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

下列关于死缓的说法,正确的有( )。A.凡是刑法分则没有设立死刑的,就不可能适用死缓B.刑法分则条文虽然设有死刑,但所犯罪行不该适用死刑的,也不可能适用死缓C.死刑缓期执行,一律由高级人民法院核准D.两年期满后,犯罪分子所受的刑罚不是被减为无期徒刑,就是被核准执行死刑

题目

下列关于死缓的说法,正确的有( )。

A.凡是刑法分则没有设立死刑的,就不可能适用死缓

B.刑法分则条文虽然设有死刑,但所犯罪行不该适用死刑的,也不可能适用死缓

C.死刑缓期执行,一律由高级人民法院核准

D.两年期满后,犯罪分子所受的刑罚不是被减为无期徒刑,就是被核准执行死刑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下列关于死缓的说法,正确的有(  )。
A.凡是刑法分则没有设立死刑的,就不可能适用死缓
B.刑法分则条文虽然设有死刑,但所犯罪行不该适用死刑的,也不可能适用死缓
C.死刑缓期执行,一律由高级人民法院核准
D.2年期满后,犯罪分子所受的刑罚不是被减为无期徒刑,就是被核准执行死刑


答案:A,B
解析:
解析:死刑缓期执行的,可以由高级人民法院判决或者核准,而不是“必须”。死缓2年期满后,犯罪分子所受刑罚除了被减为无期徒刑或者核准执行死刑外,如果确有重大立功表现,可以减为15年以上20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2题:

一般下列关于死缓的说法,正确的有(  )。
A.凡是刑法分则没有设立死刑的,就不可能适用死缓
B.刑法分则条文虽然没有死刑,但所犯罪行不该适用死刑的,也不可能适用死缓
C.死刑缓期执行,一律由高级人民法院核准
D.2年期满后,犯罪分子所受的刑罚不是被减为无期徒刑,就是被核准执行死刑


答案:A,B
解析:
死刑缓期执行的,由最高人民法院判决或者核准。死缓2年期满后,犯罪分子所受刑罚除了被减为无期徒刑或者核准执行死刑外,如果确有重大立功表现,可以减为15年以上20年以下有期徒刑。

第3题:

关于罪刑法定原则与刑法解释,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对甲法条中的“暴力”作扩大解释时,就不可能同时再作限制解释,但这并不意味着对乙法条中的“暴力”也须作扩大解释
B、《刑法》第237条规定的强制猥亵、侮辱罪中的“侮辱”,与《刑法》第246条规定的侮辱罪中的“侮辱”,客观内容相同、主观内容不同
C、当然解释是使刑法条文之间保持协调的解释方法,只要符合当然解释的原理,其解释结论就不会违反罪刑法定原则
D、对刑法分则条文的解释,必须同时符合两个要求:一是不能超出刑法用语可能具有的含义,二是必须符合分则条文的目的

答案:A,D
解析:
选项A正确,按照解释规则,不可能对同一法条中的同一个词同时既作扩大解释又作限制解释,但是对甲法条中的一个词作扩大解释并不妨碍对乙法条中的相同词汇作限制解释。因为两个犯罪的犯罪构成不同,两个词的具体语境不同,因此可做不同解释。
选项B错误。在客观内容上,强制猥亵、侮辱罪中的“侮辱”是与猥亵行为相同的,其侵犯的法益是他人的性的决定权。侮辱罪中的侮辱则是对他人予以轻蔑的价值判断的表示,所表示的内容通常与他人的能力、德性、身份、身体状况等相关。其侵犯的法益是他人的名誉。前罪中的侮辱通常会同时侵犯他人的名誉,但后罪中的侮辱则不一定同时侵犯他人性的决定权。在主观内容上,强制猥亵、侮辱罪的主观故意是行为人明知自己的猥亵、侮辱行为侵犯了他人的性的自己决定权,但仍然强行实施该行为。侮辱罪的主观故意则是行为人明知自己的侮辱行为会造成败坏他人名誉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
选项C错误,当然解释是指刑法规定虽未明示某一事项,但依形式逻辑、规范目的及事物属性的当然道理,将该事项解释为包括在该规定的适用范围之内。因此,追求结论的合理性,是当然解释的特点,但“并不必然符合罪刑法定原则”,比如刑法存在专门规定的情形。在适用举轻以明重的原理得出不利于被告人的解释结论后,还要求案件事实符合刑法规范。
选项D正确,对刑法分则条文的解释,必须同时符合两个要求:一是不能超出刑法用语可能具有的含义,二是必须符合分则条文的目的。如果完全超出用语可能具有的含义,则是违反罪刑法定原则的类推解释。正确的解释要符合立法目的,不能突破文义而成为不利于被告人的类推解释。

第4题:

关于罪刑法定原则与刑法解释,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2016年)

A.对甲法条中的“暴力”作扩大解释时,就不可能同时再作限制解释,但这并不意味着对乙法条中的“暴力”也须作扩大解释
B.《刑法》第237条规定的强制猥亵、侮辱罪中的“侮辱”,与《刑法》第246条规定的侮辱罪中的“侮辱”,客观内容相同、主观内容不同
C.当然解释是使刑法条文之间保持协调的解释方法,只要符合当然解释的原理,其解释结论就不会违反罪刑法定原则
D.对刑法分则条文的解释,必须同时符合两个要求:一是不能超出刑法用语可能具有的含义,二是必须符合分则条文的目的

