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西方哲学史

问答题简述亚里士多德的目的论思想。

题目

问答题简述亚里士多德的目的论思想。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1)希腊早期哲学家的质料因、动力因、形式因
①希腊早期哲学家们对事物的原因作了考察,如泰利斯的水、阿那克西美尼的气、赫拉克利特的火、恩培多克勒的“四根”和阿那克萨戈拉的种子都是对质料因的不同说明;
②恩培多克勒和阿那克萨戈拉企图在质料因之外寻找动力因,分别把动力因说成是爱恨和心灵;
③柏拉图主张用形式因统摄质料因。
(2)亚里士多德的目的因
①内涵
他的目的因是为了解释事物为什么运动,即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目的来说明它的运动。在《形而上学》中,他认为作为第一实体的形式是目的因,而作为目的因的形式是现实性。目的因是亚里士多德的独创。
②自然是有目的的活动
在物理学中,他主张把自然看作有目的的活动,自然绝不会做无用或无目的之事,并用目的因说明自然物及其部分的产生和结构。
③事物具有实现自身本性的自然倾向
他并不认为自然能像人那样有意识地选择自己的目的,更不认为自然必须满足人的目的,他所说的目的并不是有意识地去做出选择的目的,而是在事物之内事物所具有的要实现自身本性的自然倾向。这种倾向不一定会实现,会受到各种阻碍而不能实现,因而出现事物不能实现其目的的现象,有目的的自然倾向受到阻碍也是自发性和偶然巧合的原因。他还宣称上帝作为不动的动者,是世界的目的因。他的目的论对以后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解析: 暂无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主要是美国教育思想家杜威的观点是()

  • A、社会教育目的论
  • B、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
  • C、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
  • D、教育无目的论

正确答案:D

第2题:

法国教育思想家雅克。马里坦和日本教育思想家小原国芳是()的代表人物

  • A、神学的教育目的论
  • B、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 C、皮特思
  • D、教育无目的论

正确答案:A

第3题:

下列教育思想史上具有代表性的教育目的论中,属于美国教育家杜威的观点的是【 】

A.神学的教育目的论

B.教育无目的论

C.社会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D.个人本位的教育目的论


正确答案:B

第4题:

最早提出“目的论”的哲学家是()。

  • A、柏拉图
  • B、亚里士多德
  • C、苏格拉底
  • D、德谟克利特

正确答案:C

第5题:

简述亚里士多德在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的地位。


正确答案: 1.是政治学的开创者。通过对古希腊政治生活的总结和升华,留下了丰厚的理论遗产,对后世西方政治理论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2.是西方较为开放、进步、理性主义的政治传统的先驱。
3.是古希腊政治理论的集大成者。

第6题:

把人的价值看成高于社会价值,把人作为教育目的根本所在的思想是()

  • A、神学教育目的论
  • B、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
  • C、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
  • D、国家本位教育目的论

正确答案:C

第7题:

简述亚里士多德的经济思想。


正确答案: (一)提出了不同于柏拉图的理想的国家组织(最大的不同在于通过加强中等阶层的势力,实行有限的奴隶主阶级民主政体来巩固奴隶制度)
(二)进一步发展了色诺芬关于“家庭管理”理论;家庭管理包括研究家庭中成员之间的关系,研究致富的技术、家庭成员关系包括主与奴,夫与妻,双亲与子女的关系,其中首要的关系是主与奴的关系。
(三)认为“家庭管理”和“货殖”是不同的:家庭管理是为了取得有使用价值的物品,以便消费,目的是有限的,它的限度是消费,家庭管理是自然的、货殖以货币为目的交换的,目的在于无限的追求货币财富,其目的是无限的,违反自然的。
(四)论述到公平这一道德范畴,进而对商品的价值形式发表了天才的见解,并提出是货币使一切物可以通约。

第8题:

简述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正义论的法律观及法制观点的核心。


参考答案:

(一)、关于正义论的法律观:
1、关于人、城邦的论述。“人类自然是趋向于城邦生活的动物”,城邦是正义的产物,是实现正义的手段;
2、正义与善德。人应该有善、美德和正义这三种品质;
3、关于什么是正义。亚里士多德认为政治学上的善就是正义,法律来源于正义、体现正义并以实现正义为根本目的,这是他法律思想核心的所在。他将正义分为“自然的政治正义”和“习惯的政治正义”,前者各个城邦都相同,后者则因国而异;正义更重要的是可以被分为普遍(守法)正义和个别正义,个别的正义又可分为分配的正义和矫正的(平均的)正义两种。以及中庸之道及其标准,就是“取其中”。
总而言之,亚里士多德的法律观就是正义的法律观,法律离不开正义,离不开美德,因为法律本身是从社会的政治正义演化而来的,正义的原则必须寓于法律之中。
(二)关于法治观点的核心:
1、主张法治,反对人治。从法治的理论基础角度,亚里士多德论述了人性论的基础和认识论的基础。人性论的基础是人类普遍存在恶性,“法治优于一人之治”;认识论的基础是“众人智慧优于一人智慧”;
2、关于法治的内涵。他认为法律应当是“制定的良好和普遍的服从”,法治还应该是良法与守法的结合。以上两种理论被称作亚里士多德的法治公式,对于西方法治未来发展的价值定向有深远意义。


第9题:

简述亚里士多德的行政组织思想。


正确答案:亚里士多德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大学者,在他的《政治学》里,他表达了其行政组织思想:
(1)他提出了三权分立的雏形,即无论那种整体的国家都应该包括三中机构:议事机构、行政机构、审判机构。
(2)设置行政机构的依据在于:城邦事务管理的实际需要;行政机构的设置要以管理的业务或对象为依据;不同的政体有不同的行政机构与之相适应。
(3)提出了行政组织应当具有一定的职能,如城邦监护职能、公共财政、军事职能等。
(4)行政人员的任用的原则是:适用、专任、德才兼备。
(5)建立行政监督机构对行政人员进行监督。
(6)他主张以法治国。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亚里士多德的目的论思想。

正确答案:
(1)希腊早期哲学家的质料因、动力因、形式因
①希腊早期哲学家们对事物的原因作了考察,如泰利斯的水、阿那克西美尼的气、赫拉克利特的火、恩培多克勒的“四根”和阿那克萨戈拉的种子都是对质料因的不同说明;
②恩培多克勒和阿那克萨戈拉企图在质料因之外寻找动力因,分别把动力因说成是爱恨和心灵;
③柏拉图主张用形式因统摄质料因。
(2)亚里士多德的目的因
①内涵
他的目的因是为了解释事物为什么运动,即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目的来说明它的运动。在《形而上学》中,他认为作为第一实体的形式是目的因,而作为目的因的形式是现实性。目的因是亚里士多德的独创。
②自然是有目的的活动
在物理学中,他主张把自然看作有目的的活动,自然绝不会做无用或无目的之事,并用目的因说明自然物及其部分的产生和结构。
③事物具有实现自身本性的自然倾向
他并不认为自然能像人那样有意识地选择自己的目的,更不认为自然必须满足人的目的,他所说的目的并不是有意识地去做出选择的目的,而是在事物之内事物所具有的要实现自身本性的自然倾向。这种倾向不一定会实现,会受到各种阻碍而不能实现,因而出现事物不能实现其目的的现象,有目的的自然倾向受到阻碍也是自发性和偶然巧合的原因。他还宣称上帝作为不动的动者,是世界的目的因。他的目的论对以后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