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基础及MSOffice应用

问答题将文中后12行文字转换为一个12行4列的表格。设置表格居中,表格第2列列宽为5厘米,其余列列宽为2厘米,行高为0.5厘米;表格中所有文字水平居中。

题目
问答题
将文中后12行文字转换为一个12行4列的表格。设置表格居中,表格第2列列宽为5厘米,其余列列宽为2厘米,行高为0.5厘米;表格中所有文字水平居中。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问答题
将文中后11行文字转换成一个11行3列的表格,在表格末尾添加一行,并在其第一列(“名称”列)单元格内输入“合计”二字,在第二(“六月销量”列)、第三列(“上半年总销量”)列内填入相应的合计值(保留2位小数);设置表格居中、表格列宽为3厘米、行高为0.7厘米,表格中单元格对齐方式为水平居中(垂直、水平均居中)。

正确答案:
步骤1:选择文档中的最后11行,打开【插入】选项卡,在【表格】分组中单击“表格”,“文本转换成表格”命令,在弹出的【将文字转换成表格】对话框中选择文字分隔位置为“制表符”,直接单击“确定”按钮。
步骤2:将鼠标光标定位在表格的最后一行,打开【表格工具,布局】选项卡,在【行和列】分组中单击“在下方插入”命令,在表格的下方添加一行。
步骤3:将鼠标光标定位在插入行的第一列中输入文本“合计”,将鼠标光标定位在该行的第2列中,打开【表格工具,布局】选项卡,在【数据】分组中单击“公式”命令,在弹出的【公式】对话框“公式”中直接输入“=SUM(Above)”,在“编号格式”中选择“0.00”,单击“确定”,按钮关闭对话框,计算出“六月销量”列的合计值。使用相同的方法计算出第三列的合计值。
步骤4:选定全表,右键单击,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表格属性”命令,在弹出的【表格属性】对话框的“表格”选项卡“对齐方式”里选择“居中”;在“列”选项卡中勾选“指定宽度”,设置其值为“3厘米”,在【表格属性】对话框的“行”选项卡中勾选“指定高度”,在其后的文本框中输入“0.7厘米”,在“行高值是”中选择“固定值”,并单击“确定”按钮。
步骤5:选定全表,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快捷菜单中选中“单元格对齐方式”命令,在弹出子菜单中选择“水平居中”命令。
解析: 暂无解析

第2题:

问答题
将文中后7行文字转换成一个7行2列的表格,设置表格居中、表格列宽为5厘米、行高为0.7厘米;设置表格中第一行文字水平居中,其余文字中部右对齐。

正确答案:
步骤1:选中文中后7行文字,单击【插入】,【表格】分组中的“表格”按钮,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文木转换成表格”命令,在弹出的“将文本转换成表格”对话框中单击“确定”按钮关闭对话框。
步骤2:选中整个表格,在【开始】,【段落】分组中将表格设置为居中;在【布局】选项“单元格大小”分组中输入表格列宽为5厘米,行高为0.7厘米.
步骤3:选中表格第一行,在“对齐方式”分组中单击“水平居中”按钮;选中表格其余行,在对“齐方式”分组中单击“中部右对齐”按钮。
解析: 暂无解析

第3题:

(1)将标题段(“黄金周”)文字设置为二号红色空心黑体、居中。

(2)将正文第一段内容(“国家法定节假日”……如此等等:”)的文字设置为小四号楷体GB2312、段落首行缩进2字符、行距1.25倍。

(3)将正文中第2~3段内容(“总之,……在逐渐走高。”)设置成楷体GB2312、红色小三号、并加黄色底纹,段后间距0.5行。

(4)将文中后6行文字转换为一个6行4列的表格。设置表格居中,表格第1列列宽为2.5厘米,其余列列宽为3.6厘米,行高为0.8厘米;表格中所有文字中部居中。

(5)分别用公式计算表格中2~4列的合计,填入对应的单元格中;设置表格外框线为1.5磅蓝色双实线、内框线为0.5磅蓝色单实线。

&


正确答案:
首先在“考试系统”中选择【答题→字处理题→Word.Doc】命令,将文档“Word.doc”打开。
(1)设置文本
在制作本例时,首先设置文档中的标题文本,然后再对正文的第1段内容进行设置,最后对2~4段进行设置,其具体操作如下:
步骤1 选择标题文本,选择【格式→字体】命令,在弹出的“字体”对话框的“中文字体”中选择“黑体”(西文字体设为“使用中文字体”),在“字号”中选择“二号”,在“字体颜色”中选择“红色”,在“效果”中勾选“空心”。单击工具栏上的设置字体居中对齐,选择正文中的第1段,单击工具栏上的设置字体为“楷体一GB2312”、 字号为“小四”。
步骤2 保持文本的选中状态,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段落”命令,在弹出的“段落”对话框的“特殊格式”中选择“首行缩进”,在“度量值”中输入“2字符”,在“行距”中选择“多倍行距”,在“设置值”中输入“1.25”。
步骤3 选择正文中的第2、3段,单击工具栏上的设置字体为“楷体_GB2312”、字号为“小三”,“颜色”为“红色”,选择【格式→边框和底纹】命令,在弹出的“边框和底纹”对话框“底纹”的“填充”中选择“黄色”。
步骤4 保持文本的选中状态,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段落”命令,在“段落”对话框的“段后”中输入“0.5行”。
(2)设置表格
在制作本例时,首先将文本转换为表格,然后再分别设置表格中的字体、表格属性及表格的排序,其具体操作如下:
步骤1 将文本中的后6行选中,选择【表格→转换→文字转换成表格】命令,在弹出的“将文本转换成表格”对话框中设置“文字分隔位置”为“制表符”,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文本向表格的转换。
步骤2 选择【表格→表格属性】命令,在弹出的“表格属性”对话框的“对齐方式”中选择“居中”,设置表格居中对齐,选择表格的第1列,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表格属性”命令,在弹出的“表格属性”对话框“列”中勾选“指定宽度”,在其后的文本框中输入“2.5厘米”。
步骤3 选择表格的其他列,用相同的方法设置“列宽”为“3.6厘米”,在“行”中勾选“指定高度”,在其后的文本框中输入“0.8厘米”,在“行高值是”中选择“固定值”。
步骤4全选表格,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单元格对齐方式一中部居中】命令,设置表格居中对齐。
步骤5 将鼠标光标定位到表格的最后一行中,选择【表格→插入→行(在下方)】命令,在表格的下方将添加一行,将鼠标光标定位到表格第l列最后1个单元格中,输入文本“合计”。
步骤6 将鼠标光标定位到表格第2列的最后一个单元格中,选择【表格→公式】命令,在弹出的“公式”对话框中直接输入“=SUM(ABOVE)”,用相同的方法分别计算出第3列、第4列的合计结果。
步骤7 选中整个表格,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边框和底纹”命令,在弹出的“边框和底纹”对话框的“线型”中选择“双窄线”,在“宽度”中选择“l.5磅”,在“颜色”中选择“蓝色”。
步骤8 在“设置”中选择“自定义”,在“线型”中选择“单实线”,’在“宽度”中选择“0.5磅”,在“颜色”中选择“蓝色”,将鼠标光标移动到“预览”的表格中心位置,单击鼠标添加内线。

第4题:

问答题
将文中后4行文字转换为一个4行2列的表格、表格居中;

