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

在汉代对犯谋反罪的刑犯执行死刑应在()。A.秋冬行刑B.决不待时C.春秋行刑D.春夏行刑

题目

在汉代对犯谋反罪的刑犯执行死刑应在()。

A.秋冬行刑

B.决不待时

C.春秋行刑

D.春夏行刑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根据刑法第356条的规定,对毒品犯罪人从重处罚的充分条件是( )。

A.行为人过去因毒品犯罪被判过刑

B.行为人过去犯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被判过刑

C.行为人过去犯非法持有毒品罪被判过刑

D.行为人过去因犯走私制毒物品罪被判过刑


正确答案:BC
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毒品再犯制度。《刑法》第356条规定:“因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非法持有毒品罪被判过刑,又犯本节规定之罪的,从重处罚。”这就是我国刑法规定的毒品再犯制度。对毒品再犯制度,应当注意的是,前罪是特定之罪,即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和非法持有毒品罪,后者是刑法第六章第七节规定的所有的毒品犯罪。前罪应当是受到刑罚处罚,至于受到何种刑罚及刑罚轻重,在此不论。前罪与后罪之间的时间间隔无论多长,都应当对后罪从重处罚。根据刑法对毒品再犯制度的规定,本题选项中,只有BC两项可以成为毒品再犯制度的前罪.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C。

第2题:

根据《刑法》第356条的规定,对毒品犯罪人从重处罚的充分条件是( )。

A.行为人过去因毒品犯罪被判过刑的

B.行为人过去犯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罪被判过刑的

C.行为人过去因犯非法持有毒品罪被判过刑的

D.行为人过去因犯走私制毒物品罪被判过刑的


正确答案:BC
解析:根据《刑法》第356条的规定,因走私、贩卖、运输、制造、非法持有毒品罪被判过刑,又犯有关毒品犯罪的,从重处罚。

第3题:

被宣判”死缓”的罪犯,在二年缓期执行期间,又犯新罪的,则核准执行死刑。()


参考答案:正确

第4题:

关于我国刑法中的数罪并罚的理解,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甲犯A罪判处管制1年,犯B罪判处拘役5个月,犯C罪判处有期徒刑3年,数罪并罚的结果是,先执行3年的有期徒刑,再执行1年的管制
B、甲犯A罪判处有期徒刑2年,缓刑3年。缓刑1年后,发现甲在一审判决前尚犯有B罪,应判处3年有期徒刑。对此,应首先撤销缓刑,将A罪的2年与B罪的3年,在3年以上5年以下确定最终的宣告刑
C、甲犯A罪判处没收财产,犯B罪判处罚金,对甲只判处没收财产,罚金刑被吸收
D、甲犯A罪判处5年有期徒刑,服刑2年后又实施了B罪,被判处3年有期徒刑。对此,应在3年以上6年以下确定最终的宣告刑

答案:C
解析:
A项是正确的。理由在于,根据刑法69条第2款规定,数罪中有判处有期徒刑和拘役的,执行有期徒刑。数罪中有判处有期徒刑和管制,或者拘役和管制的,有期徒刑、拘役执行完毕后,管制仍须执行。
B项是正确的。理由在于,根据刑法77条规定,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或者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本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
C项是错误的。理由在于,根据刑法69条第3款规定,数罪中有判处附加刑的,附加刑仍须执行,其中附加刑种类相同的,合并执行,种类不同的,分别执行。
D项是正确的。理由在于,根据刑法71条规定,判决宣告以后,刑罚执行完毕以前,被判刑的犯罪分子又犯罪的,应当对新犯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没有执行的刑罚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本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

第5题:

在刑罚以下列哪项内容为中心的时期,监狱是关押待审人犯、待决死刑犯和执行肉刑的机构?( )

A.生命刑

B.自由刑

C.肉刑

D.有期徒刑


正确答案:AC
在刑罚以生命刑和肉刑为中心的时期,监狱是关押待审人犯、待决死刑犯和执行肉刑的机构。

第6题:

在执行过程中遇死刑犯抵抗执行时,现场指挥员应果断指挥司法警察将其制服,并采取措施将死刑犯迅速执行。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

