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理合同管理

问答题某公路工程项目合同总价为8000万元人民币,合同工期18个月,在施工过程中由于业主提出对原有设计文件进行修改,使承包人停工待图1.5个月。在基础工程施工中,为了使施工质量得到保证,承包人除了按设计文件要求对基底进行了妥善处理外,还将基础混凝土的强度由C15提高到C25。施工完成后,承包人向监理工程师提出工期和费用索赔,其中费用索赔计算中有以下两项:(1)由于业主修改变更设计图纸延误,损失1.5个月的管理费和利润;现场管理费﹦合同总价÷工期×现场管理费费率×延误时间﹦8000÷18×12%×1.5﹦8

题目
问答题
某公路工程项目合同总价为8000万元人民币,合同工期18个月,在施工过程中由于业主提出对原有设计文件进行修改,使承包人停工待图1.5个月。在基础工程施工中,为了使施工质量得到保证,承包人除了按设计文件要求对基底进行了妥善处理外,还将基础混凝土的强度由C15提高到C25。施工完成后,承包人向监理工程师提出工期和费用索赔,其中费用索赔计算中有以下两项: (1)由于业主修改变更设计图纸延误,损失1.5个月的管理费和利润; 现场管理费﹦合同总价÷工期×现场管理费费率×延误时间 ﹦8000÷18×12%×1.5﹦80(万元) 公司管理费﹦合同总价÷工期×公司管理费费率×延误时间 ﹦8000÷18×7%×1.5≈46.67(万元) 利润﹦合同总价÷工期×利润×延误时间 ﹦8000÷18×5%×1.50≈33.33(万元) 合计﹦80十46.67+33.33﹦160(万元) (2)由于基础混凝土强度的提高索赔15万元。 承包人索赔费用的计算方法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正确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某公路工程项目的施工承包合同,签约合同价为 8000 万元人民币(其中直接费为 5200 万元),建设工期为 18 个月,在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五项事件:
事件 1:由于发包人原因提出对原设计修改,造成全场性停工 45 天。
事件 2:在基础开挖过程中,个别部位实际土质与发包人在招标时提供的《参考资料》中给定地质资料不符,造成施工直接费增加 2 万元,相应工序的持续时间增加了 4 天。
事件 3:在基础施工中,承包人除了按设计要求对基底进行了妥善处理外,承包人为了保证质量,扩大了基坑底面尺寸,还将基础混凝土强度由 C15 提高到 C20,造成施工直接费增加 11 万元,相应工序的持续时间增加了 5 天。
事件 4:在桥墩施工过程中,因发包人提供的施工图纸有误,造成施工直接费增加 4 万元,相应工序的持续时间增加了 6 天;
事件 5:进入雨季施工,恰逢 50 年一遇的大暴雨,造成停工损失 3 万元,工期增加了 8 天。在以上事件中,除第 1 和 5 项外,其余工序均未发生在关键线路上。
施工过程中,承包人在合同约定的期限内向监理人提出工期和费用索赔,承包人提出如下索赔要求:
(1)增加合同工期 68 天;
(2)增加费用 137.19 万元,计算如下:
①发包人变更设计,图纸延误,损失 45 天(1.5 月)的管理费和利润:
管理费=合同价÷工期×管理费费率×延误时间=8000 万元÷18 月×12%×1.5 月=80 万元
利润=(合同价+管理费)÷工期×利润率×延误时间=(8000+80)万元÷18 月×5%×1.5 月=33.67 万元
合计 113.67 万元。
②地质资料不符、混凝土强度提高、桥墩图纸错误、暴雨等因素造成的费用增加,计算如下:
直接费 20 万元。
管理费=20 万元×12%=2.4 万元;
利润=(20+2.4)万元×5%=1.12 万元;
合计 23.52 万元。
问题:
(1)承包人针对施工过程中所发生的上述事件提出的费用索赔和工期索赔是否成立,为什么?
(2)承包人索赔计算方法是否正确?应如何计算?(计算以万元为单位,保留两位小数)
(3)如果在工程缺陷责任期间发生了由承包人原因引起的质量问题,在监理人多次书面指令承问题(1):


