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师

求助者一般资料:女性,14岁,中学学生。案例介绍:求助者的父母因为感情不和,最近协商离婚。父母要求求助者自己选择跟谁,求助者的父母都很疼爱自己,对自己关心有加,求助者喜欢父亲也喜欢母亲,为跟父亲还是跟母亲,让求助者很难选择,因此很苦恼。为此来做心理咨询。求助者是第一次来做心理咨询,她看到咨询室大约二十平方米,室内摆设只有两张沙发,中间有一茶几。上面有录音机、鲜花和纸巾盒。在沙发的对面墙上有“告别痛苦,迎来快乐”、“幸福是自己创造的”、“摆脱烦恼,塑造欢乐”等横幅,隔音效果比较好。以下是心理咨询师做咨询前说

题目
求助者一般资料:女性,14岁,中学学生。
案例介绍:求助者的父母因为感情不和,最近协商离婚。父母要求求助者自己选择跟谁,求助者的父母都很疼爱自己,对自己关心有加,求助者喜欢父亲也喜欢母亲,为跟父亲还是跟母亲,让求助者很难选择,因此很苦恼。为此来做心理咨询。
求助者是第一次来做心理咨询,她看到咨询室大约二十平方米,室内摆设只有两张沙发,中间有一茶几。上面有录音机、鲜花和纸巾盒。在沙发的对面墙上有“告别痛苦,迎来快乐”、“幸福是自己创造的”、“摆脱烦恼,塑造欢乐”等横幅,隔音效果比较好。
以下是心理咨询师做咨询前说的一段话:
你是第一次来我这里做心理咨询,那么首先我先介绍一下心理咨询的内容。心理咨询是心理咨询师帮助求助者解决求助者遇到的心理问题,这是一个过程,在该过程中心理咨询师会把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用这种方式来帮助求助者,促进求助者的成长,在这一过程中求助者要自己探索、解决自己所面临的问题。当然必要的时候咨询师会为求助者开一些药物。在这里我要强调的是,咨询师是帮助求助者而不是代替求助者解决问题。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咨询师须遵循价值中立原则,我一定会遵守,不会把自己的价值强加给你,作为咨询师的我还会为你的一切保密,请你放心。心理咨询是一个过程,需要一些时间,你每次来做咨询都要提前预约,每次咨询时的时间可以灵活掌握。心理咨询按照规定要收取一定的费用。
心理咨询师明确声明不代替求助者解决问题,最能表明其( )。
A.帮助求助者自我探索
B.培养求助者解决问题的能力
C.助人自助
D.只做旁观者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如果没有搜索结果,请直接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相似问题和答案

第1题:

某中学老师围绕中学生网瘾问题,采用问卷、谈话、座谈等多种形式收集资料。并对所获得的资料进行定量、定性分析,找出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并提出建议的研究方法属于( )。


A.调查法

B.观察法

C.实验法

D.个案研究法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了对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含义的理解。其中,调查法是在教育理论指导下.通过运用问卷、访谈、作品分析、测量等方式,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收集研究对象的客观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后.从中概括出规律性结论的一种研究方法。它是中学科学研究经常使用的方法。题干中老师对网瘾问题的研究符合调查法的特点。

第2题: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19岁,学生。
案例介绍:求助者为某重点中学的学生,学习成绩一直较好.在模拟考试中发挥正常,预计可以考入重点大学。但高考成绩出来后,她竟然没有达到普通大学的录取分数线。经查分,阅卷没有错误。求助者觉得犹如晴天霹雳,家长、老师、同学等也觉得非常意外。知道成绩后求助者就像变了一个人一样,郁郁寡欢,整日待在家里,不出门,不与他人交往,不听家长的建议去补习班上课。明显消瘦,睡不着。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从小聪明伶俐,活泼可爱,同学关系较好,学习认真刻苦,高中时成绩一直较稳定,计划报考重点大学,但高考落榜。父母为公务员,家庭条件一般。
对咨询效果进行评估的维度是()。
A.心理测验
B.求助者的主观体验
C.他人评价
D.咨询师的客观观察


