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考初级

某单位通过2Mbps的DDN专线接入广域网,网络拓扑结构如图6-5所示。该单位申请的公网IP地址为61.246.100.96/29。其中,该单位能够使用的有效公网地址有(70)个。A.5B.6C.7D.8

题目

某单位通过2Mbps的DDN专线接入广域网,网络拓扑结构如图6-5所示。该单位申请的公网IP地址为61.246.100.96/29。其中,该单位能够使用的有效公网地址有(70)个。

A.5

B.6

C.7

D.8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某网络的拓扑结构如图3-6所示,网络A中A2主机的IP地址可以为(1);如果网络B中有1000台主机,那么需要为网络B分配(2)个C类网络地址,其中B1主机的IP地址可以为(3),网络B的子网掩码应为(4)。

A.192.60.80.0

B.192.60.80.2

C.192.60.80.3

D.192.60.80.4


正确答案:D
解析:IP地址是一个4字节(共32位)的数字,被分为4段,每段8位,段与段之间用句点分隔。为了便于表达和识别,IP地址以十进制形式表示(例如,212.152.200.12),每段能表示的十进制数最大不超过255。IP地址由2部分组成,即网络号(network ID)和主机号(host ID)。网络号标识的是因特网上的一个子网,而主机号标识的是子网中的某台主机。
  IP地址根据网络号和主机号的数量而分为A,B,C 3类:
  (1)A类IP地址:最前面1位为“0”,然后用7位来标识网络号,24位标识主机号。即A类地址的第一段取值介于1~126之间。A类地址通常为大型网络提供,全世界总共只有126个可能的A类网络,每个A类网络最多可以连接224-2台主机。
  (2)B类IP地址:最前面2位是“10”,然后用14位来标识网络号,16位标识主机号。因此,B类地址的第一段取值介于128~191之间,第一段和第二段合在一起表示网络号。 B类地址适用于中等规模的网络,全世界大约有16000个B类网络,每个B类网络最多可以连接216-2台主机。
  (3)C类IP地址:最前面3位是“110”,然后用21位来标识网络号,8位标识主机号。因此,C类地址的第一段取值介于192~223之间,第一段和第二段合在一起表示网络号。最后一段标识网络上的主机号。C类地址适用于校园网等小型网络,每个C类网络最多可以有28-2台主机。
  有几个特殊的情况。主机号全为“1”的网间地址用于广播,叫作广播地址。当32b地址全为“1”时,该地址用于本网广播,称为有限广播。网络号全为“0”时,后面的主机号表示本网地址。主机号全为“0”,此时的网络号就是本网的地址。保留的地址有网络号全为“1”和32b全为“0”。
  由以上规定可以看出,网络号全“1”全“0”,主机号全“1”全“0”,都是不能随意分配的,这就是前面的A,B,C类网络属性表中网络数及主机数要减2的原因。
  显然,本题中IP地址都是C类地址。在网络A中,因为IP地址192.60.80.2和 192.60.80.3已经分配了,所以,在给定的4个选项中,主机A2的IP地址只能是 192.60.80.4。同理,主机B1的IP地址只能是192.60.16.5。
  因为每个C类网络最多可以有28-2=254台主机,而网络B有1000台主机,所以需要为其分配1000/254=4个C类网络地址。
  IP网络还允许划分成更小的网络,称为子网(subnet),这样就产生了子网掩码。子网掩码的作用就是用来判断任意2个IP地址是否属于同一子网络,只有在同一子网的计算机才能“直接”互通。
  A类地址的默认子网掩码为255.0.0.0,B类地址的默认子网掩码为255.255.0.0.C类地址的默认子网掩码为255.255.255.0。子网掩码的计算方式有下列2种。
  (1)利用子网数来计算
  在求子网掩码之前必须先搞清楚要划分的子网数目,以及每个子网内的所需主机数目。
  ①将子网数目转化为二进制来表示;
  ②取得该二进制的位数,设为N位;
  ③取得该IP地址的类子网掩码,将其主机地址部分的前N位置1,即得出该IP地址划分子网的子网掩码。
  例如,如果将B类IP地址168.195.0.0划分成27个子网,其子网掩码计算如下:
  ①把27化为二进制,结果为11011;
  ②该二进制为5位数,即N=5;
  ③将B类地址的子网掩码255.255.0.0的主机地址前5位置1,得到255.255.248.0。
  即将B类IP地址168.195.0.0划分成27个子网,其子网掩码为255.255.248.0。
  (2)利用主机数来计算
  ①将主机数目转化为二进制来表示;
  ②取得该二进制的位数,设为N位;
  ③使用255.255.255.255来将该类IP地址的主机地址位数全部置1,然后从后向前的将N位全部置为0,即为子网掩码值。
  例如,如果将B类IP地址168.195.0.0划分成若干子网,每个子网内有主机700台,其子网掩码计算如下;
  ①把700化为二进制,结果为1010111100;
  ②该二进制为10位数,N=10;
  ③将该B类地址的子网掩码255.255.0.0的主机地址全部置1,得到255.255.255.255。然后再从后向前将后10位置0,即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00,即 255.255.252.0。这就是欲划分成主机为700台的B类IP地址168.195.0.0的子网掩码。
  根据前面的讨论,已知网络B有1000台主机,求网络B的子网掩码,使用第二种方法。
  ①把1000化为二进制,结果为1111101000;
  ②该二进制为10位数,N=10;
  ③将该C类地址的子网掩码255.255.255.0的主机地址全部置1,得到255.255. 255.255。然后再从后向前将后10位置0,即11111111.11111111.11111100.00000000,即255.255.252.0。

