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管理

问答题试述SARS的诊断依据。

题目
问答题
试述SARS的诊断依据。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问答题
试述沙眼的诊断依据。

正确答案: ①上穹隆部和上睑结膜血管模糊充血,乳头增生或滤泡形成,或两者兼有。
②用放大镜或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可见角膜血管翳。
③上穹隆部和上睑结膜出现瘢痕。
④结膜刮片染色检查有沙眼包涵体。在第一项基础上兼有其他三项之一者可诊断为沙眼。
解析: 暂无解析

第2题:

问答题
试述病毒性肝炎的诊断依据。

正确答案: 一般急性黄疸型肝炎当出现黄疸后诊断较易,无黄疸者应根据以下各方面资料综合分析作出判断:①流行病学资料(接触史、注射、输血史)。②临床表现(食欲减退、低热、恶心、厌油、乏力、肝区痛而无其他原因可解释者,体检有肝肿大伴压痛)。③实验室检查(ALT等血清酶、血清蛋白质、胆红素、尿二胆及病原学检查)。
解析: 暂无解析

第3题:

基本定为SARS病例,但尚无病原学依据者为

A.不是SARS患者

B.不像SARS患者

C.疑似SARS患者

D.临床诊断者

E.确定诊断者


参考答案:D

第4题:

问答题
试述中晚期妊娠的诊断依据。

正确答案: 有早期妊娠的经过,并逐渐感到腹部增大和自觉胎动。
(1)子宫增大:子宫随妊娠进展逐渐增大。检查腹部时,根据手测宫底高度及尺测耻骨上子宫长度,可以判断妊娠周数。
(2)胎动:胎动是胎儿情况良好的表现。妊娠12周后可用听诊器经孕妇腹壁昕及胎动,孕妇于妊娠18~20周开始自觉胎动,胎动每小时约3~5次。
(3)胎儿心音:于妊娠18~20周用听诊器经孕妇腹壁能听到胎儿心音。
(4)胎体:于妊娠20周以后,经腹壁可触到子宫内的胎体。于妊娠24周以后触诊时已能区分胎头、胎背、胎臀和胎儿肢体。
解析: 暂无解析

第5题:

问答题
试述自然因素与社会因素对SARS流行的影响。

正确答案: 现将自然因素与社会因素对SARS流行的影响分述如下:
(1)自然因素:从目前的资料看,不利于空气流通以及迫使人们室内聚集的环境条件,有利于传染源传播病原体。根据越南、加拿大、我国台湾等地的资料,SARS流行时当地已不是"冬春"季节,且气温较高。季节因素与SARS在人与人之间的传播似无直接关系。至于气象条件、地理条件、生态环境等与SARS发病的关系,尚需进一步观察。
(2)社会因素:人口密度高,流动性大,卫生条件差,以及不良卫生习惯等均有利于疾病的传播。大城市常因患者就诊相对集中,容易造成SARS的暴发和流行。医院内感染的预防控制措施不力,医护人员的个人卫生习惯和防护措施不当等,有利于发生医院内传播。患者通过交通工具的流动和迁移可造成SARS远距离传播。
解析: 暂无解析

第6题:

问答题
试述慢性比较性青光眼的诊断依据

正确答案: 发作后瞳孔常常扩大,前房浅,房角窄,还可以从另一眼也存在的闭角型青光眼解剖特征来协助诊断:如原发病为急性虹膜睫状体炎,则瞳孔常是缩小的,前房角深度和房角均正常,对侧眼的正常解剖结构也有利于鉴别诊断。
解析: 暂无解析

第7题:

问答题
SARS的诊断依据及诊断标准是什么?

正确答案: SARS的诊断依据及诊断标准如下。
(1)诊断依据:
1)流行病学:①与发病者有密切接触,或属受传染的群体发病者之一,或有明确传染他人的证据;②发病前2周内曾到过或居住于报告有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人并出现继发感染疫情的区域,或病前2周内处理或接触过SARS病人标本或病毒株。
2)症状和体征:起病急,以发热为首发症状,体温一般>38℃,偶有畏寒,可伴有头痛、关节酸痛、肌肉痛、乏力、腹泻;常无上呼吸道卡他症状,可有咳嗽,多为干咳、少痰,偶有血丝痰,可有胸闷严重者出现呼吸加速,气促,或明显呼吸窘迫。肺部体征不明显,部分病人可闻及少许湿啰音;或有肺实变体征。少数病人不以发热为首发症状。
3)实验室检查:周围血白细胞计数一般不升高或降低;常有淋巴细胞计数减少。
4)胸部X线检查:肺部有不同程度的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呈网状改变,部分病人进展迅速,呈大片状阴影;常为多叶或双侧改变,阴影吸收消散较慢;肺部阴影与症状、体征可不一致,若检查结果阴性,1~2天后应予以复查。
5)抗菌药物治疗无明显效果。
(2)诊断标准:
1)疑似诊断病例:符合上述诊断依据1)①+2)+3),或1)②+3)+4),或2)+3)+4)。
2)临床诊断病例:符合上述诊断依据1)①+2)+4)及以上,或1)②+2)+3)+4),或1)②+2)+4)+5)。
3)医学观察病例:符合上述诊断依据1)②+2)+3)。
解析: 暂无解析

