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

某饱和软粘土层,厚10m,在外荷载作用下产生的附加应力沿土层深度分布简化为梯形,下为不透水层。已知初始孔隙比e1=0.85,压缩系数a=2.5×10-4m²/kN,渗透系数k=2.5,求土层沉降15.0cm所需的时间t。透水面σ1=200kPa,不透水面σ2=100kPa,当J=2时:

题目

某饱和软粘土层,厚10m,在外荷载作用下产生的附加应力沿土层深度分布简化为梯形,下为不透水层。已知初始孔隙比e1=0.85,压缩系数a=2.5×10-4m²/kN,渗透系数k=2.5,求土层沉降15.0cm所需的时间t。透水面σ1=200kPa,不透水面σ2=100kPa,当J=2时: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在不透水不可压缩土层上,填5m厚的饱和软黏土,其容重γ=18 kN/m³,压缩模量Es=1500 kPa,其上作用有100 kPa的无限均布荷载,该软黏土在上覆荷载和自重作用下的最终沉降量为()。

A.33.3 cm

B.48.3 cm

C.63.3 cm

D.78.3 cm


48.3 cm

第2题:

饱和黏土层上为粗砂层,下为不透水的基岩,则在固结过程中,有效应力最小的位置在黏土层的()

A.底部

B.顶部

C.正中间

D.各处(沿高度均匀分布)


AD解析:深层搅拌法和低强度桩复合地基法都能大幅度提高地基承载力。

第3题:

在不透水不可压缩土层上,填4m厚的饱和软黏土,其容重γ=17kN/m3,压缩模量Es=1.5 MPa,其上作用有100 kPa的无限均布荷载,试求软黏土在上覆荷载和自重作用下的最终沉降量。

A.32.5 cm

B.35.7 cm

C.44.2 cm

D.28.5 cm


48.3 cm

第4题:

作用于下卧软弱土层顶面处的荷载有附加应力和自重应力。


正确

第5题:

某地表黏性土层厚10 m,其天然容重γ=18.0 kN/m³,饱和容重γsat=19.0 kN/m³,地下水位在地表下2 m,在承压水作用下该土层产生自下而上的渗流,水力坡降i=0.3,无上覆荷载情况下,地表下5 m处的有效竖向应力为()kPa。

A.54

B.60

C.76

D.63


54

第6题:

某饱和黏土层厚5 m,底部为不透水岩层,土层顶面作用均布荷载,并铺有透水砂层,在固结的起始时刻,黏土层的孔隙水压力沿深度呈梯形分布,上部孔压为400 kPa,下部孔压为200 kPa,在荷载作用5个月后,土层中的孔隙水压力呈三角形分布,此时底部孔压为120 kPa,则此时黏土层的平均固结度为()。(单选题) A.35% B.50% C.65% D.80%


109mm$0.57年

第7题:

某饱和黏土层厚5m,其上为砂层,底部为不透水岩层,在荷载作用下黏土层中的附加应力稳步呈倒梯形,

已知荷载作用半年后土层中的孔隙水压力呈三角形分布(阴影部分),则此时黏土层平均固结度为(  )。

A.10%
B.15%
C.33%
D.67%

答案:D
解析:
地基的固结度是指地基的固结程度,它是地基在一定压力下,经某段时间产生的变形量St与地基最终变形量S的比值。土层平均固结度是指土层孔隙水应力平均消散程度,其表达式为:Ut=有效应力面积/起始超孔隙水压力面积=1-t时刻超空隙水压力面积/起始超空隙水压力面积。题目中,t时刻,即半年后超空隙水压力面积=500,起始超孔隙水压力面积=1500,所以Ut=1-1/3=0.6777=67%。

第8题:

土层表面以上有大面积的地表水体,从地表向下有两层土层,依次是透水层、不透水层。当地表水位升降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表水位上升(下降),则土层自重应力上升(下降)
B、地表水位下降(上升),则土层自重应力上升(下降)
C、地表水位升降,透水层自重应力不变
D、地表水位上升,不透水层的自重应力下降

答案:B
解析:
透水层位于地下水位以下,其自重应力计算应采用有效重度。地表水位下降后,使原水位以下有效自重应力增大,地下水位上升后,使变动后水位以下有效自重应力减小;而对于不透水层,某点自重应力计算式中只含有透水层的饱和重度,透水层高度,该点以上不透水层的高度,不透水层的天然重度,由于地表水位变化并不改变这些参数,故不透水层自重应力始终不变。

第9题:

饱和粘土层厚10m,γ=18.9kN/m³,其下为砂土,厚4m,砂土层中承压水,已知粘土层底A点的水头高为5m。若在粘土层开挖基坑,试求基坑的允许开挖深度H。


参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