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

“坪”指山区中局部的平地。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局部地形,读图完成。图中最可能位于“坪”的是( )。A.④村 B.③村 C.②村 D.①村

题目
“坪”指山区中局部的平地。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局部地形,读图完成。

图中最可能位于“坪”的是( )。


A.④村
B.③村
C.②村
D.①村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下图为我国某地地形剖面及其气候资料统计图。读图回答第题。




该地所处地区最可能是(  )。查看材料

A.青藏地区
B.北方地区
C.西北地区
D.南方地区

答案:D
解析:
该地海拔在1~500m以下,因此排除A选项,年降水量在1~000mm左右,应在我国的南方地区。

第2题:

“坪”指山区中局部的平地。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局部地形,读图完成题。



图中最可能位于“坪”的是(  )。查看材料

A.①村
B.②村
C.③村
D.④村

答案:D
解析:
“坪”是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图中四村,④村所在位置等高线最为稀疏,故选D。

第3题:

图7示意北丰球局部区域地壳平均厚度分布。读图7,完成题。



图中地壳厚度最大的地区是(??)

A.青藏高原
B.阿尔卑斯山区
C.伊朗高原
D.蒙古高原

答案:A
解析:
点拨:本题考查地壳平均厚度最大的地区。应试解难:青藏高原是地球上地壳最厚的地方,平均厚度为70千米以上。图中显示地壳平均厚度最大的数值为70千米,且在北回归线以北,东经90°附近,故选A。

第4题:

“坪”指山区中局部的平地。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局部地形,读图完成。

连接各村与M乡的公路高差最大的是( )。


A.④村—M乡
B.③村—M乡
C.②村—M乡
D.①村—M乡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地形图的判读。公路的高差是指公路的最高点与最低点之差。①村—M乡公路最低点高度为280-300m,最高点为360-380m,高差为60-100m;②村—M乡、③村一M乡公路共向上跨越了两条等高线,高差是40-80m;④村—M乡只向上跨越了两条等高线,高差为0-40m,对比可知,D项正确。

A、B、C三项:与题干不符,排除。

第5题:

下图为我国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问题

下列四个居民点中,易受泥石流灾害影响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A
解析:
泥石流多发于山谷地区。四个地点中,只有①地位于山谷地带且该处往上等高线密集,高差变化大。易形成泥石流。答案为A。

第6题:

下图示意某岛的地理位置。读图,完成11—12题。



图示岛屿西南部降水丰沛,主要是因为(  )。 查看材料
①盛行西风②地形抬升③暖流增湿④反气旋活跃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答案:A
解析:
由图可知,该岛屿的经度为170°,纬度大致处于42°S~46°S之间,四面临海,处于盛行西风带中;从图中等高线及山峰的位置可以看出,岛屿中有东北一西南走向的山脉,盛行西风从海洋带来的湿润水汽被山脉抬升,形成降水,因而西南部降水丰富。

第7题:

根据下图示意某地区年均温的分布。读图

影响该地区年均温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是(  )。

A.台风
B.海陆分布
C.地形
D.大气环流

答案:C
解析:
由图可知该地区为我国台湾省,台湾山脉纵贯台湾岛中部偏东,根据气温的垂直递减率:海拔越高,气温越低,等温线分布大致与等高线平行,所以影响该地区年均温分布特征的主要因素是地形。故选C。

第8题:

下图为非洲大陆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第下题。



形成①②③自然带分异规律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洋流
B.水分
C.地形
D.热量

答案:D
解析:
①②③自然带递变方向是由低纬向高纬,呈现了纬度地带性,因此主要影响因素是热量。故选D。

第9题:

下图为我国某地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问题

下列四地点中,最适合发展种植业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B
解析:
种植业一般分布于地势较为缓和的平原或山间盆地、谷地之中。由图可知,图中乙处为山间盆地,地势平坦,又有河流流经,灌溉方便,最适宜发展种植业。正确答案为B项。

第10题:

下图是我国某地区地貌景观示意图。读图回答第3-4 题。


形成该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风力侵蚀
B.风力沉积
C.流水侵蚀
D.冰川侵蚀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对地表形态塑造的外力作用主要有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堆积作用,侵蚀作用包括风力侵蚀、流水侵蚀、冰川侵蚀和海水侵蚀;搬运作用包括风力搬运、流水搬运、冰川搬运和海水搬运;堆积作用包括冰川堆积,流水堆积,风力堆积和海水堆积。流水侵蚀包括侵蚀和溶蚀,图示阿诗玛景观属于石林景观,由石灰岩的溶蚀作用形成。C项正确。

A项:风力侵蚀是在气流冲击作用下土粒、沙粒脱离地表、被搬运和堆积的过程,简称风蚀。往往形成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等地表形态,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风力沉积多发生在干燥的内陆及邻近地区,往往形成沙丘。与题干不符,排除。

D项:冰川侵蚀是冰川地质作用的一种方式。冰川侵蚀作用,又称刨蚀作用,是指冰川及其挟带的岩石碎块对冰川基岩的破坏作用,多发生在有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地区,往往形成冰斗角峰和“U”形谷等地貌。与题干不符,排除。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