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知识竞赛

单选题“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A 举隅B 转喻C 暗喻D 明喻

题目
单选题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A

举隅

B

转喻

C

暗喻

D

明喻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南海神诞是在每年农历()二月十一至十三举行。

A、二月初十至十二

B、二月初十至十三

C、二月十一至十三

D、二月十六至十八


参考答案:C

第2题:

柳宗元《江雪》一诗中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

A. 衬托

B. 比喻

C. 拟人

D. 对比


参考答案:AD

第3题:

下列各句所涉及的年龄,其中最小的是()。

A、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B、豆蔻梢头二月初

C、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答案:B

第4题:

教师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总结古代诗文中有关年龄的称谓,全班交流分享,下列总结正确的是(  )。

A、总角之宴,言笑晏晏(《诗经·氓》)总角:婴儿一两岁
B、余自束发读书轩中(《项脊轩志》)束发:少年七八岁
C、豆蔻梢头二月初(《赠别》)豆蔻:女子十五岁
D、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加冠:男子二十岁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文学文化常识。A项“总角”是指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孩子,借指幼年;B项“束发”,清朝以前汉族男孩15岁时束发为髻,成童,即指15至20岁;C项“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D项“加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成年,所以“加冠”指满二十岁。因此答案选择D选项。

第5题: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采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


正确答案:
通感(答“比喻”也算对)。

第6题:

杜牧的“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一句的“豆蔻”指的是( )岁的女孩子。 A.8、9 B.13 C.15 D.20


正确答案:B
“豆蔻”一般指十三四岁的女子。杜牧《赠别》中的“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一句是用“豆蔻”指代十三四岁女子的起源。也可以从诗句中直接得到答案,“娉娉袅袅十三余”,说明“豆蔻”指代十三岁的女子。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第7题:

李贺的 23 首《马诗》,大都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 )

A. 比兴

B. 对比

C. 衬托

D. 夸张


参考答案:A

第8题:

下列诗句中采用了隐喻的写作手法的是?

A. 黄屋非尧意,瑶台安可论

B. 燕山雪花大如席,偏偏吹落轩辕台

C. 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D.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正确答案:C

第9题:

人格化指的是对动物、植物以及非生物赋予人的特征,使他们具有人的思想感情和行为。根据上述定义,以下诗句中没有使用人格化的是( )。



A.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
B.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C.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D.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答案:A
解析:
人格化是给动物、植物以及非生物赋予人的特征,使之具有人的感情和行为。代入定义后发现B、C、D项均是将植物或非生物赋予人的感情和行为,而A项是比喻,描写少女像二月初含苞待放的豆蔻花一样美丽,不属于人格化。

第10题:

教师安排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总结古代诗文中有关年龄的称谓,全班交流分享,下列总结正确的是( )。


A.总角之宴,言笑晏晏(《诗经?氓》) 总角:婴儿一两岁

B.余自束发读书轩中(《项脊轩志》) 束发:少年七八岁

C.豆蔻梢头二月初(《赠别》) 豆蔻:女子十五岁

D.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送东阳马生序》) 加冠:男子二十岁

答案:D
解析:
知识点:文学常识古诗文中对于年龄的表述。

A项:“总角”是指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总角,古时少儿男未冠,女未笄时的发型,头发梳成两个发髻,如头顶两角。并非婴儿一两岁。错误。

B项:“束发”是指十五至二十岁的青少年,清朝以前汉族男孩十五岁时束发为髻。并非少年七八岁。错误。

C项:“豆蔻”是指女子十三岁,十三岁的女孩像是二月初起刚发芽的豆蔻梢头的嫩芽。并非十五岁。错误。

D项:“加冠”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成年。正确。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