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

某位教师在作文评改中进行了名为“给自己的作文找读者”的尝试。学生完成作文后。作文不是当堂收上来而是让学生保留2天,在这2天里要求学生将自己的作文给同学写评语(内容不限,字数不限)。2天后作文收上来,教师在课堂上进行了评价,这项活动学生参与热情极高。 下面关于某教师作文课改尝试的评价,哪项是错误的?(  ) A.教师关注学生的写作热情。学生乐于分享写作欲望 B.教师用“给作文找读者”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C.教师是作文评价的主体,教师要多改,反对学生的独立修改 D.写作评价能采用学生互评教师讲评相结合

题目
某位教师在作文评改中进行了名为“给自己的作文找读者”的尝试。学生完成作文后。作文不是当堂收上来而是让学生保留2天,在这2天里要求学生将自己的作文给同学写评语(内容不限,字数不限)。2天后作文收上来,教师在课堂上进行了评价,这项活动学生参与热情极高。
下面关于某教师作文课改尝试的评价,哪项是错误的?(  )

A.教师关注学生的写作热情。学生乐于分享写作欲望
B.教师用“给作文找读者”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C.教师是作文评价的主体,教师要多改,反对学生的独立修改
D.写作评价能采用学生互评教师讲评相结合的评价形式
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C
解析:
某教师进行的这项尝试,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因为在这次活动中,每一位学生既是自己作文的作者,又是其他同学作文的读者,而且每一位同学都希望自己的作文能够得到更多人的阅读?评语和肯定。这样一来,作文写作和评改就更具挑战性和鼓动性。故C项说法是错误的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

A、话题作文

B、情境作文

C、材料作文

D、命题作文


参考答案:D

第2题:

某教师在写作课上,要求学生就刚学过的《林黛玉进贾府》人物描写进行仿写,请问她的做法是哪种作文训练方式?( )。

A.命题作文训练
B.单项作文训练
C.话题作文训练
D.材料作文训练

答案:B
解析:
B选项,单项作文训练也叫片段训练,又称小作文,是为培养写作的某种能力而进行的各种局部的、片段的练习,它是进行整篇文章训练的基础。综上,B选项正确。

A选项,命题作文是由教师出题目,学生根据题目作文的方式,故排除。

C选项,话题作文是用一段提示语指明写作范围,让学生在同一个谈话中心下,陈述各自从不同角度、不同立场产生的观点或联想到的经历、体验,故排除。

D选项,材料作文是一种半命题作文,它是教师给学生提供一则或多则材料,让学生按照要求进行作文的一种训练方式,故排除。

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第3题:

学生作文修改的评价要( )

A.注意考查学生修改作文的内容

B.注意考查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

C.注意考查学生修改作文的过程

D.注意考查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


正确答案:ABCD

第4题:

关于新课标下的作文教学,下列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教师把作文中应注意的问题直接提出,由学生来回答,会使学生对写作的内容理解得更深刻

B、传统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对作文的指导单一、枯燥,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C、新课程中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作文教学中也同样适用

D、打破以往由教师先做讲解提示,再由学生自由作文的做法,改为由学生分组讨论


答案:A
解析:
如果把写作中应注意的问题一一列出来,由学生回答,会使大多数学生得不到锻炼,因为回答问题的学生只是少数,采用小组讨论的方法就可避免此弊端。

第5题:

阅读某教师访谈记录的片段,按要求答题。 每学期我想用六节课来“谈作文”,课上不讲评作文,也不要求写作任务,就是和学生对话,组织全班讨论。每节课我都结合学生写作中出现的问题,准备相应的中心话题,比如文体特征不明显,逻辑混乱,我就用了比较多的课时跟学生讨论写作思维。目前“谈作文”已经进行了三个学期,学生开始懂得如何总结作文的得失,并有意识地去改进。

对上述内容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对话讨论法是作文教学指导的有效保障
B.思维训练至少需要三个学期才能产生效果
C.作文教学指导应在学生写出作文初稿之后
D.作文教学指导应针对学生作文中的典型问题

答案:D
解析:
知识点:教师的作文教学方法。作文教学往往是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分析时需要抓住访谈内容的重点和主旨,而不能断章取义,以偏概全。

A 项:该访谈内容强调的重点不是对话讨论的方法,而是通过这种形式针对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加以讨论交流,能够起到不错的作用。不符合题干要求,错误。

B 项:访谈中提到“谈作文”进行了三个学期,效果不错,并不意味着至少三个学期才能产生效果,可能每学期都有潜移默化的效果。不符合题干要求,错误。

C 项:文段没有强调六节“谈作文”课必须在学生完成初稿之后,属于主观臆断,理解错误。不符合题干要求,错误。

D 项:抓住了文段的核心问题,理解正确。

第6题:

作文教学中,教师指导全班学生修改文章,能有效帮助学生提高“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能力的活动设计是( )。


A.选取典型的考场样文,教师做权威讲解
B.提供修改后的作文,教师做详细的分析
C.学生分享修改经验,当堂进行修改实践
D.讲授写作修改知识,要求学生梳理总结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教学设计。教学环节设计的前提是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给学生提供自学的机会,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A项:“教师做权威讲解”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错误。

