月前开始不知什么原因上课经常犯困,老师发现后提醒了几次。一天,求助者上课时又睡着了,老师比较严厉地批评了她。求助者觉得老师和自己过不去,当时就和老师吵起来,哭着冲出教室,老师和同学都觉得她不可思议。事后求助者总觉得别人议论自己,在自己背后指指点点,心里很难受。近一周来不愿意上课,也不愿意待在宿舍里。家长、老师和同学等对她进行了劝说,但无效。求助者坚持要求回家,回家后与家长购物时说别人都在看自己,感觉在大街上不安全。家长认为孩子可能有心理问题,遂来咨询。
家长反映的情况:父母均是知识分子,从小对她要求非常严格。求助者在父母眼中是一个完美的孩子。以往学习成绩良好,人际关系融洽。

在木案例中,咨询师还应重点收集的资料包括 ( )。多选
(A)家族史 (B)自己的陈述
(C)以往人格特点 (D)老师的评价


答案:A,B,D
解析:
精神病具有遗传性,咨询师可以通过家族病史来进一步诊断。求助者自己的陈述是最重要的临床资料,咨询师可以从中得到很多信息:求助者以往的人格特点,是内向还是外向、是乐观还是消极、是平和还是易怒、是进取还是退缩、是自制还是冲动等及其表现程度。因为不同的性格与发生心理问题的种类、原因、过程和解决问题的策略等有关。咨询师通过老师的评价可以进一步了解别人眼中的求助者,并且进一步确定求助者所谓的"若师跟我过不去"。以往的人格特点在案例中已经提到。

第6题: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16岁,高一学生,住校。因与老师发生激烈冲突内心极其痛苫,在家长带领下来咨询。
案例介绍:求助者以高分考入该校,学习刻苦。一个多月前开始不知什么原因上课经常犯困,老师发现后提醒了几次。一天,求助者上课时又睡着了,老师比较严厉地批评了她。求助者觉得老师和自己过不去,当时就和老师吵起来,哭着冲出教室,老师和同学都觉得她不可思议。事后求助者总觉得别人议论自己,在自己背后指指点点,心里很难受。近一周来不愿意上课,也不愿意待在宿舍里。家长、老师和同学等对她进行了劝说,但无效。求助者坚持要求回家,回家后与家长购物时说别人都在看自己,感觉在大街上不安全。家长认为孩子可能有心理问题,遂来咨询。
家长反映的情况:父母均是知识分子,从小对她要求非常严格。求助者在父母眼中是一个完美的孩子。以往学习成绩良好,人际关系融洽。

对求助者 "不愿意上课,也不愿意待在宿舍里",可以认为是( )。多选
(A)回避老师同学 (B)对同学议论的回应
(C)社会功能受损 (D)对老师批评的反抗


答案:A,C
解析:
求助者不能像以前一样做学生该做的事,而是表现回避行为,是社会功能受损。

第7题:

案例三: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16岁,高一学生,住校。因与老师发生激烈冲突,内心极其痛苦,在家长带领下来咨询。
案例介绍:求助者以高分考入该校,学习刻苦。一个多月前开始不知什么原因上课经常犯困,老师发现后提醒了几次。一天,求助者上课时又睡着了,老师比较严厉地批评了她。求助者觉得老师和自己过不去,当时就和老师吵起来,哭着冲出教室,老师和同学都觉得她不可思议。事后求助者总觉得别人议论自己,在自己背后指指点点,心里很难受。近一周来不愿意上课,也不愿意呆在宿舍里。家长、老师和同学等对她进行了劝说,但无效。求助者坚持要求回家,回家后与家长购物时说别人都在看自己,感觉在大街上不安全。家长认为孩子可能有心理问题,遂来咨询。
家长反映的情况:父母均是知识分子,从小对她要求非常严格。求助者在父母眼中是一个完美的孩子。以往学习成绩良好,人际关系融洽。