正确答案:
步骤1:首先要对转换的文本添加段落标记和分隔符。其中,分隔符是划分列的标记,段落标记是划分行的标记(有几个段落标记就有几行)。
步骤2:选定要转换的文本,打开【插入】选项卡,在 【表格】分组中单击“表格”,在打开的面板中选择“文本转换成表格”命令,打开【将文字转换成表格】对话框。
步骤3:在“列数”和“行数”框中将出现转换生成表格为2列4行(如果列数与试题要求的不符,则说明分隔符使用不正确,需要返回上面的步骤修改分隔符。)在“文字分隔位置”区域会自动选中文本中使用的分隔符,如果不正确可以重新选择。设置完毕单击“确定”按钮。
解析: 暂无解析

第5题:

问答题
将文中后11行文字转换为一个11行4列的表格;设置表格居中,表格第一列列宽为2厘米、其余各列列宽为3厘米、行高为0.6厘米,表格单元格对齐方式为水平居中(垂直、水平均居中)。

正确答案:
步骤1:选择文档中的最后11行,打开【插入】选项卡,在【表格】分组中单击“表格”,“文本转换成表格”命令,在弹出的【将文字转换成表格】对话框中选择文字分隔位置为“制表符”,直接单击“确定”按钮。
步骤2:选定全表,右键单击,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表格属性”命令,在弹出的【表格属性】对话框的“表格”选项卡“对齐方式”里选择“居中”;在“列”选项卡中勾选“指定宽度”,设置其值为“3厘米”,在【表格属性】对话框的“行”选项卡中勾选“指定高度”,在其后的文本框中输入“0.6厘米”,在“行高值是”中选择“固定值”,并单击“确定”按钮。
步骤3:选择表格的第l列,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表格属性”命令,在弹出的【表格属性】对话框的“列”选项卡中勾选“指定宽度”,并修改文本框的值为“2厘米”。
步骤4:单击“确定”按钮返回到编辑页面中,保持表格的选中状态,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快捷菜单中选中“单元格对齐方式”命令,在弹出子菜单中选择“水平居中”命令。
解析: 暂无解析

第6题:

问答题
将文中后8行文字转换为一个8行5列的表格;设置表格居中,表格第2列列宽为6厘米,其余列列宽为2厘米,行高0.6厘米,表格中所有文字水平居中。

正确答案:
步骤1:选中后8行文字,单击【插入】,【表格】分组中的“表格”按钮,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文本转换成表格”命令,在弹出的“将文本转换成表格”对话框中单击“确定”按钮关闭对话框。
步骤2:选中整个表格,在【段落】分组中将对齐方式设置为居中,在【布局】,【对齐方式】分组中单击“水平居中”按钮。
步骤3:选中表格的第二列,在【布局】,【单元格大小】分组下输入表格列宽为6厘米。
步骤4:选中表格的其余列,在【布局】,【单元格大小】分组中输入表格列宽为2厘米。
步骤5:选中整个表格,在【布局】,【单元格大小】分组中输入行高为0.6厘米。
解析: 暂无解析

第7题:

问答题
将文中后6行文字转换成一个6行2列的表格。表格套用样式“浅色底纹.强调文字颜色l”。设置表格居中、表格中单元格对齐方式为水平居中(垂直、水平均居中)。设置表格列宽为5厘米、行高为0.6厘米;

正确答案:
步骤1:选择文档中的最后6行,打开【插入】选项卡,在【表格】分组中单击“表格”,“文本转换成表格”命令,在弹出的【将文字转换成表格】对话框中选择好文字分隔位置,单击“确定”按钮插入表格。
步骤2:选定全表,打开【表格工具,设计】选项卡,在【表格样式】分组中单击“浅色底纹.强调文字颜色1”样式。
步骤3:选定全表,右键单击,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表格属性”命令,在弹出的【表格属性】对话框的“表格”选项卡“对齐方式”里选择“居中”:在“列”选项卡中勾选“指定宽度”,设置其值为“5厘米”,在【表格属性】对话框的“行”选项卡中勾选“指定高度”,在其后的文本框中输入“0.6厘米”,在“行高值是”中选择“固定值”,并单击“确定”按钮。
步骤4:保持表格的选中状态,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快捷菜单中选中“单元格对齐方式”命令,在弹出子菜单中选择“水平居中”命令。
解析: 暂无解析

