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知识竞赛

问答题应该怎样正确理解古人有关“苍颉造书”的记载和传说?其与后世书体的创造有何不同?

题目
问答题
应该怎样正确理解古人有关“苍颉造书”的记载和传说?其与后世书体的创造有何不同?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在古籍文献中,记载了不少有关“苍颉造书”的传说,如:《荀子》载:“好书者众矣,而苍颉独传者一也。”唐玄度云:“颉有四目,通于神明,观察众象,而为古文。”关于书体和字体还没有分离开来的早期文字的创造问题,由于没有确切的记载和发现,往往把文字或字体的创造归结于一人并笼罩上一种神秘的色彩。根据古代留存下来的历史文物,可知古文字分布地域较广,异体字也很多(如陶片上的符号,春秋战国时期的古文)。可见,古代文字是广大人民集体智慧长期积累的结晶。据有人考证,所谓“苍颉”,其实就是“创契”。这种说法,不无道理。如果真有苍颉这个史官的话,那他也是一个搜集整理古代文字的人,文字并非完全由其创造。正如后面还要谈到的小篆、隶书一样,并非是李斯、程邈的独创,而是他们搜集当时各种文字,以简约、省便为原则加以整理,使之统一化、规范化罢了。但在文字逐渐进入艺术领域之后,书体的创造(即创新)就多属书家个人的创造。如欧阳询的欧体书,颜真卿的颜体书,宋徽宗赵佶的瘦金体书,郑板桥的六分半书等。虽然他们也是吸收古今众家之长,但其独特的点画形态和结体、布局方法以及书法作品中流露出来的独特的神韵情调,却是书家个人的独创。如果可以把古字体的“创造”比作老和尚的百衲衣的话,那么魏晋南北朝以后书体的创造就是春蚕吃了桑叶以后吐出的丝、蜜蜂采了花粉以后酿出的蜜,其间的差别是显而易见的。正确地理解和认识这一点十分重要,它是进行书法艺术创作的必不可缺的修养。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应该怎样正确理解古人有关“苍颉造书”的记载和传说?其与后世书体的创造有何不同?


正确答案:在古籍文献中,记载了不少有关“苍颉造书”的传说,如:《荀子》载:“好书者众矣,而苍颉独传者一也。”唐玄度云:“颉有四目,通于神明,观察众象,而为古文。”关于书体和字体还没有分离开来的早期文字的创造问题,由于没有确切的记载和发现,往往把文字或字体的创造归结于一人并笼罩上一种神秘的色彩。根据古代留存下来的历史文物,可知古文字分布地域较广,异体字也很多(如陶片上的符号,春秋战国时期的古文)。可见,古代文字是广大人民集体智慧长期积累的结晶。据有人考证,所谓“苍颉”,其实就是“创契”。这种说法,不无道理。如果真有苍颉这个史官的话,那他也是一个搜集整理古代文字的人,文字并非完全由其创造。正如后面还要谈到的小篆、隶书一样,并非是李斯、程邈的独创,而是他们搜集当时各种文字,以简约、省便为原则加以整理,使之统一化、规范化罢了。但在文字逐渐进入艺术领域之后,书体的创造(即创新)就多属书家个人的创造。如欧阳询的欧体书,颜真卿的颜体书,宋徽宗赵佶的瘦金体书,郑板桥的六分半书等。虽然他们也是吸收古今众家之长,但其独特的点画形态和结体、布局方法以及书法作品中流露出来的独特的神韵情调,却是书家个人的独创。如果可以把古字体的“创造”比作老和尚的百衲衣的话,那么魏晋南北朝以后书体的创造就是春蚕吃了桑叶以后吐出的丝、蜜蜂采了花粉以后酿出的蜜,其间的差别是显而易见的。正确地理解和认识这一点十分重要,它是进行书法艺术创作的必不可缺的修养。

第2题:

我国有哪些关于字体、书体的传说?