答案:A,B,C,D
解析:
咨询效果评估的维度应包括:①求助者对咨询效果的自我评估;②求助者生活状况的评定;③求助者周围人士特别是家人、朋友和同事对求助者改善状况的评定;④求助者咨询前后的心理测量结果的比较;⑤咨询师的评定。

第3题:

中学生创造发展的一般趋势是()

A、中学生的创造水平和小学比出现了逆转现象

B、总体上,中学生的创造随年龄的增长而发展

C、中学生创造的具体发展呈波浪式上升趋势

D、中学生创造的具体发展呈直线式上升趋势


参考答案:BC

第4题:

案例四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22岁,大学生。
案例介绍:求助者只有学习成绩优秀,进入大学后,每年都获得一等奖学金。一进入大四,求助者就开始复习,准备考研。三个多月前,参加了研究生入学考试。求助者感觉自己考得不错,没想到成绩公布出来,自己居然落榜了。得知落榜消息一个多月以来,求助者情绪低落,觉得自己很笨,真没用。只有不想考研的事情,求助者的心情才会好些。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父母均是中学教师,对求助者要求非常严格,求助者自幼争强好胜,追求完美。

求助者的主要问题指的是求助者( )多选

A. 最关心的问题
B. 最困扰的问题
C. 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D. 最先提出的问题

答案:A,B,C
解析:
知识点: 心理咨询技能 /咨询目标
所谓求助者的主要问题,就是求助者最关心、最困扰、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但往往不一定是最先提出来的。

第5题: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18岁,高中学生。
案例介绍:求助者刚参加了高考。高中成绩都是很拔尖的。求助者觉得,自己为了防备别人抢走第一名,做了些错事,比如,同学打来电话,问她在干什么,她怕说实话后同学会跟她较劲复习,就撒谎说在玩电脑。另外,求助者感到自信不足,为此很伤心,常常自责、哭泣,情绪低落,变得懒散。头痛,无食欲,对事物无兴趣,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由父母陪同前来咨询。
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办事认真仔细,学习勤奋,家庭条件较好。从小做事追求完美,个性争强好胜,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求助者表情淡漠,头发有些凌乱,衣着整齐。
该求助者的精神状态处于()。
A.强迫状态
B.抑郁状态
C.焦虑状态
D.恐惧状态


答案:B,C
解析:
根据案例描述,“求助者感到自信不足,为此很伤心,常常自责、哭泣,情绪低落,变得懒散。头痛,无食欲,对事物无兴趣,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可以推断求助者正处于抑郁和焦虑的情绪状态中。

第6题: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18岁,高中学生。
案例介绍:求助者是一名重点中学高三的学生,各门功课的成绩在班里都是很拔尖的。求助者觉得,自己为了防备别人抢走第一名,做了些错事,比如,同学打来电话,问她在干什么,她怕说实话后同学会跟她较劲复习,就撒谎说在玩电脑。更重要的是,高考在即,求助者感到自己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自信不足,为此很伤心,常常自责、哭泣,情绪低落,生活也变得懒散。越临近高考,对自己的前途就越发担忧。头痛,无食欲,对事物无兴趣。自己不知道该怎么办。主动要父母陪同前来咨询。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办事认真仔细,学习勤奋,家庭条件较好。从小做事追求完美,个性争强好胜,不达目的誓不罢休。求助者表情淡漠,头发有些凌乱,衣着整齐。

