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二中“以工代赈”的主要目的。

题目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二中“以工代赈”的主要目的。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王安石兴学校、变科举的主要目的是什么?(2分)


正确答案:
(3)统一思想;为改革培养人才。

第2题: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78年后“统购统销”变化的特点及原因。(14分)


正确答案:

( 2 ) 特点:从农副产品到粮棉.从农村到城市:范围逐步缩小直至取消.呈现出阶段性。

原因:改革开放;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工农业产品极大丰富.消费品市场供求关系明显改善: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市场经济不断发展。

第3题: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作为婚俗背景的经济基础和家庭关系,从传统到近代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材料二中“我”的婚姻态度发生变化的社会条件是什么?(7分)


正确答案:
(2)经济基础:从传统小农经济到近代工商业的发展;
    家庭关系:从传统纲常伦理(父为子纲)到家庭成员的平等自由;
社会条件:社会制度的变革(新中国的成立);社团组织(家庭妇联)的支持;法律保障(新婚姻法的颁布)。

第4题: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经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说明。


参考答案:

问题:高速度(急于求成)、浮夸风、忽视或违背客观经济规律。
举例:“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


第5题: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爱因斯坦关于科学与战争关系的基本观点。

(9分)


正确答案:

2)科学不能为战争服务:迫不得已时科学应该帮助正义战争制止非正义战争:防止科学成果用于战争.威胁人类生存。从人道主义出发.体现了科学家的良知。

第6题: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50-1965年我国农业税占农业实产量比例的变化趋势及主要原因。(10分)


正确答案:

【解析】变化趋势注意根据表格中的数字归纳,归纳要全面,主要原因注意结合当时的主要的历史事件进行分析即可。

(2)变化趋势:总体呈下降趋势,中间略有反复。
主要原因:建国初期,百废俱兴,加上抗美援朝等需要,农业税比例较高。随后,国家采取重点发展工业的政策,需要农业的支持:“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时期,受高指标和浮夸风等因素影响,农业税比例略有上升。
               此后,国民经济进入调整阶段,农业生产以恢复和稳定为主,农业税比例明显降低。

 

第7题: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相关制度规定的历史背景。(5)


正确答案:

2)历史背录.租佃契约关系普遍化.自耕小农仍是农业生产的主体.土地兼并加剧,政府根据杜会变化在政策上进行调整。

第8题:

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二中司马光所说“以一家私学,欲盖掩先儒”指的是什么?它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4分)


正确答案:
(2)统一编纂以儒家经典为内容的教科书(主持编纂《三经新义》作为统一的教科书和考试依据);
禁锢了思想自由;进一步强化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第9题:

(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甘地的经济思想。(9分)


正确答案:
(2)进步性:甘地的经济思想是其非暴力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利于抵抗英国的经济侵略;有利于缓 和社会矛盾;有利于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对后来的世界和平主义运动、环境保护运动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局限性:对西方工业文明的认识具有片面性;建设印度社会的构想没有顺应时代的潮流。

第10题:

(2)材料二中,深圳、珠海是在哪个省设立的经济特区?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将四个经济特区设立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的主要原因。


参考答案:

广东省。这四个经济特区毗邻香港、澳门、台湾,便于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有出海谋生的传统;在海外拥有众多的华侨、华裔,便于发展外向型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