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文地质工程师

问答题野外如何识别和判断滑坡?

题目
问答题
野外如何识别和判断滑坡?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如何进行褶皱的野外识别?


参考答案:在野外辨认褶皱时,首先判断褶皱是否存在并且区别背斜和向斜,然后确定其形态特征。(1)首先判断褶皱是否存在:垂直于岩层走向进行观察,当地层出现对称重复部分时,便可判断存在褶皱构造。(2)接着,区别背斜和向斜:分析地层新老组合关系,来确定背斜和向斜。(3)最后确定其形态特征:地形上的高低并不是判断背斜和向斜的标志。岩石变形之初,背斜为高地,向斜为低地。但经过较长时间的剥蚀后,可能使背斜变成低地或沟谷,向斜形成山

第2题:

野外如何识别滑坡?


正确答案: 根据地形地貌和滑坡的形态特征识别。
(1)滑坡后缘形状;
(2)滑坡前缘形态;
(3)双沟同源;
(4)阶地变位;
(5)马刀树等。

第3题:

滑坡有哪些野外识别标志?


答:①古滑坡外貌特征的识别、②滑坡先兆现象的识别。

第4题:

断层的野外识别标志?


正确答案: 构造线和地质体的不连续任何线状或面状的地质体,如地层、岩脉、岩体、变岩质的相带、不整合面、侵入体与围岩的接触界面、褶皱的枢纽及早期形成的断层等,在平面或剖面上的突然中断、错开等不连续现象是判断断层存在的一个重要标志。
地层的重复与缺失在层状岩石分布地区,沿岩层的倾向,原来层序连续的地层发生不对称的重复或是某些层位缺失,根据这些重复、缺失以及倾向和倾角的关系,可以推断断层的类型。
断层面(带)的构造特征指由于断层面两侧岩块的相互滑动和摩擦,在断层面上及其附近留下的各种证据。①擦痕和阶步。②牵引构造象。③构造透镜体。④断层岩。
地貌及其他标志较大的断层由于断层面直接出露,在地貌上形成陡立的峭壁,称为断层崖。温泉和冷泉呈带状分布往往也是断层存在的标志。线状分布小型侵入体也常反映断层的存在。

第5题:

()是识别和研究滑坡的重要地貌标志。


正确答案:滑坡形态

第6题:

野外如何识别和判断滑坡?


正确答案: 1.地形地貌及地物标志。滑坡往往造成边坡上出现圈椅状和马蹄状地形,或使斜坡上出现反向台坎及脚坡向河床方向突出。滑坡体上常有积水洼地、地面裂缝、树木歪斜、房屋倾斜、开裂等现象。
2.岩土结构特征,滑体周围岩层层位、产状等特征不连续、不一致。
3.水文地质标志。滑动带前缘常有成排的泉水分布,并且泉水出水量的大小和泉水的清浊程度往往与滑体的活动有关。
4.滑坡边界及滑坡床标志。滑坡壁上有顺坡擦痕,前缘土体常被挤出或呈舌状凸起;滑体两侧常以沟谷或裂面为界;滑坡床常有塑形变形带,其带内常由黏土矿物及磨光角砾组成;滑动面很光滑,而且其擦痕方向与滑动方向一致。
以上四种方法需要综合分析、准确判断。

第7题:

野外识别滑坡的主要根据是什么?  


正确答案:(1)根据滑坡所特有的地貌形态看是否存在深谷、变位阶地、滑坡裂隙等。
(2)根据滑坡上地物特征加以判断,看树木歪斜、建筑物变形、泉水露头等。
(3)根据地层岩性及水文地质条件进行鉴别,看倾斜岩中含水层存在并与山坡方向一致时,则极易形成滑坡,软弱夹层及破碎带也往往造成滑坡体。

第8题:

什么是断裂构造?断层的基本类型有哪些?野外如何识别断层?


参考答案:组成地壳的岩体,在地应力作用下发生变形,当应力超过岩石的强度,岩体的完整性受到破坏而产生的大小不一的断裂,称为断裂构造。
  断层的基本类型有:
  正断层:上盘沿断层面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的断层。逆断层:上盘沿断层面相对上升,下盘相对下降的断层。
  平推断层:又称平移断层。是由于岩体受水平扭应力作用,使两盘沿断层面发生相对水平位移的断层。
  断层的野外识别
  ①地貌特征:如陡崖、沟谷、河谷方向发生突然转折等。
  ②地层特征:若岩层发生不对称的重复或缺失,岩脉被错断,或者岩层沿走向突然中断,与不同性质的岩层突然接触等,这些地层方面的特征,则进一步说明断层存在的可能。
  ③断层的伴生构造:
  断层的伴生构造是断层在发生、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痕迹。常见的有牵引弯曲、断层角砾、糜棱岩、断层泥和断层擦痕。这些伴生构造现象,是野外识别断层存在的可靠标志。另外,有泉水、温泉呈线状出露的地方有可能存在断层,而且可能是逆断层。
  ④其它标志
  断层的存在常常控制水系的发育,并可引起河流遇断层面而急剧改向,甚至发生河谷错断现象。湖泊、洼地呈串珠状排列,往往意味着大断裂的存在;温泉和冷泉呈带状分布往往也是断层存在的标志;线状分布的小型侵入体也常反映断层的存在。

第9题:

如何判断滑坡体?


正确答案: ①斜坡上出现弧线裂缝,后壁高徒、地面裂缝;
②坡脚岩土受挤压鼓胀;
③坡脚出现湿地;
④树木倾斜;
⑤路基开裂隆起边坡明显变形

第10题:

简述野外如何识别火成岩?


正确答案:在野外辨认火成岩时,首先要区分是侵入岩或喷出岩,为此应全面考虑岩石的产出状态、结构与构造特征。特别应考虑岩石的宏观特点。如果岩石与围岩为侵入关系且岩体的边缘有围岩的捕虏体存在,可以判断是侵入岩。如果岩石为层状,有气孔构造及流动构造,则是喷出岩。如果含有火山碎屑岩的夹层,则更无疑属于喷出岩。如果岩石为全晶质,颗粒粗大,则为侵入岩而且是深成岩。如果岩石是隐晶质或非晶质则很可能为喷出岩或浅成侵入岩。在区分了喷出岩或侵入岩的基础上,进一步着手定名。这时应先观察岩石的颜色。颜色的深浅取决于暗色矿物在岩石中的百分含量,即色率。超基性岩色率>75,基性岩色率为35-75,它们的颜色为黑色、灰黑色及灰绿色。酸性岩色率<20,颜色为淡灰色、灰白色、淡黄色、肉红色。中性岩色率为35-20,色调介于前两者之间。在判断色率的基础上再进一步鉴定矿物。知道了矿物组成以后,再进一步判识岩石的结构,即可将岩石命名。喷出岩中基质的矿物成分难以鉴定,可根据斑晶的矿物成分并结合岩石的颜色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