正确答案: 有关文字的起源,无实据可考,仅有传说散载于各代的典籍之中。有关书体的产生也多以传说而流传至今,现择要概述如下。
①结绳。虽算不上书体,却是传说中人们最早的记事的方法,与文字、书体的产生有关。《易·系辞·下》记载:“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郑玄注解说:“事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这种方法不具体,不明确,但,以大小为区分事物的方法对后世文字书体的创造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②图画书。是象形文字的雏型和初期阶段。在我国北方的阴山、南方的画山及一些古人生活过的岩洞里,有很多上古人刻画的图象。这是上古人记录他们生活经历和思想感情的最初形式。图画——画书——文字,这是世界各国、各民族文字产生的共同途径。例如美洲印第安人奥基布娃族有个女子,用图画“写”了一封“情书”,约她的情人在指定地点幽会,即属这类图画书。
③三元八会、群芳飞天。清《佩文斋书画谱》卷二《梁陶弘景记仙书》云:“今请陈为书之本始也,造文之既肇矣,乃是五色初萌,文章画定之时,秀人民之交,别阴阳之分,则有三元八会、群芳飞天之书,又有八龙云篆、明光之章也。其后逮二皇之世,演八会之文为龙凤之章,拘省云篆之迹以为顺形梵书,分破二道,坏直从易,配别支本,乃为六十四种之书也……”“校而论之,八会之书,是书之至真,建文章之祖也。云篆明光,是其根宗所起,有书而始也。今三元八会之书,皇上太极高真清仙之所用也;云篆光明之章,今所见神灵符书之字是也。”据上记载可见,所谓三元八会、群芳飞天,八龙云篆、光明之章当为传说中的最早的书体,其形状应是类似图画书的象形文字之祖。
④五帝书。据《史记·封禅书》记载,管仲对齐桓公说:“古者封泰山禅梁父者七十二家,而夷吾所识者十有二焉。”《韩诗外传》亦记载:“孔子升太(泰)山,观易姓而王,可得而数者七十余人,不可得而数者万数也。”管仲、孔子根据泰山封禅文的记载推知,在可以辨认的十二家中以无怀氏居首,即在伏羲之前,其余不可辨识的又当在无怀氏之前。上古鸿荒初启,所谓书者,不过任情标号,率意垂形,与画无殊,非必成字。所以《孝经纬援神契》中说:“三皇无文,至黄帝之史苍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相别异也,初造书契。然后约定成俗,渐有榘则,可宣教化,可著竹帛矣。”因此,后人以为文字肇于八卦(伏羲氏作)是不确切的,应是在无怀氏之前,无怀氏之前即为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时代。“三皇无文”,书当起自五帝,故谓曾有五帝书。
⑤苍颉书。为传说中汉字最早的文字。汉许慎《说文解字·叙》记载:“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字者,言孳乳而寖多也,著于竹帛,谓之‘书’,书者,如也。’,关于苍颉的这种书体,因年代久远,已不可见,世所传的“苍颉书”,皆为伪托。现在《说文》中的独体字,可从传说的对照中领略苍颉之遗意。而从目前实物考之,最古的文字是殷商时代的甲骨文,但甲骨文已是自成体系,相当成熟的文字,故甲骨文以前当有更原始的文字雏形。但夏代以前的文字至今未见有实物出土而不得其详。据记载推想,当为“依类象形”的传说中的苍颉书为早。
⑥云书。据《墨薮》记载,黄帝轩辕氏时,卿云常见,郁郁纷纷,作云书。《云岌七籤》中记载,黄帝曾以金属铸器,上边都题有上古之文字。据推测,当为云状的象形文字。
⑦河图洛书。神话传说中两种最早的文字。《书·顾命》:“天球河图”传:“河图,八卦。伏羲王天下,龙马出河,遂则其文以画八卦,谓之‘河图’。”又《易·系辞》载:“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春秋纬》云:“河以通乾出天苞,洛以流坤吐地符,河龙图发,洛龟书成,河图有九篇,洛书有六篇。孔安国以为河图则八卦是也,洛书则九畴是也。”据上述,这两种书应是当时人将其所见的所谓“龙马”、“龟”等物的自然纹理加以人为变化而创造的书体形式。现传的河图洛书,实是后人的臆测之作。
⑧禹书。传说为大禹所制的书体或所书的字迹,即钟鼎书或螺匾篆。元郑杓《衍极·至朴篇》刘有定注:“禹命九牧贡金铸九鼎,象神奸,使民知备,故有象钟鼎形书,勒铭于天下名山大川,韩文公所谓《岣嵝山碑》,其一也。今庐山紫霄峰上有禹凿石系舟之所,磨崖为碑,皆科斗文字,隐隐可见。张怀瓘曰:“向在翰林,见古铜钟二,高两尺许,有古文二百余字,纪夏禹功绩,皆紫金钿,似大篆,神采惊异。又有《琱戈铭》六字,《钩带铭》三十三字,皆钿紫金为文,读之不能尽晓,薛尚功诸人皆以为夏禹时书。法帖亦有禹书十二字。”或谓大禹变伏羲龙画为螺书或称螺匾篆。以上记载,均为传说,多不可靠。

第3题:

我国现存最早的蒙书是()

A《急就篇》

B《凡将篇》

C《苍颉篇》

D《爰历篇》


A

第4题:

厥心痛的临床表现特点怎样?与后世的九心痛有何不同?


