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知识竞赛

多选题孟某,男,28岁,教师;姚某,女,28岁,无业;刘某,男,29岁,无业。2000年9、10月间,孟某伙同姚某、刘某共同起草了一篇所谓关于某学校学生“遭迫害”的文章,通过反动网站传播,并通过群发电子邮件的方式,向门户网站及个人电子信箱发送了数十万封宣扬“法轮功”邪教组织的电子邮件。针对该案例中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对孟某、姚某及刘某以利用邪教组织破坏法律实施罪定罪处罚B对孟某、姚某及刘某以倒卖文物罪定罪处罚C对孟某、姚某及刘某以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D收到类似非法散播的“法轮功”等邪教组织宣传信

题目
多选题
孟某,男,28岁,教师;姚某,女,28岁,无业;刘某,男,29岁,无业。2000年9、10月间,孟某伙同姚某、刘某共同起草了一篇所谓关于某学校学生“遭迫害”的文章,通过反动网站传播,并通过群发电子邮件的方式,向门户网站及个人电子信箱发送了数十万封宣扬“法轮功”邪教组织的电子邮件。针对该案例中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对孟某、姚某及刘某以利用邪教组织破坏法律实施罪定罪处罚

B

对孟某、姚某及刘某以倒卖文物罪定罪处罚

C

对孟某、姚某及刘某以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

D

收到类似非法散播的“法轮功”等邪教组织宣传信息的电子邮件,要做到不看、不信、不传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张某以运动员姚某为原型创作了一部小说,并请姚某的母亲提供了一些意见。根据《著作权法》及相关法律规定,下列对于该小说作者的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姚某是作者

B.张某是作者

C.张某和姚某的母亲共同享有著作权

D.张某、姚某和姚某的母亲共同享有著作权


参考答案:B

第2题:

刘某欠赌债不还,钱某邀朋友林某、涂某一起将刘某骗到一空房内捆绑起来吊在房梁上,用竹板抽打,逼其还钱。两天后,刘某被闻讯赶来的公安人员解救。经法医鉴定,刘某为轻微伤。对钱某等三人的行为应当( )。

A.以非法拘禁罪从重处罚

B.以故意伤害罪从重处罚

C.以非法拘禁罪和故意伤害罪并罚

D.以绑架罪定罪处罚


正确答案:A
解析:根据刑法第238条的规定,犯非法拘禁罪的而具有殴打、侮辱情节的,从重处罚。使用暴力犯非法拘禁罪致人伤残、死亡的,应以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论处。本案中钱某等三人的暴力行为只致被拘禁人轻微伤,因而不构成故意伤害罪,而应以非法拘禁从重处罚。

第3题:

刘某在银行存款5000元,在支取4900元后,存折上尚余100元。刘某将存折上的存款额涂改成10100元,到银行取款,因被识破而未能得逞。关于刘某如何定罪的说法,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以变造金融票证罪和金融凭证诈骗罪数罪并罚

B.以金融凭证诈骗罪一罪定罪处罚

C.以变造金融票据和票据诈骗罪数罪并罚

D.以票据诈骗罪一罪定罪处罚


正确答案:B
【答案】B
【详解】诈骗罪与金融凭证诈骗罪存在法条竞合,适用特殊法条的规定,即以金融凭证诈骗罪论处。刘某伪造、涂改金融票证的行为是其诈骗的手段,属于手段与目的的牵连,从一重。因此A错误,C错误,选项D,票据是指本票、汇票、支票。存折不是票据。因此错误。
【相关考点梳理】金融类诈骗要注意以下考点:
(1)集资诈骗罪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区别:共性都是向不特定的人集资;但集资诈骗是非法占有为目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只是想低息揽储,高息放贷
(2)贷款诈骗罪:单位不能构成,只能由个人构成;注意:此罪必须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一)编造引进资金、项目等虚假理由的; (二)使用虚假的经济合同的; (三)使用虚假的证明文件的; (四)使用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或者超出抵押物价值重复担保的;
(3)金融票据诈骗罪:包含汇票、本票、支票的伪造、变造、冒用
(一)明知是伪造、变造的汇票、本票、支票而使用的; (二)明知是作废的汇票、本票、支票而使用的; (三)冒用他人的汇票、本票、支票的; (四)签发空头支票或者与其预留印鉴不符的支票,骗取财物的; (五)汇票、本票的出票人签发无资金保证的汇票、本票或者在出票时作虚假记载,骗取财物的。
(4)金融凭证诈骗罪:使用伪造、变造的委托收款凭证、汇款凭证、银行存单等其他银行结算凭证的;注意此罪只包含伪造、变造,如果是冒用构成诈骗罪;
(5)有价证券诈骗罪:只包含,使用变造、伪造的国库券和国家发行的有价证券;(以国家名义发行的,如国有单位,学校等的饭票就不构成此罪)。
(6)保险诈骗罪:注意主体特殊(投保人、被保险人或者受益人)、数罪并罚问题、单位可以构成此罪。保险事故的鉴定人、证明人、财产评估人故意提供虚假的证明文件,为他人诈骗提供条件的,以保险诈骗的共犯论处。国有保险公司内部人员骗领保险金的构成贪污罪,非国有保险公司的内部人员构成职务侵占罪。