答案:
解析:
问题(1):
事件 1:由于发包人修改设计,监理人同意索赔,
事件 2:承包人针对事件 2 所提出的费用索赔和工期索赔均不成立。因为发包人提供的《参考资料》不构成合同文件,对于发包人提供的《参考资料》承包人应对他自己就该资料的解释、推论
和使用负责,这是承包人应承担的风险。
事件 3:承包人针对事件 3 所提出的费用索赔和工期索赔均不成立。因为扩大基坑底面尺寸及提高混凝土强度等级并非监理人下达变更指令所致,该工作属于承包人采取的质量保证措施。
事件 4:承包人针对事件 4 所提出的费用索赔成立,因为这是由于发包人提供的施工图纸有误。工期索赔不成立,因该延误未发生在关键线路上,对总工期并无影响。
事件 5:承包人针对事件 5 所提出的费用索赔不成立,工期索赔成立。因为该事件是由于异常恶劣的气候条件造成的,承包人不应得到费用补偿。
问题(2):
工期索赔为 53 天,即发包人修改设计和暴雨的影响可索赔工期;增加费用 78.58 万元,计算如下:
①发包人变更设计,图纸延误,损失 45 天(1.5 月)的管理费和利润,计算基数应为直接费,不应为合同价;
管理费=直接费÷工期×管理费费率×延误时间=5200 万元÷18 月×12%×1.5 月=52 万元
利润=(直接费×延误时间÷工期+管理费)×利润率=(5200×1.5÷18+52)万元×5010=24.27
万元
合计 76.27 万元。
②桥墩图纸错误造成的费用增加为 4.70 万元,计算如下:
直接费 4 万元;
管理费=4 万元×12%=0.48 万元;
利润=(4+0.48)万元×5%=0.22 万元;
合计 4.70 万元。
问题(3):所发生的维修费用应由承包人承担,发包人可从质量保证金中扣除

第2题:

对某项工程的施工,业主通过公开招标方式选定了承包人。签订合同时,业主为了约束承包人保证工程质量,要求承包人支付了20万元定金。业主与承包人双方在施工合同中对工程预付款、工程质量、工程价款、工期和违约责任等都作了具体约定。施工合同履行时,在基础工程施工中碰到地下有大量文物,使整个工程停工10天;主体工程施工中由于施工机械出现故障,使进度计划中关键线路上的部分工作停工15天。两次停工承包人都及时向监理工程师提出了工期索赔申请,并提供了施工记录。
【问题】(4)监理工程师对两次索赔申请应如何处理?


答案:
解析:
(4)两次索赔处理:对第一次索赔应判定索赔成立。因为:①遇到文物时的停工应视为业主应承担的风险,不属于承包人的责任,工期索赔理由成立;②承包人及时提供了证据资料;③承包人及时提出了索赔申请。监理工程师根据监理记录核实延误的天数。监理工程师签发工期变更指令。对第二次索赔判定索赔不成立。因为施工机械故障造成工期延误是承包人自己的责任,索赔无理由。监理工程师应在收到索赔申请后28天内作出答复,表示索赔不成立。

第3题:

(三)

背景资料:某花苑小区变电站建设工程,合同工期为10个月(按200个工作日计),在其合同造价中,人工费为400万元,材料费为1000万元,施工单位自有施工机械使用费为200万元,其他管理措施费及利润为400万元。

当施工进入第二个月时,建设单位提出对原有设计进行修改,导致施工单位停工20个工作日(该期间部分员工安排了其他工作。)

在基础施工中,为了保证工程质量,施工单位自行将原设计要求的材料换成强度更高的材料,增加费用5万元。

上述情况发生后,施工单位均及时向建设单位提出了索赔要求。其具体索赔内容如下:

1.由于建设单位修改设计使施工单位延误20个工作日的费用索赔,计算方法如下:

(1)人工费=延误工作日×日工作班数×每班工作人数×工日费;

(2)施工机械设备闲置费=延误工作日×日工作班数×每班机械台数×机械台班费

(3)施工现场管理费=(合同价÷工期)×延误工作日×施工现场管理费率;

(4)利润=(合同价÷工期)×延误工作日×利润率

2.由于基础施工中材料更换使施工企业增加5万元的费用索赔。

问题:

1.该工程造价中,直接费用是多少万元?

