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会计师

A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6%,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核算发出存货的成本。2×18年初,A公司库存甲原材料100件的成本为120万元,未计提跌价准备。2×18年发生的购进及发出存货业务如下:(1)4月1日,购入甲材料150件,每件不含税单价1.1万元,增值税为26.4万元;支付的运输费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运输费用5万元,增值税0.5万元;(2)6月30日,发出甲材料200件;(3)8月1日,购入甲材料120件,价款144万元(不含增值税),支付运杂费3万元,另支付保险费1万元;(4)12

题目
A公司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6%,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核算发出存货的成本。2×18年初,A公司库存甲原材料100件的成本为120万元,未计提跌价准备。2×18年发生的购进及发出存货业务如下:
(1)4月1日,购入甲材料150件,每件不含税单价1.1万元,增值税为26.4万元;支付的运输费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运输费用5万元,增值税0.5万元;
(2)6月30日,发出甲材料200件;
(3)8月1日,购入甲材料120件,价款144万元(不含增值税),支付运杂费3万元,另支付保险费1万元;
(4)12月15日,发出甲材料100件。
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2×18年12月31日A公司结存的甲原材料的成本是( )。

A.85.00万元
B.84.00万元
C.61.67万元
D.86.33万元
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A
解析:
2×18年4月1日,甲原材料单位成本=(120+150×1.1+5)/(100+150)=1.16(万元);6月30日,发出材料的成本=1.16×200=232(万元);8月1日,甲原材料的单位成本=(120+150×1.1+5-232+144+3+1)/(100+150-200+120)=206/170=1.21(万元);

12月15日,发出材料的成本=100×1.21=121(万元);2×18年12月31日结存的甲原材料的成本=206-121=85(万元)。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甲公司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计量期末存货,按单项存货计提跌价准备。2009年12月31日,甲公司库存商品成本为50万元,预计产品不含增值税的销售价格为70万元,销售费用为10万元。假定该库存商品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不考虑其他因素。2009年12月31日,甲公司该库存商品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为( )万元。

A.0

B.5

C.9

D.15


正确答案:A
解析:库存商品的可变现净值=70-10=60万元,成本为50万元,可变现净值高于成本,没有发生减值,因以前没有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也不需要转回减值准备,所以2008年末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为0。

第2题:

甲公司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计量期未存货,按单项存货计提跌价准备。2007年12月31日,甲公司库存商品成本为50万元,预计产品不含增值税的销售价格为70万元,销售费用为10万元。假定该库存商品未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不考虑其他因素。2007年12月31日,甲公司该库存商品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为( )万元。

A.0

B.5

C.9

D.15


正确答案:A
解析:库存商品的可变现净值=70-10=60万元,成本为50万元,可变现净值高于成本,没有发生减值,因以前没有计提存货跌价准备,也不需要转回减值准备,所以2007年末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为0。

第3题:

甲公司以库存商品A产品、B产品交换乙公司原材料,双方均将收到的存货作为库存商品核算,假定具有商业实质。甲公司另向乙公司支付补价45万元。甲公司和乙公司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计税价值为公允价值,有关资料如下:甲公司换出:①库存商品—A产品:账面成本180万元,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30万元,公允价值150万元;②库存商品—B产品:账面成本40万元,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10万元,公允价值30万元。乙公司换出:原材料:账面成本206.50万元,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4万元,公允价值225万元。则乙公司取得的库存商品—A产品的入账价值( )万元。

A.135

B.150

C.141.37

D.156.38


正确答案:D
解析:(1)乙公司取得的库存商品的入账价值总额=225-45+225×17%-(150×17%+30×17%)=187.65(万元);(3)库存商品—A产品的入账价值=187.65×[150/(150+30)]=156.38(万元)。

第4题:

甲公司以库存商品A产品、B产品交换乙公司原材料,双方均将收到的存货作为库存商品核算。甲公司和乙公司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计税价格为公允价值,有关资料如下:甲公司换出:①库存商品—A产品:账面成本180万元,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30万元,公允价值150万元;②库存商品一B产品:账面成本40万元,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10万元,公允价值50万元。乙公司换出原材料账面成本206.50万元,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4万元,公允价值200万元。假定该项交换具有商业实质。则甲公司取得的原材料和乙公司取得库存商品的入账价值分别为( )万元。

A.200,200

B.234,200

C.200,234

D.234, 234

第5题:

甲公司以库存商品A产品、B产品交换乙公司原材料,双方均将收到的存货作为库存商品核算。甲公司另向乙公司支付补价45万元。甲公司和乙公司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计税价值为公允价值,有关资料如下:甲公司换出:①库存商品一A产品:账面成本180万元,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30万元,公允价值150万元;②库存商品一B产品:账面成本40万元,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10万元,公允价值30万元。乙公司换出:原材料:账面成本206.50万元,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4万元,公允价值225万元。假定该项交换具有商业实质。则甲公司取得的原材料的人账价值为( )万元。

