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综合

问答题中国古代教育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题目
问答题
中国古代教育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中国古代教育的基本特点主要有:
(1)突出教师的崇高地位,提倡全社会尊师;
(2)强调读书的神圣地位,引导全社会敬学;
(3)重视道德的培养而忽视才能和技能的训练;
(4)重视师生间的承袭而忽视创造和发明;
(5)基本目的是培养统治阶级所需要的各级官吏,而不是建设国家的各种人才。
总的来说,中国传统教育的基本方针是教人怎样做人,而不是教人怎样去创业,怎样去开拓前进,怎样去改造社会。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中国古代书院教育制度的特点。


答案:
解析:
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机构,书院在其一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虽其兴衰命运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所不同,但它作为官学的有益补充,始终是中国封建社会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它长期以来所积累起来的许多丰富经验,以及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一些显著的特色,对于正确地认识历史上的科举教育和促进当前的教育改革,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1)书院是相对独立、自主的教育机构就某种意义上来讲,书院实际上是我国古代私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高级的私学表现形式。所不同的是古代书院较一般私学来讲,规模比较大,并有较完备的规则、较系统的教学计划和稳定的管理体制。古代书院之所以称其为书院,正在于它的这种相对的自治性,也正由于此,书院才有力地推动了当时学术思想和文化的发展,促进了教育事业的繁荣。(2)有学派、有大家,各具特色,是书院最突出的特点书院在我国古代学术思想发展史上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一个书院就是一个学术中心,一个书院就代表了一个学派。每个书院都有其自身的特色和优势。比如,朱熹主持的书院是讲理学的;陆九渊的象山书院却着力宣扬心学思想:但颜元主教的漳南书院旨在兼容并包,以讲求实学为主;而东林书院则致力于裁量人物、讽议朝政,积极参与政治活动等等。可见,着力促成学术民主气氛的形成,大力培养和鼓励创新的意识,使不同理论观点能展开讨论和实践,是书院在科举时代最为与众不同之处。(3)书院有较好的师生关系由于书院之内有学派,导师一般都是德高望重、学有专长的大家,所以书院的学生大都是慕名远道而来。这样,即使书院不可能给予他们什么“出身”和“功名”,但书院仍对他们有巨大的吸引力,他们对书院导师是十分敬重的。书院师生之间关系良好融洽的根本原因在于:一方面,书院是盛行择师选生之制,师生各遂其愿,因而易于形成尊师爱生的良好风尚;另一方面,古代书院,生徒一般都不太多,师生接触频繁,了解较深,许多学生跟随老师几十年都不愿离去,足见师生之情甚笃。(4)书院教学活动的多形式古代书院教学活动的最大特点是将教育教学和学术研究结合了起来,书院既是教学中心,又是研究中心。导师除讲学外,主要从事研究和著述,他的许多思想见解都是通过自己的著作传授给学生,而学生的大部分时间又都在自学、自行钻研、自行理会以及在相互切磋中提高。此外,书院的教学活动还往往通过游历、访学、参加讲会等来完成。从总体上来讲,以自学为主是古代书院教学的一个显著特点,书院大师们直接面授给学生的仅仅是一个纲目,其余均由生徒自行体会。古代书院这种自学、自求、自得、重在启发诱导的经验,很值得我们借鉴和吸取。

第2题:

中国古代教育哲学思想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天人合一、政教统一、文道结合 、“文以载道” 、知行一致。

第3题:

请教教师资格考试论述题: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从教育学的角度回答,谢谢!

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从教育学的角度回答,谢谢!

 