2.由于修改设计引起的费用索赔,建设单位是否应接受?为什么?

3.如果由于修改设计引起的费用索赔要求建设单位已经接受,那么施工单位所提出的费用索赔计算方法,建设单位是否能接受?为什么?

4.由于材料变更而引起费用增加的索赔,建设单位是否应接受?为什么?


正确答案:
  1.(本小题5分)
  该工程造价中,直接费=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械设备使用费(3分)
  =400+1000+200=1600(万元)(2分)
  2.(本小题3分)
  建设单位应接受该项索赔(2分),因为修改设计造成的施工延误是由于建设单位原因造成的(1分)。
  3.(本小题8分)
  (1)人工费用损失的计算方法不能接受(1分),因为人工费用不应按工日费计算,此处可按劳动效率降低计算(1分)。
  (2)施工机械设备闲置费损失的计算方法不能接受(1分),因为该费用不能按台班费计算,此处可按设备折旧费计算(1分)。
  (3)施工现场管理费损失的计算方法也不能接受(1分),因为该费用不应以合同价为计算基数,一般以直接费用为计算基数(1分)。
  (4)利润损失计算方法也不能接受(1分),因为利润包含在合同价中,延期并不影响利润额(1分)。
  4.(本小题4分)
  该索赔不应接受(2分),因为施工企业擅自更换材料,即不是建设单位要求,也未经建设单位同意(2分)。

第4题:

对某项工程的施工,业主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选定了承包人。签订合同时,业主为了约束承包人能保证工程质量,要求承包人支付了30万元定金。业主与承包人双方在签订施工合同时对工程预付款、工程质量、工程价款、工期和违约责任等都作了具体约定。
施工合同履行时,在基础工程施工中碰到地下有大量文物,使整个工程停工15天;主体工程施工中由于施工机械出现故障,使进度计划中关键线路上的部分工作停工10天。两次停工承包人都及时提出了工期和费用索赔申请,并提供了施工记录。
<1>?、招标时对承包人的资质审查的内容有哪些?
<2>?、定金与预付款有何区别?
<3>?、监理工程师判定承包人索赔成立的条件是什么?
<4>?、监理工程师对两次索赔申请应如何处理?


答案:
解析:
【正确答案】 对承包人资质审查的内容有:企业营业执照和资质证书、人员素质、设备和技术能力、财务状况、工程经验、企业信誉等。

【正确答案】 定金与预付款的区别:①目的不同,定金的目的是证明合同的成立和确保合同的履行;而预付款是解决承包人在工程准备和材料准备的资金问题。②性质不同,定金是担保形式,是法律行为;而预付款是一种惯例,是约定俗成的习惯,不是法律行为。③处理不同,定金视合同履行情况有不同的法律后果;预付款在工程进度款中按比例扣还。

【正确答案】 监理工程师判定承包人索赔成立的条件:①承包人受到了实际损失或损害;②损失不是因承包人的过错造成;③造成的损失也不是承包人应承担的风险;④承包人在规定的索赔时限内提出索赔申请。

【正确答案】 针对第一次索赔:①判定索赔成立,这是因为遇到文物是不可预见的不利物质条件,为业主应承担的风险,工期和费用索赔理由成立,同时承包人及时提供了证据资料和索赔申请。
针对第二次索赔:①判定索赔不成立,因为施工机械故障造成工期和费用损失是承包人自己的责任。

第5题:

对某项工程的施工,业主通过公开招标方式选定了承包人。签订合同时,业主为了约束承包人保证工程质量,要求承包人支付了20万元定金。业主与承包人双方在施工合同中对工程预付款、工程质量、工程价款、工期和违约责任等都作了具体约定。施工合同履行时,在基础工程施工中碰到地下有大量文物,使整个工程停工10天;主体工程施工中由于施工机械出现故障,使进度计划中关键线路上的部分工作停工15天。两次停工承包人都及时向监理工程师提出了工期索赔申请,并提供了施工记录。
【问题】(3)监理工程师判定承包人索赔成立的条件是什么?


