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

李老师是幼儿园大班的老师,虽然李老师班上的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背景,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和发展水平,但李老师都能凭借自己的观察和经验,对每个孩子因材施教,使每个孩子在班上找到自信和乐趣。李老师对孩子的因材施教体现幼儿教师劳动的特点是()。A.复杂性B.示范性C.长期性D.创造性

题目
李老师是幼儿园大班的老师,虽然李老师班上的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背景,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和发展水平,但李老师都能凭借自己的观察和经验,对每个孩子因材施教,使每个孩子在班上找到自信和乐趣。李老师对孩子的因材施教体现幼儿教师劳动的特点是()。


A.复杂性

B.示范性

C.长期性

D.创造性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李老师经常烦恼,因为刚刚到岗位上,不会与孩子沟通,总是担心孩子是不是喜欢她,担心同事对她的评价和看法,这说明李老师处于()

A.关注生存阶段

B.关注情境阶段

C.关注职业阶段

D.关注学生阶段


答案:A

第2题:

户外活动时,思遥举着一个法国梧桐树结的种子跑过来:“李老师,我捡了一个这个。”显然他并不知道这是什么,这时很多孩子围上来七嘴八舌地问:“哎,这是什么呀?”“我摸摸。”“梧桐果”被传来传去,“真扎手。”“那么硬。”“我还以为它的毛是软软的呢,原来那么硬!”看到孩子们对“梧桐果”的兴趣浓厚,于是李老师就问:“谁认识这是什么?”这个问题难住了大多数孩子。李老师又问思遥:“你在哪捡的?”他马上跑到梧桐树下,“在这儿。”孩子们抬起头,“树上还有那么多呢。”“这是法国梧桐树。”“我猜是‘梧桐果’。”“李老师,它能吃吗?”李老师笑笑没回答,转向其他的孩子说:“有谁能回答这个问题?”旁边的张照宝说:“能吃,它像荔枝一样,里面有肉。”“不对,里面是空的。”“不对,准和粟子一样,它的皮能剥开。”孩子们充分运用生活经验猜测着,李老师接着说:“李老师也不知道能不能吃,想知道它里面是什么样的,那应该怎么办呢?”“把它掰开看看不就行了吗?”“行,那就请你帮我们掰开看看吧!”
“梧桐果”被孩子们用手指弄开,“哇,是什么呀?那么多毛毛。”“是小伞兵。”“对,跟蒲公英似的。”“是种子,是种子!”孩子们兴奋地喊了起来。李老师笑了:“这回你们知道了吧,这是什么呀?”“是梧桐树种子。”很多孩子捏几粒小种子四散走开,他们那么认真地将这些小种子放在操场四周的土地上。他们一定在期待着它能长出小树苗来!
请结合上述案例,回答以下问题:
(1)幼儿园科学领域的教育在教育目标和价值取向上、在教育组织指导策略上发生了哪些根本性的变化?
(2)请对李老师的教育行为及行为背后的教育理念进行简要分析与说明。


答案:
解析:
(1)2001年教育部印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对幼儿园科学领域的教育作出相关的规定,在教育目标和价值取向方面:
①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兴趣方面)
②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感官一动作一探究)
③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交流一结果)
④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数学)
⑤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科学)在教育组织指导策略方面:
①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
②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
③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
(2)陈鹤琴先生认为在幼儿教育中“不要依据成人的经验编制一些生硬枯燥、高深的材料,让儿童茫然得到一些糊涂、杂乱无章的知识。”幼儿教师在实施教育活动时要注意有效地利用周围环境,让幼儿在环境中积极、主动地探究、操作,发现环境中的问题并产生解决问题的愿望,使幼儿成为活动的“主体”。案例中李老师让儿童作为教育活动的主体,通过适当的引导,让儿童根据自身的兴趣、能力、经验出发,参与到整个教育活动中,一步步地探索、学习。
美国幼教专家卡洛科贝尔在《生成课程》一书的前言中谈到:“生成”就是强调课程计划必须是从孩子和成人的生活中,特别是从孩子自身的兴趣中生长出来,它提醒我们孩子的自发性需要一个他们能够自由活动和学习的空间。在案例中,李老师利用儿童自己发现的“梧桐果”引导儿童从自己的兴趣中寻找答案,让儿童主动自发的学习。
在幼儿教育中,教师要利用自然环境中的有利因素,有效地与教育目标的对接,促进幼儿发展的目的。同时也要注重将教育渗透于幼儿一日生活之中,发挥一日生活的整体教育功能,扩大教育的时空观。在本案例中,李老师从生活中常见但是儿童没有见过的“梧桐果”出发,引导儿童探索、发现,最终让儿童自己发现这是梧桐的种子,激发了儿童的探究欲望和认识不同事物的兴趣。把儿童的一日生活与教育目的联系在一起。

第3题:

某小学三(1)李老师发现班上有几个学生,作业总是潦草脏乱,为了帮助这些学生,李老师专门雕刻了2枚印章和一些好孩子的小卡通化奖品,每当这几个同学,一次作业工整干净,她就在练习本上,加盖一个小红花印章,连续得到3次小红花,就加盖一个“一级棒”的大印章,连续得到2次“一级棒”,就奖励一个好孩子的小卡通画,连续获得3张好孩子的小卡通画就把该学生的作业放在光荣榜上展览……

请结合所学的教育心理学知识,对李老师的做法进行分析。


正确答案:

第4题:

李老师是幼儿园里的“明星老师”.因为她总是能够和所有的小朋友打成一片.关注到每个人不同的需要.她还为每位小朋友“量身定做”了一套保育计划,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李老师的行为做到了()。

A.保护学生兴趣
B.因材施教
C.具有奉献精神
D.努力处理师生关系

答案:B
解析:
【知识点】职业理念——儿童观
教师为每一位学生“量身定做”保育计划,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保育原则。

第5题:

在一个教学活动中,李老师正在给全班的孩子讲故事《萝卜回来了》。女孩月月总是不停地把头转向门口,并不认真听李老师讲故事。暗示了她几次都不见效果,于是李老师把月月叫到自己身边,看着她,以便让她安静地听故事。
请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内容,分析评价以上材料中教师的行为。


答案:
解析: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 (2)若以平常所理解的教育者的职责来衡量,可以肯定:材料中的李老师是一位很负责任的老师,她之所以会把月月叫到自己身边、强迫她集中精力认真听讲,是因为在她看来,月月的表现只是一种简单的注意力不够集中、不能专心听讲的行为。
(3)作为教育者,为了帮助月月,必须在这个时候对月月加以干预。但是,如果李老师能够转换一下思路,去探究一下月月行为的理由,可能就会结合月月的其他表现,或者通过直接的询问了解到,此时在月月的内心之中或许体验着某种焦虑——妈妈早上对月月说今天要带带月月去外婆家,下午会很早就来接她,可是到现在还没有出现……了解到这一背景,不难推断,对于月月而言,教师在此时最应该提供的是情绪上的安慰,而不是纪律方面的约束。
(4)因为即使真的坐到了教师的眼皮底下,月月也不一定就像教师预想的那样认真听故事,相反,也许由于教师的干预,月月原本已经在体验着焦虑的内心又会被追加上羞愧、畏惧与委屈。如此说来,在师幼互动行为过程中,教师开始的本意是出于履行教育者职责的行为,很可能会由于教师自身的成人感而变成伤害幼儿情感的一个根源。

第6题:

光明幼儿园小李老师因为经常体罚孩子而被家长举报到教育行政部门。教育行政部门要求该幼儿园园长将其辞退,但园长却因为小李老师教学成绩特别棒,在事件过后又将其请回幼儿园继续教学。
请就此案例中小李老师和园长的行为进行分析。


答案: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二十一条规定,学校、幼儿园、托儿所的教职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幼儿园工作规程》第六条也规定,幼儿园教职工应当尊重、爱护幼儿,严禁虐待、歧视、体罚和变相体罚、侮辱幼儿人格等损害幼儿身心健康的行为。材料中的小李老师经常体罚孩子,除有悖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和《幼儿园工作规程》的规定外,还违背了作为一名教师应有的职业道德,因此小李老师的行为是应坚决抵制的。材料中的园长不但没有因小李老师的恶劣行为将其辞退,反而因小李老师教学成绩好,在事件过后又将其请回幼儿园继续教学。该园长既没有尊重幼儿和幼儿家长,也违背了作为一位园长应该履行的职责。

第7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要春游了,大三班的孩子们兴奋地邀请李老师和自己坐同一辆车,为此孩子们争了起来。李老师用商量的语气说:“去的时候老师坐一号车,回来时老师坐二号车,你们说好不好呀?”孩子们高兴地同意了。到春游地点,李老师不仅给孩子们和家长拍照,还和孩子们起种树,一起做面条。当孩子们问种的是什么树时,李老师马上请导游介绍树的名称和主要特点。午餐时间到了,孩子们纷纷拿出自己心爱的零食分给李老师,李老师也把自己精心制作的寿司和孩子们一起分享,耐心地介绍了寿司的做法。回到幼儿园时,李老师和孩子们一一道别。
问题:结合材料,找出材料中所提现的优质师幼关系并加以分析。


答案:
解析:
分享性 民主性和平等性
互动性
互主体性

第8题:

星期天,李老师买了一套新装。星期一,他穿在身上早早就来到了学校。“李老师早!”“李老师好!”同学们三、五结伴地向他问候。之后,乘李老师不注意,孩子们对李老师指指点点:“瞧,李老师换了新装!”“真漂亮、真大方”“李老师可真精神!”大家窃窃私语,议论纷纷。

