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检验(师)

患者男性,52岁。主诉“腰背痛4月余,加重伴发热1月余”。患者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骶疼痛,牵涉至胸部,未做特殊处理,无缓解。1个月前上述症状加重,并出现发热、乏力。查体:T37.6℃、P95次/分、R22次/分。胸骨、锁骨及椎骨压痛,余无特殊。免疫球蛋白检查:IgG36.7g/L,IgA1.9g/L,IgM1.2g/L,蛋白电泳:M蛋白阳性。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为A、强直性脊柱炎B、冷球蛋白血症C、腰椎肥大D、多发性骨髓瘤E、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为明确诊断还应进行的实验室检查是A、ELISA测定和免疫固定

题目

患者男性,52岁。主诉“腰背痛4月余,加重伴发热1月余”。患者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骶疼痛,牵涉至胸部,未做特殊处理,无缓解。1个月前上述症状加重,并出现发热、乏力。查体:T37.6℃、P95次/分、R22次/分。胸骨、锁骨及椎骨压痛,余无特殊。免疫球蛋白检查:IgG36.7g/L,IgA1.9g/L,IgM1.2g/L,蛋白电泳:M蛋白阳性。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为A、强直性脊柱炎

B、冷球蛋白血症

C、腰椎肥大

D、多发性骨髓瘤

E、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

为明确诊断还应进行的实验室检查是A、ELISA测定和免疫固定电泳

B、免疫固定电泳和骨髓象检查

C、对流免疫电泳和骨髓象检查

D、免疫比浊试验和骨髓象检查

E、免疫扩散试验和ELISA

若该患者尿本周蛋白检测阳性,最可能的现象为A、4℃自发沉淀

B、10℃自发沉淀

C、加热至50~60℃出现沉淀,继续加热至90℃后重新溶解

D、加热至37℃出现沉淀,继续加热至56℃后重新溶解

E、加热至37℃出现沉淀,继续加热至90℃后重新溶解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患者男,65岁,2个月前出现吞咽困难、胸骨后疼痛、进食后呕吐。症状逐渐加重,近日呕吐物内有少量鲜血。无明显反酸,无发热。4个月前诊断为肺癌中晚期,经伽玛刀治疗后,肺部病灶基本消失。查体:上腹部轻压痛。血常规:白细胞总数3.8×109/L,血红蛋白8.5g/L。多次粪检无红、白细胞,无寄生虫及虫卵,隐血(+)。体重明显减轻。 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消化性溃疡

B反流性食管炎

C放射性食管炎

D贲门失弛缓

E霉菌性食管炎


C

第2题:

共用题干
患者男性,52岁。主诉“腰背痛4月余,加重伴发热1月余”。患者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骶疼痛,牵涉至胸部,未做特殊处理,无缓解。1个月前上述症状加重,并出现发热、乏力。查体:T37.6C、P95次/分、R22次/分。胸骨、锁骨及椎骨压痛,余无特殊。免疫球蛋白检查:IgG36.7g/L,IgA1.9g/L,IgM1.2g/L,蛋白电泳:M蛋白阳性。

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为
A:强直性脊柱炎
B:冷球蛋白血症
C:腰椎肥大
D:多发性骨髓瘤
E: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

答案:D
解析:
多发性骨髓瘤是骨髓内单一浆细胞株异常增生的一种恶性肿瘤。其特征是异常浆细胞增生,并广泛浸润骨骼和软组织,同时分泌M蛋白。本题患者出现骨骼疼痛、发热症状,IgG显著增高,M蛋白阳性,最可能的诊断为多发性骨髓瘤。

多发性骨髓瘤的主要诊断依据为:①M蛋白;②溶骨性损害;③骨髓涂片上骨髓瘤细胞至少超过15%,形态异常。免疫固定电泳可对M蛋白进行定性和分型。

本周蛋白在pH5.0的条件下,加热至50~60℃出现沉淀,继续加热至90℃后重新溶解,故又将其称为凝溶蛋白。

第3题:

共用题干
患者男性,52岁。主诉“腰背痛4月余,加重伴发热1月余”。患者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骶疼痛,牵涉至胸部,未做特殊处理,无缓解。1个月前上述症状加重,并出现发热、乏力。查体:T37.6C、P95次/分、R22次/分。胸骨、锁骨及椎骨压痛,余无特殊。免疫球蛋白检查:IgG36.7g/L,IgA1.9g/L,IgM1.2g/L,蛋白电泳:M蛋白阳性。

若该患者尿本周蛋白检测阳性,最可能的现象为
A:4℃自发沉淀
B:10℃自发沉淀
C:加热至50~60℃出现沉淀,继续加热至90℃后重新溶解
D:加热至37℃出现沉淀,继续加热至56℃后重新溶解
E:加热至37℃出现沉淀,继续加热至90℃后重新溶解

答案:C
解析:
多发性骨髓瘤是骨髓内单一浆细胞株异常增生的一种恶性肿瘤。其特征是异常浆细胞增生,并广泛浸润骨骼和软组织,同时分泌M蛋白。本题患者出现骨骼疼痛、发热症状,IgG显著增高,M蛋白阳性,最可能的诊断为多发性骨髓瘤。

多发性骨髓瘤的主要诊断依据为:①M蛋白;②溶骨性损害;③骨髓涂片上骨髓瘤细胞至少超过15%,形态异常。免疫固定电泳可对M蛋白进行定性和分型。

本周蛋白在pH5.0的条件下,加热至50~60℃出现沉淀,继续加热至90℃后重新溶解,故又将其称为凝溶蛋白。

第4题:

共用题干
患者男性,52岁。主诉“腰背痛4月余,加重伴发热1月余”。患者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骶疼痛,牵涉至胸部,未做特殊处理,无缓解。1个月前上述症状加重,并出现发热、乏力。查体:T37.6C、P95次/分、R22次/分。胸骨、锁骨及椎骨压痛,余无特殊。免疫球蛋白检查:IgG36.7g/L,IgA1.9g/L,IgM1.2g/L,蛋白电泳:M蛋白阳性。

为明确诊断还应进行的实验室检查是
A:ELISA测定和免疫固定电泳
B:免疫固定电泳和骨髓象检查
C:对流免疫电泳和骨髓象检查
D:免疫比浊试验和骨髓象检查
E:免疫扩散试验和ELISA

答案:B
解析:
多发性骨髓瘤是骨髓内单一浆细胞株异常增生的一种恶性肿瘤。其特征是异常浆细胞增生,并广泛浸润骨骼和软组织,同时分泌M蛋白。本题患者出现骨骼疼痛、发热症状,IgG显著增高,M蛋白阳性,最可能的诊断为多发性骨髓瘤。

多发性骨髓瘤的主要诊断依据为:①M蛋白;②溶骨性损害;③骨髓涂片上骨髓瘤细胞至少超过15%,形态异常。免疫固定电泳可对M蛋白进行定性和分型。

本周蛋白在pH5.0的条件下,加热至50~60℃出现沉淀,继续加热至90℃后重新溶解,故又将其称为凝溶蛋白。

第5题:

【病例摘要】
患者男性,35岁。
主诉:发热,伴全身酸痛半个月,加重伴出血倾向1周。
病史:半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伴全身酸痛,轻度咳嗽,无痰,二便正常,抗感冒药治疗无效,1周来病情加重,有牙龈出血。病后进食减少,睡眠差,体重无明显变化。既往体健,无药物过敏史。
查体:T38℃,P96次/分,R20次/分,BP120/80mmHg;前胸和下肢皮肤有出血点,浅表淋巴结不大,巩膜无黄染,咽充血(+),扁桃体不大,胸骨轻压痛,心率96次/分,心律齐,双肺叩清音,右下肺少许湿啰音,腹平软,肝脾未及。
辅助检查:Hb82g/L,网织红细胞0.5%,WBC5.4×10/L,原幼细胞20%,PLT:29×10/L,尿、粪常规(-)。