答案:
解析:
(3)监理工程师判定承包人索赔成立的条件:①与合同相对照,事件已造成了承包人施工成本的额外支出,或总工期延误;②造成费用增加或工期延误的原因,按合同约定不属于承包人承担的责任,包括行为责任或风险责任;③承包人按合同规定的程序提交了索赔意向通知书的索赔报告。

第6题:

某桥梁工程项目的施工合同总价为8000 万元人民币,合同工期18 个月,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以下事件:
事件1:由于业主提出对原有设计文件进行修改,使施工单位停工待图1.5个月(全场性停工),在基础施工过程中,为了使施工质量得到保证,施工单位除了按设计文件要求对基底进行了妥善处理外,还将基础混凝土的强度由C25提高到C30,施工完成后,施工单位向监理工程师提出工期和费用索赔,其中索赔计算中有以下两项:
①由于业主修改设计图纸延误,损失1.5 个月的管理费和利润:
现场管理费=合同总价÷工期x 现场管理费费率x 延误时间=8000÷18×12%×1.5=80(万元)
公司管理费=合同总价÷工期x 公司管理费费率×延误时间=8000÷18×7%×1.5=46.67(万元)
利润=合同总价÷工期x 利润率x 延误时间=8000÷18×5%×1.5=33.33(万元)
合计:160 万元。
②由于基础混凝土强度的提高索赔15 万元
事件2:承包人要施工20mT 梁时出现了质量事故,其表现为T 梁顶面有多处横向裂纹;拆模后有的侧面混凝土不密实;有的地方有空洞、露筋、胀模。质量事故发生后,有关方面组成了联合调查组。在调查中发现了以下问题:
(1)用于20mT 梁的主要材料进场后直接使用;
(1) 受潮水泥、锈蚀钢筋用于重要部位;
(2) 承包人无混凝土施工记录;
(3) 承包人的施工人员施工技术差;
(4)模板未经监理检査签认就浇筑T 梁混凝土;
(5)监理工程师有过失。
问题:
1. 事件1 中,监理工程师是否同意给予费用索赔?是否同意索赔费用的计算方法?
2. 事件2 中,请写出工程材料检验步骤?分析产生质量事故的原因?该质量事故中监理有哪些过失?


答案:
解析:
1.事件1,对第①项,监理工程师应同意给予施工单位费用补偿。因为修改设计造成了施工单位的全场性停工,可能造成人工调动,生产率下降及机械设备闲置等。但背景材料中所列的计算方法不正确,因为管理费的计算不能以合同总价为基数乘以相应费率,而应以直接费为基数乘以相应的费率来计算;利润包括在实施的工程内容价格内,不给予利润补偿,所以监理工程师不应同意提出的以上索赔费用,而应要求施工单位重新计算。
对第②项,监理工程师不应同意其索赔要求。因这一保证质量措施是施工单位的技术措施,而不是规范、设计、合同的要求,所以这一措施造成的成本增加应由施工单位自己承担。
2.针对事件2:
(1) 工程材料检验步骤:①在材料和商品构件订货前,应要求承包人提供生产厂家的产品合格证书及试验报告;必要时监理人员还应对生产厂家的生产设备、工艺及产品的合格率进行现场调査了解,或由承包人提供样品进行试验,以决定同意采购与否。②材料或商品构件运进现场后,承包人应按规定的批量和频率自检;然后报监理抽检合格后才能用于工程;不合格的由承包人自费运出场外。③在施工中,应随机对用于工程的材料或商品构件进行符合性抽样试验检查。④随时监督检查各种材料的储存、堆放、保管及防护措施。
(2) 产生质量事故的原因:有承包人施工人员技术差的因素,也有材料不合格的因素;还有配合比及不按规范施工的因素。具体如下:①由于施工人员的技术差,必然出漏振的地方或振捣不密实,混凝土就会出现空洞及不密实。②如果混凝土施工不按规范进行也会产生严重的质量事故,如不严格按混凝土配合比施工,各种材料未严格过称、用水量时多时少,致使混凝土的黏聚性和保水性变差,严重时出现离析;也有可能是施工机具在施工时出现故障,备用数量不足或修复时间长。先装人T梁的混凝土已初凝也会产生严重的质量事故。③材料不满足规范的要求,级配差,或所使用的材料变化太大使配合比不满足配合比设计要求。④配合比设计本身不合理,水灰比过大及砂率过小都会使拌合物黏聚性和保水性变差,甚至有离析现象。⑤模板漏浆,水泥浆从模板缝隙外流,导致混凝土质量变差等。
(3) 监理的过失:①监理未严格把好材料关,主要材料未经承包人自检合格、监理抽查合格就直接用于施工;②水泥受潮、钢筋锈蚀,说明承包人的材料库房不符合规范的规定’而监理并没有发现此点;③受潮水泥、锈蚀钢筋用于重要部位,说明监理不是专业技术差就是对工程极不负
责;④按施工规范的规定,混凝土施工必须要有混凝土施工记录,而在监理现场监督时未要求或检查承包人的施工记录;⑤监理违反只有上道工序检查合格并签认后,下道工序才能施工的监理原则;⑥监理在施工准备和施工过程中有明显的过失。在施工准备中未检查承包人的自检体系,对监理程序也不清楚;在批准承包人的施工组织设计时也未核实承包人的施工技术水平,机具设备情况;在施工过程中也未把好材料关;当发现材料(混合料)不合格或操作人员不称职时未及时要求更换。