李老师很自然地走在孩子们中间,似乎有意让他们目不转睛地看个够,任他们说三道四地评论。好象充耳不闻,反而问他们星期天过得可好。

上课铃响了,李老师庄重地走进了教室。大家不再议论新装了,都瞪着一对黑眼珠,精神专注地听老师讲课。请分析李老师的做法。


答案: 对气质的认识,气质是不以人的活动目的和内容为转移的心理活动的典型的稳定的动力特征。 它是指在人的认识、情感、言语、行动中,心理活动发生时力量的强弱、变化的快慢和均衡程度等稳定的动力特征。 主要表现在情绪体验的快慢、强弱、表现的隐显以及动作的灵敏或迟钝方面,因而它为人的全部心理活动表现染上了一层浓厚的色彩。 它与日常生活中人们所说的“脾气”、“性格”、“性情”等含义相近。 气质与性格的差别:气质没有好坏之分,且是先天的,与生俱来的,不易改变的。性格是后天形成的, 较易改变。某种气质的人更容易形成某种性格,性格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掩饰、改变气质。气质的可塑性小,性格的可塑性大。 气质不影响活动的性质,但可以影响活动的效率;气质不能决定一个人活动的社会价值和成就的高低;人的气质本身无好坏之分,气质类型也无好坏之分。 解析: 在实践中应用:由于人们的气质各不相同,所以要求在教育工作中必须采取因材施教、个别对待的方法。 例如,严厉的批评对于胆汁质或多血质的学生会促使他们遵守纪律,改正错误,但对抑郁质的学生则可能产生不良后果。 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考虑学生的气质特点。又如,在改变作息制度和重新编班时,多血质的学生很容易适应,无需特别关心,而对于粘液质、抑郁质的学生则需给予更多的关怀和照顾,才能使他们逐步适应新的环境。


第9题:

材料:
初三学生赵英本来是个热爱集体活动的孩子,不过学习成绩一般。其父母因为孩子还有半年多就要中考,强令孩子不要再参加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赵英在家长的影响下,也渐渐对集体活动失去了兴趣,而学习上依然没有什么进步。
从此,不管在赵英身上出现什么问题,李老师都不再与家长联系,即使赵英的家长主动打电话请李老师家访,李老师也借口忙而不去,并在电话里对赵英的父亲说,赵英现在出现的问题都是由于家长的问题造成的,当老师的没有责任。赵英家长与李老师的矛盾越来越尖锐。
问题:
请运用教师职业道德的知识分析上述材料中李老师的行为,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答案:
解析:
(1)材料中的教师的做法违背了教师职业道德中的关爱学生和为人师表的相关要求。①教师缺乏对学生的爱,因为家长的错误做法就对学生不管不顾,把学生出现的问题全部归咎于家长,这种推卸责任的做法显然是不对的。②教师未能做到为人师表,为人师表要求教师在处理与学生家长的关系上,能够尊重家长。教师要主动与家长联系,不能因为家长的不合作就不再与家长联系,甚至采取排斥的态度。
(2)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应该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首先做到关爱学生,有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的情感和爱心;其次做到为人师表,主动采取与家长进行沟通合作的态度,谦虚和蔼、尊重理解地与家长面谈。在家长认识提高的基础上,教师、家长应共同商讨促进赵英各方面发展的计划,并付诸实施。

第10题:

洋洋的爸爸是某企业的董事长,经常给李老师送礼,李老师非常喜欢洋洋,即使洋洋犯了错误李老师也不会责备他。兰兰是班里的“小公主”最漂亮,李老师经常抱抱兰兰、亲亲兰兰,非常喜欢她。姗姗是班里的一个普通孩子也想让老师抱抱,于是姗姗鼓起勇气对李老师说:“老师,您也抱我一下”,李老师说:“混蛋,看你那两筒鼻涕,脏样!”姗姗幼小的心灵受到了伤害,忍不住放声大哭。李老师说:“爱哭鬼,就会哭!”。


请从教师职业道德角度,评析李教师的保育行为。


答案:
解析:
李老师的做法违背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爱岗敬业,关爱学生的要求。从保育行为的角度看:
(1)李老师的行为不符合教师思想行为规范。因为洋洋爸爸有钱,兰兰漂亮,李老师就喜欢她们,李老师没有做到关爱每一个学生,在具体的教育实践活动中没有做到教书育人,更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违反爱岗敬业的要求。
(2)李老师的行为不符合教师教学行为规范。因为学生家境贫富差距和相貌不同,李老师就以此去挖苦讽刺学生,没有做到一视同仁,损害了幼儿的人格。
(3)李老师的行为不符合教师语言行为规范。“混蛋,看你那两筒鼻涕,脏样!”这样的话语有明显的讽刺和挖苦的意味,不符合教师的言语行为规范要求。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