第2题:

某网络结构如图3-5所示,请回答以下有关问题。

使用IP地址192.168.1.192/26划分3个子网。其中,第一个子网能够容纳25台主机,另外两个子网分别能够容纳10台主机。请写出子网掩码、各子网网络地址及可用的IP地址段(注:请按子网序号顺序分配网络地址)。


正确答案:子网 网络地址 子网掩码 可用的IP地址段 子网1192.168.1.192/27 255.255.255.224 192.168.1.193~192.168.1.222 子网2192.168.1.224/28 255.255.255.240 192.168.1.225~192.168.1.238 子网3192.168.1.240/28 255.255.255.240
子网 网络地址 子网掩码 可用的IP地址段 子网1192.168.1.192/27 255.255.255.224 192.168.1.193~192.168.1.222 子网2192.168.1.224/28 255.255.255.240 192.168.1.225~192.168.1.238 子网3192.168.1.240/28 255.255.255.240

第3题:

如果按照如图1-16所示的网络结构配置IPSec VPN,安全机制选择的是ESP,那么IPSec工作在隧道模式。通常,在图1-16所示的4个网络接口(NICI~NIC4)中,应将(4)和(5)接口的IP地址配置为公网IP,将(6)和(7)接口的IP地址配置为内网IP。

A.NIC1 B.NIC2 C.NIC3 D.NIC4


正确答案:(4)B(或NIC2)或者C(或NIC3) (5)C(或NIC3)或者B(或NIC2)但要与(4)所填写的内容不同 (6)A(或NIC1)或者D(或NIC4) (7)D(或NIC4)或者A(或NIC1)但要与(6)所填写的内容不同
(4)B(或NIC2),或者C(或NIC3) (5)C(或NIC3),或者B(或NIC2),但要与(4)所填写的内容不同 (6)A(或NIC1),或者D(或NIC4) (7)D(或NIC4),或者A(或NIC1),但要与(6)所填写的内容不同 解析:隧道化技术是一种将分组封装化的技术,它要求发送方和接收方的VPN设备的认证方式、加密和封装化规程必须相同;它在Internet中建立一条数据通道,让数据包通过这条通道传输。在图1-16中拓扑结构中,通常需将公网Ⅳ地址分配给网络接口NIC2、NIC3,将私网IP地址分配给NIC1、NIC4。

第4题:

【说明】

某公司采用100M宽带接入Internet,公司内部有15台PC机,要求都能够上网。另外有2台服务器对外分别提供Web和E-mail服务,采用防火墙接入公网,拓扑结构如下图所示。