第7题:

某公路项目的建设单位通过公开招标方式与某施工单位签订了施工合同。施工前,承包人向监理工程师提交了施工进度计划如下图所示,该进度计划已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工程施工到第5个月末检查时,A2工作刚好完成,B1工作已进行了1个月。在施工过程中发生了如下事件。事件1:A,工作施工半个月发现业主提供的设计文件不准确,经监理工程师与业主协商确认,对原设计进行变更,设计变更后工程量没有增加,但承包人提出以下索赔:设计变更使A,工作施工时间增加1个月,故要求将原合同工期延长1个月。事件2:工程施工到第6个月,遭受飓风袭击,造成相应损失,承包人及时向监理工程师提出费用索赔和工期索赔申请,经监理工程师审核的内容如下:(1)部分已完工程遭受不同程度破坏,费用损失30万元。(2)在施工现场承包人用于施工的机械受到损坏,造成损失5万元;用于工程上待安装设备(承包人供应)损坏,造成损失1万元。(3)由于现场停工造成机械台班损失3万元,人工窝工费2万元。(4)施工现场承包人使用的临时设施损坏,造成损失1.5万元;业主使用的临时用房破坏,修复费用1万元。(5)因灾害造成施工现场停工0.5个月,索赔工期0.5个月。(6)灾后清理施工现场,恢复施工需费用3万元。事件3:A3工作施工过程中,由于业主供应的材料没有及时到场,致使该工作延长1.5个月,发生人工窝工和机械闲置费用4万元(经监理工程师查证)。
【问题】1.不考虑施工过程中发生各事件的影响,在施工网络进度计划中标出第5个月末的实际进度前锋线,并判断如果后续工作按原进度计划执行,工期将是多少个月?


答案:
解析:
1.绘制第5个月的实际进度前锋线如下图所示。如果后续工作按原进度计划执行,该工程项目将被推迟两个月完成,工期为15个月。

第8题:

某工程项目的施工合同总价为8000万元人民币,合同工期18个月,在施工过程中由于业主提出对原有设计文件进行修改,使施工单位停工待图1. 5个月(全场性停工)。 在基础工程施工中,为了使施工质量得到保证,施工单位除了按设计文件要求对基底进行了妥善处理外,还将基础混凝土的强度由C15提高到C20,施工完成后,施工单位向监理 工程师提出工期和费用索赔,其中费用索赔计算中以下两项:
(1)由于业主修改变更设计图纸延误,损失1.5个月的管理费和利润:
现场管理费=合同总价/工期×现场管理费费率×延误时间
= 8000 万元/18 月×12%×1. 5 月=80 万元
公司管理费=合同总价/18月×7%×1. 5月=46. 67万元
利润=合同总价/工期利润率X延误时间
= 8000 万元/18×5%×1. 5 月= 33. 33 万元
合计:160万元。
(2)由于基础混凝土强度的提高索赔15万元。
问题:
对于以上情况是否应该给予费用索赔?上述索赔费用的计算方法是否正确?