A.217.35

B.271.35

C.186.75

D.202.50


正确答案:A
(150+30)+45+(150 × 17%+30 × 17%)-225 × 17%=217.35(万元)

第6题:

某股份有限公司为商品流通企业,发出存货采用加权平均法结转成本,按单项存货计提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在结转销售成本时结转。该公司2010年年初存货的账面余额中包含甲产品1200件,其实际成本为360万元,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为30万元。2010年该公司未发生任何与甲产品有关的进货,甲产品当期售出400件。2010年12月31日,该公司对甲产品进行检查时发现,库存甲产品均无不可撤销合同,其市场销售价格为每件0.26万元,预计销售每件甲产品还将发生销售费用及相关税金0.005万元。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该公司2010年年末对甲产品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为( )万元。

A.6

B.16

C.26

D.36


正确答案:B
解析:2010年年末甲产品的实际成本=360-360×400/1200=240(万元),可变现净值=800×(0.26-0.005)=204(万元)。存货跌价准备账户期末应有金额=240-204=36(万元),已有金额=期初余额30-当期销售结转的金额400/1 200×30=20(万元),则该公司年末对甲产品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36-20=16(万元)。

第7题:

甲公司以库存商品A产品、B产品交换乙公司原材料,双方均将收到的存货作为库存商品核算(具有商业实质)。甲公司和乙公司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假定计税价值与公允价值相同,有关资料如下:甲公司换出:①库存商品一A产品,账面成本360万元,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60万元,公允价值300万元;②库存商品一B产品,账面成本80万元,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20万元,公允价值60万元。乙公司换出原材料的账面成本413万元,已计提存货跌价准备8万元,公允价值450万元,甲公司另向乙公司支付105.3万元补价,则甲公司取得的原材料的入账价值为( )万元。

A.511.20

B.434.7

C.373.5

D.450


正确答案:D
甲公司取得的原材料的入账价值=(300+60)+105.3+(300×17%+60×17%) -450×17%=450(万元)。

第8题:

某股份有限公司为商品流通企业,发出存货采用加权平均法结转成本,按单项存货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在结转成本时结转。该公司2002年年初存货的账面余额中包含甲产品1200件,其实际成本为360万元,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为30万元。2002年该公司未发生任何与甲产品有关的进货,甲产品当期售出400件。2002年12月31日,该公司对甲产品进行检查时发现,库存甲产品均无不可撤销合同,其市场销售价格为每件0.26万元,预计销售每件甲产品还将发生销售费用及相关税金0.005万元。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该公司2002年年末对甲产品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为( )万元。

A.6

B.16

C.26

D.36


正确答案:B
解析:2002年末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前“存货跌价准备”账户的余额=30-30/1200×400=20(万元),2002年末“存货跌价准备”贷方余额=(1200-400)×360/1200-(1200-400)×(0.26-0.005)=36(万元),2002年年末对甲产品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36-20=16(万元)。

第9题:

ABC公司为商品流通企业,发出存货采用加权平均法结转成本,按单项存货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在结转成本时结转该公司2004年年初存货的账面余额中包含甲产品1200件,其实际成本为360万元,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为30万元。2004年该公司未发生任何与甲产品有关的进货,甲产品当期售出格为每件2600元,预计销售每件甲产品还将发生销售费用及相关税金50元。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该公司2004年年末对甲产品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为( )万元。

A.6

B.16

C.26

D.36


正确答案:B
2004年末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前“存货跌价准备”账户的余额=30-30/1200×400=20(万元),2004年末“存货跌价准备”贷方余额(1200-400)×360/1200-(1200-400)×(0.26-0.005)=36(万元),2004年年末对甲产品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36-20=16(万元)。 

第10题:

甲公司发出存货采用加权平均法结转成本,按单项存货计提存货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在结转成本时结转。该公司2022年年初存货的账面余额中包含甲产品1 200件,其实际成本为360万元,已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为30万元。2022年该公司未发生任何与甲产品有关的进货,甲产品当期售出400件。2022年12月31日,该公司对甲产品进行检查时发现,库存甲产品均无不可撤销合同,其市场销售价格为每件0.26万元,预计销售每件甲产品还将发生销售费用及相关税金0.005万元。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该公司2022年年末对甲产品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为( )万元。

A.6
B.16
C.26
D.36

答案:B
解析:
(1)期末存货的可变现净值=(0.26-0.005)×(1 200-400)=204(万元);
  (2)期末存货应提足的准备额=360×[(1 200-400)÷1 200]-204=36(万元);
  (3)期末存货已提准备额=30×[(1 200-400)÷1 200]=20(万元);
  (4)期末存货应计提的准备额=36-20=16(万元)。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