第8题:

问答题
将文中后9行文字转换为一个9行4列的表格,设置表格居中、表格列宽为2.8厘米、行高为0.6厘米,表格中单元格对齐方式为水平居中(垂直、水平均居中)。

正确答案:
步骤1:选择文档中的最后9行,打开【插入】选项卡,在【表格】分组中单击“表格”【“文本转换成表格”命令,在弹出的【将文字转换成表格】对话框中选择文字分隔位置为“制表符”,直接单击“确定”按钮。
步骤2:选定全表,右键单击,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选择“表格属性”命令,在弹出的【表格属性】封话框的“表格”选项卡“对齐方式”里选择“居中”;在“列”,选项卡中勾选“指定宽度”,设置其值为“2.8厘米”,在【表格属性】对话框的“行”选项卡中勾选“指定高度”,在其后的文本框中输入“0.6厘米”,在“行高值是”中选择“固定值”,并单击“确定”按钮。
步骤3:保持表格的选中状态,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快捷菜单中选中“单元格对齐方式”命令,在弹出子菜单中选择“水平居中”命令。
解析: 暂无解析

第9题:

问答题
将文中最后7行文字转换成一个7行6列的表格;设置表格第1列和第6列列宽为3厘米、其余各列列宽为1.7厘米、表格居中;将表格第l行、第2行的第1列单元格合并,将表格第1行的第2列和第3列的单元格合并,将表格第l行、第2行的第6列单元格合并。

正确答案:
①按照题目要求将文字转换成表格。选中后7行文字,在【插入】功能区的【表格】分组中,单击“表格”按钮,选择“文本转换成表格”选项,弹出“将文字转换成表格”对话框,单击“确定”按钮。
②按照题目要求设置表格列宽。选中表格第1列和第6列,在【布局】功能区的【单元格大小】分组中,单击“表格属性”按钮,弹出“表格属性”对话框。单击“列”选项卡,并指定宽度为“3厘米”,单击“确定”按钮。按照同样的操作设置其余列的列宽为“l.7厘米”。
③按照题目要求设置表格对齐属性。选中表格,在【开始】功能区的【段落】分组中,单击“居中”按钮。
④按照题目要求合并单元格。表格转换完成后,选中第1行和第2行的第1列内容,单击鼠标右键弹出右键菜单,在右键菜单中选中“合并单元格”命令,合并第1行和第2行的第1列。按照同样的操作,合并第1行的第2列和第3列,第1行和第2行的第6列。
解析: 暂无解析

第10题:

问答题
将文中最后4行文字转换成一个4行3列的表格;在第2列与第3列之间添加一列,并依次输入该列内容“缓冲器”、…4’、“40”、“80Y;设置表格列宽为2.5厘米、行高为0.6厘米、表格居中。

正确答案:
①按照题目要求将文字转换成表格。选中要转换为表格的文字,在【插入】功能区的【表格】分组中,单击“表格”按钮,选择“文本转换成表格”选项,弹出“将文字转换成表格”对话框,单击“确定”按钮。
②按题目要求为表格插入一列。选中表格第2列,在【布局】功能区的【行和列】分组中,单击“在右侧插入”按钮,为表格添加一列,并按题目要求依次输入该列内容。
③按照题目要求设置表格列宽和行高。选中表格,在【布局】功能区的【单元格大小】分组中,单击“表格属性”按钮,弹出“表格属性”对话框。单击“列”选项卡,并指定宽度为“2.5厘米”;单击“行”选项卡,并指定高度为“0.6厘米”,设置“行高值”为“固定值”,单击“确定”按钮。
④按照题目要求设置表格对齐属性。选中表格,在【开始】功能区的【段落】分组中,单击“居中”按钮。
解析: 暂无解析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