答案:A,D
解析:
本题考查刑法解释。 A项,对同一个法条中的同一个词语在逻辑上只能进行同一方向的解释,即进行扩大解释就不能同时进行缩小解释(限制解释);但是在另一个法条中,就不一定受前一法条的限制必须作出同样方向的解释。根据立法目的的不同,对于不同法条中的同样词汇,可以出现此处扩大解释,彼处限制解释的现象。如侮辱罪中的暴力与劫持航空器罪中的暴力含义并不相同,解释方向也不相同。故A项正确。
B项,由于立法目的不同,侮辱罪保护名誉权,强制侮辱罪保护性权利,所以二罪中的侮辱在客观方面就不相同:侮辱罪中的侮辱必须公然进行,有让第三者知情的背景,并且不以性侵犯为必备内容;强制侮辱罪则可以发生在任何场合,可以秘密进行,并且必须以性侵犯为内容。故B项错误。
C项,罪刑法定原则要求对法条文字的解释:一是不得超出文字的口语含义范围,二是不得违背立法目的。当然解释作为一种解释方法,在逻辑上能够符合法条的文字的要求,但并不必然同时符合立法目的。与立法目的不相符合的当然解释也是违背罪刑法定原则的。故C项错误。
D项,该项所表达的内容就是罪刑法定原则对解释的最基本要求。故D项正确。

第5题:

关于单位犯罪的说法,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

A.单位犯罪以我国刑法分则条文有明文规定的为限,刑法分则条文没有明文规定单位能构成的犯罪,单位都不可能犯这种犯罪
B.我国刑法规定的单位犯罪包括法人犯罪,但不限于法人犯罪
C.我国刑法规定的大多数犯罪,单位都能成为犯罪主体
D.我国刑法规定的单位犯罪一般采用双罚制

答案:A,B,D
解析:
本题选项都是我国单位犯罪的基本常识。

第6题:

关于罪刑法定原则与刑法解释,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

A.对甲法条中的“暴力”作扩大解释时,就不可能同时再作限制解释,但这并不意味着对乙法条中的“暴力”也须作扩大解释
B.《刑法》第237条规定的强制猥亵、侮辱罪中的“侮辱”,与《刑法》第246条规定的侮辱罪中的“侮辱”,客观内容相同、主观内容不同
C.当然解释是使刑法条文之间保持协调的解释方法,只要符合当然解释的原理,其解释结论就不会违反罪刑法定原则
D.对刑法分则条文的解释,必须同时符合两个要求:一是不能超出刑法用语可能具有的含义,二是必须符合分则条文的目的

答案:A,D
解析:
本题考查刑法解释。 A项,对同一个法条中的同一个词语在逻辑上只能进行同一方向的解释,即进行扩大解释就不能同时进行缩小解释(限制解释);但是在另一个法条中,就不一定受前一法条的限制必须作出同样方向的解释。根据立法目的的不同,对于不同法条中的同样词汇,可以出现此处扩大解释,彼处限制解释的现象。如侮辱罪中的暴力与劫持航空器罪中的暴力含义并不相同,解释方向也不相同。故A项正确。
B项,由于立法目的不同,侮辱罪保护名誉权,强制侮辱罪保护性权利,所以二罪中的侮辱在客观方面就不相同:侮辱罪中的侮辱必须公然进行,有让第三者知情的背景,并且不以性侵犯为必备内容;强制侮辱罪则可以发生在任何场合,可以秘密进行,并且必须以性侵犯为内容。故B项错误。
C项,罪刑法定原则要求对法条文字的解释:一是不得超出文字的口语含义范围,二是不得违背立法目的。当然解释作为一种解释方法,在逻辑上能够符合法条的文字的要求,但并不必然同时符合立法目的。与立法目的不相符合的当然解释也是违背罪刑法定原则的。故C项错误。
D项,该项所表达的内容就是罪刑法定原则对解释的最基本要求。故D项正确。

第7题:

我国刑法分则采用的相对确定的法定刑的表现形式主要有()

A.分则条文仅规定法定刑的最高限度,其最低限度决定于刑法总则对某种刑种下限的规定

B.分则条文仅规定法定刑的最低限度,其最高限度决定于刑法总则的有关规定

C.分则条文同时规定法定刑的最高限度与最低限度

D.分则条文规定两种以上主刑或者同时规定附加刑,主刑除死刑、无期徒刑外也有明确的幅度。

E.分则条文规定援引性的法定刑


参考答案:A, B, C, D, E

第8题:

刑法分则条文的结构由罪状和法定刑构成。


参考答案:对

第9题:

第 28 题 下列关于单位犯罪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单位犯罪以我国刑法分则条文有明文规定的为限,刑法分则条文没有明文规定单位能构成的犯罪,单位都不可能构成这种犯罪

B.我国刑法规定的单位犯罪包括法人犯罪,但不限于法人犯罪

C.我国刑法规定的大多数犯罪,单位都能成为犯罪主体

D.我国刑法规定的单位犯罪一般采用双罚制


正确答案:ABD
本题选项都是我国单位犯罪的基本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