正确答案: 根据《灵枢·厥病》的描述,厥心痛的发作特点是心痛牵引背部,或为抽掣样痛,或呈针刺样痛,或胸腹满闷胀痛。病情严重时,面色苍白,整天不能呼出长气,甚则心痛剧烈,肢厥,突然死亡。一般在休息时减轻,活动后加重。厥心痛病位在心,但病机与五脏均有关,故有五脏心痛之称。后世朱丹溪提出了九种心痛,"一曰虫痛,二曰疰痛,三曰风痛,四曰悸痛,五曰食痛,六曰饮痛,七曰寒痛,八曰热痛,九曰来去痛"。九种心痛,病位"皆在胃脘而实不在心也"。说明《内经》所论厥心痛病位在心,而丹溪九心痛病位却在胃,二者不能混为一谈。

第5题:

上古时代有哪些关于帝王造书的传说?


正确答案:由于我国历史久远,最早的史书《尚书》记载开始于尧、舜,尧舜以前的历史没有文字记载,茫然难考。但出于对祖先的崇拜、敬仰,后世的史书,几乎把传说中的帝王(实际上是部落首领),都说成了文字的创始者。流传较广的有:伏羲画八卦而创“龙书”;神农(即炎帝)上党羊头山,见嘉禾八穗而作“穗书”;黄帝(又称轩辕,有熊氏等)见黄龙负图而至,令作“河图书”,或谓黄帝见卿云而做“云书”;少昊氏作“鸾凤书”;颛顼(即高阳氏)作“科斗书”;高辛氏帝喾作“仙人书”;帝尧得神龟而创“龟书”;大禹铸九鼎镇九州而作“钟鼎文”等等。虽然这些关于帝王造书传说是不足凭信的,但却说明,我们的祖先世世代代在不断地创造、发展、丰富着中国的文字和书法,创造了我国历史悠久、辉煌灿烂的文化。

第6题:

传说中和苍颉一起造字的还有谁?其事、其书怎样?


正确答案:还有沮诵。沮诵是苍颉同时代人。或称祝诵。为黄帝右史。据历史资料记载,文字是由苍颉、沮诵共同创造的。如晋朝卫恒在《四体书势》中说:在黄帝造物创制的时候,有叫沮诵和苍颉的,看到鸟爪留下来的痕迹,受到了启发,模仿鸟兽的足迹,刻写在木头上,创造了书契刻符号,用于代替原来结绳记事的方法,并逐渐滋生发展,形成了文字。卫恒还做诗赞叹此事曰:“黄帝之史,沮诵苍颉,眺彼鸟迹,始作书契,纪纲万世,垂法立制,帝典用宣,质文著世。”而宋代的罗泌则在其《路史》中说:“黄帝命沮诵作云书。”认为沮诵创造的是云书。

第7题:

晚明行草书有何突破,对后世的影响怎样?


正确答案: 明代书法受元代复古思潮的影响,学书者纷纷以摹古为能事,刻帖之风泛滥全国,而赵孟頫的书法被抬举到“仪凤冲霄、祥云捧日”(解缙语)无以复加的地步。其书法审美趣味大都醉心于以秀丽妍妙、萧散古淡为贵,这种艺术思潮在晚明才发生了一些改变。在明代后期,由于朝政腐败,国事日非,封建压榨变本加厉,使社会矛盾日趋尖锐。在这种情况下,一部分文人仍以诗文书画来粉饰太平,而另一部分文人,受了资本主义新因素的市民文学和浪漫思想的影响,导致了审美观的改变,他们要求社会变革的愿望,通过书画作品曲折地表现出来。在书坛上出现了徐渭、张瑞图、黄道周、倪元璐、王铎、傅山等人,他们的行草书,以放浪不羁的笔意区别于明代早、中期那种清秀雅致、平淡冲和的书风。
徐渭(1521——1593),他的草书如同他的泼墨写意画一样,奔放豪迈,不拘一格。袁宏道说徐渭是“不论书法而论书神。诚八法之散圣、字林之侠客也。
张瑞图(1570——1641),他的行草书摆脱了赵孟頫书风的影响,露锋折笔,跳荡多姿,结体遒紧,别具新意。《桐阴论画》称:“瑞图书法奇逸,钟王之外,另辟蹊径。
黄道周(1585——1646),书法以奇古拙厚见长,远师钟繇、索靖,真书如断崖峭壁,土花斑驳;行草如急湍危石,奇姿横生。其书既见传统,又有新意。
倪元璐(1594——1644),书风略近黄道周,其行草书尤觉超逸,能纵笔取势,锋棱崭耀,险峻不凡,康
有为称其书“新理异态尤多。
傅山(1607——1684),他鄙薄赵孟頫的气节而恶其书为浅俗,提出了“宁拙毋巧,宁丑毋媚,宁支离毋轻滑,宁真率毋安排”的著名书论,其行草书笔势豪迈,雄奇宕逸,生气郁勃,别具风神。
王铎(1592——1652),书法中尤以行草书突出,其飞腾跳跃,能纵能敛,自出胸臆,气势壮阔,傅山称:“王铎四十年字极力造作,四十年后无意合拍,遂能大家。”
晚明出现的这股豪放的书风,在当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但是,由于李自成农民起义的失败带来了清朝统治的建立,这种艺术革新的倾向很快地遭到不应有的夭折。相反,赵孟頫、董其昌这一派柔弱的书风,因符合清初统治者竭力要平静全国的政治需要,得到康熙、乾隆皇帝的欣赏和大力提倡,而风靡全国。
沉寂了二三百年之后,晚明这派革新的书风在清末和民国年间又重新焕发出它的艺术光彩。那时写行草书而欲自辟蹊径者,往往参照晚明行草书的创新道路,如沈曾植、吴昌硕、潘天寿、来梦生等人即是如此。特别是王铎的书法,在日本受到高度重视,研究者、学习者众多,成为一大流派。晚明这一短暂的书法创新的历史,和出现的书法家们,在现代愈来愈引起国内书学研究者的注目,并逐渐得到了客观、公正、科学的评价。