第4题:

刘某为无业游民。一日刘某以介绍工作为由将进城务工的女子郑某骗至其住处,打算将其卖到山区。在郑某被其关押在其住处期间,刘某多次对其实施奸淫行为,并强迫其接待嫖客多人。最后刘某将其以5000元的价格卖到山区。关于刘某的行为下列说法错误的有:

A.刘某的行为构成拐卖妇女罪
B.刘某的行为构成强奸罪
C.刘某的行为构成强迫卖淫罪
D.对刘某应当数罪并罚

答案:B,C,D
解析:
拐卖妇女、儿童罪,是指以出卖为目的,有拐骗、绑架、收买、贩卖、接送、中转妇女、儿童的行为之一的。《刑法》第240条规定,拐卖妇女、儿童的,处5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情节特别严重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1)拐卖妇女、儿童集团的首要分子;(2)拐卖妇女、儿童三人以上的;(3)奸淫被拐卖的妇女的;(4)诱骗、强迫被拐卖的妇女卖淫或者将被拐卖的妇女卖给他人迫使其卖淫的;(5)以出卖为目的,使用暴力、胁迫或者麻醉方法绑架妇女、儿童的;(6)以出卖为目的,偷盗婴幼儿的;(7)造成被拐卖的妇女、儿童或者其亲属重伤、死亡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8)将妇女、儿童卖往境外的。本题中,刘某对拐卖的妇女实施奸淫,并强迫其接待嫖客多人的行为,属于《刑法》第240条规定的拐卖妇女罪情节特别严重的情形,不再以强奸罪和强迫卖淫罪定罪处罚。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CD。

第5题:

2018年春节前夕,孟某的妻子刘某收拾房间时发现一件孟某穿了5年的旧大衣。刘某欲购买一件新衣服给孟某,遂将孟某的旧大衣扔到楼下的垃圾箱里。第二天,孟某问妻子刘某自己的大衣为何不见了。刘某说已经扔掉啦。孟某说:“大衣里价值27500元的欧米茄手表拿出来了么?”。刘某说没有。经查,该大衣连同手表被同小区捡拾垃圾的徐老太捡走。关于本案,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刘某将孟某大衣扔掉的行为属于事实行为

B.大衣属于遗失物,徐老太应当返还

C.手表属于无主物,徐老太可以先占

D.徐老太应当返还手表,但大衣可以先占

答案:D
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动产遗失物的拾得和先占制度。 首先,根据民事法律行为成立所需意思表示的数量和合意形成的方式的不同,可以将民事法行为分为单方民事法律行为、多方民事法律行为和决议行为。其中,单方民事法律行为,是指依一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而成立的民事法律行为。典型的单方民事法律行为包括动产所有权的抛弃、订立遗嘱和遗赠。本题中, 刘某将孟某大衣扔掉的行为系动产所有权的抛弃,属于典型的单方民事法律行为而非事实行为。故A?项说法错误,不当选。 其次,先占制度虽然在我国现行法律中并无明文规定,但无论是学理上还是司法实践中,均承认先占可以发生物权变动。所谓“先占”是指,以所有的意思,先于他人占有无主的动产,从而取得其所有权的法律事实。对于先占而言,应当具备三个要件:(1) 需以所有的意思占有无主物;(2)对象是无主物;(3)标的物为动产。本题中,孟某的大衣 被刘某抛弃后即属于无主动产。徐老太可以基于先占而取得大衣的所有权。故B?项说法错误, 不当选。 最后,根据《物权法》第 109 条的规定,拾得遗失物,应当返还权利人。拾得人应当及时通知权利人领取,或送交公安等有关部门。本题中,刘某将孟某大衣扔掉时不存在抛弃 27500 元的欧米茄手表的单方意思表示。因此,手表属于遗失物。徐老太拾得遗失物,依法应当返还。故C?项说法错误,不当选;D?项说法正确,当选。

第6题:

刘某在某银行存款3000元,在支取2990元后,存折上尚余10元。刘某将存折上的存款额涂改为10010元,到银行取款,因被识破而未能得逞。对刘某如何定罪处罚?( ) A.以变造金融票证罪和金融凭证诈骗罪数罪并罚 B.以金融凭证诈骗罪一罪定罪处罚 C.以变造金融票证罪和票据诈骗罪数罪并罚 D.以票据诈骗罪一定罪处罚


正确答案:B
诈骗罪与金融凭证诈骗罪存在法条竞合,适用特殊法条的规定,即以金融凭证诈骗罪论处。刘某伪造、涂改金融票证的行为是其诈骗行为的手段,属于牵连犯,应择一重罪处罚。D的票据诈骗指本票、汇票、支票,不要混淆。

第7题:

下列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的有?