如果防火墙采用.NAPT技术,则该单位至少需要申请(1)个可用的公网地址。


正确答案:(1)1
(1)1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
在使用防火墙时,NAT技术主要用于连接和安全方面。目前企业内部网络用户数量大,而能申请的合法的全球唯一IP地址有限。NAT能够有效的解决企业IP地址短缺问题,利用NAT技术能够实现多个用户共同使用一个合法的IP地址连接互联网。NAT包括有静态NAT、动态地址NAT和端口多路复用地址转换3种技术类型。静态NAT是把内部网络中的每个主机地址永久映射成外部网络中的某个合法地址;动态地址NAT是采用把外部网络中的一系列合法地址使用动态分配的方法映射到内部网络;端口多路复用地址转换是把内部地址映射到外部网络的一个IP地址的不同端口上。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相应的NAT技术类型。
如果ISP提供的合法IP地址数量较多,当然可以采用静态地址转换+端口复用动态地址转换技术实现。如果只获得1个合法IP地址,可以采用TCP/UDP端口NAT映射。既然只有一个可用的合法IP地址,当然采用端口复用方式来实现NAT。不过,由于同时有要求网络内部的服务器要被Internet访问到,因此必须采用PAT创建TCP/UDP端口的NAT映射。
所以根据题目要求,该单位至少应有1个公网IP地址。

第5题:

某单位采用双出口网络,其网络拓扑结构如图5—12所示。

该单位根据实际需要,配置网络出口实现如下功能:

1.单位网内用户访问IP地址158.124.0.0/15和158.153.208.0/20时,出口经ISP2;

2.单位网内用户访问其他IP地址时,出口经ISPl;

3.服务器通过ISP2线路为外部提供服务。

在该单位的三层交换机S1上,根据上述要求完成静态路由配置。

ip route(1)(设置默认路由)

ip route 158.124.0.0(2)(3)(设置静态路由)

ip route 158.153.208.0(4)(5)(设置静态路由)


正确答案:(1)0.0.0.0 0.0.0.0 10.10.10.1 (2)255.254.0.0 (3)10.10.20.1(4)255.255.240.0 (5)10.10.20.1
(1)0.0.0.0 0.0.0.0 10.10.10.1 (2)255.254.0.0 (3)10.10.20.1(4)255.255.240.0 (5)10.10.20.1 解析:问题一中,因为该单位根据实际需要,配置网络出口实现功能:单位网内用户访问IP地址158.124.0.0/15和158.153.208.0/20时,出口经ISP2;所以S1上的静态路由配置为:
ip route 0.0.0.0 0.0.0.0 10.10.10.1(设置默认路由)
ip route 158.124.0.0 255.254.0.0 10.10.20.1(设置静态路由)
ip route 158.153.208.0 255.255.240.0 10.10.20.1(设置静态路由)

第6题:

如果防火墙采用NAPT技术,则该单位至少需要申请(10)个可用的公网地址。


正确答案:√
1 解析:这是一道要求掌握网络地址端口转换(NAPT)技术需要最少的公网IP地址数量的理解题。本题的解答思路如下。
网络地址转换(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NAT)是一个IETF(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 Internet工程任务组)标准,允许一个整体机构以一个公用IP地址出现在Internet上。换言之,它是一种把内部私有网络地址(IP地址)翻译成合法网络IP地址的技术。
NAT有三种类型:静态NAT、动态NAT、网络地址端口转换(NAPT)。其中,静态NAT设置起来最为简单,内部网络中的每台主机都被永久映射成外部网络中的某个合法的地址。动态NAT则是在外部网络中定义一系列的合法地址,采用动态分配的方法映射到内部网络。网络地址端口转换(Network Address Port Translation,NAPT)则是把内部地址映射到外部网络的一个"地址的不同端口上。
动态NAT只是转换IP地址,它为每个内部的IP地址分配1个临时的外部IP地址,主要应用于拨号,对于频繁的远程连接也可以采用动态NAT。当远程用户连接上之后,动态地址NAT就会分配给他一个IP地址。当该用户断开网络连接时,该IP地址就会被释放并留待以后使用。
NAPT是人们比较熟悉的一种转换方式,普遍应用于接入设备中。它可以将中小型的网络隐藏在 1个合法的IP地址后面。NAPT与动态NAT不同,它将内部连接映射到外部网络中的1个单独的IP地址上,同时在该地址上加上一个由NAT设备选定的TCP端口号。
由以上分析可知,如果防火墙采用NAPT技术,则至少需要向ISP机构申请1个可用的公网地址。