1、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正确揭示了人的发展规律,为制定教育目的提供了一定的方法论指导。该理论的基本观点与内容如下:
  (1)人的发展与社会生产发展是一致的。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社会实践活动,也是人类自身赖以发展的基础。个人怎样发展,发展到什么程度,不是由个人意愿决定的,而是由生产过程中种种社会条件决定的,人的发展与社会生产发展是一致的,因此,人的发展应当以人生活于其中的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为出发点。
  (2)分工与私有制使人片面发展。
  马克思、思格斯对人的片面发展的过程进行了考察,认为社会分工促进了生产的发展,但也逐渐形成了私有制,划分了阶级,出现了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离与对立,从而开始了人的片面发展的历史。特别是到了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出现,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逐渐从社会活动的领域深入到生产过程的内部。这种分工的结果,使物质生产过程的智力只归少数人占有,并成为统治工人的力量,同从事劳动的工人相对立,体力劳动者终生从事局部的某项简单操作,不仅智力得不到发展,而且体力和劳动技艺也畸形化。
  由于劳动成了一种毫无内容的机械运动,加之工人又被长期固定在某一操作上,因而这种劳动不仅造成了工人智力的荒废,同时也造成了工人身体的畸形。工人是在用摧残生命的方式来维持生命的。劳动创造的产品越完美,工人就变得越畸形;劳动创造的对象越文明工人就变得越野蛮;劳动创造了智慧,但却给工人带来了愚钝和痴呆。
  “大工业的机械,又把工人从机器的地位转变成机器附属品的角色”,更加深了人的片面发展。大机器生产的这个特点,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里指出过:
  (3)现代工业生产要求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者在肯定社会分工是社会进步的标志和社会发展的必然的前提下,认为要解决人的发展的片面化,必须消灭旧的劳动分工而代之以科学的合理分工。随着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的机器大工业生产打破了过去落后的生产方式,使生产的技术工艺不断更新,生产部门日新月异。现代工业使工人的职能和劳动过程的结合不断随生产技术基础的变革而变革,引起大量资本和大量工人从一个生产部门投入到另一个生产部门。现代大工业生产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现代生产的普遍规律。大工业生产特点,不仅向劳动者提出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提供了全面发展的可能性。这是因为自然科学和工艺学在工业生产中的运用日益广泛,为生产者掌握生产过程提供了可能性,从而使实现劳动能力多方面的转换和人的全面发展成为可能。大工业生产也必然为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必要的劳动时间创造条件,为劳动者提供可以自由支配的闲暇,使每个人有充分的时间从事自己爱好的活动,全面发展自己的才能。
  (4)共产主义社会将使人的全面发展得以实现。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虽然资本主义制度下大工业生产的发展对人的全面发展提出了客观的要求,但由于资本主义社会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的基本矛盾以及少数人剥削大多数人的制度的存在,劳动者的全面发展不可能真正实现。要实现人的真正自由的、全面的发展,就必须彻底消灭限制人发展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使劳动者成为社会物质财富的占有者,成为自己自由时间的享用者。只有劳动成为人的生活的第一需要,人的全面发展才得以真正实现。人的发展从原始的自然状态,经过片面、畸形的发展阶段,最后到共产主义社会获得自由、充分的发展,这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过程。
  (5)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马克思十分重视教育在人发展中的作用,认为教育可使年轻人很快就能够熟悉整个生产系统,它可使他们根据社会的需要或他们自己的爱好,轮流从一个生产部门转到另一个生产部门。因此,教育会使他们摆脱现代这种分工为每个人造成的片面性。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必须给予全面发展的教育,在资本主义条件下,马克思指出要给予儿童良好的智育、体育和技术教育,并强调指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总之,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为制订我国的社会主义教育目的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方法论基础。
2、我国教育目的的社会性质——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规定,体现了我国教育培养人的社会主义方向,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宗旨,从根本上把社会主义教育目的与以往社会的教育目的在本质上区别开来。依据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人民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社会主义教育的宗旨就是培养劳动者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接班人,而不是培养脱离劳动压迫人民的统治者。要使青少年一代成为社会主义的劳动者和建设事业的接班人,就必须使他们具有社会主义觉悟,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观念,并具有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贡献力量的文化科学知识和真实本领。由此表明教育为大众服务的社会主义性质,我们要培养的人不是剥削者或统治者,而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劳动者和社会主义事业的主人。
3、我国教育目的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提出的是培养人才的素质要求,可以说是古中外教育育人育才的普遍规律。古希腊雅典设立文法学校、弦琴(音乐)学校和体操学校的格局及其连续系统的相应教育,很鲜明地表现了重视德、智、体、美素质培养的价值取向。而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则明确地主张体、德、智、美和谐发展的“和谐教育”。中国古代奴隶社会时期的教育内容为“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按照范畴归属来讲,无疑也是培养受教育者“德、美、体、智”素质的价值取向。人类社会早期教育培养受教育者个体素质全面发展的这一追求,一直成为人类社会教育的普遍追求,成为古今中外教育的基本宗旨。日本、美国等国的教育目的也不例外。如日本临时教育审议会于1986年4月23日发表了“关于教育改革的第二次审议报告”。报告分析当代社会发展的主要特点(国际化、信息化和社会成熟化),针对日本“教育荒废”的现状,提出了21世纪日本的教育目的。具体内容为:学生要具有宽广的胸怀、健康的体魄、丰富的创造力。教育的中心问题是要对学生进行身心两方面均衡发展的教育;自由、纪律与公共精神;世界之中的日本人。要站在全人类、全世界的视野中,培养能够在艺术、学识、文化、体育、科学技术、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上为国际社会做出贡献的日本人。
而美国在小布什当政之初所确立的教育目标(2001)包括:第一、消除处境不利学生的成绩差距;第二、通过“阅读第一”来提高识字率;第三、扩大灵活性,减少官僚主义;第四、奖励成功和处罚失败;第五、促进获得信息的家长选择;第六、提高教师质量。第七、加强数学和科学教育,改进教学和课程;第八、为21世纪创设更安全的学校,教师将有权把那些具有暴力行为或不断造成破坏的学生请出教室;第九、支持品格教育,增加对各州和学区用于品格教育的拨款,以培训教师学会将各种品格养成课程和活动引入课堂。
古今中外的教育之所以如此,这是因为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素质,不仅是社会发展对年轻一代的要求,而且也是年轻一代受教育者个体自身发展的需要没有任何教育所涉人员与机构,没有任何社会的国家及社会组织,希望或需要受教育成为德、智、体、美残缺不全的人才。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在反映社会主义社会需要的同时,也必须反映人类社会教育育人的普遍规律,在培养社会个体素质结构方面也必须坚持全面发展的取向。这就涉及到了近些年来一直提倡的素质教育的问题。

