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开放大学

DFD中的每个加工至少需要()A一个输入流B一个输出流C一个输入或输出流D一个输入流和一个输出流

题目
DFD中的每个加工至少需要()

A一个输入流

B一个输出流

C一个输入或输出流

D一个输入流和一个输出流

参考答案和解析
D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DFD中的每个“加工”至少需要(27)。

A.一个输入流

B.一个输出流

C.一个输入流或一个输出流

D.一个输入流和一个输出流


正确答案:D
解析:根据DFD的绘制规则;任何一个“加工”不可只有输出,任何一个“加工”不可只有输入。

第2题:

下列要素中,不属于.DFD的是(21)。当使用DFD对一个工资系统进行建模时,(22)可以被认定为外部实体。

A.加工

B.数据流

C.数据存储

D.联系


正确答案:D
解析:数据流图或称数据流程图(Data Flow Diagram,DFD)是一种便于用户理解、分析系统数据流程的图形工具。它摆脱了系统的物理内容,精确地在逻辑上描述系统的功能、输入、输出和数据存储等,是系统逻辑模型的重要组成部分。DFD由数据流、加工、数据存储和外部实体4个要素构成。外部实体是指存在于软件系统之外的人员或组织,它指出系统所需数据的发源地和系统所产生数据的归宿地。因此选项B、C、D都不符合外部实体的定义。

第3题:

下面关于DFD中的加工的描述正确的是()

A、每个加工只能有一个输入流和一个输出流

B、每个加工最多有一个输入流,可以有多个输出流

C、每个加工至少有一个输入流和一个输出流

D、每个加工都是对输入流进行变换,得到输出流


参考答案:C

第4题:

在下列有关DFD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加工是对数据流图中不能再分解的基本加工的精确说明,且加工逻辑是加工的最核心

B、通过功能分解可以完成数据流图的细化

C、程序描述和分析中,用以指明数据来源、数据流向和数据处理的辅助图形是数据流图

D、每个数据流必须用名词或名词短语命名


参考答案:D

第5题:

在软件的开发过程中常用图作为描述工具。如DFD就是面向(33)分析方法的描述工具。在一套分层DFD中,如果某一张图中有N个加工 (Process),则这张图允许有(34)张子图。在一张DFD图中,任意两个加工之间(35)。在画分层DFD时,应注意保持(36)之间的平衡。DFD中从系统的输入流到系统的输出流的一连串连续变换形成一种信息流,这种信息流可分为(37)。

A.数据结构

B.数据流

C.对象

D.构件


正确答案:B

第6题:

DFD中的每个加工至少需要(65)。

A.一个输入流

B.一个输出流

C.多个输入流或输出流

D.一个输入流和一个输出流


正确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数据流图的相关内容。数据流图(DFD)用来描述数据流从输入到输出的变换流程。数据流图主要由4部分组成,分别是数据流、加工、文件(存储)和源/宿(外部实体)。加工是用来描述输入数据流到输出数据流之间的变换,也就是输入数据流做了什么处理后变成了输出数据流,其中至少需要一个输入流和一个输出流。

第7题:

某车间需要用一台车床和一台铣床加工A、B、C、D4个零件。每个零件都需要先用车床加工,再用铣床加工。车床与铣床加工每个零件所需的工时(包括加工前的准备时间及加工后的处理时间)如表5-3所示。

若以A、B、C、D零件顺序安排加工,则共需29小时。适当调整零件加/12JK匝序,可产生不同实施方案。在各种实施方案中,完成4个零件加工至少共需(69)小时。

A.25

B.26

C.27

D.28


正确答案:B
解析:为了缩短总工时,应适当安排加工各零件的顺序,以缩短其铣床最后的加工时间(车床完工后还需要用铣床的时间),并缩短车床最先的加工时间(铣床启动前需要等待的时间)。因此应采取如下原则来安排各零件的加工顺序:在给定的工时表中找出最小值,如果它是铣床时间,则该零件应最后加工;如果它是车床时间,则该零件应最先加工。除去该零件后,再按此原则继续进行安排。在表5-3中,最小工时为2小时,这是零件C所用的铣床加工时间,因此零件C应放在最后加工;除去零件C后,工时表中最小工时为4小时,这是零件B所需的车床加工时间,因此零件B应最先加工。再除去零件B之后,工时表中最小的时间为5小时,是零件D所需的铣床加工时间,因此零件D应安排在零件A之后进行加工。此时所得的最优加工方案是:按B、A、D、C的顺序来加工,其对应的甘特图如图5-6所示。其中,横轴表示时间,从零件B在车床上加工开始作为坐标0,并以小时为单位;纵轴表示车床和铣床。车床和铣床加工某零件的进度情况(从一时刻到另一时刻)以横道表示。从图5-6可以看出,在车床上,零件B、A、D、C一个接一个顺序加工,需要4+8+6+6=24小时。在铣床上,零件B只能等待车床加工完B之后才能开始,因此其横道的横坐标为4-11;零件A只能等待车床加工完A之后才能开始,因此其横道的横坐标为12~18;零件D可以在车床加工完零件D之后立即开始,因此其横道的横坐标为18~23;零件C只能等待车床加工完C之后才能开始,其横道的横坐标为24~26。在这种最优加工方案中,完成4个零件加工共需26小时。