A.孟某与王某的房屋相邻,王某装修房屋将大量建筑垃圾堆放在门前妨碍孟某的通行,孟某有请求王某排除妨碍的权利

B.孟某将自己的房屋出租给曹某居住,租期届满后,孟某基于所有权人的身份请求曹某搬离房屋的权利

C.孟某的宝马轿车(登记在孟某名下)被徐某强行夺走,孟某基于所有权人的身份请求徐某返还宝马轿车的权利

D.孟某与妻子刘某离婚,法院判决婚生子小孟(6岁)与刘某共同生活,孟某按月给付抚养费,小孟有请求孟某给付抚养费的权利

答案:A,B,C,D
解析:
本题综合考查诉讼时效的适用范围。根据《民法总则》第 196 条的规定,下列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1)请求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2)不动产物权和登记的动产物权的权利人请求返还财产;(3)请求给付抚养费、赡养费或扶养费;(4)依法不适用诉讼时效的其他请求权。 A.项中,孟某请求邻居王某清理建筑垃圾排除妨碍的权利依法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属于上述法律规定中的第(1)项。故 A 项正确,当选。 B.项中,孟某作为不动产房屋的所有权人在租期届满后依法请求承租人曹某返还房屋的权利依法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属于上述法律规定中的第(2)项。故 B 项正确,当选。 C.项中,孟某作为登记的动产物权的权利人请求徐某返还宝马轿车的权利依法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属于上述法律规定的第(2)项。故C 项正确,当选。 D.项中,被监护人小孟请求监护人孟某给付扶养费的权利依法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属于上述法律规定中的第(3)项。故 D 项正确,当选。

第8题:

张某以运动员姚某为原型创作了一部小说,并向姚某的母亲咨询了一些意见。根据著作权法及相关规定,下列关于该小说作者的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姚某是作者

B张某是作者

C张某和姚某的母亲共同享有著作权

D张某、姚某和姚某的母亲共同享有著作权


参考答案:B

第9题:

刘某因与丈夫黄某不合,离家不归。一天,其女(12周岁)来到刘某住处,刘某指使其女用家中的毒药毒杀黄某。其女回家后,即将鼠药拌入黄某的饭中,黄某食用后中毒死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刘某教唆不满18周岁的女儿杀人,应当从重处罚
B.刘某教唆其女儿杀人,属于共同犯罪
C.对于刘某,应以传授犯罪方法罪论处;其女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不负刑事责任
D.对于刘某,应按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其女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不负刑事责任


答案:D
解析:
关于AB选项。教唆犯的教唆对象必须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教唆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是指教唆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或是巳满 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8种承担刑事责任犯罪行为的,从重处罚。教唆不满14周岁或是 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8种犯罪行为之外的犯罪的,是间接正犯,应该按照间接正犯处理,不构成教唆犯。刘某指使其12岁的女儿毒死黄某,刘某不是教唆犯,而是间接正犯,不适用关于教唆犯从重处罚的规定。因此,AB选项的说法错误。
关于C选项。根据《刑法》第295条规定,传授犯罪方法罪是指用语言、文字、动作、图象或者其他方法,故意向他人传授实施犯罪的具体经验和技能的行为。刘某指使其12岁的女儿毒死黄某,刘某构成故意杀人罪的间接正犯,而非传授犯罪方法罪。因此,C选项的说法错误。
关于D选项。刘某指使其12岁的女儿毒死黄某,刘某是间接正犯,应按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其女才12岁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不负刑事责任。因此,D选项的说法正确。
综上,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第10题:

(2006年真题)因刘某欠赌债不还,钱某邀集朋友林某、涂某一起将刘某骗到一空房内捆绑起来吊在房梁上,用竹板抽打,逼其还钱。2天后,刘某被闻讯赶来的公安人员解救。经法医鉴定,刘某为轻微伤。对钱某等三人的行为应当(  )。
A.以非法拘禁罪从重处罚
B.以故意伤害罪从重处罚
C.以非法拘禁罪和故意伤害罪并罚
D.以绑架罪定罪处罚


答案:A
解析:
解析:本题考查非法拘禁罪的转化及与绑架罪的区别。非法拘禁罪与绑架罪都具有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行为,其基本区别是犯罪人的目的不同:非法拘禁的动机多种多样,包括为了索取债务,绑架的目的是以他人作为人质或向他人索取财物。本题中钱某等是为了索取债务而限制他人人身自由,只能构成非法拘禁罪而不成立绑架罪,也不成立抢劫罪和敲诈勒索罪。同时根据《刑法》第238条的规定,使用暴力犯非法拘禁罪,致人伤残、死亡的,应以故意伤害罪、故意杀人罪论处,这是非法拘禁罪的转化情况,但钱某等人尽管使用了暴力但未造成刘某重伤或死亡,因此不能按转化情形论。又由于行为人主观上没有伤害刘某的故意,故不成立故意伤害罪,只能按照非法拘禁罪法定从重处罚。本题所考非法拘禁罪很容易与其他限制他人人身自由的罪相混淆,如绑架罪、抢劫罪、敲诈勒索罪,要注意从主客观两方面区分,另外注意非法拘禁罪的转化条件和与从重处罚情节的关系。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