第4题:

我国古代语文教育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我国古代语文教育的基本特点是:先集中识字,然后学习以《四书》、《五经》为主体的综合性社会科学,以文选为补充教材和写作范例。没有独立的语文学科,但整个教育过程始终以语文教育为基础。

第5题:

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和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基本内容:
1.特别强调文化素质的培养,因为文化素质是一种基础性的素质;
2.强调素质教育的核心思想是做人;
3.注重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学会共事、学会明辨各种是非的能力的培养;
4.强调人的创新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
基本特点:
1.素质教育的主体性;
2.素质教育的全体性;
3.素质教育的全面性;
4.素质教育的普通性。

第6题:

中国古代园林的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中国园林的特点:中国古典园林之所以引人入胜,就是因为采用“咫尺山林,多方胜景”手法造园。园林不在大小,都强调小中见大、大中有小。园林离不开叠山理水,苏州网师园是一个小型园林,园内仅有半亩方塘,但环水池叠石成山,崎岖有致,形成若干洞穴,使人不感单调。临山池建半亭、水阁和小桥,皆低凌水面,居高临下,可见流水潺潺;立足桥上,会引起寻觅流水源头的意思,望去有广远不尽之意,尺幅天地也就不感局促了。
中国园林还讲究借景,如无锡的寄畅园为山麓园林,身临其境,满法人代表法人代表目是山,正是纳野外自然山景于园内,起到园外有景、景内有景的效果。借景常见以水为镜,水中现景,称为借镜。还有远借、邻借、仰借和俯借等构景手法。通过建筑的门洞、花墙和窗口都可达到借景,以丰富园景。苏州沧浪亭,大门外沿河用黄石假山叠为驳岸,在园内复廊上开数十个花窗,观景仿佛分不出园内园外。这是为实现借景而采取的一种造景方法。
小中见大、实中求虚的造园手法,是中国古典园要的另一特点。扬州园林小盘谷,面积不大,充其量不过一湾池水,一座假山和一幢楼舍。然而造园通过叠石堆山,给人造成一种园景深远的错觉。园中用玲珑湖石临水造景,架起小桥,突兀假山,映带屋宇。细察剔透的湖石,像虎,像狮,像鬼怪,姿态各样。再望山上苔藓斑驳,藤萝掩映,好像幽壑中微露出一条羊肠小径,穿过去又别有洞天,使人越发感到这座小屋的情趣。

第7题:

中国古代教育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正确答案:中国古代教育的基本特征是:
①重视教育的社会作用;
②强调教育的必要性;
③主张德育和智育相结合。

第8题:

教育实验研究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答案:
解析:
(1)因果关系的探讨。 与历史研究、调査研究和相关研究相区别,实验研究可以系统地变化条件,观察因这些条件变化所引起的事物的相应变化,从而揭示事物发 展过程中各种变量间的因果关系。历史研究是 研究过去发生的事件;调査研究以收集、分析存 在的客观事实或材料为直接认识任务,是对现状 的认识把握,只表明“是什么""怎么样”;相关研 究说明事物发生、发展过程诸要素的相互关系, "表明两个事物之间有联系”。它们都不能直接 对原因和结果作出确定的判断,只有实验研究, 才能揭示变量间的因果关系,说明"为什么",推 论因果关系的逻辑性。 理论研究也推论教育现象的因果关系,但与 实验研究不同,理论研究是在一定实际材料基础 上,根据一定的逻辑规则进行抽象和概括,得出 合乎客观实际的科学结论。这是一种纯思辨的 理性研究方法。而实验研究则是实践与理论的 有机结合,是把抽象的理论思维活动再现于感性 的具体之中,通过实验,进一步论证思辨的结论, 使它具有说服力。正是多种方法的相互结合、相 互补充和验证,才能使我们对复杂的教育现象有 所认识。 (2)自变量的操作(进行实验处理)。 教育实验是为了变革现实、探索和创新,是 要索取,不是消极等待研究现象的自然发生。因 此,必须主动操作自变量的变化,否则就不能称 其为教育实验。自变量,即变化的措施、条件。操作自变量 是指研究者人为地去干预、控制现象发生的条件 和进程,有意识地变革研究对象某一方面的条 件,从而得到自己所要的结果,一般来讲,对自变量的操作方式有三种:A 对非A,—点A对许多A,A对B。但无论哪一 种,在一个教育实验中,研究者至少操作一个变 量,控制其他的无关变量,观察在一个或更多的变量上的效果。 (3)合理控制无关变量。 控制无关变量,也叫控制变量,指在实验中 应该保持恒定的变量。教育实验中,为了探索因 果关系,证实确实是自变量X导致因变量Y的变 化,就必须排除其他无关因素的影响,使实验的 其他条件保持恒定。只有控制外来的无关变量, 保证各方面变量平等,才能保证实验结果是可靠 的。如果没有控制,就无法显现假设中提出的因 果关系,实验也不可能有效度。“控制",在教育 实验中主要含有以下三层含义:一是研究对于外 部因素和实验情境的控制能力,包括各种无关因 素的控制;二是研究对于实验所操作的自变量的 控制程度;三是研究实验设计过程中的控制成 分,即研究如何通过实验的设计控制无关变量。

第9题:

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是什么?


正确答案: (1)中国古建筑以木材、砖瓦为主要建筑材料,以木构架结构为主要的结构方式。此结构方式,由立柱、横梁、顺檩等主要构件建造而成,各个构件之间的结点以榫卯相吻合,构成富有弹性的框架。中国古代木构架有抬梁、穿斗、井干三种不同的结构方式。
(2)中国建筑的平面布局具有一种简明的组织规律就是以“间”为单位构成单座建筑,再以单座建筑组成庭院,进而以庭院为单元,组成各种形式的组群。就单体建筑而言,以长方形平面最为普遍。此外,还有圆形、正方形、十字形等几何形状平面。
(3)中国古代建筑造型优美尤以屋顶造型最为突出,主要有庑殿、歇山、悬山、硬山、攒尖、卷棚等形式。
(4)中国古代建筑的装饰丰富多彩包括彩绘和雕饰。彩绘具有装饰、标志、保护、象征等多方面的作用。雕饰是中国古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墙壁上的砖雕、台基石栏杆上的石雕、金银铜铁等建筑饰物。
(5)中国古代建筑特别注意跟周围自然环境的协调中国的设计师们在进行设计时都十分注意周围的环境,对周围的山川形势、地理特点、气候条件、林木植被等,都要认真调查研究,务使建筑布局、形式、色调等跟周围的环境相适应,从而构成为一个大的环境空间。

第10题:

()是中国古代学前教育的基本形式。


正确答案: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