第8题:

某车间需要用一台车床和一台铣床加工A,B,C,D4个零件。每个零件都需要先用车床加工,再用铣床加工。车床和铣床加工每个零件所需的工时(包括加工前的准备时间以及加工后的处理时间)如下表所示。

若以A,B,C,D零件顺序安排加工,则共需29小时。适当调整零件加工顺序,可产生不同实施方案,在各种实施方案中,完成4个零件加工至少共需(69)小时。

A.25

B.26

C.27

D.28


正确答案:B
解析:对于指定的加工顺序,如何描述其加工所需的时间(加工进度计划)呢?这是解答本题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以顺序安排加工A,B,C,D4个零件为例,人们可以用甘特图将工作进度计划描述如下。
    
  其中横轴表示时间,从零件A在车床上加工开始作为坐标0,并以小时为单位。纵轴表示车床和铣床。
  车床和铣床加工某零件的进度情况(从—时刻到另—时刻)以横道表示。
  在车床上,零件A,B,C,D一个接一个顺序加工,需要8+4+6+6=24小时。
  在铣床上,零件A只能等车床加工完A后才开始,所以,其横道的横坐标为8~14;零件B只能等车床加工完B后才开始,所以,其横道的横坐标为14~21;零件C只能等车床加工完C后才开始,所以,其横道的横坐标为21~23;零件D只能等车床加工完D后才开始,所以,其横道的横坐标为24~29。
  这样,顺序加工A,B,C,D零件总共需要29小时。
  从上例看出,为缩短总工时,应适当安排加工零件的顺序,以缩短铣床最后的加工时间(车床完工后还需要用铣床的时间),并缩短车床最先的加工时间(铣床启动前需要等待的时间)。所以我们应采取如下原则来安排零件的加工顺序:
  在给定的工时表中找出最小值,如果它是铣床时间,则该零件应最后加工;如果它是车床时间,则该零件应最先加工。除去该零件后,又可以按此原则继续进行安排。按此原则,本题中,最小工时为2小时,这是零件C所用的铣床加工时间。所以,零件C应放在最后加工。除去零件C后,最小工时为4小时,这是零件B所需的车床加工时间。所以,零件B应最先加工。再除去零件B以后,工时表中最小的时间为5小时,是零件 D所需的铣床加工时间。因此,零件D应安排在零件C之前加工。
  这样,最优方案应是按B,A,D,C零件的顺序来加工,其甘特图如下。
   
  在车床上,零件B,A,D,C一个接一个顺序加工,需要4+8+6+6=24小时。
  在铣床上,零件B只能等车床加工完后才开始,所以,其横道的横坐标为4~11;零件A只能等车床加工完后才开始,所以,其横道的横坐标为12~18;零件D可以在铣床加工完A后立即开始(此时车床已加工完零件D),所以,其横道的横坐标为18~ 23:零件C只能等车床加工完C才能开始(此时铣床已加工完零件D),所以,其横道的横坐标为24~26。
  这样,按B,A,D,C零件顺序进行加工,总共只需要26小时。这是最优方案。

第9题:

数据流图DFD的主要作用是指明系统中数据是如何流动和变换的,以及描述使数据流进行变换的功能,在DFD图中出现的每个功能的描述是通过加工规格说明来描述的,它们一起构成软件的()。

A.数据模型

B.行为模型

C.抽象模型

D.功能模型


正确答案:B

第10题:

● 某车间需要用一台车床和一台铣床加工 A、B、C、D 四个零件。每个零件都需要先用车床加工,再用铣床加工。车床和铣床加工每个零件所需的工时(包括加工前的准备时间以及加工后的处理时间)如下表。

若以 A、B、C、D 零件顺序安排加工,则共需 29 小时。适当调整零件加工顺序,可产生不同实施方案,在各种实施方案中,完成四个零件加工至少共需 (53) 小时。

(53)

A. 25

B. 26

C. 27

D. 28


正确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