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知识竞赛

问答题作书怎样选择宣纸品种?

题目
问答题
作书怎样选择宣纸品种?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立体划线需作几次安放放线?怎样选择第一安放划线位置?


正确答案: 一般立体划线应作三次安装放划线。
选择第一安放划线位置的原则是:
1、尽量选择划线面积较大的部位;
2、精度要求较高或是主要加面的加线;
3、尽量选择需要划线较多或具有复杂面的方位;
4、工件的主要中心线或平行于划线平台工作面的加工线。

第2题:

作书怎样选择宣纸品种?


正确答案:书家用纸,各有自己的习惯与偏好,以表达各自的风格,生宣性涩易湮,作书点画较圆浑,宜作篆隶书及写意画。矾宣不渗墨,宜作工细的书画。熟宣性质中和,篆隶行,诸体均宜。但有人习惯上称矾宣为熟宣,称熟宣为半生熟者。宣纸除有生熟厚薄之外,还有各种花色宣纸,称仿古笺。纸亦作笺。这类纸都是经过加工的。有的上色有的印花,还有贴金涂蜡的。如灰色的藏经笺,黄色的虎皮纸,红色的桃花纸,满纸贴金的叫泥金,散在上面的叫洒金,金点大的称冰雪,金点小的叫冷金,涂蜡的叫蜡笺,蜡纸上也有描金的。泥金纸与蜡纸过于光滑,宜用浓墨硬毫,不是有经验的书家是不易掌握的。其余笺纸近于熟宣,或半生熟,较易掌握。泥金笺面有油质,不易受墨,可用毡、呢擦之或敷以薄粉,方可书写。

第3题:

下列关于宣纸的阐述,正确的项有( )。

A、主要采用皖南山区的青檀皮和砂田稻草做原料

B、品种有特净、净皮、绵料三大类60多种

C、宣纸生产清代最为兴盛,并被列为贡

D、1915年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得金奖

E、我国最大的宣纸厂在我省的泾县


正确答案:ABCE

 

第4题:

确定供应商选择战略、包括选多少、选谁、怎样选、怎样运作、怎样管理和控制等,这属于()。

  • A、供应商战略
  • B、采购品种战略
  • C、采购方式方案战略
  • D、订货判断战略

正确答案:A

第5题:

怎样评定和选择优良品种?


正确答案: (1)尽可能选择抗病力强、品质好、成长迅速、经济价值高、市场畅销的优良品种。
(2)体质健壮,肉质丰满结实,背部肌肉宽厚,腹部狭窄,鳞片无损,色泽鲜明光滑,游泳正常,逆水性强。
(3)同种同龄的鱼种,规格一致,体长体重相差不多。
(4)离水后放于盘中,鳃盖不张、尾巴不弯曲,能狂跳。
(5)经密集锻炼,体表少粘液,没有伤痕或寄生虫。

第6题:

压力容器按照压力等级划分怎样?按品种划分怎样?


正确答案: (1)等级划分:
低压(L):0.1Mpa~1.6Mpa(不含1.6)
中压(M):1.6MPa~10Mpa(不含10)
高压(H):10Mpa~100Mpa(不含100)
超高压(U):100Mpa以上
(2)品种划分:
反应压力容器(R)、换热压力容器(E)、离压力容器(S)、存压力容器(C,其中球罐代号B)

第7题:

《十三经》作者蒋衡的书作、书论怎样?


正确答案: 蒋衡,生于康熙十一年,卒于清高宗乾隆八年(公元一六七二——一七四三年),享年七十二岁。江苏金坛人。改名振生,字湘帆,又字拙存。晚年自号拙老人、江南拙雯,又号函泽布衣。由于其喜好游历,足迹达半个中国,到处访碑问帖,获得了不少晋、唐以来的著名法帖,并临摹了三百余种,集录为《拙存堂临古帖》,所以其书法名扬大江南北。《大瓢偶笔》的作者杨宾是他的书法老师。杨宾说:“湘帆十五岁从余学书,今小楷冠绝一时,余不及也。”可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蒋衡闭门十二年,写出了八十多万字的《十三经》,后被收藏入清廷内府。他还著有《蒋氏游艺秘录》。他说:“临帖须运以我意,参昔人之各异,以求其同。如诸名家各临《兰亭》,绝无同者,其异处各由天性,其同处则传自右军。以此求之,思过半矣。又正书用行草意,行草用正书法。学褚求其苍劲,学欧求其圆润。以怒张本强为欧,绮靡软弱为褚,均失之。夫言者心之声也,书亦然”。这里,他强调参异求同,相反相成,强调创作书法要反映自己的真实感情等。可见他对于学书是极有见地的。

第8题:

宣纸分生熟两种,生宣作写意画最好,熟宣宜于工笔。


答案:对
解析:

第9题:

宣纸分为生宣纸和()。

  • A、水彩纸
  • B、熟宣纸
  • C、白纸
  • D、水粉纸

正确答案:B

第10题:

书作、书论均为后世所重的吾衍是怎样一个人?


正确答案:吾衍,生于宋度宗咸淳八年,卒于元武宗至大四年(公元一二七二年——公元一三一一年)。字子行,号竹房,史传多写为吾丘衍或吾邱衍,自号贞白处士。太末(今浙江衢县龙游镇)人。他的大篆、小篆写得很好,时人评论其篆书不在李斯、李阳冰之下。篆、籀之学,至宋末渐渐衰微。吾衍出,著《周秦刻石音释》、《学古编》等。赵孟頫也支持吾衍之说,给当时人很大影响。他大力提倡篆书,于是精研篆籀之风顿开。明宋濂认为:他的隶书也写的很好。其传世书论还有《三十五举》、《字源七辨》、《论写篆》、《论科斗书》、《续古篆韵》等。故名重后世,常为书界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