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知识竞赛

问答题请问“日以《千字文》自课”的文征明的书法生涯如何?

题目
问答题
请问“日以《千字文》自课”的文征明的书法生涯如何?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以下书法作品中,属于草书的有()。

  • A、《残千字文》
  • B、《自叙帖》
  • C、《伯远帖》
  • D、《皇象本·急就篇》

正确答案:A,B,D

第2题:

明末清初,哪一位书法家被誉为“神笔”?他的宦途和书法生涯如何?书论见解怎样?


正确答案: 王铎(公元一五九二——一六五二年)。王铎,字觉斯,又字觉之,号石樵,又号十樵、嵩樵、痴庵、痴仙道人、雪山道人、烟潭渔雯等,孟津(今河南省孟津县)人。明天启二年(一六二二)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崇祯皇帝自杀,福王朱由崧建立南明弘光小王朝时,王铎官东阁大学士、礼部尚书。不久,弘光朝覆灭,他投降了清朝,累官至礼部尚书。
六十一岁时告老还家,抵家不满十日就去世了。谥文安。明清之际,北方书法以王铎和傅山最为著名。王铎有“神笔”的美称,其书学功力很深,他精研当时几乎成为绝学的六书古文字学,钟鼎款识、秦汉碑碣以及释典文字。当时秘阁所藏法帖部类繁多,编次混乱,但随便举出一个字来,王铎便能立即讲出该字的源流和诸帖异同,毫厘不爽。他主张书法理应学古,不要妄为,只有学古后才能创新。他认为开始学书时困难在于入帖。后来的困难是出帖,这一“入”、“出”,讲出了学书的关键所在。他自定写字功课为一天临帖,一天应酬索书者,互相间隔,到老也雷打不动。他真、行、草、篆、隶诸体皆工。他的楷书学钟繇,而带篆、隶笔法,险劲沉着,健而不猛、丰而不腴,极有书卷气。行草成就最高,师法王羲之父子及米芾,笔力遒劲有余,能纵能收,体势连绵缠绕错落跌宕,布白如雨夹雪,豪迈俊爽,流畅超逸。遗帖有《拟山园帖》、《琅华馆帖》、《龟龙馆帖》和《弘月馆帖》等。

第3题:

被称为“有明三子”的书法家是:()

A.唐寅

B.祝允明

C.文征明

D.王宠


参考答案:B, C, D

第4题:

《千字文》“坚持雅操,好爵自縻”句中“縻”字的读音是()。

  • A、mì
  • B、mǐ
  • C、mí

正确答案:C

第5题:

谁的书法在墨色上开创了中国之先河().

  • A、徐渭
  • B、董其昌
  • C、文征明
  • D、郑板桥

正确答案:B

第6题:

郑文焯的书法艺术如何?


正确答案: 郑文焯(公元一八五六——一九一八年)。山东高密人。字叔问,又字俊臣,号小坡,别号瘦碧,晚年自称大鹤山人。其族为书香世家。本人又聪颖卓立,通医道,晓音律,尤精文字学,并酷爱金石书画成癖。他收藏了大量金石碑版和名家字画。康有为曾在《广艺舟双楫》中说:“大鹤山人词章、画笔、医学绝艺冠时,惟寡知其书法,今观其自钞诗稿,遒逸深古,妙美冲和,奄有北碑之长,取其高浑而去其犷野,盖自《张猛龙碑阴》入,而兼取《李仲璇》、《敬使君》、《贾思伯》、《龙藏寺》,以及《瘗鹤铭》,凡圆笔者,皆采撷其精华。故得碑意之厚,而无凝滞之迹。”他还认为:郑文焯写北碑是以汉隶和魏碑为体势,以帖学、墨迹求气韵,这种南北融合的写法是近来少有能达到的。并赞赏他的书法是“鸾翔凤翥众仙下,珊瑚碧树交枝柯”。马宗霍《霎岳楼笔谈》也评论说:“大鹤山人书,结体纯取南帖,而波磔骏发,复兼有北碑之妙,翩翩奕奕,气味直列六朝。简札诗稿,脱手弹丸,对之殊有俊风。余尝藏山人金石拓片题跋墨迹,笔法细如游丝。清丽芊眠,尤为绝品。”
郑在书法理论上亦有丰著传世,如《汉魏六朝书体考》、《书隶辩》、《大鹤山房谈碑记》、《寰宇访碑录续补遗》等,都是颇有见地的研究书法的论著。

第7题:

被称为明四家的书法家是:()

  • A、文征明
  • B、唐寅
  • C、沈周
  • D、仇英

正确答案:A,B,C,D

第8题:

下面不属于明代中期书法中的吴门三家的是()。

  • A、祝允明
  • B、文征明
  • C、王宠
  • D、唐寅

正确答案:D

第9题:

真草千字文是以楷书和草书两种字体写就的,这种写法起于南北朝书法家()。


正确答案:智永

第10题:

请问“日以《千字文》自课”的文征明的书法生涯如何?


正确答案: “少日学书,日以《千字文》自课”是明代书法家周天球在《跋文征明(四体千字文)》中所记载的文征明的自述。近人马宗霍《书林纪事》也说他“平生于书,未尝苟且,或简人简札,少不当意,必再三易之不厌”。文征明是一个既用功,又严谨的书法家。
文征明(公元一四七零年——公元一五五九年),初名壁(亦作璧),字征明。后以字行,改字征仲,别号衡山居士。长洲(今江苏吴县)人。
文征明小时候,不很聪明,待长大后才慢慢地开了窍。他向父亲的朋友吴宽学习文章,向李应祯学习书法,向沈周学习绘画。又和同辈人祝允明、唐寅、徐祯卿等人相切磋。但到五十几岁,还是一介寒儒。正德末年,由于巡抚李充嗣的推荐,才当上了一名职低俸微的翰林院待诏。三年以后,他因不惯官场应酬和礼仪的束缚,便辞去了职务,回到了故乡。此后,他便一直住在苏州,直到去世。
文征明虽说仕途受挫,但书画却因此长足进展。以至于“四方乞诗文书画者,接踵于道”(《明史·文苑三》)。但他有个脾气,就是不肯为富贵人、官场中人和官宦们写字作画,说是:“此法所禁也”。
在书法上,文征明善多种书体,王世贞《艺苑卮言》说:“待诏以小楷名海内,其所沾沾者隶耳,独篆笔不轻为人下,然亦自入能品。所书《千文》四体,楷法绝精工,有《黄庭》、《遗教》笔意,行体苍润,可称玉版《圣教》,隶亦妙得《受禅》三昧,篆书斤斤阳冰门风,而楷有小法,可宝也。”但却“绝不作草”。从总体来看,他的书法写得最精彩的,还是他的小楷和行书。“小楷师二王”,“行笔仿苏、黄、米及《圣教》,晚岁取《圣教》损益之,加以苍老,遂自成家”。正和大多数书家所遭到的一样,对文征明的书法也少不了有人提出批评。清代的张照在《天瓶斋题跋》中说:“书着意则滞,放意则滑,其神理超妙浑然天成者,落笔之际,诚所谓不及内外及中间也。待诏书不为董香光所重者,正以著处滞而放处滑。”其作品曾刻《停云馆帖》行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