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用社

在某民政部门举办的赈灾义演会上,某公司当众宣布向该部门设立的救灾基金会赠与200万元,事后,该公司捐赠款项迟迟未能到位.根据《合同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赠与合同是要物合同,在款项到位之前.合同并未成立,公司无付款义务B.公司的允诺仅具有道德拘束力C.该赠与合同已经生效;但在权利转让前,公司可任意撤销赠与D.该赠与合同已生效且公司不得任意撤销,救灾基金会可要求公司付款

题目

在某民政部门举办的赈灾义演会上,某公司当众宣布向该部门设立的救灾基金会赠与200万元,事后,该公司捐赠款项迟迟未能到位.根据《合同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赠与合同是要物合同,在款项到位之前.合同并未成立,公司无付款义务

B.公司的允诺仅具有道德拘束力

C.该赠与合同已经生效;但在权利转让前,公司可任意撤销赠与

D.该赠与合同已生效且公司不得任意撤销,救灾基金会可要求公司付款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某省民政部门邀请著名演员,组织举办了一场赈灾义演晚会。该晚会现场收到募捐款折合人民币980万元,门票收入100多万元,除去演员费用、场地费用和管理人员费用等开支,实际募得款项1000万元。事后,该省民政部门将所募款项全部捐给了某灾区。后来,许多歌曲、相声、小品作品的著作权人以其作品在该晚会上被公开使用,但并未得到任何报酬为由,向该省民政部门提出异议,认为自己应得到相应的报酬。这些著作权人同时表示,他们愿意将其应得的报酬全部捐给灾区,但必须以他们的名义。

问:著作权人要求支付报酬的请求是否合理?(2分)依据是什么?(8分)


参考答案:

(1)著作权人的要求是合理的;(2)依据是著作权法的有关规定。著作权法规定,著作权人对自己的作品享有表演权,即其他人表演作品,除了合理使用中的“免费表演”外,都应当经许可,并支付报酬,并不得侵犯著作权人应当享有的其他权利。某民政部门组织举办的上述晚会虽然是一种公益性的慈善活动,但是上述表演者的表演并非属于著作权法中规定的“免费表演”,因为晚会组织者不仅向观众收取了门票,而且向各位应邀表演者支付了费用。而著作权法中的免费表演应当是“既未向公众收取费用,也未向表演者支付报酬”
综上所述,著作权人要求支付报酬的请求是合理的,至于著作权人是否将报酬捐给灾区,是著作权人的权利。


第2题:

某公司在民政部门与电视台联合主办的大型赈灾晚会上,当众宣布向救灾基金捐赠500万元。事后,该公司迟迟未支付捐款。下列意见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此项捐赠允诺没有法律约束力,因为赠与财产的权利尚未转移,赠与合同还没成立

B、此项捐赠允诺有法律约束力,该公司无权撤销,受赠人有权要求支付捐款

C、此项捐赠允诺有法律约束力,但该公司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可以撤销赠与

D、此项捐赠允诺没有法律约束力,但该公司背信行为应受舆论谴责


参考答案:A,C,D

第3题:

在某民政部门举办的赈灾义演会上,某公司当众宣布向该部门设立的救灾基金会赠与200万元.事后,该公司捐赠款项迟迟未到位.根据《合同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赠与合同是要物合同,在款项到位之前,合同并未成立,公司无付款义务

B、公司的允诺仅具有道德约束力

C、该赠与合同已经生效,但在权利转移前,公司可任意撤消赠与

D、该赠与合同已生效且公司不得任意撤消,救灾基金会得要求公司付款


参考答案:D

第4题:

某地发生重大自然灾害,该省一家经民政部门认定的具有救灾宗旨的公募基金会准备开展募捐活动,支持灾区人民抢险救灾。该公募基金会的下列行为中,符合《救灾捐赠管理办法》规定的是( )。

A.通过广泛宣传号召,募得善款800万元。根据灾区实际情况,捐给灾区600万元,余款用于增加基金会的原始基金,以备将来开展其他救灾活动

B.将募集到的价值近300万元种类药品直接运送到灾区,并直接分发到灾民手中

C.组织了义演、义卖等大型筹款活动,并于活动结束后25日内报当地民政部门备案

D.对于募款过程中接收到的一批不适用于灾区救援的物资,直接通过公开拍卖的方式予以变卖,所得款项用于灾区救助


正确答案:C
A项,具有救灾宗旨的公募基金会,可以依法开展救灾募捐活动,在发生自然灾害时所募集的资金不得用于增加原始基金;B项,救灾捐赠受赠人有三类,即县级以上民政部门及其委托的社会捐助接收机构、经县级以上民政部门认定的具有救灾宗旨的公益性民间组织、法律及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组织,灾民不能作为受赠人;D项,对灾区不适用的境内救灾捐赠物资,经捐赠人书面同意,报县级以上民政部门批准后可以变卖。
【命题点拨】本题是对公募基金会募捐活动的考查。

第5题:

某地发生重大自然灾害,该省一家经民政部门认定的具有救灾宗旨的公募基金会准{备开展募捐活动,支持灾区人民抢险救灾。该公募基金会的下列行为中,符合《救灾捐赠管理办法》规定的是( )。

