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执业医师

颈膨大以上损伤的瘫痪表现是A.四肢中枢性瘫B.双上肢周围性瘫,双下肢中枢性瘫C.双下肢周围性瘫D.双下肢中枢性瘫E.四肢周围性瘫

题目

颈膨大以上损伤的瘫痪表现是

A.四肢中枢性瘫

B.双上肢周围性瘫,双下肢中枢性瘫

C.双下肢周围性瘫

D.双下肢中枢性瘫

E.四肢周围性瘫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脊髓颈膨大横贯性损害引起

A.四肢中枢性瘫痪

B.双上肢周围性瘫痪,双下肢中枢性瘫痪

C.截瘫

D.单瘫

E.偏瘫


正确答案:B

第2题:

中枢性与周围性瘫痪的鉴别点正确的是

A.中枢性瘫痪深反射减弱或消失

B.中枢性瘫痪为硬瘫

C.周围性瘫痪病理反射阳性

D.周围性瘫痪可有1个以上肢体动作瘫痪

E.Bell麻痹为中枢性瘫痪


正确答案:B

第3题:

脊髓颈膨大横贯性损害引起( )。

A、双上肢弛缓性瘫,双下肢痉挛性瘫

B、四肢痉挛性瘫

C、截瘫

D、单瘫

E、偏瘫


参考答案:A

第4题:

颈膨大的病变导致双上肢中枢性瘫痪,双下肢周围性瘫痪


正确答案:错误

第5题:

胸髓横贯性损害引起

A、双下肢中枢性瘫
B、双下肢周围性瘫
C、一侧下肢周围性瘫
D、四肢瘫
E、偏瘫

答案:A
解析:
脊髓横贯性损害:损害平面所支配的肌肉因前角受损,呈现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损害平面以下肢体因皮质脊髓束受损,呈现上运动神经元性瘫痪(脊髓休克期可为弛缓性瘫);损害平面以下所有深浅感觉减退或消失;括约肌障碍因脊髓损害水平不同而异,骶髓以上急性病变的休克期,表现为失张力性膀胱,但休克期过后,如膀胱反射弧的功能恢复,可逐渐转变为反射性膀胱,此外损害平面以下尚有泌汗、皮肤营养及血管舒缩障碍。多见于脊髓压迫性病变、急性脊髓炎及脊髓损伤。胸、腰节段损害的具体表现如下:①胸段(胸髓2-12):双下肢呈上运动神经瘫痪,病灶水平以下的全部感觉缺失,大、小便障碍,受损髓节支配的躯干部位常有神经根性痛或束带感。②腰膨大(腰髓1-骶髓2):双下肢呈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下肢及会阴部全部感觉丧失,大小便障碍,伴有下腰或(和)下肢的神经根性痛。

第6题:

胸髓横贯性损害引起

A、双下肢中枢性瘫痪

B、双下肢周围性瘫痪

C、一侧下肢周围性瘫痪

D、四肢瘫

E、偏瘫


参考答案:A

第7题:

脊髓颈膨大横贯性损害引起( )。

A.四肢中枢性瘫
B.双上肢周围性瘫,双下肢中枢性瘫
C.截瘫
D.单瘫
E.偏瘫

答案:B
解析:
考点:
☆☆☆☆☆考点3:上运动神经元的解剖生理、临床表现及定位诊断;
1.解剖生理
上运动神经元起自大脑额叶中央前回巨锥体细胞(贝茨细胞),其轴突形成皮质脊髓束和皮质延髓束(合称锥体束)。二者分别经过内囊后肢和膝部下行。皮质脊髓束经中脑大脑脚、脑桥基底部,大部分神经纤维在延髓锥体交叉处交叉至对侧,形成皮质脊髓侧束,支配脊髓前角细胞。小部分纤维不交叉而直接下行,形成皮质脊髓前束,终止于脊髓前角。皮质延髓束在脑干各个脑神经运动核的平面上交叉至对侧,终止于各个脑神经运动核。除面神经核下部、舌下神经核外,其他脑神经核均受双侧皮质延髓束支配。
2.临床表现
(1)缺损症状:瘫痪,即上运动神经元瘫痪,又称中枢性瘫痪或痉挛性瘫痪。
(2)刺激症状:抽搐。
(3)释放症状:中枢性瘫痪的肌张力增高(折刀样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
(4)断联休克症状:中枢神经系统局部急性严重病变,引起功能上与受损部位密切联系的远隔部位神经功能短暂缺失,如急性中枢性偏瘫肢体开始是弛缓的,肌张力减低,深浅反射消失(脑休克);急性脊髓病变时受损平面以下的弛缓性瘫痪(脊髓休克),休克期过去后,受损组织的释放症状逐渐出现,转变为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病理反射阳性。在皮质下白质及内囊处,锥体束病变引起的偏瘫,常常是上肢比下肢重,远端比近端重,上肢伸肌比屈肌重,下肢的屈肌比伸肌重,脑神经瘫痪限于对侧下部面肌及舌肌,表情动作不受影响。
上运动神经元瘫痪的特征:瘫痪分布以整个肢体为主(单瘫、偏瘫、截瘫);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有病理反射;无肌萎缩或轻度废用性萎缩;无肌束性颤动;肌电图神经传导正常,无失神经电位。
3.定位诊断
(1)皮质:局限性病变仅损伤其一部分,故多表现为一个上肢、下肢或面部瘫痪,称单瘫。当病变为刺激性时,对侧肢体相应部位出现局限性抽搐(常为阵挛性),皮质病变多见于肿瘤的压迫、皮层梗死、动静脉畸形等。
(2)内囊:锥体束纤维在内囊部最为集中,此处病变易使一侧锥体束全部受损而引起对侧比较完全的偏瘫,即对侧中枢性面、舌瘫和肢体瘫痪,常合并对侧偏身感觉障碍和偏盲,称为“三偏”征。
(3)脑干:一侧脑干病变既损害同侧该平面的脑神经运动核,又可累及尚未交叉至对侧的皮质脊髓束及皮质延髓束,因此引起交叉性瘫痪,即一侧脑神经下运动神经元瘫痪和对侧肢体上运动神经元瘫痪。如一侧中脑病变出现同侧动眼神经或滑车神经瘫痪,对侧面神经、舌下神经及上、下肢的上运动神经元瘫痪;一侧脑桥病变产生同侧5、6、7、8对脑神经障碍,对侧舌下神经及上、下肢上运动神经元瘫痪;一侧延髓病变产生本侧9、10、11、12对脑神经障碍,对侧上、下肢上运动神经元瘫痪。双侧延髓病变引起双侧9、10、11、12对或仅9、10两对脑神经瘫痪,称真性球麻痹,有咽反射消失,舌肌萎缩、纤颤,下颌反射无改变。双侧皮质延髓束病变引起的双侧9、10、11、12对或仅9、10两对脑神经功能障碍称假性球麻痹,特征是咽反射存在,下颌反射亢进,无舌肌萎缩及纤颤。
(4)脊髓:横贯性损害可累及本平面脊髓前角细胞和双侧锥体束,故高颈髓(颈1~4)病损,产生四肢上运动神经元瘫,常伴呼吸肌障碍。颈膨大(颈5~胸2)病损产生上肢下运动神经元瘫痪,下肢上运动神经元瘫痪。胸髓病损产生双下肢上运动神经元瘫痪。腰膨大病损(腰1~骶2)产生双下肢下运动神经元瘫痪。

第8题:

在脊髓损伤中,下列哪项表现不可能出现

A.四肢瘫

B.双上肢瘫

C.双下肢瘫

D.截瘫

E.节段性瘫痪


正确答案:E

第9题:

在脊髓损伤中,下列哪项表现不可能出现()

  • A、四肢瘫
  • B、双上肢瘫
  • C、双下肢瘫
  • D、截瘫
  • E、节段性瘫痪

正确答案:E

第10题:

颈膨大以上颈髓损伤出现何种瘫痪:()

  • A、四肢中枢性瘫
  • B、双上肢周围性瘫,双下肢中枢性瘫
  • C、双下肢周围性瘫
  • D、双下肢中枢性瘫
  • E、四肢周围性瘫

正确答案:A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