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选读

多选题“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关于此句下面的解释或说明比较恰当的有()。A此句中的“得众”:指得到民心。B孔子在这里强调得民心者得到天下,他鼓励自己和学生们无论在学问和道德上,都应该是坚持不懈,自觉自愿。C此句是说:得到民心就会得到国家,失去民心就会失去国家。因此,品德高尚的人首先注重修养自己的德行。有了德行才会受到别人的拥护,有人拥护才能保有土地,保有土地才能拥有财富,拥有财富了,才可以用于开支。D此句出自《大学》。

题目
多选题
“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关于此句下面的解释或说明比较恰当的有()。
A

此句中的“得众”:指得到民心。

B

孔子在这里强调得民心者得到天下,他鼓励自己和学生们无论在学问和道德上,都应该是坚持不懈,自觉自愿。

C

此句是说:得到民心就会得到国家,失去民心就会失去国家。因此,品德高尚的人首先注重修养自己的德行。有了德行才会受到别人的拥护,有人拥护才能保有土地,保有土地才能拥有财富,拥有财富了,才可以用于开支。

D

此句出自《大学》。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关于此句下面的解释或说明比较恰当的有()。

  • A、此句意思是:喜怒哀乐没有发作时,叫做中;喜怒哀乐情绪表现出来的时候,都恰到好处,叫做和。君子能够做到中,是天下最大的根本;做到和,天下才能归于道。能够做到中与和,天地都会赋予他应有的位置,万物就会在中和中发育生长。
  • B、此句意思是:“恭敬、宽厚、诚实、勤敏、慈惠。恭敬就不致遭受侮辱,宽厚会得到大众的拥护,诚实能得到他人的信任,勤敏则做事易见功效,慈惠则足以用人。”
  • C、此句是说喜怒哀乐要有节制,不能大喜不能大悲。
  • D、此句中的“中节” :即是合乎度,虽有喜怒哀乐之情,但都发而有度。

正确答案:A,D

第2题:

“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关于此句下面的解释或说明比较恰当的有()。

  • A、此句意思是:言行要谨慎,为人要诚实守信,要广泛地去爱众人,并且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
  • B、此句中的“仁”:即仁人,有仁德之人。
  • C、此句是说:“有诚信的信誉,有广泛的爱好,就会使人亲近。”
  • D、此句出自《老子》。

正确答案:A,B

第3题:

“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关于此句下面的解释或说明比较恰当的有()。

  • A、此句意思是:“仁爱之人先独自承担并为他人奉献与付出然后会有所收获,做到了恭、宽、信、敏、惠,这样可以叫做‘仁’了。”
  • B、此句意思是:“恭敬、宽厚、诚实、勤敏、慈惠。恭敬就不致遭受侮辱,宽厚会得到大众的拥护,诚实能得到他人的信任,勤敏则做事易见功效,慈惠则足以用人。”
  • C、此句中的中“恭”:指谦恭。“宽”:指宽厚。“信”:指诚实。“敏”:指勤敏。“惠”指:慈惠。
  • D、此句意思是:做事要宽容,不要苛刻。

正确答案:B,C

第4题: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关于此句下面的解释或说明比较恰当的有()。

  • A、此句大致意思是:孔子说:“约束自己,让自己的言行合于礼的规范,那就是对仁德的践行。如果有一天人们都做到了这一点,天下的人就会心归于仁德。践行仁德取决于每个人自己,哪里在于别人呢?”
  • B、此句大致意思是:“我每天多次自我反省——给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了呢?和朋友往来是不是守诚信了呢?老师所传授给我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
  • C、此句中的“复”:履行之意。
  • D、此句出自《论语》。

正确答案:A,C,D

第5题: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关于此句下面的解释或说明比较恰当的有()。

  • A、此句大致意思是:孔子说:好比堆土成山,只差一筐土而未完成,这时停下来,前功尽弃,这是我自己要停下来的啊!好比用土平地,即使才倒下一筐,如果要前进,那是我自己要前进的。
  • B、孔子在这里用堆土成山这一比喻,说明功亏一篑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他鼓励自己和学生们无论在学问和道德上,都应该是坚持不懈,自觉自愿。
  • C、此句是说要学习山的高尚品格,学习土的坚韧气度。
  • D、此句出自《孟子》。

正确答案:A,B

第6题:

“ 旧学商量加遂密,新知培养转深沉”,关于此句下面的解释或说明比较恰当的有()。

  • A、此句是朱熹的名句
  • B、此句意思是:学习传统文化知识要商量要研讨,才能逐步增加通晓和缜密的能力;对于所学新知要训练要累积,才能慢慢转化为深刻透彻的智能
  • C、此句是孔子的名句
  • D、此句中的“遂”:是通达, 通晓,洞达之意

正确答案:A,B,D

第7题: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能不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关于此句下面的解释或说明比较恰当的有()。

  • A、此句大致意思是:孔子说:“对品德不进行培养,对学问不进行钻研,听到符合道义的好事不能跟着做,有了错误不能及时改正,这就是我所担忧的。”
  • B、孔子在这里说明功亏一篑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他鼓励自己和学生们无论在学问和道德上,都应该是坚持不懈,自觉自愿。
  • C、此句中的“修”: 指学习、培养。
  • D、此句出自《孟子》。

正确答案:A,C

第8题:

“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关于此句下面的解释或说明比较恰当的有()。

  • A、此句意思是:“富裕和显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但用不合于仁德的方法得到它,就不会去享有它;贫穷与低贱是人人都厌恶的,但不用正当的方法去摆脱它,就不会摆脱掉它。”
  • B、此句意思是: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知识是无限的(没有边界的),用有限的生命追求无限的知识,就会搞得困顿不堪呢!既然如此,还去追求知识的人,就只能弄得精疲力竭了。
  • C、此句出自《老子》。
  • D、此句出自《论语》。

正确答案:A,D

第9题:

“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关于此句下面的解释或说明比较恰当的有()。

  • A、此句中的“得众”:指得到民心。
  • B、孔子在这里强调得民心者得到天下,他鼓励自己和学生们无论在学问和道德上,都应该是坚持不懈,自觉自愿。
  • C、此句是说:得到民心就会得到国家,失去民心就会失去国家。因此,品德高尚的人首先注重修养自己的德行。有了德行才会受到别人的拥护,有人拥护才能保有土地,保有土地才能拥有财富,拥有财富了,才可以用于开支。
  • D、此句出自《大学》。

正确答案:A,C,D

第10题: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关于此句下面的解释或说明比较恰当的有()。

  • A、此句大致意思是:灾祸的里面,已经隐藏了幸福的到来,幸福的里面,也潜伏着灾祸。
  • B、此句大概意思是:好事和坏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在一定的条件下,福就会变成祸,祸也能变成福。
  • C、此句中“倚”:指靠着,依靠,伴随。“伏”:指潜在,隐藏。
  • D、此句出自《老子》。

正确答案:A,C,D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