第8题:

《大宋宣和遗事》是一部什么样的书?它对后世小说有何影响?


正确答案: 《大宋宣和遗事》亦简称为《宣和遗事》,是宋代讲史话本,成书于宋、元之间,作者可能是宋代遗民,生平不详。
《大宋宣和遗事》内容丰富,多取材于旧籍。全书分为元、亨、利、贞四集十节,包括“叙历代帝的荒淫”、“叙王安石变法”、“叙蔡京当权”“叙宋徽宗与妓女李师师的故事”、“叙林灵素道士的进用”、“叙京城的繁华”、“叙汴京的失陷”、“叙徽钦二帝被掳”,叙宋高宗建都临安等,叙述了北宋衰亡和高宗南迁临安的经过,反映了北宋末年封建集团的荒淫腐败和当时激烈的民族矛盾,而且在字里行间充满着激烈的民族爱憎,不少地方还把矛头指向皇帝,具有鲜明、积极的思想倾向。
全书文字不甚统一,有典雅的文言,也有流畅的白话。体例亦不很一致,结构欠完整,“近讲史而非口谈,似小说而无捏合”(鲁迅语)。
全书前七节,话本的色彩很浓,其中“梁山聚义”故事尤有特色。作者把当时流传在民间的水浒传说和话本搜集起来,作了较为系统的概述,虽仅四千余字,但文中“杨志卖刀”、“褒盖取生辰纲”、“宋江杀阎婆惜”、“三十六人聚义梁山泊”等情节,已大体勾勒出《水浒》的轮廓,略具《水浒》雏形。
《大宋宣和遗事》对《水浒》的创作有着明显的影响,虽仅仅还只是梗概,但已体现了统治阶级和梁山英雄的基本矛盾冲突,体现了对农民起义的同情和拥护,政治倾向鲜明。

第9题:

下列学者,()完全否定了传说时代历史的可行性,()认为反映古史的传说中有着真实的内核。

  • A、徐旭生;顾颉刚
  • B、王子今;徐旭生
  • C、顾颉刚;王子今
  • D、顾颉刚;徐旭生

正确答案:D

第10题:

颜真卿书法艺术的特点怎样?他有哪些书作和书论流传后世?


正确答案:颜真卿的书法在书写《多宝塔》一帖的时候,尚未形成自己的风格,其基本特点是平整端齐,开后世馆阁体之肇端。六十岁以后,面目为之一变,自成一格。横画较细且平,竖画外凸成状,粗重雄浑。因其提按顿挫多用折笔,蚕头燕尾,棱角分明。故粗而有骨,不觉其肥。正如明王世贞的评论:“风棱秀出,精采注射,劲节直气,隐隐笔画间”。从整体结构来看,中间空灵,外画紧凑,笔势趋中,故松而不见其散,拙而雄健有神,纵横有象,低昂有姿,风格特异,强烈鲜明。宋苏轼《东坡题跋》称赞其书法为“雄秀独出,一变古法,如杜子美诗,格力天纵,奄有汉魏晋宋以来风流,后之作者,殆难复措手”。其传世作品比较有名且影响深远的有《多宝塔碑》、《颜勤礼碑》、《颜家庙碑》、《李玄靖碑》、《东方朔画像赞》、《自书告身帖》、《争座位帖》、《祭侄文稿》、《大(小)麻姑仙坛记》、《八关斋会报德记》、《大唐中兴颂》、《裴将军诗》、《刘中使帖》、《蔡明远帖》等。他还有书论一篇《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