第7题:

暂予监外执行的对象是( )。

A.有期徒刑犯

B.拘役刑犯

C.无期徒刑犯

D.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犯


正确答案:AB
暂予监外执行的对象是被判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的罪犯,不合无期徒刑犯和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犯。

第8题:

下列关于数罪并罚的做法正确的是?( )

A.赵某犯甲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3年,犯乙罪被判处有期徒刑9年,并罚后决定执行22年有期徒刑

B.钱某犯甲罪被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犯抢劫罪被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罚后决定执行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C.孙某犯甲罪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并处罚金2000元;犯乙罪被判处有期徒刑4年,并罚后决定执行有期徒刑8年

D.李某犯甲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3年,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犯乙罪被判处有期徒刑4年,并处罚金l500元,并罚后决定执行有期徒刑16年,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正确答案:D
A项数罪并罚时有期徒刑最高不得超过20年。8项应当决定执行死刑缓期两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C项罚金刑仍需执行。

第9题:

关于判决宣告以前犯数罪的并罚,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

A.被判处数个管制的,应在总和刑期以下、数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决定管制的执行刑期。但是最高不能超过3年
B.被判处数个罚金的,应合并执行,执行罚金的总和数额
C.犯两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和管制的,有期徒刑执行完毕后,管制仍须执行
D.犯三罪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拘役和管制的,先执行有期徒刑,然后执行管制,对拘役不再执行

答案:A,B,C,D
解析:
《刑法》第69条规定:判决宣告以前一人犯数罪的,除判处死刑和无期徒刑的以外,应当在总和刑期以下、数刑中最高刑期以上,酌情决定执行的刑期,但是管制最高不能超过3年,拘役最高不能超过1年,有期徒刑总和刑期不满35年的,最高不能超过20年,总和刑期在35年以上的,最高不能超过25年。数罪中有判处有期徒刑和拘役的,执行有期徒刑。数罪中有判处有期徒刑和管制,或者拘役和管制的,有期徒刑、拘役执行完毕后,管制仍须执行。数罪中有判处附加刑的,附加刑仍须执行,其中附加刑种类相同的,合并执行,种类不同的,分别执行。据此。ABC都是正确的。犯三罪分别被判处有期徒刑、拘役和管制的,对此如何数罪并罚,虽然存在不同看法,但一般认为,对此应先执行有期徒刑,然后执行管制,对拘役不再执行。据此,D项正确。

第10题:

在我国封建法制中,国家对死刑的适用及执行非常重视,专门确立了死刑复奏制度。关于死刑复奏制度,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汉代根据“天人感应”的理论,规定除谋反大逆等“决不待时”者外,一般死刑犯须在秋天霜降以后、冬至以前执行

B.死刑复奏制度是在北魏太武帝时正式确立的

C.明代的死刑复奏制度叫朝审

D.清代的秋审是对刑部判决的重案及京师附近绞、斩监候案件进行的复审

答案:B,C
解析:
汉代根据"天人感应"的理论,规定除谋反大逆等"决不待时"者外,一般死刑犯须在秋天霜降以后、冬至以前执行。这是秋冬行刑制度,与死刑复奏制度(即死刑的复核)无关。因此A选项错误,不选。死刑复奏制度是指奏请皇帝批准执行死刑判决的制度。北魏太武帝时正式确立这一制度,为唐代的死刑三复奏打下了基础。这一制度的建立既加强了皇帝对司法审判的控制,又体现了皇帝对民众生命的重视。故B选项正确。明代的死刑复奏是朝审,"天顺三年令每岁霜降后,三法司同公、侯、伯会审重囚,谓之'朝审'",即每年霜降之后,由三法司长官会同公、侯、伯等高官,在吏部尚书(或户部尚书)主持下对在京师刑部狱的大案重囚进行审理、复核的制度。清代秋审、朝审皆渊源于此。故C选项正确。清代的朝审是对刑部判决的重案及京师附近绞、斩监候案件进行的复审,其审判组织、方式与秋审大体相同,于每年霜降后十日举行。故D选项错误。

更多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