第7题:

某单位的办公网和商务网通过路由器R1、R2、R3与Intemet相连,网络连接和IP地址分配如图3-3所示。该单位要求通过RIP路由协议使办公网和商务网之间能够相互访问,并都能访问Internet。

阅读以下R1的配置信息,并补充(6)~(10)空白处的配置命令或参数,按题目要求完成R1的正确配置。(注:填写答案时,配置语句的关键字要拼写完整)

Router>enable

Router

Routerconfigure terminal

Router(config)

6.


正确答案:2048
2048 解析:进入路由器接口配置模式,使用bandwidth命令可设置接口带宽,带宽单位为Kbps。根据(6)空缺处所在行的提示信息“配置带宽为2.048Mbps”,2.048Mbps=2048×103Kbps,因此(6)空缺处应填写2048。
进入路由器接口配置模式,使用encapsulation命令可设置数据包的封装形式。根据(7)空缺处所在行的提示信息“封装PPP协议”。因此(7)空缺处应填写encapsulation。
根据如图3-3所示的拓扑结构,该单位的办公网和商务网通过路由器R1访问Internet时,路由器R1需要配置默认路由,将下一跳路由器指定为R2。而路由器R2也需要配置默认路由,将下一跳路由器指定为R3。由于本试题是关于路由器R1的配置,因此(8)空缺处配置默认路由时,所指定的下一跳路由地址是202.112.41.143,即路由器R2的s0接口地址。将目标地址设置为0.0.0.00.0.0.0表示默认路由,所以
(8)空缺处应填写0.0.0.0 0.0.0.0202.112.41.143。
RIP协议有两个版本:RIPvl和RIPv2。RIPvl的基本配置包括启用并进入RIP路由协议的配置模式,设置参与RIP协议的网络地址等。由于RIPvl不支持可变长掩码(VLSM),它只根据各类IP地址的网络号的位数来确定掩码(如C类IP地址的标准子网掩码是255.255.255.0)。因此,在配置网络地址时无须给定子网掩码。根据如图3—3所示的拓扑结构,路由器R1、R2之间是采用点对点的连接方式的,路由器R1的s1接口的IP地址是202.112.41.144、子网掩码是255.255.255.252,R2的s0接口的p地址是 202.112.41.143、子网掩码是255.255.255.252。路由器R1的直连网络分别是网络地址为202.206.16.0/24的办公网和网络地址为202.206.17.0/24的商务网,因此(9)、(10)空缺处可分别填写202.206.16.0、 202.206.17.0。
以下给出如图3-3所示实验环境下,路由器R1完整的配置命令及各条命令的解释,以供实验或实践操作时参考。
Router>enable(进入特权用户模式)
Password:**********
Router#configure terminal(进入全局配置模式)
Router(Config)#
Router(config)#hostnameR1(配置路由器的主机名)
只1(config)#interface f0/1(进入路由器接口f0/1配置模式)
R1(config—if)#ip addless 202.206.16.1 255.255.255.0(配置接口f0/1的IP地址和子网掩码)
只1(config—if)#noshutdown(激活f0/1端口)
R1(config—if)#intelface f0/2(进入路由器接口f0/2配置模式)
R1(config—if)#ip address 202.206.17.1 255.255.255.0(配置接口f0/2的IP地址和子网掩码)
R1(config一if)#noshutdOwn(激活f0/2端口)
R1(confi9—if)#exit(退出并返回到全局配置模式)
R1(config)#
R1(config)#interface s1(进入路由器串行接口sl配置模式)
R1(config—if)#ip addless 202.112.41.144 255.255.255.252(配置接口SI的IP地址和子网掩码)
Rl(config—if)#andwidth 2048(配置接口带宽为2.048Mbps)
Rl(config—if)#encapsulationPPP(封装PPP协议)
R1(config—if)#noshutdown(激活s1端口)
R1config—if)#exit(退出并返回到全局配置模式)
R1(config)#ip route 0.0.0.0 0.0.0 202.112.41.143(配置默认路由》
R1(config)#router rip(指定使用RIP路由协议,并进入RIP的子配置模式)
R1(config—router)#network 202.206.16.0(声明设备直接连接到网络202.206.16.0/24)
R1(config—router)#network 202.206.17.0(声明设备直接连接到网络202.206.17.0/24)
R1(config—router)#end(退出并返回到特权用户模式)
R1#write.memory(保存配置到路由器的NVRAM中)
R1#

