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火材料知识竞赛

问答题简述成型方法(按坯料含水量划分)。

题目
问答题
简述成型方法(按坯料含水量划分)。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按坯料含水量的多少?可分为半干法(坯料水分5%左右)、可塑法(15%左右)和注浆法(40%左右)。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简述成型方法(按坯料含水量划分)。


正确答案:按坯料含水量的多少?可分为半干法(坯料水分5%左右)、可塑法(15%左右)和注浆法(40%左右)。

第2题:

面点模具成型方法主要有坯料成型和加热成型。


正确答案:错误

第3题:

根据坯料的性能和含水量不同,成形方法可以分为三大类:可塑法成形、注浆法成形以及()。

  • A、捏塑成型
  • B、压制成形
  • C、泥板成形
  • D、泥条成形

正确答案:B

第4题:

滚压成型坯料的含水率比旋压成型高。


正确答案:错误

第5题:

根据坯料的性能和含水量不同,成形方法可以分为三大类:()。


正确答案:可塑法成形、注浆法成形、压制成形

第6题:

锻造按坯料加工时的温度可分为几中形式?简述它们的区分方法。


正确答案: 铸造冲压加工按照坯料在加工时的温度,可分为冷锻、热锻、温锻或温热锻和等温锻等。
冷锻——是指坯料在低于金属再结晶温度下,通常多指在常温下进行的加工。这种状态下冷若冰霜锻成形的工件,开关和尺寸精度较高,表面光洁,加工工序少,便于自动化生产。许多冷锻件或冲压件可直接用做结构零件或制品,而不再需要进行切削或其他加工。但冷锻加工时,因金属塑性低,变形时易产生开裂,变形抗力大,需要大吨位的锻压机械。
热锻——是指坯料在金属再结晶温度以上进行的加工,提高坯料加热温度能改善金属的塑性,有利于提高工件的内在质量,使之不易开裂。调温还能减小金属的变形抗力,降低所需锻压机械的吨位。但热锻工序多,工件精度差,不表面不光洁,锻件容易产生氧化、脱碳、热膨胀或烧损等工艺缺陷。因此,热锻成形的工件,都需要经过大量的再加工之后才能为制品。
温锻——是让被加工坯料温度在高于常温,但又不超过再结晶温度下进行的加工。坯料在相对软化的状态下进行塑性成型菜,成形时要比冷锻加工容易,所需成形设备的吨位也可以减小。由于是在较低温度范围内加热,氧化、脱碳的可能性小或大大减轻,成形制件的精度较高,表面较光洁而变形抗力不大,其机械性能也比退火件要高。特别是对于变形抗菌素力较大及在室温下加工困难的材料,加温后变成可加工或容易加工。

第7题:

坯料制备根据含水量不同,坯料分为三类:()。


正确答案:注浆料、可塑料和压制粉料

第8题:

坯料的可塑性随着含水量的增加而提高,达到可塑性后,随着含水量的增加而降低,呈抛物线性变化,一般要求手工成型泥料的含水量为()。

  • A、20%-21%
  • B、20%-22%
  • C、21%-23%
  • D、23%-25%

正确答案:D

第9题:

旋压成型和滚压成型对坯料各有什么要求?


正确答案: 滚压成型对坯料要求:有好的可塑性,屈服值高,延伸变形量较宽,含水量少,同时可根据阴、阳模具的不同来调整含水量,大致在19%~26%。旋压成型对坯料要求:要求水分均匀,结构一致,较好的可塑性,屈服值较低,含水量稍多些。

第10题:

按照坯料的性能可将陶瓷成型方法分为压制成型、可塑成型和()三类,其中注浆成型又可分为普通注浆、热压注浆、流延法.


正确答案:注浆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