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综合

问答题请举例说明对外汉语教学中词义解释的方法(至少三种)。

题目
问答题
请举例说明对外汉语教学中词义解释的方法(至少三种)。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词汇语言表达的前提,词汇知识是语言使用者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词汇教学是语言教学的一个重要基础,大部分课堂教学都是建立在词汇教学基础之上的。它主要涉及词汇量的控制、词的选择、词义解释、词汇练习方式等问题。对外汉语教学中词义解释的方法举例如下:
(1)以旧词释新词
用学生已学过的汉语词汇来解释新词。用学过的汉语词汇释义,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摆脱母语翻译的局限、正确的理解词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汉语表达能力,而且对复习巩固所学过的词语也是非常有效。例如,讲新词“恰巧”时,可以引导学生用学过的同义词“正好”来释义。
(2)根据语素推测词义
教师在教授新词时,应当引导学生对新词中学过的词义进行回顾,并根据旧语素的意义来推测新词的意义。比如,学习“服装店”一词,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店”是已经学过的语素,是“商店”的意思,“服装店”就是卖服装的商店。利用旧语素来教授新词,可以培养学生根据语素的意义推测词义的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很有帮助。
(3)近义词比较
通过对词义相近的词(通常是借助学过的词引进新词)的比较分析来向学生讲清它们的共性和个性。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比较:
①词义的细微差别:比如“保护”和“保卫”。
②词义的色彩:比如“成果”和“后果”。
③词的用法:比如“或者”和“还是”。
(4)例句释义
例句释义是把词放到具体的例句中解释。教师可以直接给学生几个例句,让学生通过例句结合具体的语境来体会词义。比如,“难怪”一词,教师可以举出几个例句:
①难怪两个星期没看成他,他回老家了。
②难怪教室里这么冷,原来没有暖气了。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教学中有哪些常用的教学方法?(至少写出三种)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依据是什么?


正确答案: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 (1)讲授法;(2)谈话法;(3)讨论法;(4)演示法;(5)练习法。 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依据主要有: (1)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 (2)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 (3)学生年龄特征; (4)教学时间、设备、条件; (5)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

第2题:

列举三种常用美术教学方法,并举例说明。


答案:
解析:
讲授法是指教师通过语言的描述、说明,向学生传授美术知识与技能的方法。①讲授法有利于教师控制教学进程,能够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系统的科学知识:有利于帮助学生全面、深刻、准确地掌握教材,大幅度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与效率。如:色彩的三要素分别是明度、纯度和色相。明度是指明暗程度,又称亮度;纯度是色彩的纯粹程度,又称饱和度。色相是指色彩的相貌,是区别色彩种类的名称。②提问法又称问答法,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如:素描绘画中的常用工具有哪些③所谓演示法,也称“示范教学法”,是为了配合讲课和练习,通过操作性的示范表演,使学生增加感性知识.加深印象,激发学习兴趣,明白作画的方法步骤,提高作画水平。如:色彩写生课程中,教师按照绘画步骤进行逐步示范讲解,先勾勒出形体,接着铺设大的色调,最后进行局部调整等。

第3题:

求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考试与对外汉语教学方法的资料. .


附件中下载

第4题:

请举出Photoshop中至少三种可调整图像对比度的方法。


正确答案:曲线命令、亮度对比度、色阶命令

第5题:

请列举数学课堂教学导人的两种方法,并举例说明。


答案:
解析:
(1)直接导入法
直接导人法就是开f-1见山紧扣教学目标要求直接给出本节课的教学目的,以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诱发探求新知识的兴趣。使学生直接进入学习状态。这种导入能使学生迅速定向,对本节课的学习有一个总的概念和基本轮廓。他能提高学生自学的效率和质量,适合条理性强的教学内容。如在讲切割定理时,先将定理内容写在黑板上。让学生分清已知、求证后,师生共同证明。
(2)复习导入法
复习导入法即所谓“温故而知新”,主要是利用新旧知识间的逻辑联系,即旧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新知识是旧知识的发展与延伸,从而找出新旧知识联接的交点,由旧知识的复习迁移到新知识的学习上来导人新课。通过这种方法导入新课,可以淡化学生对新知识的陌生感,使学生迅速将新知识纳入原有的知识结构中,能有效降低学生对新知识的认知难度。使用这种导入方法,教师一定要摸清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要精选复习、提问时新旧知识联系的“支点”。例如在学习勾股定理逆定理时,可先复习勾股定理的内容,再求以线段Ⅱ,b为直角边的直角三角形,求斜边c的长,再提出“以上述三边长为边的三角形是什么样 ”的问题,引出勾股定理逆定理。
(3)类比导入法
类比就是当两个对象都有某些相同或类似属性,而且已经了解其中一个对象的某些性质时,推测另一个对象也有相同或类似性质的思维形式。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与之相似的另一事物。采用类比联想导入简洁明快,同时能高效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例如讲相似三角形性质时,可以与全等三角形性质类比。
(4)趣味导人法
趣味导人法就是把与课堂内容相关的趣味知识,如数学家的故事、数学典故、数学史、游戏、谜语等传授给学生来导入新课。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认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诺也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知识的兴趣。”趣味导人可以避免平铺直叙之弊.可以创设引人人胜的学习情境,有利于学生从无意注意迅速过渡到有意注意。
例如讲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时.可提出问题:“方程3x2-x=0的一个根为X1=-1,不解方程求出另一根x2。”,解决这个问题使学生感到困难,教师给出答案。
,请同学们验算。激发同学们兴趣。

