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质量协会考试

某工程师在对弹簧生产过程进行工艺改进后生产,改进后的工艺生产出的弹簧至少比原来的弹簧平均强度高出50牛顿。假设工艺改进前后生产出的弹簧强度数据服从正态分布,且前后方差基本没有变化。问采用什么方法验证工程师的结论?()A.t检验B.F检验C.卡方检验D.以上都不对

题目
某工程师在对弹簧生产过程进行工艺改进后生产,改进后的工艺生产出的弹簧至少比原来的弹簧平均强度高出50牛顿。假设工艺改进前后生产出的弹簧强度数据服从正态分布,且前后方差基本没有变化。问采用什么方法验证工程师的结论?()

A.t检验

B.F检验

C.卡方检验

D.以上都不对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弹簧的制造工艺中,强压处理工艺是为了保持塑性变形并降低弹簧的弹力。


B

第2题:

某纺织厂生产人造纤维,已知其平均拉力强度为1.56公斤,标准差为0.22公斤。现在进行某种工艺改革试验,改革后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若改革后质量没有明显下降,则可进行全面改革,否则就不准备改革。现抽取了50个样本,测得样本的平均拉力强度为1.46公斤,人造纤维的拉力强度服从正态分布。试利用样本的观察结果,对是否进行这项工艺改革作出决策。(a=0.05)


答案:
解析:
提出假设:

第3题:

某工厂接了一批订单,要生产2400件产品。在开始生产10天后,由于工艺改进每天多生产30件产品,结果提前2天交货。问该厂没有改进工艺前,每天能生产多少件产品?

A. 100
B. 120
C. 150
D. 180

答案:B
解析:
代入排除,A选项,每天生产100件,则需要24天,先生产10天可以生产1000件,还剩1400件,现在每天可以生产130件,除不开,A选项错误;B选项,每天生产120件,则需要20天,先生产10天可以生产1200件,还剩1200件,现在每天可以生产150件,还需要8天,正好提前2天,B选项正确。

第4题:

某弹簧秤的称量范围是0~50N,小明未注意弹簧秤的称量范围,用弹簧秤称量了一个物体,取下物体后,发现弹簧没有恢复原状。你知道这个物体的重力在什么范围吗?


思路:物体没有恢复原状,说明物体的重力超过了弹簧秤的称量范围

设这个物体的重力为x N,则x>50,所以这个物体的重力>50N


第5题:

改进型209型转向架轴箱定位装置采用()定位套。

A、弹簧支柱金属-橡胶弹性

B、弹簧支柱钢制

C、弹簧支柱尼龙

D、弹簧支柱铸铁


参考答案:A

第6题:

某工程师想验证模具改进前后生产的注塑产品的关键尺寸的方差是否发生了变化,在对改进前后收集样本数据后,准备用F检验。请问,在F检验前,需要对数据进行哪些验证?()

A.改进前后数据都能满足独立性

B.改进前后数据均值必须相同

C.改进前后数据都符合正态分布

D.改进前后数据合并后服从正态分布


参考答案:AC

第7题:

注意轴箱弹簧上夹板弹簧座盘和构架弹簧筒正确嵌入,必要时采用()或橡胶锤子轻轻敲打工艺螺栓,辅助使轴箱弹簧上夹板弹簧座盘和构架弹簧正确嵌入。

A.铜棒

B.铁棒

C.木锤

D.塑料锤


参考答案:A

第8题:

改进型209型转向架轴箱定位装置采用()。

A、弹簧支柱金属-橡胶弹性定位套

B、弹簧支柱钢制定位套

C、弹簧支柱尼龙定位套

D、弹簧支柱铸铁定位套


参考答案:A

第9题:

某纺织厂生产人造纤维,已知其平均拉力强度为1.56公斤,标准差为0.22公斤。现在进行某种工艺改革试验,改革后可以提高生产效率。若改革后质量没有明显下降,则可进行全面改革,否则就不准备改革。现抽取了50个样本,测得样本的平均拉力强度为1.46公斤,人造纤维的拉力强度服从正态分布。试利用样本的观察结果,对是否进行这项工艺改革作出决策。(α=0.05)


正确答案:
解:提出假设

根据显著性水平α=0.05,查正态分布表得zα=z0.05=±1.645(舍正值)。本题是一个左侧检验问题,临界取为负值。由于z=-3.214<zα=-1.645,所以拒绝H0。即认为进行工艺改革后接力强度有显著下降,因此停止这项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