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

如图所示,两木块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两轻质弹簧的劲度系数分别为k1和k2,上面木块压在上面的弹簧上(但不拴接),整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现缓慢向上提上面的木块,直到它刚离开上面弹簧,在这过程中下面木块移动的距离为( )。 A. B. C. D.

题目
如图所示,两木块的质量分别为m1和m2,两轻质弹簧的劲度系数分别为k1和k2,上面木块压在上面的弹簧上(但不拴接),整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现缓慢向上提上面的木块,直到它刚离开上面弹簧,在这过程中下面木块移动的距离为( )。



A.
B.
C.
D.

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C
解析: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如图1—16所示,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质量为ml的木块A和质量为m2的木块B静止靠在竖直的墙面上,两木块接触面与墙面平行,设μ为A与B接触面的动摩擦因数。求A受到B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答案:
解析:
A和B两木块均静止,A与B之间无相对滑动,则A与B之间的摩擦力为静摩擦力。以B为研究对象,它在水平方向受水平力F和A对B的弹力而平衡,竖直方向受重力m2g和A给B的竖直 向上的静摩擦力Ff而平衡,由平衡条件可知:Ff=m2g,方向竖直向上。 由牛顿第三定律,A受到B的摩擦力Ff′与Ff大小相等,为Ff′=m2g,方向竖直向下。

第2题:

如图所示,将弹簧测力计一端固定,另一端钩住长方体木块A,木块下面是一长木板。实验时拉着长木板沿水平地面向左运动,读出弹簧测力计示数即可测出木块A所受摩擦力大小。在模板运动的过程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木块A受到的是静摩擦力
B. 木块A会相对地面匀速运动
C. 木块A所受摩擦力的方向向左
D. 拉动速度变大时,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大

答案:C
解析:
拉着长木板沿着水平地面向左运动,A受到的是滑动摩擦力,A选项错误;A不一定做匀速运动,因为不知道A是否受力平衡,B选项错误;C木块A受到摩擦力方向向左,因为长木板在向左运动,C选项正确;D拉动速度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没有关系,D选项错误。

第3题:

如图,两个相同容器都盛满水,甲中有一个体积为50厘米3.密度为0.5×103千克/米3的木块漂浮在水面.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木块漂浮时浮力等于自身重力并有
1
3
体积露出水面
B.木块缓慢下压至浸没的过程中受到的浮力不变
C.木块全部压入水中两容器底部受水的压力和压强都相等
D.取出木块后两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和压强都相等


A、因为木块漂浮,所以F=G,
因此ρgVgV,则ρVV?1.0×103kg/m3×V=0.5×103kg/m3×V
得:
V
V
=
1
2
,所以木块露出水面的体积也是木块体积的
1
2

B、由阿基米德原理公式FρgV可知,当液体密度一定时,V越大F越大.由于木块缓慢下压至浸没的过程中,V在增大,所以F在增大;
C、液体压强公式:P=ρgh,当木块全部压入水中时,虽然溢出了一些水,但左边容器中的水面高度仍然和右边的水面高度相同,所以两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强是相等的;因为压强相等且两容器的底面积相等,根据F=PS可知,两容器底部受到水的压力相等;
D、因为把木块全部压入水中时,左边容器中有一些水被溢出,所以左边容器中的水比右边容器中的水要少,则左边容器的总重力比右边容器的总重力小,左边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比右边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力小,由于两容器底面积相同,则根据P=
F
S
可知,左边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也比右边容器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小.
故选 C.

第4题:

为了测定木块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用原长为15cm的弹簧,把木块吊起来,稳定后弹簧长23cm,用这个弹簧水平拉动木块,使木块在桌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弹簧长为7cm。试求木块与桌面间的摩擦因数是()。


正确答案: 0.25

第5题:

实验材料:
斜面、小车、木块、砝码。
实验步骤:
(1)如图所示,让质量为m的小车从斜面的高度h处自由滑下,撞击水平面上的木块,测出木块被推动的距离。

(2)让小车从斜面上高度2h处自由滑下,撞击水平面上的木块,测出木块被推动的距离。
(3)在小车上放质量为m的砝码并固定,让小车从斜面上高度2h处自由滑下,撞击水平面上的木块,测出木块被推动的距离。
实验数据:

如果继续做拓展实验,通计测量仪器得出如下数据:

则关于质量和速度两个物理量对于动能的影响,可以得出哪项结论?

