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护理技能训练

问答题鼻饲法的评估

题目
问答题
鼻饲法的评估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核对医嘱,床号、姓名,鼻饲的原因。
2.病人评估。
(1)全身情况:目前病情,有无咀嚼、吞咽困难;食欲和进食方式,意识状态,活动能力,营养状态,鼻饲的原因。
(2)局部情况:鼻孔是否通畅、鼻腔粘膜有无红肿、破损、有无义齿、缺齿及有无食道疾患等情况。
(3)心理状态:有无焦虑、悲伤或忧郁反应,对鼻饲的认识与合作程度。
(4)健康知识:对饮食与营养及插胃管知识的了解程度。
3.用物评估:胃管有无破损,是否通畅,粗细、软硬是否适合。
4.环境评估:环境是否清洁、整齐。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对需要鼻饲的患者插胃管前应注意评估哪些内容?


正确答案:对鼻饲患者插胃管前应注意评估以下内容。①评估患者全身情况:包括目前病情,有无咀嚼、吞咽困难;食欲和进食的方式,意识状态,活动能力,营养状态,鼻饲的原因。②局部情况:包括检查鼻孔是否通畅,鼻腔黏膜有无红肿、破损、有无义齿、缺齿以及有无食管疾患等情况。③心理状态:评估患者有无焦虑、悲伤或忧郁反应,对鼻饲的认识与合作程度。④健康知识: 评估患者对饮食与营养及插胃管知识的了解程度。

第2题:

鼻饲法的评价


正确答案: 1.病人插管安全、顺利,确保胃管在胃内,无脱出。
2.病人学会了一定的健康知识。
3.插管姿势正确、操作熟练、保持清洁、食量、温度、间隔时间适宜。

第3题:

简述鼻饲法的注意事项。


正确答案:①插管时动作应轻柔避免损伤食管黏膜尤其是通过食管3个狭窄部位(环状软骨水平处平气管分叉处食管通过膈肌处)时。②插入胃管至10~15cm(咽喉部)时若为清醒患者嘱其做吞咽动作;若为昏迷患者则用左手将其头部托起使下颌靠近胸骨柄以利插管。③插入胃管过程中如果患者出现呛咳、呼吸困难、发绀等表明胃管误入气管应立即拔出胃管。④每次鼻饲前应证实胃管在胃内且通畅并用少量温水冲管后再进行喂食鼻饲完毕后再次注入少量温开水防止鼻饲液凝结。⑤鼻饲液温度应保持在38~40℃左右避免过冷或过热;新鲜果汁
①插管时动作应轻柔,避免损伤食管黏膜,尤其是通过食管3个狭窄部位(环状软骨水平处,平气管分叉处,食管通过膈肌处)时。②插入胃管至10~15cm(咽喉部)时,若为清醒患者,嘱其做吞咽动作;若为昏迷患者,则用左手将其头部托起,使下颌靠近胸骨柄,以利插管。③插入胃管过程中如果患者出现呛咳、呼吸困难、发绀等,表明胃管误入气管,应立即拔出胃管。④每次鼻饲前应证实胃管在胃内且通畅,并用少量温水冲管后再进行喂食,鼻饲完毕后再次注入少量温开水,防止鼻饲液凝结。⑤鼻饲液温度应保持在38~40℃左右,避免过冷或过热;新鲜果汁

第4题:

鼻饲前应评估的内容有哪些?


正确答案:1、胃管是否在胃内且通畅,确定胃管在胃内后方可注入。
2、有无胃潴留的现象,若抽出的胃内容物>100ml,则暂停鼻饲。

第5题:

鼻饲法


正确答案: 鼻饲法适用于:
①不能由口进食者,如昏迷、口腔疾患及口腔手术或不能张口进食。
②拒绝进食的病人。
③早产儿及病情危重的婴幼儿等。

第6题:

鼻饲法目的


答案:
解析:
常用于昏迷、冬眠或其他不能经口进食的患者,补充必要的营养物质、水和电解质。

第7题:

鼻饲法的评估


正确答案: 1.核对医嘱,床号、姓名,鼻饲的原因。
2.病人评估。
(1)全身情况:目前病情,有无咀嚼、吞咽困难;食欲和进食方式,意识状态,活动能力,营养状态,鼻饲的原因。
(2)局部情况:鼻孔是否通畅、鼻腔粘膜有无红肿、破损、有无义齿、缺齿及有无食道疾患等情况。
(3)心理状态:有无焦虑、悲伤或忧郁反应,对鼻饲的认识与合作程度。
(4)健康知识:对饮食与营养及插胃管知识的了解程度。
3.用物评估:胃管有无破损,是否通畅,粗细、软硬是否适合。
4.环境评估:环境是否清洁、整齐。

第8题:

每次鼻饲前应评估患者哪些内容以确定鼻饲时机:()。

A、血压

B、消化功能

C、吸收功能

D、排泄功能

E、进食需求


参考答案:BCDE

第9题:

鼻饲法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正确答案: (1)插管动作轻稳,以免损伤食管黏膜。
(2)每次灌食前,先检查胃管是否在胃内,确实无误,方可灌食。
(3)长期鼻饲者,胃管每周更换(于晚间末次喂食后拔出,次晨再由另一侧鼻孔插入),每天行口腔护理。(4)向患者介绍进行管饲饮食的目的、操作过程如何配合的相关知识。使患者是否了解管饲饮食的注意事项。
(5)每次饲食前必须检查胃管确实在胃内方可饲食,鼻饲量每次不超过200mL,温度38℃~40℃,间隔时间不少于2小时。
(6)鼻饲者须服药时,应将药片研碎,溶解后再注入。

第10题:

鼻饲法的目的是什么?


正确答案:不能自口腔进食者、不能张口或拒绝进食的病人、早产儿和病情危重的婴幼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