对求助者“不愿意上课,也不愿意呆在宿舍里”,可以认为是( )。多选

A. 回避老师同学
B. 对同学议论的回应
C. 社会功能受损
D. 对老师批评的反抗

答案:A,C
解析:
知识点: 心理诊断技能 /搜集整理评估
不愿意上课,也不愿意呆在宿舍里。这是回避某些场合,为了回避老师和同学,社会功能受损。

第8题:

案例三: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16岁,高一学生,住校。因与老师发生激烈冲突,内心极其痛苦,在家长带领下来咨询。
案例介绍:求助者以高分考入该校,学习刻苦。一个多月前开始不知什么原因上课经常犯困,老师发现后提醒了几次。一天,求助者上课时又睡着了,老师比较严厉地批评了她。求助者觉得老师和自己过不去,当时就和老师吵起来,哭着冲出教室,老师和同学都觉得她不可思议。事后求助者总觉得别人议论自己,在自己背后指指点点,心里很难受。近一周来不愿意上课,也不愿意呆在宿舍里。家长、老师和同学等对她进行了劝说,但无效。求助者坚持要求回家,回家后与家长购物时说别人都在看自己,感觉在大街上不安全。家长认为孩子可能有心理问题,遂来咨询。
家长反映的情况:父母均是知识分子,从小对她要求非常严格。求助者在父母眼中是一个完美的孩子。以往学习成绩良好,人际关系融洽。

对求助者“与家长购物时说别人都在看自己”,可以认为是( )。单选

A. 出现关系妄想
B. 被害妄想
C. 个性敏感多疑
D. 客观事实

答案:A
解析:
知识点: 心理诊断技能 /找症状
后求助者总觉得别人议论自己,在自己背后指指点点,心里很难受。近一周来不愿意上课,也不愿意呆在宿舍里。回家后与家长购物时说别人都在看自己,感觉在大街上不安全。综合这些情况,出现妄想的可能性比较大。关系妄想:患者坚信本与他无关的人和事与他有关系。被害妄想:求助者坚信周围某人或某些团伙,对他进行伤害、迫害。

第9题: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13岁,小学六年级学生。
案例介绍:求助者在四川汶川大地震时,亲眼看见许多同学被埋在废墟里,有些同学在地震中丧生,自己也被屋顶的横梁砸中了左腿,后被送到外地医院做了截肢手术。术后恢复尚可,安装假肢后能拄着拐杖行走。手术后三个月,求助者情绪非常低落,很悲伤,害怕回到学校上课,认为学校是个很危险的地方,很不安全。自卑,觉得自己缺了腿不如别人,认为将来没有什么出息了。每天闷闷地坐着,不愿看书,也不愿意看电视,也不与他人交往,不愿意和别人说话。睡眠、饮食差。在父母的要求下前来咨询。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原本活泼开朗,聪明好学,地震时受到惊吓,明显与以前不同。

首次心理咨询时应注重的事项是()。单选
A:尽量满足求助者的要求
B:教育与指导
C:严守求助者的所有秘密
D:接纳与倾听

答案:D
解析:
【考察重点】初诊接待的相关知识【试题解析】首次咨询需要心理咨询师认知倾听求助者的感受和想法,并给予完全的接纳,陪伴求助者一起面对他的问题。答案选D。
【考察重点】对咨访关系的影响因素的相关知识【试题解析】影响咨询关系的重要因素是咨询关系中所有参与者,即心理咨询师和求助者双方,这是最主要的因素。所以答案选AC。
【考察重点】对症状出现的相关原因的探究【试题解析】根据案例提供材料,可以知道,求助者因为创伤后应激障碍而丧失安全感,害怕上学说明社会功能受到了损害。故答案选AB。
【考察重点】对心理问题的诊断【试题解析】案例中告诉我们“求助者情绪非常低落,很悲伤”,主要的心理问题就是情绪方面的问题。所以答案选D。
【考察重点】对心理问题的诊断【试题解析】该求助者遭受地震及截肢等较严重的现实刺激,情绪低落、悲伤,害怕回到学校上课,不与他人交流,病程三个多月,社会功能受到严重损害,情绪已经泛化,因此属于严重心理问题。故答案选C。
【考察重点】对咨询目标的把握【试题解析】恰当的咨询目标应是心理学的、双方可接受的、可评估的或者可量化的,鼓励求助者宣泄情绪可以帮助他尽快走出阴影,接纳现实则可以更好地去适应现实。而行走训练和恢复学习不是心理学的,也是无法评估的。因此正确答案选AC。
【考察重点】求医行为的相关知识【试题解析】家属陪同的求助者的求助愿望未必是不强烈的,如受身体条件限制行动不便的人,也可能求助愿望强烈,必须有家人陪同才可以前来咨询。故答案选B。
【考察重点】真诚这一重要的咨询态度的相关知识【试题解析】根据教材内容表达真诚时就应以事实为基础,适度表达,避免自我发泄。故答案选BCD。
【考察重点】阻抗的相关知识【试题解析】理论交谈和假提问题属于讲话内容上的阻抗,沉默寡言和控制话题属于谈话方式上的阻抗。故答案选AC。