B项:“教师做详细的分析”不能体现学生的自学。错误。

C项:学生先进行修改经验分享,再进行修改实践。通过这样的方式在自学中有利于学生形成修改的标准和意识,提升修改能力。正确。

D项:没有经过自学实践,不能有效锻炼学生的修改能力。错误。

第7题:

阅读某教师访谈记录的片段,按要求答题。
每学期我都用六节课来“谈作文”。课上既不讲评作文,也不安排写作任务,就是和学生对话,组织全班讨论,每节课我都结合学生写作中出现的问题,准备相应的中心话题。比如,文体特征不明显,逻辑混乱。我就用了比较多的课时跟学生讨论写作思维。目前“谈作文”已经进行了三个学期,学生开始懂得如何总结作文的得失,并有意识地去改进=
对上述内容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对话讨论法是作文教学指导的有效保障

B.思维训练至少需要三个学期才能产生效果

C.作文教学指导应在学生写出作文初稿之后

D.作文教学指导应针对学生作文的典型问题

答案:D
解析:
该教师组织的“谈作文”活动中,教师结合学生写作中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其作文教学的指导具有针对性,是针对学生作文中的典型问题展开的。

第8题:

两位教师上作文讲评课,教学目的同是:让学生明确如何才能把作文写得充实具体。 刘老师,在课堂上讲了上次作文中的六条优缺点,并订正了七个病句,还列举了几个标 点符号的错误用法。教师讲到底.学生无一人发言,课堂“秩序良好”。经检查教学效果,学生对作文究竟怎样才能写得充实具体还是不清楚。 张老师.一上课挂出两块小黑板,抄着事先选好的两篇作文,让学生边看边议,然后让 学生说说哪篇写得好。有的说这篇长的写得好,有的说那篇短的写得好,由此引起热烈争 议。张老师在总结同学争论中得出凡条怎样才能把作文写得充实具体的结论,最后翻过小黑板布置作业。经检查效果,学生对怎样才能把作文写得充实具体,思想上比较明确。 请运用所学的教育学知识分析这一事例。


正确答案:

【答案要点】通过对比,我们可以看出张老师的课是成功的.刘老师的课是失败的。

张老师的课之所以成功,他采取了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要求在教学中注意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在引导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掌握知识的同时.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张老师的课自始至终体现了这个精神,所以教学效果自然就好。刘老师的课采用的方法是注入式教学,老师“一讲到底”,“学生无一人发言”,挫伤了学生的积极主动精神,课堂秩序虽然“良好”,但教学目的没有实现。

第9题:

关于新课标下的作文教学,下列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教师把作文中应注意的问题直接提出,由学生来回答,会使学生对写作的内容理解得更深刻
B.传统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对作文的指导单一、枯燥,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C.新课程中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作文教学中也同样适用
D.打破以往由教师先做讲解提示,再由学生自由作文的做法,改为由学生分组讨论


答案:A
解析:
如果把写作中应注意的问题一一列出来,由学生回答,会使大多数学生得不到锻炼,因为回答问题的学生只是少数,采用小组讨论的方法就可避免此弊端。

第10题:

你觉得学生作文的评语该如何写?
作文评语是选材指导、审题指导、立意指导的继续和深入,是对学生进行更有针对性的细微的辅导,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一环。学生作文评语批写有三个要求:
第一,紧扣本次习作的基本要求。如安排学生用“移步换景”的方法写一篇游记,那么在批改时就以“移步换景”为重点,能“移步换景”者,承认其合格,甚至毫不吝啬的给以高分;未掌握“移步换景”者。重学重作,直至合格为止。至于学生习作中的其他问题,一般可少问甚至不问,实行“一作一得”,“循序渐进”,系统化的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
第二,了解学生作文基础和敢想。教师既要对每个学生以前的作文基础有所了解,同时最好还能对学生的思想、心理和相关情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掌握前者,是有利于把握学生该次作文进退的脉络,及时对症下药;掌握后者则更有利于从深层去把握该生作文得失变化的原因,而且有利于加强师生在心理上的亲近感,从而增强评语的可接受性,并能更好地把作文与做人有机地联系起来,给予相应的指导,使学生得到更大的收获和启迪。
第三,尊重学生的劳动,多鼓励,多肯定,切忌讽刺挖苦有可能伤害学生的话坚决不说,即使是批评,也要用比较含蓄的语句。
第四,多批少该。实际上,一般学生对教师的改不怎么在乎,教师最好用批语指出问题,让学生自己改。
第五,评语内容遵循“三化两性”的原则及方法。
1、重点化。评语应该根据每次作文的要求,高屋建瓴地指出全篇主要优点和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之上再涉及局部问题,要有主次,不宜面面俱到。
2、具体化。评语不宜太抽象、太笼统,否则学生不明白失误到底在哪里。
3、个性化。评语应该从每个学生的实际出发,因人而异,区别对待。
4、启发性。对于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要抓住症结所在,多使用疑问句,引而不发,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修改。
5、可接受性。
首先评语要写得通俗、简明。直接明确地指出作文中的成功之处和失败之笔,使学生有切肤之感,既心服口服,又获得有益启迪;
其次,评语要因为不同年龄、不同知识水平和不同个性而异,不能一概而论,做过高的要求。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