A.通过广泛宣传号召,募得善款800万元。根据灾区实际情况,捐给灾区600万 元,余款用于增加基金会的原始基金,以备将来开展其他救灾活动

B.将募集到的价值近300万元的药品直接运送到灾区,并直接分发到灾民手中

C.组织了义演、义卖等大型筹款活动,并于活动结束后25日内报当地民政部门备案

D.对于募款过程中接收到的一批不适用于灾区救援的物资,直接通过公开拍卖的 方式予以变卖,所得款项用于灾区救助


正确答案:C
A项,具有救灾宗旨的公募基金会,可以依法开展救灾募捐活动,在发生自然灾害时所募集的资金不得用于增加原始基金;B项,救灾捐赠受赠人有三类,即县级以上民政部门及其委托的社会捐助接收机构、经县级以上民政部门认定的具有救灾宗旨的公益性民间组织、法律及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组织,灾民不能作为受赠人;D项,对灾区不适用的境内救灾捐赠物资,经捐赠人书面同意,报县级以上民政部门批准后可以变卖。

第6题:

某公司在民政部门主办的大型赈灾义演会上,当众宣布向民政部门设立的救灾基金捐赠100万元.事后,该公司迟迟未支付捐款.下列意见哪一项是正确的?【】

A.此项捐赠允诺没有法律约束力,但该公司背信行为应受舆论谴责

B.此项捐赠允诺没有法律约束力,但对于该公司以虚假允诺骗取宣传报道的行为,民政部门可给予行政处罚

C.此项捐赠允诺有法律约束力,但该公司有权在支付捐款之前予以撤销

D.此项捐赠允诺有法律约束力,该公司无权撤销,受赠人有权要求支付捐款


正确答案:D
[解析]赠与合同是诺成合同,并且公益赠与不允许任意撤销.因此选择D项.《合同法》第186条规定:“赠与人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可以撤销赠与.具有救灾、扶贫等社会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与合同或者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不适用前款规定.”

第7题:

某富翁在全国赈灾义演会上,当众宣布向民政部门设立的救灾基金捐赠50万元。后来,该富翁迟迟未支付捐款。下列意见中,( )是正确的。

A.此项捐赠允诺没有法律约束力,但该富翁背信行为应受舆论谴责

B.此项捐赠允诺没有法律约束力,但对于该富翁以虚假允诺骗取宣传报道的行为,民政部门可给予行政处罚

C.此项捐款允诺有法律约束力,但该富翁有权在支付捐款之前予以撤销

D.此项捐款允诺有法律约束力,该富翁无权撤销,受赠人有权要求支付捐款


正确答案:D
【解析】本题涉及具有救灾性质的赠与合同问题。依《合同法》规定,具有扶贫、救灾、社会公益性质和经过公正的赠与合同为诺成性合同,且赠与人不具有任意撤销权。赠与人负有将赠与财产交付受赠人的义务。

第8题:

下列基金会中,由国务院民政部门负责登记管理工作的是()。

A、地方性公募基金会

B、全国性公募基金会

C、拟由非内地居民担任法定代表人的基金会

D、原始基金超过2000万元,发起人向国务院民政部门提出设立申请的非公募基金会

E、境外基金会在中国内地设立的代表机构


答案:BCDE

第9题:

下列关于救灾捐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救灾募捐主体是县级以上民政部门登记的具有救灾宗旨的公募基金

B.民政部负责接受境外对中央政府的救灾捐赠。县级以上民政部门负责接受境外对地方政府的救灾捐赠

C.开展义演、义赛、义卖等大型救灾捐赠和募捐活动,举办单位应当在活动结束 后15日内,报当地民政部门备案

D.对灾区不适用的境内救灾捐赠物资,经捐赠人书面同意,报县级以上民政部门批准后可以变卖


正确答案:C
C项应为开展义演、义赛、义卖等大型救灾捐赠和募捐活动,举办单位应当在活动结束后30日内,报当地民政部门备案。

第10题:

某公司在民政部门主办的大型賑灾义演会 上,当众宣布向民政部门设立的救灾基金捐赠100万 元。事后,该公司迟迟未支付捐款。下列意见哪一项 是正确的?( )
A.此项捐赠允诺没有法律约束力,但该公司背信 行为应受舆论谴责
B.此项捐赠允诺没有法律约束力,但对于该公司 以虚假允诺骗取宣传报道的行为,民政部门可给予行 政处罚
C.此项捐赠允诺有法律约束力,但该公司有权在 支付捐款之前予以撤销
D.此项捐赠允诺有法律约束力,该公司无权撤 销,受赠人有权要求支付捐款


答案:D
解析:
。本题涉及具有救灾、扶贫性质的赠与合同 的赠与人的义务问题。依据《合同法》第186条、第 188条的规定,赠与人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可 以撤销赠与。具有救灾、扶贫等社会公益、道德义务性 质的赠与合同或者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不适用前款 规定。具有救灾、扶贫等社会公益、道德义务性质的赠 与合同或者经过公证的赠与合同,赠与人不交付赠与 的财产的,受赠人可以要求交付。本题中,某公司所进 行的赠与属于救灾性质的赠与,因此,该赠与合同具有 法律约束力,该公司无权撤销,受赠人有权要求支付捐 款。因此,本题正确选项为D。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