答案:
解析:
对于第1项应该给予施工单位费用补偿。因为修改设计造成了施工单位的全场性停工,可能造成人工调动、生产率下降及机械设备闲置等。但上述所列的计算方法不正确, 因为现场管理费的计算不能以合同总价为基数乘相应的费率,而应以直接费为基数乘相应的费率来计算,利润包括在实施的工程内容价格内,规定是不给予利润补偿的,所以施工单位提出的以上索赔费用计算不正确,而应重新计算。
第2项不应给予索赔。因这一保证质量的措施是施工单位的技术措施,而不是业主、监理、规范、设计、合同的要求,所以这一措施造成的成本增加应由施工单位自己承担。

第9题:

某公路工程施工项目的签约合同价为8000万元人民币,合同工期18个月,在施工过程中由于业主提出对原有设计文件进行修改变更,使施工单位停工待图1.5个月(全场性停工)。在基础施工过程中,为了确保施工质量,施工单位除了按设计文件要求对基底进行了妥善处理外,还将基础混凝土的强度由C15提高到C20。施工完成后,施工单位向监理工程师提出工期和费用索赔,其中索赔计算中有以下两项:(1)由于业主修改变更设计文件造成工期延误,损失1.5个月的管理费和利润:现场管理费=签约合同价÷工期×现场管理费费率×延误时间=8000万元÷18月×12%×1.5月=80万元公司管理费=签约合同价÷工期×公司管理费费率×延误时间=8000万元÷18月×7%×1.5月=46.67万元,利润=签约合同价÷工期×利润率×延误时间=8000万元÷18月×5%×1.5月=33.33万元,合计:160万元(2)由于基础混凝土强度的提高,造成费用增加,要求追加付款15万元。
【问题】2、请分析上述背景材料中所列的管理费和利润的计算方法是否正确。


答案:
解析:
2、背景材料中所列的计算方法不正确。因为管理费的计算不能以签约合同价为基数乘相应费率。正确的计算方法是应以直接费为基数乘相应的费率来计算,即:现场管理费=直接费÷工期×现场管理费费率×延误时间=直接÷18×12%×1.5;公司管理费=(直接费+现场管理费)÷工期×公司管理费费率×延误时间=(直接费+现场管理费)÷18×7%×1.5。利润的计算也不能以签约合同价为基数乘以相应费率。正确的计算方法是应纵直接费和公司管理费之和为基数乘相应的费率来计算,即:利润=(直接费+公司管理费)÷工期×利润率×延误时间=(直接费+公司管理费)÷18×5%×1.5。

第10题:

某公路建设项目,采用《公路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合同条款,施工合同的签约合同价为5000万元,合同工期为12个月。该工程2009年4月1日开工,2009年11月10日业主提出对原设计进行修改,使施工单位停工待图1个月。在基础施工时,施工单位为保证工程质量,自行将原设计要求的混凝土强度由C18提高到C20。工程交工结算时,施工单位向监理工程师提出费用索赔如下:1由于业主方修改设计图纸延误1个月的有关费用损失:人工窝工费用损失=月工作日×日工作班数×延误月数×工日费×每班工作人数=20×2×1×30×30=3.6(万元)机械设备闲置费用损失=月工作日×日工作班数×每班机械台数×延误月数×机械台班费=20×2×2×1×600=4.8(万元)现场管理费=合同总价÷工期×现场管理费率×延误时间=5000÷12×1.0%×1=4.17(万元)公司管理费=合同价÷工期×公司管理费率×延误时间=5000÷12×6%×1=25.0(万元)利润=合同总价÷工期×利润率×延误时间=5000÷12×5%×1=20.83(万元)合计58.40万元。2由于基础混凝土强度的提高导致费用增加10万元。
【问题】1、监理工程师是否同意接受施工单位提出的索赔要求?为什么?


答案:
解析:
1、监理工程师不同意接受施工单位的索赔要求。因为不符合一般索赔程序的规定。因为,按照《公路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合同条款规定,施工单位应当在索赔事件发生后的28天内,向监理工程师递交索赔意向通知书,并说明发生索赔事件的事由。施工单位未在前述28天内发出索赔意向通知书的,丧失要求追加付款和(或)延长工期的权利。换句话,如果超过这个期限,监理工程师和业主有权拒绝其索赔要求。本工程的施工单位是在交工结算时才提出该项索赔要求,显然已超过索赔的有效期限。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