心理咨询的基本阶段包括()。多选
A:诊断阶段
B:咨询阶段
C:巩固阶段
D:回访阶段

答案:A,B,C
解析:
【考察重点】初诊接待中精神状态的资料收集与整理【试题解析】咨询中要对收集的临床资料进行有条理的整理,包括一般资料、个人成长史、目前状态三个方面,目前状态包括目前精神、身体和社会功能三个方面。本题目考察的是求助者目前精神状态中情绪方面的症状表现。求助者的主要情绪表现为“伤心,常常自责、哭泣,情绪低落”,是比较明显的抑郁情绪状态;而“越临近高考,对自己的前途就越发担忧”,“不知道该怎么办”却掩藏着无奈和烦恼,属于焦虑的情绪。案例中没有出现无法自控的想法或行为,没有强迫症状,也没有针对当下具体的对象和内容的害怕,不存在恐惧情绪,因此答案选BC。
【考察重点】心理问题的初步诊断【试题解析】痛苦不仅由“自己为了防备别人抢走第一名,做了些错事”而引起,与此相关的感到“自信不足”也引起心理痛苦,表明已经出现了泛化。而“对事物无兴趣”表明其影响了社会功能。故选项为AB。
【考察重点】意志行为症状的识别【试题解析】“情绪低落、常常自责”属于心理学中情绪症状,应排除。而“行为懒散、意志减退”属于意志行为症状的表现,故选项为AC。
【考察重点】心理冲突的特点【试题解析】心理冲突包括常形与变形。而案例中求助者因为“自己为了防备别人抢走第一名,做了些错事”而出现自责、情绪低落等症状,这种心理冲突属于常形,具有“现实性,道德性”。故选项为AC。
【考察重点】初步诊断的症状学诊断结果【试题解析】首先,该案例中求助者符合正常与异常区分的三个标准:主客观统一、心理活动内在协调一致、性格相对稳定,无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自知力完整,且主动求医,故排除精神病性障碍。求助者的心理问题与两件事情有关,一是由于曾经害怕别人抢走第一名,做了些错事,由此自责、情绪低落,有明显的道德色彩;二是面临高考,因对自己的前途担忧而产生各种症状,与现实因素密切相关,故排除神经症和可疑神经症。本案例中没有明确给出病程长短等诊断线索,重点在于考察学员对案例中所给关键因素的把握。案例中引发求助者心理问题的真正原因是即将高考,“通常情况下,对于青年人来说,关系到个人发展前途的事件,大致都属于高强度刺激”,由此可初步诊断为严重心理问题。因此该题答案为C。
【考察重点】咨询阶段的划分【试题解析】本题考察的内容为教材上的知识点。咨询阶段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初期)——诊断阶段;第二阶段(中期)——咨询阶段;第三阶段(后期)——巩固阶段。故选项为ABC。
【考察重点】合理情绪疗法中关于不合理信念的识别【试题解析】合理情绪疗法中,关于不合理信念有三种:“绝对化要求、过分概括化、糟糕至极”。绝对化要求是指个体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认为某一事物必定会发生或不会发生的信念。过分概括化是一种以偏概全的不合理的思维方式,其典型特征是以某一件或某几件事来评价自身或他人的整体价值。糟糕至极是一种把事物的可能后果想象、推论到非常可怕、非常糟糕,甚至是灾难性的结果的非理性信念。而本案例中,求助者因为曾经做了些错事而过分自责,属于过分概括化的不合理信念。另外,又因为临近高考,感到自信心不足,对前途担忧,导致哭泣、对任何事物提不起兴趣,属于糟糕至极的不合理信念。故选项为AC。
【考察重点】参与性概括的使用【试题解析】本题考察的内容和案例无密切关系,是教材上的知识点。参与性概述可用于一次面谈结束前,可用于一个阶段完成时,也可用于一般情况。只要认为对求助者所说的某一内容已基本清楚就可作一个小结性的概述。故选项为AB。

第7题:

案例四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22岁,大学生。
案例介绍:求助者只有学习成绩优秀,进入大学后,每年都获得一等奖学金。一进入大四,求助者就开始复习,准备考研。三个多月前,参加了研究生入学考试。求助者感觉自己考得不错,没想到成绩公布出来,自己居然落榜了。得知落榜消息一个多月以来,求助者情绪低落,觉得自己很笨,真没用。只有不想考研的事情,求助者的心情才会好些。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父母均是中学教师,对求助者要求非常严格,求助者自幼争强好胜,追求完美。