答案:
解析:
分析
1.诊断及诊断依据(8分)
(1)诊断
①急性白血病。
②肺部感染。
(2)诊断依据
①急性白血病急性发病,有发热和出血表现;皮肤出血点,胸骨压痛(+);Hb和PLT减少,外周血片见到20%的原幼细胞。
②肺部感染咳嗽,体温38℃;查体发现右下肺湿啰音。
2.鉴别诊断(5分)
①白血病类型鉴别。
②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3.进一步检查(4分)
①进行骨髓穿刺检查及组化染色,必要时行骨髓活检。
②进行MIC分型检查。
③胸片、痰细菌学检查。
④腹部B超、肝肾功能。
4.治疗原则(3分)
①根据细胞类型选择适当的化疗方案。
②支持对症治疗,包括抗生素控制感染、止咳、营养支持治疗。
③有条件者完全缓解后进行骨髓移植。

第6题:

【病例摘要】
患者男性,27岁。
主诉:间断低热、乏力、咳嗽2个月。
病史:患者2个月来无诱因出现咳嗽、咳少量白痰,无痰中带血,自觉午后发热,多次自测体温不超过38.0℃,乏力,盗汗,食欲较差,体重下降,口服抗生素治疗效果不明显。既往体健,无结核病接触史,无肝炎、肺结核病史,无药物过敏史。
体检:T37.6℃,P79次/分,R22次/分,BP110/70mmHg。慢性病容,消瘦,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右上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啰音,腹软,腹无压痛,肝、脾未触及。
辅助检查:血常规:Hb125g/L,WBC8×10/L。胸片:右上肺絮状阴影,边缘模糊。


答案:
解析:
分析
1.诊断依据(8分)
(1)诊断:右上肺浸润性肺结核。
(2)诊断依据
①有午后低热、盗汗、消瘦等结核中毒症状。
②有咳嗽、咳痰等呼吸道症状。
③有右上肺呼吸音粗的肺部体征。
④胸片示右上肺絮状影,边缘模糊。
2.鉴别诊断(5分)
①肺炎(肺炎球菌肺炎)。
②肺癌(中心型肺癌)。
③肺炎性假瘤。
3.进一步检查(4分)
①痰找结核杆菌。
②血沉。
③PPD试验。
④必要时行支气管镜检查。
4.治疗原则(3分)
①抗结核药物治疗(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用药)。
②支持疗法。

第7题:

病例摘要:女性,45岁,农民,因间断腹泻3月来诊。
患者3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泻,每日排暗红色果酱样血便3~6次,每次量多,有腥臭。伴腹胀,食欲不振,乏力,无发热。
既往体弱,无慢性腹痛、腹泻史。查体:T36.5℃,P86次/分,R20次/分,BP120/80mmHg。贫血貌,无皮疹和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巩膜无黄染,心肺(-),腹平软,右下腹有压痛,无肌紧张和反跳痛,未触及肿块,肝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肠鸣音10次/分。
实验室检查:Hb84g/L,WBC7.4×10/L,N64%,PLT200×10/L;粪便常规:黏液血便,可见大量红细胞及少量白细胞。


答案:
解析:
1.诊断及诊断依据
(1)诊断本例初步印象是:慢性阿米巴痢疾。
(2)诊断依据
1)可疑有进食不洁食物史。
2)临床表现起病缓慢,表现为腹痛、腹泻,暗红色果酱样血便,每次量多,有腥臭。腹胀、腹痛、右下腹压痛明显,肠鸣音亢进。
3)粪便可见大量红细胞及少量白细胞。
2.鉴别诊断
(1)细菌性痢疾 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及黏液血便为特征,左下腹明显常见。血白细胞增多,牛性粒细胞比例升高。粪便检查有大量红、白细胞,培养可见痢疾杆菌。
(2)血吸虫病 有疫水接触史,慢性患者,有长期不明原因的腹痛、腹泻、肝脾大、血便,便检出血吸虫虫卵或孵出毛蚴,血血吸虫循环抗原或抗体阳性。
(3)肠结核 长期低热、盗汗、消瘦,腹泻与便秘交替,多数患者有原发性结核灶存在。
(4)结肠癌 右侧结肠癌有不规则发热、贫血。晚期可扪及腹部包块。结肠镜检查和钡剂灌肠有助诊断。
3.进一步检查 根据初步诊断与鉴别诊断,为确诊应做:
(1)新鲜便找到阿米巴滋养体即可确诊。
(2)粪便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除外细菌感染性腹泻。
(3)结肠镜检查 除外血吸虫病、肠结核及结肠癌等。
4.治疗原则
(1)病原治疗 首选硝基咪唑类药物,可联合二氯尼特预防复发。
(2)对症支持治疗。