A.速度对动能的影响比质量大
B.质量对动能的影响比速度大
C.质量和速度对动能的影响一样大
D.速度对动能的影响是质量的2倍

答案:A
解析:
本题属于实验设计。
由实验4数据可看出:速度小、质量大、动能小;由实验5数据可看出:速度大、质量小、动能大;故可以看出速度对动能的影响比质量大。

第6题:

如右图所示,一个正方体木块六个面上分别写着数字,相对面上两个数字的和为20。现在正方体木块的上面是9,正面是13,右面是5。如果先将木块从左向右翻转2018次,再由前向后翻转2019次,这时木块正面数字是:


A.9
B.11
C.13
D.15

答案: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循环周期问题和几何问题。
第二步,由正方体六个面上相对面的两个数字之和为20,得三组相对面的数值分别为(9、11)(13、7)(5、15)。先将木块从左向右翻转2018次,如此翻转,无论翻转多少次,正面数字不发生变化,但2018÷4=504……2,即向上面为11;再由前向后翻转2019次,4个面一个循环周期,2019÷4=504……3,余数为3,由前向后翻,此时正面数字正好是原来向上的面11。

第7题:

某教师为了了解学生对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等知识的掌握与运用情况,设计了若干检测题,其中一题如下。
如图,木块B与水平桌面间的接触是光滑的,子弹A沿水平方向射入木块后留在木块内,将弹簧压缩到最短。现将子弹、木块和弹簧合在一起作研究对象,则此系统在从子弹开始射入木块到弹簧压缩到最短的过程中(  )
A.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
B.动量不守恒,机械能不守恒
C.动量守恒。机械能不守恒
D.动量不守恒,机械能守恒
【错解】以子弹、木块和弹簧为研究对象。因为系统处在光滑水平桌面上,所以系统水平方向不受外力,系统水平方向动量守恒。又因系统只有弹力做功,系统机械能守恒。故A正确。针对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分析学生答题错误可能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
(2)针对其中由物理知识方面导致的错误,给出正确的引导,用于帮助学生学习。



答案:
解析:
(1)错解原因有两个,一是思维定势,一见光滑面就认为不受外力。二是规律适用条件不清。
(2)为避免学生再出现类似的错误,教学中应引导学生明确研究对象再分析受力,此题中应以子弹、弹簧、木块为研究对象,分析受力。在水平方向,弹簧被压缩是因为受到外力,所以系统水平方向动量不守恒。由于子弹射入木块过程,发生剧烈的摩擦,有摩擦力做功,系统机械能减少,也不守恒,故B正确。

第8题:

A,B两木块质量分别为mA和mB,且mB=2mA,两者用一轻弹簧连接后静止于光滑水平面上,今用力将木块压紧弹簧,使其压缩,然后将系统由静止释放,则此后两木块运动的瞬时动能(瞬时静止时刻除外)之比EA:EB为()

A、1

B、2

C、sqrt(2)

D、sqrt(2)/2


参考答案:B

第9题:

关于放在水平桌面上木块所受到的弹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木块受到的弹力就是物体的重力
  • B、木块受到的弹力是由于木块的形变而产生的
  • C、木块受到的弹力是由于桌面的形变而产生的
  • D、木块受到的弹力是由于木块和桌面的形变共同产生的

正确答案:C

第10题:

把一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保持静止,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木块对桌面的压力就是木块受到的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
  • B、木块对桌面的压力在数值上等于木块受到的重力大小
  • C、木块对桌面的压力是弹力,是由于桌面发生形变而产生的
  • D、木块对桌面的压力是弹力,是由于木块发生形变而产生的

正确答案:B,D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