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

旋律写作。 要求: (1)以下面谱列中乐句作为第一乐句,运用鱼咬尾的手法编写3-4小节。 (2)再根据1-4小节创作5-8小节,构成一个单一部曲式的乐段。

题目
旋律写作。
要求:
(1)以下面谱列中乐句作为第一乐句,运用鱼咬尾的手法编写3-4小节。
(2)再根据1-4小节创作5-8小节,构成一个单一部曲式的乐段。

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
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教师在九年级“费加罗咏叹调”欣赏教学过程中加入创造环节,下列最适合作为创造教学活动的是( )。


A.学生分组模仿和表演,并进行自评与互评
B.学生为该旋律编创钢琴四手练联弹小品
C.学生以该旋律为主题,写作8小节变奏
D.学生欣赏该歌剧视频并跟唱旋律

答案:C
解析:
知识点:对创造教学活动的理解。

A项:“分组模仿和表演”属于表演活动,与题干不符,排除。

B项:“编创钢琴四手联弹”属于创造活动,但难度较高,不符合“九年级”学段特点,与题干不符,排除。

C项:“写作8小节变奏”属于创造活动,是基于音乐创造,与题干相符,当选。

D项:“欣赏并跟唱”属于欣赏活动,与题干不符,排除。

第2题:

旋律写作。
要求:
(1)以下面谱列中乐句作为第一乐句,运用同头换尾的手法创作第2乐句,构成第1乐段。
(2)写作由两个乐句构成的第二乐段,与第一乐段构成再现单二部曲式。


答案:
解析:

第3题:

:海:水 ( )。

A.写作:小说

B.太阳:光

C.画家:图画

D.旋律:音符


正确答案:D

 “主要是由组成的;旋律主要是由音符组成的。

第4题:

复调旋律写作。
要求:
(1)以下面谱列中乐句作为第一乐句,运用对比复调的手法创作第2声部。
(2)根据二声部对位写作第三声部。


答案:
解析:

第5题:

旋律写作。

要求:

(1)以下面谱例中乐句作为第一乐句,运用同头换尾的手法创作第二乐句,构成第一乐段。(3分)

(2)写作由两个乐句构成的第二乐段,与第一乐段构成再现单二部曲式。(7分)


答案:
解析:
本题目共两问。(1)第一问是运用同头换尾的手法创作第二乐句,构成第一乐段,同头换尾可以理解为两个乐句开头相同,结尾不同。我们可以选择前两小节照抄,后两小节进行变化,但要求第二乐句是一个乐段的结束句,因此,最后要结束在主音上。(2)第二问要求写作由两个乐句构成的第二乐段,与第一乐段构成再现单二部曲式。也就是说第二乐段的第一乐句应当是全新的旋律素材,而第二乐句应当再现第一乐段的材料最终收束乐段,结束在主音上。

第6题:

根据《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基本理念,对教学设计中的展开阶段进行分析(7分),并说明理由(8分)。

【课题名称】《清流》

【教学对象】选修“创作”模块的学生

【教学内容】用支声复调改写二声部歌曲(清流》

【主要目标】学习支声复调,能够模仿范例改写一个乐句。

(其他目标略)

【教学过程片段】

一、导入阶段(略)

二、展开阶段:新课教学

1.老师播放合唱曲《清流》,学生欣赏。

2.视唱歌曲旋律

(1)学生随琴视唱歌曲低声部旋律,老师注意纠错。

(2)学生随琴学习歌曲高声部旋律后,分组用“lu"进行两声部合唱。

3.歌曲分析

师问:低声部旋律的线条有什么特点?在音程和节奏上与高声部有什么关系?

生答:旋律的线条起伏比较平缓。很多音程关系都是三度和四度,有的音一样,前四句的节奏也完全一样......

4.老师写作示范

(1)老师讲解支声复调的写作手法。

(2)老师先示范改写结束句的低声部旋律,然后让学生视唱,再用“lu”与高声部合唱。

5.学生尝试写作

(1)学生运用支声复调的手法,改写低声部旋律。

(2)选出刘红同学的作品进行展示和点评。

师:许多同学都写得较好,但老师更欣赏刘红同学写的旋律,主要有几点值得赞赏.....结尾的三个音,比老师写的更有特色。

(3)学生练唱刘红同学的低音部旋律,并与高声部合唱。

三、小结


答案:
解析:
课例点评题是中学音乐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科目使用的题型。通过呈现有代表性、典型性的中学音乐课堂教学案例,要求考生运用相关知识进行分析、评论,回答相关问题。

第7题:

“老师在‘创作’模块的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聆听《沂蒙山小调》,并分析其‘鱼咬尾’的发展手法,然后用该手法写作旋律”,该教学活动是( )。


A.自由创作
B.采风创作
C.命题创作
D.模仿创作

答案:D
解析:
题干中,教师引导学生聆听歌曲并分析歌曲的旋律发展手法,得出:“鱼咬尾”的手法,并用这种“鱼咬尾”来进行写作,属于运用模仿歌曲的写作手法进行创作。

第8题:

人民币∶美元∶兑换

A.现金∶支票∶货币
B.写作∶绘画∶文字
C.诗词∶音乐∶旋律
D.中文∶英文∶翻译

答案:D
解析:
第一步,确定题干逻辑关系。
“人民币”和“美元”都是货币,二者属于并列关系中的反对关系;“人民币”和“美元”之间可以相互“兑换”,二者均与“兑换”属于对应关系。
第二步,辨析选项。
A项:“现金”和“支票”都是“货币”的一种,二者与“货币”属于包容关系中的种属关系,排除;
B项:“写作”和“绘画”都是一种艺术形式,二者属于并列关系中的反对关系,而“写作”和“绘画”无法相互转换,排除;
C项:“音乐”和“诗词”都是艺术形式,二者属于并列关系中的反对关系,“旋律”是“音乐”的组成部分,二者属于包容关系中的组成关系,排除;
D项:“中文”和“英文”都是语言,二者属于并列关系中的反对关系,“中文”和“英文”之间可以相互“翻译”,二者均与“翻译”属于对应关系,与题干逻辑关系一致,符合。
因此,选择D选项。

第9题:

旋律写作:

要求:

(1)分别以谱例中乐句作为第1句和第3句,创作第2句和第4句。(6分)

(2)完成后的结构为再现单二部曲式。(4分)


答案:
解析:
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学生对于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的理解与运用。带再现的单二部曲式 第一段负责音乐内容的呈示性陈述,第二段负责音乐的继续和结束。题干中给出第一句及第三句,因此,在创作第二句时,要注意旋律的终止;在创作第四句时,应注意旋律对第一句或第二句的再现。

第10题:

按下列要求创作旋律。
要求:(1)为下列的旋律创编第二句旋律和第四句旋律。(5分)
(2)结束在主音上,旋律具有结束感。(5分)


答案:
解析: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