第8题:

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运行netstat-r命令后得到如图3-8所示的结果。图3-8中224.0.0.0是一个(67)。

A.本地回路地址

B.公网IP地址

C.组播IP地址

D.私网IP地址


正确答案:C
解析: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命令netstat用于显示活动的TCP连接、侦听的端口、以太网统计信息、IP路由表和IP统计信息。选项-r用于显示路由表内容。图3-8示意了运行netstat-r命令后系统返回结果。由图3-8中“102.217.115.132 255.255.255.255 127.0.0.1 127.0.0.1 20”行信息可知,本地主机以太网网卡所配置的IP地址为102.217.115.132。由图3-8中“102.217.115.128 255.255.255.128 102.217.115.132 102.217.115.132 20”行信息可知,本地主机网卡所配置的子网掩码为255.255.255.128。由图3-8中“Default Gateway:102.217.115.254”行信息可知,本地主机网卡所配置的默认网关参数值为 102.217.115.254。IPv4的地址类型有5种,分别是A、B、C、D、E类型。如果将点分十进制的IP地址表示为X.Y.Y.Y,则X值为1~127范围内的地址称为A类IP地址,X值为128~191范围内的地址称为B类IP地址,X值在192~223范围内的地址称为C类IP地址,X值在224~239范围内的地址称为D类IP地址。其中A、B、 C这3种类型地址为单播地址,D类型地址为组播地址,E类型地址为供今后使用的保留地址。因此,在图3-8中224.0.0.0是一个组播地址。

第9题:

阅读以下说明,回答问题1至问题3,将解答填入解答栏内。

【说明】

某单位有1个总部和6个分部,各个部门都有自己的局域网。该单位申请了6个C类IP地址202.115.10.0/24~202.115.15.0/24,其中总部与分部4共用一个C类地址。现计划将这些部门用路由器互联,网络拓扑结构如下图所示。

该网络采用R1~R7共7台路由器,采用动态路由协议OSPF。由图1-1可见,该网络共划分了3个OSPF区域,其主干区域为(1),主干区域中,(2)为区域边界路由器,(3)为区域内路由器。


正确答案:(1)Area 0 (2)R3 (3)R1和R2
(1)Area 0 (2)R3 (3)R1和R2

第10题:

阅读以下说明,回答问题1至问题3。

【说明】

如图5-1所示,某单位通过2M的DDN专线接入广域网,该单位内网共分为三个子网。服务器放置在子网192.168.5.0/24中,财务部工作站放置在子网192.168.10.0/24,销售部工作站放置在子网192.168.50.0/24。该单位申请的公网IP地址为61.246.100.96/29。

该单位的公网IP地址范围是(1)到(2):其中该单位能够使用的有效公网地址有(3)个。


正确答案:(1)61.246.100.96 (2)61.246.100.103 (3)5
(1)61.246.100.96 (2)61.246.100.103 (3)5 解析:根据题目提示,该单位申请的公网IP地址为61.246.100.96/29,因此该单位可用的IP地址范围是61.246.100.96~61.246.100.103。在这些地址中,广播地址,两个互连的路由器使用的接口地址不可用,因此可用地址为5个。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