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工程师

下面是MSC Server和MGW利用标准协议发送的消息。根据消息回答以下问题,将应填入(n处的字句写在答题纸的对应栏内。MGW to MSC Server:MEGACO/1 [10. 54250 43]:2944P=369363687{C=246{A=A0,A=A100000034{M{O{MO=RC RV=OFF,RG=OFF.ntjit=40},L{v=0 c=IN IP4 10.54. 250.43 m=audio 3800 RTP/AVP 8}}MSC Server to MGW:MEGACO/

题目

下面是MSC Server和MGW利用标准协议发送的消息。根据消息回答以下问题,将应填入(n处的字句写在答题纸的对应栏内。

MGW to MSC Server:

MEGACO/1 [10. 54250 43]:2944

P=369363687{C=246{

A=A0,A=A100000034{

M{O{MO=RC RV=OFF,RG=OFF.ntjit=40},

L{v=0 c=IN IP4 10.54. 250.43 m=audio 3800 RTP/AVP 8}}

MSC Server to MGW:

MEGACO/1 [10 54 250.187]:2944

T=370281196{C=246{

MF=A0{M{O{MO=SR,RV=OFF,RG=OFF,tdmc/ec=ON}}.

E=369109258al/*},

SG{}}.

MF=A100000034{M{O{MO=SR,RV=OFF, RG=OFF},

R{v=0 c=IN IP4 10.54.250.18 m=audio 3896 RTP/AVP 8, 4}}}

由消息可知, MGW向MSC Server发送消息时使用的IP地址是(46) ,端口号是(47) ; MGW为本次呼叫分配的关联标识号是(48),该关联中包含了终端(49)和(50);终端100000034能接收(51)种格式的媒体流;终端0000034接收媒体流的IP地址和RTP端口号分别是(52)和(53);终端00000034的对端接收媒体流的IP地址和RTP端C 1号分别是(54)和(55)。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阅读以下说明和流程图,将应填入(n)处的字句写在对应栏内。

[说明]

设学生某次考试的成绩按学号顺序逐行存放于某文件中,文件以单行句点“.”为结束符。下面的流程图读取该文件,统计出全部成绩中的最高分max和最低分min。


正确答案:(1) max←a (2) min←a (3) a="." (4) a>max或amax或maxa或max≤a (5) amin或a≤min或min>a或mina
(1) max←a (2) min←a (3) a="." (4) a>max或amax或maxa或max≤a (5) amin或a≤min或min>a或mina 解析:本题用到的三个变量及其作用分别为:a,存放读入的一行数据;max存放最高分;min存放最低分。算法首先读入文件的第一行数据a,若a为文件结束符“.”,则算法提前结束;否则为max和min赋初值a,循环读入文件其余部分,直至文件末尾。循环过程中,当某行数据a大于max时,更新max的值;当某行数据a小于min时,更新min的值。

第2题:

试题三(共 15 分)

阅读以下说明和 C 程序,将应填入 (n) 处的字句写在答题纸的对应栏内。


正确答案:

第3题:

()操作是由与短消息中心SMC相连接的互通MSC发送给移动用户MS当前所在的MSC的,与短消息中心SMC相连接的互通MSC收到短消息中心发给被叫移动用户短消息后,就向被叫移动用户MS当前所在的MSC发送此操作,以便将短消息发送给被叫移动用户MS。

A、ProvideRoamingNumber

B、UpdateLocation

C、MT-ForwardSM

D、MO-ForwardSM


参考答案:C;

第4题:

(a)智能网概念模型中分布功能平面模型如下图所示,请根据此图将应填入(n)处的 字句写在答题纸的对应栏内。


正确答案:
(1)SMF(或业务管理功能)
(2)SCEF(或业务生成功能)
(3)SDF(或业务数据功能)
(4)SCF(或业务控制功能)
(5)SSF(或业务交换功能)
(6)CCF(或呼叫控制功能)

第5题:

图2-1是基于软交换的网络分层模型。请将选项应填入(n)处的字句写在答题纸对应的解答栏内。


正确答案:
(1)业务/应用层
(2)控制层
(3)接入层
(4)媒体网关

第6题:

阅读下列程序说明和C++程序,把应填入其中(n)处的字句,写在对应栏内。

【说明】

阅读下面几段C++程序回答相应问题。

比较下面两段程序的优缺点。

①for (i=0; i<N; i++ )

{

if (condition)

//DoSomething

else

//DoOtherthing

}

②if (condition) {

for (i =0; i<N; i++ )

//DoSomething

}else {

for (i=0; i <N; i++ )

//DoOtherthing

}


正确答案:程序1优点:程序简洁;缺点:多执行了N-1次逻辑判断并且程序无法循环“流水”作业使得编译器无法对循环进行优化处理降低了效率。 程序2优点:循环的效率高;缺点:程序不简洁。
程序1优点:程序简洁;缺点:多执行了N-1次逻辑判断,并且程序无法循环“流水”作业,使得编译器无法对循环进行优化处理,降低了效率。 程序2优点:循环的效率高;缺点:程序不简洁。

第7题:

在呼叫建立成功率统计中,呼叫尝试次数对被叫统计的是哪条消息()。

A.BSS向MSC发送“CM Service Request”消息

B.BSS向MSC发送“Paging Response”消息

C.MS向BSS发送“Origination Msg”消息

D.BSS向MSC发送“Paging Request”消息


参考答案:B

第8题:

在呼叫建立成功率统计中,呼叫尝试次数对主叫统计的是哪条消息()

A.BSS向MSC发送“CMService Request”消息;

B.BSS向MSC发送“Paging Response”消息;

C.MS向BSS发送“Origination Msg”消息;

D.BSS向MSC发送“Paging Request”消息。


参考答案:A

第9题:

试根据GSM系统移动交换原理完成下面移动用户至固定用户呼叫建立的基本流程说明(括号内数字相同处代表同一字句)。

(a)移动用户起呼后,(1)竞争随机接入信道,并发送接入请求消息;

(b)收到(2)返回的接入响应消息后,(1)通过系统分配的专用控制信道与(3)建立信令连接,并发送业务请求消息,该消息中包含移动台的IMSI、本次呼叫的(4)等;

(c)(3)根据IMSI检索主叫用户数据,检查该移动台是否为合法用户,(5)直接参与鉴权和加密过程;

(d)对于合法用户,系统为移动台分配一个空闲的(6)信道,移动台调谐到指定信道并调整发射电平;基站在确认(6)信道建立成功后,通知MSC;

(e)MSC分析(4),进行路由选择,通过(7)信令协议与固定网(ISDN/PSTN)建立至(8)的通路,并向(8)振铃,MSC将终端局回送的成功建立消息回送给移动台,由移动台生成(9)信号;

(f)被叫用户摘机应答,(3)向移动台发送(10)消息,移动台回送确认消息后,进入通话阶段。


正确答案:
(1)移动台(或MS)
(2)基站(或BS)
(3)移动交换中心(或MSC)
(4)被叫号码
(5)VLR
(6)业务
(7)7号(或No.7)
(8)被叫用户
(9)回铃音
(10)应答(或连接)

第10题:

下图是基于软交换的网络分层模型简图,请根据简图将应填入(n)处的字句写在答题 纸的对应栏内。(图中(6)是(4)与媒体网关交互时可以使用的控制协议)


正确答案:
(1)网络控制层(或控制层、呼叫控制层)
(2)核心传送(传输)层(或传送(传输)层)
(3)边缘接入层(或接入层)
(4)Softswitch(或软交换)
(5)SG(或信令网关)
(6)MGCP(或H.248、或Megaco、或媒体网关控制协议)(写多个也对)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