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电视编导

填空题物体在快速运动时,人眼所看到的影像消失后,人眼仍能继续保留其影像()秒左右的图像,这一现象被称为视觉滞留原理,电影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出现的。

题目
填空题
物体在快速运动时,人眼所看到的影像消失后,人眼仍能继续保留其影像()秒左右的图像,这一现象被称为视觉滞留原理,电影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出现的。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36.我们制作的动画和电影正是利用人眼的视觉暂留特性,如果动画或电影的画面刷新率为每秒()幅左右,则人眼能够看到流畅连续的画面。

A、24

B、12

C、不确定

D、6


参考答案:A

第2题:

比利时的普拉托在1829年提出了( )原理,根据这一原理发明了锯齿形“诡盘”,他被称为“电影的祖父”。

A.视觉暂停
B.视觉滞留
C.二次曝光
D.多次曝光

答案:B
解析:

第3题:

动画的基本原理与电影、电视一样,都利用了人眼的()特性。

A.视觉暂留

B.视觉角度

C.视觉曲线

D.视觉分辨


参考答案:A

第4题:

手翻书时,一些画面快速连续或交替出现,画面内物体会发生真正()的感觉,这是人眼的()现象。


正确答案:运动;视觉暂留

第5题:

当人眼的视场中出现亮度极高的视点,或强烈的亮度对比时,就会产生人眼视觉敏锐度降低和人眼不舒适感觉甚至有痛感,这种视觉现象称为()。

  • A、视觉疲劳
  • B、散光
  • C、眩光
  • D、聚光

正确答案:C

第6题:

视觉暂留指人眼在观察景物时,光信号传人大脑神经,需经过一段短暂的时间,
光的作用结束后,视神经的反应速度会造成视觉形象并不立即消失的现象。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未利用视觉暂留现象的是:

A: 日光灯每秒大约熄灭l00余次但人们基本感受不到灯的闪动
B: 对电视显示屏拍照会出现上下滚动的条纹这是因为图像在刷新
C: 直视太阳数秒后视线中会存在一个强光源造成的黑色的影子
D: 电影胶片播放每秒达到24帧后人们看到的就是动作连续的影像

答案:B
解析:
视觉暂留的定义要点是:①光信号传人大脑神经;②
光信号消失后视觉形象并不立即消失。8项不符合①,感光的是摄像头,
光信号如果直接进入眼睛是不会感受到图像刷新造成的上下滚动的条纹的。

第7题:

比利时的普拉托在1829年提出了“视觉滞留”原理,根据这一原理发明了锯齿形( ),他被称为“电影的祖父”。

A.感光胶片
B.活动视镜
C.活动摄像机
D.诡盘

答案:D
解析:
比利时著名物理学家约瑟夫普拉多发现:当一个物体在人的眼前消失后,该物体的形象还会在人的视网膜上滞留一段时间,这一发现,被称之为“视象暂留原理”。普拉多根据此原理于1832年发明了“诡盘”。“诡盘”能使被描画在锯齿形的硬纸盘上的画片因运动而活动起来,而且能使视觉上产生的活动画面分解为各种不同的形象。“诡盘”的出现,标志着电影的发明进入到了科学实验阶段。1834年,美国人霍尔纳的“活动视盘”试验成功;1853年,奥地利的冯乌却梯奥斯将军在上述的发明基础上,运用幻灯,放映了原始的动画片。

第8题:

动态图像由于人眼睛的视觉滞留效应,当多幅图像连续放映时,就看到了所谓的动态图像。()


正确答案:√

第9题:

物体在快速运动时,人眼所看到的影像消失后,人眼仍能继续保留其影像()秒左右的图像,这一现象被称为视觉滞留原理,电影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出现的。


正确答案:0.1~0.4

第10题:

“视觉”现象是人眼视觉的生理——心理现象。人眼观看目标时,目标在视网膜上形成视觉景像,外界(目标)刺激停止后,视觉影像并不立即消失,仍能保持短暂时间的现象,现代电影和电视技术就是依据了“视觉暂留”的现象原理,对否?


正确答案:正确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