该求助者 的不合理信念的特征包括( )多选

A. 绝对化要求
B. 过分概括化
C. 糟糕至极
D. 追求完美

答案:B,C
解析:
知识点: 心理咨询技能 /合理情绪疗法
得知落榜消息一个多月以来,觉得自己很笨,真没用。这是过分概括和糟糕至极。

第8题:

引发该求助者心理、行为问题的原因包括( )。

(A) 男性高中学生

(B) 认为学校像监狱

(C) 父母要求严格

(D) 记忆力明显下降


正确答案:ABC
解析:分析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要从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方面分析。“男性高中学生”是生理原因,“认为学校像监狱”是心理因素中认知方面的原因,“父母要求严格”属于社会方面的原因。D选项“记忆力明显下降”是求助者产生心理问题后的症状不是引发的原因,应排除。

第9题: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19岁,学生。
案例介绍:求助者为某重点中学的学生,学习成绩一直较好.在模拟考试中发挥正常,预计可以考入重点大学。但高考成绩出来后,她竟然没有达到普通大学的录取分数线。经查分,阅卷没有错误。求助者觉得犹如晴天霹雳,家长、老师、同学等也觉得非常意外。知道成绩后求助者就像变了一个人一样,郁郁寡欢,整日待在家里,不出门,不与他人交往,不听家长的建议去补习班上课。明显消瘦,睡不着。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从小聪明伶俐,活泼可爱,同学关系较好,学习认真刻苦,高中时成绩一直较稳定,计划报考重点大学,但高考落榜。父母为公务员,家庭条件一般。
对该求助者可不必深入了解的资料是()。
A.个性特征
B.社会功能
C.学习成绩
D.身体状况


答案:B
解析:
社会功能是指工作学习效率和人际关系。本案例中求助者的社会功能和学习成绩已有介绍,因此,不需要深入了解。而求助者的心理问题的产生是生理、心理、社会诸因素等交互作用的结果,因此有必要深入了解求助者的个性特征和身体状况。

第10题: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22岁,大学生。案例介绍:求助者学习成绩优秀,进入大学后,每年都获得一等奖学金。一进入大四,求助者就开始复习,准备考研。三个多月前,参加了研究生入学考试。求助者感觉自己考得不错,没想到成绩公布出来,自己居然落榜了。得知落榜消息一个多月以来,求助者情绪低落,觉得自己很笨,真没用。只有不想考研的事情,求助者的心情才会好些。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父母均是中学教师,对求助者要求非常严格,求助者自幼争强好胜,追求完美。

在本案例中,咨询方案应包括()
A:咨询方法
B:咨询的费用
C:咨询的目标
D:咨询的次数

答案:A,B,C,D
解析:
得知落榜消息一个多月以来,求助者情绪低落,觉得自己很笨,真没用,说明求助者主要的情绪症状为抑郁。
求助者自幼争强好胜,追求完美。故选BD。
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原因包括生理、心理、社会三方面的原因,从心理方面来讲,求助者自幼争强好胜,追求完美,又有落榜就是自己笨、没用的不合理信念,社会原因包括父母要求严格,自己平时学习成绩好,却考研落榜。求助者躯体症状没有进行描述,因此只从心理和社会两方面考虑即可。
因为求助者有抑郁情绪,因此求助者症状严重程度可以选择SDSSCL-90,EPQ测量是为了寻找原因才采用的。
求助者无幻觉、妄想的症状,抑郁情绪是由考研落榜引起,对自己情绪困扰有自知力,时间一个多月,社会功能轻度受损,属于一般心理问题。
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有:认为落榜自己很笨很没用,是一种以偏概全和糟糕至极的不合理信念。
求助者有不合理信念,故可采用合理情绪疗法。
求助者的主要问题不一定是求助者最先提出的问题,也可能是求助者对自己的问题认识不清,或者对咨询有一定的阻抗隐藏自己的问题。

更多相关问题