第8题:

主诉:男性,27岁,间断低热、乏力、咳嗽2个月。
病史:患者2个月来无诱因出现咳嗽、咳少量白痰,无痰中带血,自觉午后发热,多次自测体温不超过38.0℃,乏力,盗汗,食欲较差,体重下降,口服抗生素治疗效果不明显。既往体健,无结核病接触史,无肝炎、肺结核病史,无药物过敏史。
体检:T37.6℃,P79次/分,R22次/分,BP110/70mmHg。慢性病容,消瘦,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右上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啰音,腹软,腹无压痛,肝、脾未触及。
辅助检查:血常规:Hb125g/L,WBC8×10/L。胸片:右上肺絮状阴影,边缘模糊。


答案:
解析:
分析:
1.诊断依据(8分)
(1)诊断 右上肺浸润性肺结核。
(2)诊断依据
①有午后低热、盗汗、消瘦等结核中毒症状。
②有咳嗽、咳痰等呼吸道症状。
③有右上肺呼吸音粗的肺部体征。
④胸片示右上肺絮状影,边缘模糊。
2.鉴别诊断(5分)
①肺炎(肺炎球菌肺炎)。
②肺癌(中心型肺癌)。
③肺炎性假瘤。
3.进一步检查(4分)
①痰找结核杆菌。
②血沉。
③PPD试验。
④必要时行支气管镜检查。
4.治疗原则(3分)
①抗结核药物治疗(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用药)。
②支持疗法。

第9题:

主诉:男性,35岁,发热,伴全身酸痛半个月,加重伴出血倾向1周。
病史:半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伴全身酸痛,轻度咳嗽,无痰,二便正常,抗感冒药治疗无效,1周来病情加重,有牙龈出血。病后进食减少,睡眠差,体重无明显变化。既往体健,无药物过敏史。
查体:T38℃,P96次/分,R20次/分,BP120/80mmHg;前胸和下肢皮肤有出血点,浅表淋巴结不大,巩膜无黄染,咽充血(+),扁桃体不大,胸骨轻压痛,心率96次/分,心律齐,双肺叩清音,右下肺少许湿啰音,腹平软,肝脾未及。
化验:Hb82g/L,网织红细胞0.5%,WBC5.4×10/L,原幼细胞20%,PLT:29×10/L,尿、粪常规(-)


答案:
解析:
分析:
1.诊断及诊断依据(8分)
(1)诊断
①急性白血病。
②肺部感染。
(2)诊断依据
①急性白血病急性发病,有发热和出血表现;皮肤出血点,胸骨压痛(+);Hb和PLT减少,外周血片见到20%的原幼细胞。
②肺部感染咳嗽,体温38℃;查体发现右下肺湿啰音。
2.鉴别诊断(5分)
①白血病类型鉴别。
②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3.进一步检查(4分)
①进行骨髓穿刺检查及组化染色,必要时行骨髓活检。
②进行MIC分型检查。
③胸片、痰细菌学检查。
④腹部B超、肝肾功能。
4.治疗原则(3分)
①根据细胞类型选择适当的化疗方案。
②支持对症治疗,包括抗生素控制感染、止咳、营养支持治疗。
③有条件者完全缓解后进行骨髓移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