第10题: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13岁,小学六年级学生。
案例介绍:求助者在四川汶川大地震时,亲眼看见许多同学被埋在废墟里,有些同学在地震中丧生,自己也被屋顶的横梁砸中了左腿,后被送到外地医院做了截肢手术。术后恢复尚可,安装假肢后能拄着拐杖行走。手术后三个月,求助者情绪非常低落,很悲伤,害怕回到学校上课,认为学校是个很危险的地方,很不安全。自卑,觉得自己缺了腿不如别人,认为将来没有什么出息了。每天闷闷地坐着,不愿看书,也不愿意看电视,也不与他人交往,不愿意和别人说话。睡眠、饮食差。在父母的要求下前来咨询。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原本活泼开朗,聪明好学,地震时受到惊吓,明显与以前不同。

对该求助者的心理咨询,恰当的是()。多选
A:鼓励宣泄情绪
B:加强行走练习
C:引导接纳现实
D:尽快恢复学习

答案:A,C
解析:
【考察重点】初诊接待的相关知识【试题解析】首次咨询需要心理咨询师认知倾听求助者的感受和想法,并给予完全的接纳,陪伴求助者一起面对他的问题。答案选D。
【考察重点】对咨访关系的影响因素的相关知识【试题解析】影响咨询关系的重要因素是咨询关系中所有参与者,即心理咨询师和求助者双方,这是最主要的因素。所以答案选AC。
【考察重点】对症状出现的相关原因的探究【试题解析】根据案例提供材料,可以知道,求助者因为创伤后应激障碍而丧失安全感,害怕上学说明社会功能受到了损害。故答案选AB。
【考察重点】对心理问题的诊断【试题解析】案例中告诉我们“求助者情绪非常低落,很悲伤”,主要的心理问题就是情绪方面的问题。所以答案选D。
【考察重点】对心理问题的诊断【试题解析】该求助者遭受地震及截肢等较严重的现实刺激,情绪低落、悲伤,害怕回到学校上课,不与他人交流,病程三个多月,社会功能受到严重损害,情绪已经泛化,因此属于严重心理问题。故答案选C。
【考察重点】对咨询目标的把握【试题解析】恰当的咨询目标应是心理学的、双方可接受的、可评估的或者可量化的,鼓励求助者宣泄情绪可以帮助他尽快走出阴影,接纳现实则可以更好地去适应现实。而行走训练和恢复学习不是心理学的,也是无法评估的。因此正确答案选AC。
【考察重点】求医行为的相关知识【试题解析】家属陪同的求助者的求助愿望未必是不强烈的,如受身体条件限制行动不便的人,也可能求助愿望强烈,必须有家人陪同才可以前来咨询。故答案选B。
【考察重点】真诚这一重要的咨询态度的相关知识【试题解析】根据教材内容表达真诚时就应以事实为基础,适度表达,避免自我发泄。故答案选BCD。
【考察重点】阻抗的相关知识【试题解析】理论交谈和假提问题属于讲话内容上的阻抗,沉默寡言和控制话题属于谈话方式上的阻抗。故答案选AC。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