第8题:

试述SARS的诊断依据。


正确答案: SARS的主要诊断依据如下:
(1)流行病学史:大部分患者可以追踪到流行病学接触史,即有被传染和/或传染他人的可能性或证据。若患者在近2周内有与SARS患者接触,尤其是密切接触的历史;或患者为与某SARS患者接触后的群体发病者之一;或患者有明确的传染他人,尤其是传染多人SARS的证据,可以认为该患者具有SARS的流行病学依据。对于2周内曾经前往或居住于SARS流行区域的就诊患者,应警惕其患SARS的可能性。
(2)临床症状和体征:SARS的潜伏期通常限于2周之内。急性起病,自发病之日起,2~3周内病情都可处于进展状态,主要有发热及相关症状。呼吸系统症状可有咳嗽,多为干咳少痰,常无上呼吸道卡他症状。其他方面还可能出现腹泻、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肺部体征常不明显。
(3)一般实验室检查:白细胞计数一般正常或降低;常有淋巴细胞计数减少;部分患者血小板减少。
(4)胸部X线影像学变化:病变初期肺部出现不同程度的片状、斑片状磨玻璃样密度影,少数为肺实变影。阴影常为多发和/或双侧改变,并于发病过程中呈进展趋势,部分病例进展迅速,短期内融合成大片状阴影。
(5)SARS病原学检测:如SARS-COVRNA或SARS抗体阳性。

第9题:

问答题
试述SARS的流行病学三个环节。

正确答案: SARS流行病学的三个环节是:
(1)传染源:SARS患者是最主要传染源。极少数患者在刚出现症状时即具有传染性。一般情况下传染性随病程而逐渐增强,在发病的第2周最具传播力,尚未发现潜伏期患者以及治愈出院者有传染他人的证据。
(2)传播途径:近距离呼吸道飞沫传播,即通过与患者近距离接触,吸入患者咳出的含有病毒颗粒的飞沫,是SARS经空气传播的主要方式和最重要的途径。气溶胶传播是经空气传播的男一种方式,其流行病学意义在于易感者可以在未与SARS患者见面的情况下,通过吸入悬浮在空气中含有SARS病毒的气溶胶而感染。通过手接触传播是另一种重要的传播途径。目前尚不能排除经肠道传播的可能性,尚无证据表明苍蝇、蚊子、蟑螂等媒介昆虫可以传播SARS病毒。影响传播的因素很多,密切接触是最主要的因素,包括治疗或护理、探视患者,与患者共同生活,直接接触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或体液等。在医院抢救和护理危重患者、吸痰、气管插管以及咽拭子取样时,很容易发生医院内传播,应格外警惕。医院病房环境通风不良,患者病情危重,医护或探访人员个人防护不当使感染危险性增加。另外如飞机、火车、汽车、电梯等相对密闭的环境都是可能发生传播的场所。改善通风条件,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和防护措施,会使传播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3)人群易感性:一般认为人群普遍易感,但儿童感染率较低,原因尚不清楚。SARS症状期病人的密切接触者是SARS的高危险人群。医护人员和患者家属与亲友在治疗、护理、陪护、探望患者时,同患者近距离接触次数多,接触时间长,如果防护措施不力,很容易感染SARS。感染SARS病原后,已证实可以产生体液免疫,已有观察到发病6个月时血清抗SARSCoVIgG仍呈强阳性的报道,但其持续时间及其对机体的保护作用,以及流行病学意义均有待深入研究。
解析: 暂无解析

第10题:

问答题
试述普通型菌痢的诊断依据。

正确答案: (1)流行病学资料:有不洁食物进食史,与菌痢病人密切接触史,夏秋季发病,儿童青年多见。
(2)临床表现:突然起病,发高热,腹痛腹泻,呕吐,食欲减退,粪便量少,里急后重,左下腹压痛。
(3)实验室检查:血液白细胞总数升高,中性粒细胞增多,粪便镜检发现较多白细胞、脓细胞与红细胞,粪便致病菌培养有痢疾杆菌生长。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