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高层建筑、高耸结构与横向作用

单选题未考虑非结构构件刚度影响时的框架基本自振周期T1最接近于(  )s。A 0.5B 0.9C 1.2D 1.7

题目
单选题
未考虑非结构构件刚度影响时的框架基本自振周期T1最接近于(  )s。
A

0.5

B

0.9

C

1.2

D

1.7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A
解析: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结构》(混凝土结构)(2009年)第14.1.2条规定,框架结构基本自振周期经验公式为T1=(0.08~0.1)n,式中,n为楼层数,所以该框架基本自振周期为:T1=0.09×10=0.9s。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为保证结构“大震不倒”,要求结构具有()

A、较大的初始刚度

B、较高的截面承载能力

C、较好的延性

D、较小的自振周期T1


参考答案:C

第2题:

一幢十层教学楼,采用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体系,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地震分组为一组、Ⅱ类场地。在重力荷载代表值作用下,中间横向框架的计算简图如图所示。



2.未考虑非结构构件刚度影响时的框架基本自振周期T1最接近于(  )s。

A. 0.5
B. 0.9
C. 1.2
D. 1.7

答案:B
解析: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规定框架结构基本自振周期经验公式为T1=(0.08~0.1)n,式中,n为楼层数,所以该框架基本自振周期为:T1=0.09×10=0.9s。由此可知,B项数值最为接近。

第3题:

计算各振型地震影响系数所采用的结构自振周期,()非承重填充墙体的刚度影响予以折减。

A、不应考虑

B、可考虑

C、宜考虑

D、应考虑


正确答案:D


第4题:

位于9度抗震设防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4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建筑场地属Ⅱ类的办公大楼,地上10层,高40m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剖面和平面见图所示。该楼层顶为上人屋面。通过计算,已知每层楼面的永久荷载标准值共12500kN,每层楼面的活荷载标准值共2100kN;屋面的永久荷载标准值共13050kN,屋面的活荷载标准值共2100kN。经动力分析,考虑了填充墙的刚度后的结构基本自振周期T1为0.9s。该楼的结构布置、侧向刚度及质量等均对称、规则、均匀、属规则结构。



若结构自振周期T1=0.68s,则T1相对应的地震影响系数α1与( )项数值最为接近。

A. 0.077
B. 0.088
C. 0.112
D. 0.16

答案:B
解析:

第5题:

10层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Ⅱ类场地,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首层层高6m,2层层高4.5m,3~10层层高3.6m,总高度39.3m。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各楼层重力荷载代表值Gi如图所示。各楼层框架的Di值及剪力墙等效刚度如表6-5所列。采用侧移法计算在连续均布荷载作用下结构假想顶点位移μT=ψuqH4/100EIw,并已知当结构刚度特征值λ=1.2时位移系数ψu=8.07。结构阻尼比ζ=0.05。




1.未考虑非结构构件刚度影响时的结构基本自振周期T1(s),最接近于(  )项数值。

A. 0.5
B. 0.9
C. 1.2
D. 1.7

答案:B
解析:
具体计算如下:
①框架总抗侧移刚度D值为:




②楼层平均高度为:



③框架平均总刚度为:



④剪力墙平均总刚度为:



⑤总刚度特征值为:



⑥结构顶点假想位移
把各楼层重力荷载折算成连续均布荷载,有:q=∑Gi/H=89500/39.3=2277.35kN/m;
当λ=1.20时,位移系数ψu=8.07,结构顶点假想位移为:μT=ψuqH4/100EIw=8.07×2277.35×39.34/100×1515.69×106=0.289m;
⑦结构基本自振周期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范》(JGJ 3—2010)第4.3.17条及附录C式(C.0.2)计算,取自振周期折减系数为:ψT=1.0,故结构基本自振周期为:



由此可知,B项数值最为接近。


第6题:

在一展览馆的楼面上,有一静止的展品及其墩座,其自重的标准值共为30kN;墩座经厚50mm的垫层坐落在板跨为3m(单向板)、板厚为150mm的钢筋混凝土楼板上。该展品的四周无其他展品的展览区(图)。



未考虑非结构构件刚度影响时的框架基本自振周期T1最接近于( )s。

A. 0.5
B. 0.9
C. 1.2
D. 1.7

答案:B
解析:
框架结构基本自振周期经验公式为T1=(0.08~0.1)n,式中n为楼层数,所以:T1=0.09×10=0.9s。

第7题:

某建造于大城市市区的28层公寓,采用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体系。平面为矩形,共6个开间,横向剪力墙间距为8.1m,层高2.8m,房屋宽15.7m,地面粗糙度D类。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C30,纵向钢筋采用HRB335钢,箍筋采用HPB235钢。as=a's=35mm。


当未考虑非结构构件影响折减系数时,该建筑物的横向自振周期T1最接近于( )s。

A. 3.4
B. 2.8
C. 2.2
D. 1.6

答案:D
解析:
根据《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2001)附录E第E.2.2条式(E.2.1.4),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基本自振周期经验公式为:

第8题:

下面关于结构的刚度说法正确的是()

A、结构的刚度越大,其结构的自振周期越大

B、结构的刚度越大,所受到的地震作用越大

C、结构的刚度越大,其结构的自振周期越小

D、结构的刚度越大,则结构在侧向荷载下的侧移越大


参考答案:C

第9题:

某现浇框架一核心筒高层建筑结构,地上35层高130m,内筒为钢筋混凝土,外周边为型钢混凝土框架,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丙类,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g,场地类别为Ⅱ类,阻尼比ζ=0.04,结构的基本自振周期T1=20s,周期折减系数取0.8。

计算多遇地震作用时,该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影响系数α最接近于( )。

A. 0.0175
B. 0.020
C. 0.022
D. 0.024

答案:A
解析:

第10题:

若结构自振周期T1=0.68s,则T1相对应的地震影响系数α1与()项数值最为接近。

  • A、0.077
  • B、0.088
  • C、0.112
  • D、0.16

正确答案:B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