第6题:

列出至少三种在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的方法。


答案:
解析:
通过情境刨设,学生从中品味优秀作品的艺术魅力。在现代多媒体技术的支持下。有了很大发展空间,在教 学中与各种方式的综合运用,再现了视觉直观性,易于营造立体的鉴赏教学氛围。调动学生积极性,感染学生的 情绪.强化学生的审美感受,激起他们丰富的想象和情感。 创设情境的方法:生活展现情境、实物演示情境、音乐渲染情境、表演体会情境。

第7题:

请列举数学课堂教学导入的两种方法,并举例说明。


答案: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课堂导入方法的掌握程度。

第8题:

语法的教学方法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答案:1. 演绎法  英语中,有些及物动词后接宾语时,还需要加一个词或短语来补充说明宾语的情况,这样的词或短语叫做宾语补足语。那么请大家从课文中找出几处关于宾语补足语的例句。   e.g.Now when people refer to England you find Wales included aS well.   So to their surprise the three countries found themselves united.    同学们可以看出,例句中included是作find的宾语补足语,united是作found的宾语补足语。  形容词作宾语补足语时,通常是放在make,get,find,keep,let等动词的后面。  接下来教师通过“辨识一拓展一理解”的步骤依次具体讲解宾语补足语的其他用法。  2. 归纳法:学生首先接触的是包含语法规则的真实上下文,然后根据上下文信息归纳出语法规则。   3. 启发式教学:教师给学生一些特定材料进行阅读或者听说,之后由学生自己找出语法规则。这与归纳法相似,但是不同之处在于启发式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只是协助和指导。   4. 任务型教学:训练学生应用语法项目时,任务性活动可以包含信息差、调查、讨论、采访、海报制作等。   5. 情景式教学:教师使用真实的情境或者创设模拟情境让学生使用或者练习语法。这些模拟情境包括对材料的使用,肢体语言、多媒体等。   6. 语法练习方法:   (1)机械式练习:机械式练习活动的目的是为了准确,学生不停重复一个关键的句型或者语法结构,替换练习和变型练习是最常用。 (2) 有意义的练习:该练习方式是指对语法的理解、意义的转换和产出,通常在机械式练习之后。   7. 使用提示进行练习:这些提示可以是图片、信息表、模拟表演、表格、创设的情境或者关键词。

第9题:

请举例说明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机。
(1)有效的教学方法能够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是架通学生和知识之间的桥梁,是教师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途径。尽管人天生有好奇心,有对未知事物进行探索的兴趣,但是,我们依然不能否认,许多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动机往往不是天生的,而且许多知识的学习过程往往是枯燥、甚至是乏味的,学生对学习的兴趣需要教师有意识地运用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行激发,特别是低年龄段的学生,对学习没有自主要求,更需要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其对学习和知识的兴趣。
(2)有效的教学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知识的难度,让多数学生体验学习成功的快乐,借此可以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和动机。
(3)有效的教学方法是以学生的现有基础为起点的,能使教学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最易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兴趣和动机。

第10题:

请举例说明如何通过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来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正确答案: ①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任务和学习目标。
②帮助学生依据学习内容确定自己的学习方式。
③注重儿童学习的经验、兴趣和学习方式,宁可改变自己预设的教学计划。
④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策略和方式参与学习。
⑤让学生运用各种方法去观察对象,预见结果,检验假设。
⑥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呈现出的不同反应整合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